正史上真实的关羽有多厉害?

一个人的历史


对于关羽,民间有很多传说,而且很多的民间志怪小说中,会经常就有关羽显灵的传说,他别是在《聊斋志异》《子不语》以及纪晓岚的草堂笔记中,几乎都可以发现到关于关羽显圣的段子。

而且其显圣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斩妖伏魔,匡扶正义的内容。在这些故事中,这位关羽都有着一个统一的名称“伏魔大帝”。由此可见这位关羽在民间百姓中的地位和分量了。


那么关羽在真实的历史中,究竟有多厉害呢?

因为说他厉害的不是小说就是志怪小说,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也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勇冠三军,百万大军中取上将首级吗?

《三国志.吴书》记载:“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孙权)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 《三国志.蜀书》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挡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医曰: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羽申臂令医劈之,臂血流离。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这些记载,恐怕不用翻译,大家也能看明白吧。这几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都有描述,看来关羽很厉害这点,是毋庸置疑了。

在《三国志》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以及赵云是和传,因此才被罗贯中拿来应用,再加点艺术加工,被说成五虎将。


而无论是小说中还是和传中,关羽都是为首,则足以表明“万人敌”的地位。特别是关羽最后的光荣,水淹七军,完全震慑住曹操,还差点逼得曹操迁都,都可见其势力之强大。

关羽虽然厉害,但是也没有小说《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近似于妖。

首先,在历史中的关羽,用的不是所谓的青龙偃月刀。

因为这种刀,到了宋朝时期才出现,而且也没有那样重,要不然你可以想一想,盔甲再加上武器,人和马都受不了。因此历史上的关羽用的也是一种近似于茅和戈的武器。

其次,关羽这个人之所以兵败麦城,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性格,野心大,骄傲,目中无人。

孙权想要和其结成亲家,你不同意就算了,还辱骂使者。要知道此时的东吴和刘备是联盟关系,一同抵御北方的曹操。


但是就是因为其性格上的问题,莫名的得罪孙权,再加上以前的荆州之事,让孙权把关羽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必要除之而后快。在加上关羽的孤傲和看不起人,使得兵败之时,却无人来救,也可以看到其为人。

看过香港黑帮片的人,都知道一个情节,就是黑社会入会之前,都要拜一下关老爷。因为关羽讲义气,千里送嫂,过五关斩六将,不受曹操的高官美人诱惑。

历史中的对于这段记载只有一句话;“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现在任何的历史记录都没有说关羽投靠曹操是因为护送嫂子的。这里面的信息,大家可以好好的品味一下。


策神历史


演义和历史总是有一定差别的,在演义传说中,张飞是一个又黑又壮又丑的彪形大汉,但在现实历史中,他却是一个长相英俊、气质儒雅的将领。

还有清朝的大贪官和珅,他在很多演义中呈现出来的形象就是一个滑稽猥琐的矮子,但现实历史中的他,却也是一个高大英俊、有能力的人物。


而关羽和他们不同,虽然现实历史中的关羽和演义中的关羽也有着一定区别,但区别却并不是特别大,在很多方面,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现实历史中的关羽还是比较贴切的。

关羽的武器不是青龙偃月刀

在我们所熟悉的演义中,有一点是违背了历史现实的,那就是关羽使用的武器青龙偃月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拿着一柄青龙偃月刀纵横于天下群雄之间,很少能遇得到抵抗他的对手。



但是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三国时期根本就没有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最早出现还是在宋朝的时候,是不可能穿越到三国时期供关羽使用的。

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确切表明出关羽使用的到底是哪种武器,不过人们根据关羽在战场中的一些表现,推测出关羽使用的应该是一些长柄型的武器,诸如长矛或者类似于长柄陌刀之类的长刀。

关羽阵斩敌军主将的辉煌

一般了解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中双方将领通过单打独斗决定战争走向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三国时期,战争的进行与其他时期没有什么不同,主将们的职责也与其他时期没有什么不同,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关羽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关羽被曹操给俘虏了之后,曹操因为欣赏关羽的武猛,就给他封赏了一个偏将军的职务,对他非常优待,想把他留在自己的手下。

面对着曹操的优待,关羽显得非常的感动,但是他对他大哥刘备的忠义却使得他压下了心中这份感动、打消了留下来的念头。

不过关羽还是非常懂得知恩图报的,于是在曹操派遣他出战袁绍的军队时,他就使出了自己浑身解数为曹操打了一仗。

在那场战斗中,关羽率领着大军杀向了袁绍军队,与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关羽并没有留在阵后操控军队,而是跟着军队冲到了前面,直接就凭借着自己武勇无匹的气势把袁绍军队的主将颜良给斩落马下,取走了他的头颅。

在事情发生后,关羽的战绩和武勇很快就震惊住了众人,曹操对于关羽的欣赏之情就更加浓烈了起来,并因此而给关羽封了一个汉寿亭侯的爵位。


从当时人们的震惊与曹操的欣赏加重来看,我们可以得知关羽阵斩敌将这样的战绩在当时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甚至我怀疑罗贯中之所以在三国演义中描写那么将领互斗的战斗场面,就是受到关羽这份战绩的影响。

关羽差点逼迫曹操迁都

在刘备定鼎了江山之后,关羽被刘备安排在了“得荆州者得天下”的荆州镇守。

与现如今的荆州不同,当时的荆州面积非常庞大,几乎跟现如今的省份一般无二。

因为三方势力激烈争夺的原因,关羽当时是没能全部占领荆州的。

不过从当时荆州七个郡中有五个半的郡受到关羽统辖的状况,我们就可以知道关羽在当时的天下大势中扮演了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以及占据了多么巨大的话语权。


关羽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是在他水淹了曹操的七军之后,在水淹七军的战绩发生后,三国势力中实力最强悍的曹操当即被关羽给震慑住了,因为生怕关羽下一步会威慑到自己的核心,他当时甚至产生出了要把都城迁走的想法,可见关羽在历史中的地位并不单纯是演义传说追捧上来的,而是有真材实料的。

关羽的性格缺陷

而我们要知道,历史中的关羽虽然忠义无双,但却也是一个性格非常刚愎的人。

刚愎是他生命中的最大一个性格缺陷,他最终之所以会兵败身死,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他这个性格缺陷导致的。

关于他的性格,看不起黄忠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从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初步看出他的性格缺陷。

而说完了关羽生前的厉害程度,接下来,我们就继续了解一下关羽死后的厉害程度。

关羽在历史中的成帝过程

在最开始的时候,关羽是没有现如今那么崇高地位的。

他地位的提高,还要从唐朝时期开始说起。

在唐朝中期,唐朝廷增设了对武之一道的供奉。

在唐朝的供奉中,武之一道的地位最高者是姜太公姜子牙,排在了金字塔的顶端,是为武圣。


排在金字塔第二阶梯的则是历史中的十大名将,分别是白起、诸葛亮、韩信、吴起、李靖、孙武、张良等人。

而关羽当时排在了第三阶梯,和霍去病、张飞、廉颇、周瑜、卫青、孙膑等人并列。

这是关羽被奉上庙堂的第一步,不过那时的地位并不是多么崇高。

在历史中,关羽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是从北宋时期开始的,在北宋时期经过人们的神话之后,关羽被宋朝皇帝先后封予了公爵和王爵。

后来历史发展又到了明朝时期,在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废除了前朝皇帝封给关羽的爵位。

不过明朝中后期随着关羽的影响力越发庞大,关羽的爵位慢慢得到了恢复,最后在万历年间,关羽被万历皇帝封为了“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这是关羽首次在历史中获得帝级身份的封赏,而这就是后来人们把关羽称之为关帝的来源。

在明朝出征朝鲜的时候,甚至还发生了明朝将领胁迫朝鲜国王向关羽下跪祭拜的事情,可见关羽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在明朝结束之后,清朝因为自努尔哈赤时期开始就崇拜关羽的原因,所以也延续了这种对关羽的崇拜,在他们的热捧下,关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武圣,受尽了世人的景仰。

一直到光绪时期为止,清朝历代皇帝一共给关羽封赏了许多名目繁复的大帝称号。


在最后,甚至连关羽的父亲、祖父都被清朝皇帝封予了王爵。

从这里面的种种,我们就可以知道关羽在历史的末期,地位崇高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所以说这就是正史中关羽的厉害程度,在关羽生前,他厉害到能阵前取敌将首级、厉害到了差点把曹操逼得迁都,在他死后多年,他厉害到了被封为大帝、厉害到了能连带着父祖被授予王爵。


孤客生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汉末时期第一流的猛将。

现代人了解关羽,第一信息来源通常是三国演义及相关产品。而在三国演义体系中,关羽被称为“武将之首”。所以在随后接触三国志正史,或者接触一些网上二手、三手文章时,发现原来演义中给关羽虚构了那么多故事时,不由自主地想通过贬损正史上的关羽,嘲笑演义的荒谬,来展现自己“不光知道演义”的牛逼之处。

然而实际上,正史上的关羽本来也是很厉害的,因为他的厉害之处,才能在随后的两晋、南北朝、宋元一路被民间传说和文人墨客不断渲染。之所以演义罗贯中最后在三国演义中将关羽塑造成神,主要原因并非罗贯中和关羽是山西老乡(毕竟张辽也是),而是罗贯中迎合了之前早已存在的“关羽是神”的民间舆论和士林舆论而已。

正史上的关羽有多厉害呢?由于蜀国史官方面欠缺,关张这些大人物早期战绩留下来的不是很多。但即使从这寥寥的几笔里面,我们都能看出关羽确实非常厉害。这里只讨论其军事和武艺才能,关羽的道德同样不错,但我们不多讨论。

先看地位和评价。毕竟关羽到底厉害不厉害,当时的古人比我们更清楚,因为他们的信息更多。

关羽早期的事迹功劳记录并不多。但在200年下邳之战被曹操俘虏后,曹操立刻任命他为偏将军。这个官看上去不大,但我们可以对比下曹操手下“五子良将”的同期官职:当时曹操手下,已经带兵投降2年,很早就做过鲁相的张辽是裨将军;从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乐进是讨虏校尉;魏五子中前期地位综合最高的于禁是平虏校尉;徐晃是裨将军;而张郃,同年冬天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起到很大作用,也是偏将军。换言之,作为一个刚刚被曹操俘虏的降将,关羽的军职在魏五子之上。曹操不是疯子,他的人事任免有其道理,一定是觉得关羽的才能值这个价。

同时代其他人的评价也能看出来:

周瑜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刘晔说:刘备,人杰也……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程昱等魏国谋士: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三国志作者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这些评价关羽的,都是非蜀汉势力的人,他们的评价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再看关羽的具体战绩。

先论勇武,三国志有记载: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三国演义中动辄两军对阵大将单挑,一人落马,这是文学渲染,真实历史上阵前斩将是极少的。但是关羽偏偏就有这么一例,而且杀得比演义中的“纯偷袭”要牛得多,是硬生生从万军之中冲进去砍了颜良。这一点,已经足以坐实关羽超级猛将的地位,比吕布什么的强多了。

三国志作者评价,关羽张飞都是当世猛将的典范,而张飞则比关羽有些差距(演义中两人并列,甚至张飞还要略勇猛一点)。这反过来又说明关羽的地位确实超然大众之上。


说到带兵打仗的谋略,关羽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水淹七军。现在一堆人在这里说关羽只是运气好,遇上山洪暴发淹了于禁云云。我想说就算那水不是关羽决堤放的,人家知道利用暴雨洪水发动进攻歼灭魏军,为将识天文地理,咋就不是本事呢?同样的暴雨洪水,于禁是全军覆没,关羽是俘虏三万人,你说这不叫军事才能叫运气?国足咋下雨天晴都不能运气一次伊朗呢?实际上于禁并非庸将。魏国最出色的是五子良将,而于禁则是五子之首,当时唯一一个假节钺的。关羽对于禁,是魏蜀两家巅峰战将的对决,关羽完胜。

水淹七军之后的格局是: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

注意这里的“威震华夏”四个字,全书仅此一例。能逼得曹操想迁都,这可是连官渡之战都不曾有过的。


除了这一战,关羽还有一次战役,就是209年的南郡之战。当时周瑜在与曹仁交锋,而关羽则负责绝北道,切断中原对曹仁的增援。这一战具体如何,三国志关羽传没有正面描写,但在魏国将领们的传记中,我们可以发现,满宠、乐进、徐晃、文聘等人纷纷在抵抗关羽的战役中立下很大的功劳。而最后结局是,曹仁撤退,把江陵丢给了周瑜;汝南太守李通在接应曹仁撤退的战役中不幸殉国(传记说是半路得病死了,反正曹操信了)。最后说“刘备得南郡”。

历史上对关羽的评价一直都很高,绝不是三国演义的独创。从南北朝开始,关羽张飞就被作为猛将的代名词。唐朝的武庙72贤中,三国时代除诸葛亮是十哲外,其余有邓艾、张辽、张飞、关羽、吕蒙、周瑜、陆抗、陆逊、杜预 、羊祜、王浚。宋朝陆游有诗“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并且认为颜良文丑比关羽张飞来说就像毫芒比泰山一样。关羽在宋元封王,明清封帝。明太祖朱元璋更将关羽提升为武庙之首。

因此,如果要在三国时代选一员最具有代表性的武将,的的确确关羽是最有资格的,虽然他从学术意义上根本不是三国人——关羽建安二十四年末(220年初)被杀。在他死后大半年,曹丕才篡汉自立,东汉才灭亡。


巴山夜雨涮锅


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很多,诸如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春秋战国。但是,纵观中国的历史,却没有乱世的知名度比得上三国时代。

也许是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三国时代可谓是精彩纷呈,有诸侯争霸、谋士斗智、武将比勇,真的个顶个的精彩。《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重点塑造了两个人物,其一是智绝诸葛亮,其二是义绝关云长。



《演义》中关羽,义薄云天,为保护两位嫂子不得已而投降的情况下,降汉而不降曹;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在华容道时为报当年之恩而义释曹孟德。此外,《演义》中关羽还是万人敌,震慑曹营诸将的颜良文丑被关羽秒杀;镇守荆州时孤军北伐,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吓得曹操要迁都。

当然,《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可全信,《演义》中的关羽,明显是被罗贯中所神话了人物。那么,真实关羽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战斗力又如何?

真实的关羽,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出色的将领之一,是蜀国第一名将。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敌对阵容的人是怎么评价关羽的。

程昱: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 权必资之以御我。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关羽死后,魏国群臣如此讨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

可以看出,敌对阵容之人对于关羽也是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甚至认为关羽是蜀汉中唯一的名将。放眼三国时期,关羽确实算得上顶级名将。

荆州作为蜀汉集团战略要地,刘备选择派遣关羽镇守荆州,并且赐予关羽假节钺(可以独自发动战争的权力)的特权,可见刘备对于关羽的信任。刘备一代枭雄,其野心是一统天下,自然不会因为什么兄弟之情而让关羽镇守荆州,唯一的原因就是关羽有这个实力。

关羽镇守荆州多年,孙曹两方都不敢轻易的攻打荆州,可见孙曹两家对于关羽都是相当忌惮的。而关羽的北伐,也是充分展现了关羽的能力。于禁何等人也,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曹营中顶级的武将。然而,关羽北伐时,水淹七军,把于禁给抓了,关羽的军事能力可见一斑。就能当时的大枭雄曹操,也想通过迁都来避其锋芒。

此外,关羽还具有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本领。

虽然《三国演义》中经常会描写两军主帅相互厮杀的场面,但实际是真实的历史中是很难出现的。主帅是军队的灵魂,肯定是重点保护的,但是三国时代有此仅有这么一个例子:关羽于万军丛中击杀了袁绍手下的大将颜良。


颜良是袁绍手下的头号战将,而袁绍又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可见颜良并不是水货,同时代的孔融曾说:“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可是,关羽却真正做到了刺杀颜良于万军丛中,由此可见关羽的胆识与本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关羽传》

当然,关羽这个人,能力确实了得,但是也存在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自信,或者说是自负了。孙权经营江东多年,关羽竟然毫不放在心上,把主力全部北上,导致后方空虚,这才有了后来的败走麦城。


小镇月明


在讨论关羽有多厉害之前,我们先看看关羽生前生后所获得的尊称,以及历代名人对关羽的评价。所谓正史,此处应该特指陈寿的《三国志》。书中写到,关羽字云长,身高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有一米八以上,出生于今天的山西运城市。东汉末年刘备手下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汉天子所封)。古典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之首。死后人们尊称其为“关圣帝君”,佛教中将关羽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将其推崇为“武圣”,而同为圣人的孔子则称为“文圣”。文武二圣,应该是历来最高的评价了。诸多头衔之下,关羽想来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三国演义》称关羽“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陈寿本人评价关羽与张飞皆世所罕见的“万人敌”。三国之一的吴国吕蒙评价关羽“长而好学,梗亮有雄气”,诸葛亮评价“兼资文武,熊烈过人”。周瑜称其“熊虎之将”,曹操尤重关羽,称其“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从这些同时期或者后人的评价中,可以大抵看出关羽有多厉害。总的来说,关羽的厉害体现在以下几点:

胆气过人,舍身而全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可做作证,影视剧中结义兄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用正史中曹操俘虏关羽后,关羽向曹操的一句陈述可做证明。当时曹操抓了关羽,想招降关羽,关羽答道“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乱世之中,谁能先站出来,谁的胆子大才可能在乱世中谋得一份好前程,关羽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亡命之徒,然而他并非是一个莽夫,他有文人的骨气,武将的勇猛,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了。

刺杀是关羽的强项,但是单兵作战能力并非是同时期的顶级水平。那么三国时期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是谁呢?我认为至少文鸳是要比关羽厉害的,当时司马班带着八千多人追文鸳,文鸳可以做到在数千人之中来回数十次,顺便还可以拿到上百个人头,而自己却毫发无损,这一点想必关羽是做不到的。关羽似乎更擅长搞突袭,比如在千军万马中,像一道闪电一样穿梭而过,顷刻间敌方将领已人头落地。冷兵器时代的将领对一个军队有多重要,想必不言而喻。所谓擒贼先擒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若是单论刺杀行动,关羽的这个纪录恐怕很少有人可以破了。还有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关羽有多厉害,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可以说是俯看天下英豪了,曹操一生中很少有人可以让他感到压力,唯一能让曹操不安的人就两个了,一个是坐拥百万雄狮的袁绍,一个是关羽。关羽围困襄樊时,曹操派了于禁前去救援,数次被关羽打回来。于禁和庞德也先后挂了,以至于吓得曹操要迁都。从这一点上来看,关羽无疑是很厉害的。


木剑温不胜


关羽被后人塑造成仁、义、礼、智、信美好品德的完美化身。清末统计,全国记录在册的关帝庙有数万座,远远多于孔庙的数目。

如今,如果我们读历史,仅仅是找他的文学形象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差别,肯定让人失望!倘若仔细品读历史,将关羽于其他唯利是图的人物作横向比较,就会发现关羽的魅力与品质,即使在今天依然让人赞叹不已。

一、斩颜良(文丑追击曹操,死于乱军之中,应属曹操之功。)

《三国志》,官渡之战初期,张辽举荐关羽与自己一起为先锋,去解白马之围,“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因此战功“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白马渡口是袁绍进攻曹操的重要通道,真正做到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只因曹操过于弱小,不得不一路退到官渡。但如果颜良、文丑在,曹操偷袭乌巢时,与张郃一起进攻曹营,情况会如何?

二、擒于禁斩庞德。

《资治通鉴》:“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三国演义》中说的是人为的“水淹七军”,而这段记载,就是说,关羽打败于禁、庞德完全是意外的收获,是汉江洪水突然泛滥,让不熟悉水性的北方的将士措手不及。才像抽干了水的鱼塘,任关羽捞捕。

其实是不是人为不重要,重用的是保卫家园。谁也不会说,是火借风威烧了曹兵,就不是周瑜之功。

三、史载刮骨疗毒是真。关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只是,不是庞德所射(史上是庞德射额头),也不是华佗所医。

上面说的是历史上表现关羽“忠与勇”的记载,再谈他历史上的“仁、义、礼、智、信”的记载。

最初,曹操“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解白马之围后,“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可以想一想,当时刘备有什么?能给关羽什么?什么也没有,自然什么也给不了!他刘备连自己还处处寄人篱下、看人脸色呢!

为什么关羽宁可放弃高官厚禄、舍去金银财宝,也要“千里走单骑”,去跟随刘备?

关羽,本一个逃亡之人,遇到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当时关羽是“杀人逃犯”,如果刘备只是“恩若兄弟”,也许不以为然,“犯有前科”之人出门在外嘛,遇几个嘴巴摸了蜜的酒肉朋友不稀奇,可刘备与他“寝则同床”。是真把他当人看,真把他当兄弟。我们可以想一想,饱经风霜、亡命天涯的关羽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可以想到,在关羽心里,刘备给他的温暖、大度、信任、收留的情感,如山高似海深。

我当初寒酸落魄、衣食无着时,何人理会?

如今曹操待我好,是看中我的利用价值!当初刘备对我好,看中我什么?我当时是朝不保夕、茫然无措啊!

什么“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什么“卿位侯爵”,统统没有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重要!

古今中外,有几人能做到关羽这样?





碧水青山0


至于说多厉害这是一个笼统的表述,但是东汉末到三国初这一阶段武将里面关羽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之前就曾发文专门探讨过为何关羽能成三国第一武将,发现当时有一个特别现象,就是大仗君主亲临,特别是进攻战,放到后代就是御驾亲征啊!看下主要战役:

历次徐州之战,打吕布打刘备,曹操几乎每次都是亲临现场指挥。

官渡之战,袁绍、曹操直接对阵。

宛城之战,曹操亲临,而且还把长子曹昂折在这里。

东征袁术,曹操会和三将,亲自指挥。

远征乌桓,这种对少数民族的奔袭战曹操也是亲自去。

赤壁之战,曹操亲临。

汉中之战,曹操,刘备亲临。

夷陵之战,刘备亲临。

几乎所有大战,进攻方无一例外的都是君主亲自领兵,君主领兵有一个特点,留下基本守境的士兵,其余的几乎全部带着,基本算是倾国之兵。例如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但是却又无一例外的都是进攻方失利,防守方得胜。这个大战君主亲临的现象让这一时期没有攻必克,守必坚国之大将。

而关羽就是例外的那一个,关羽北伐的襄樊之战,可以算是规模仅次于三大战役的第四大战役,但是进攻方的关羽只是刘备手下一将,并非君主,而防守方君主曹操是亲临的。关羽的荆州军对于蜀汉来说算是偏师,能以偏师打的曹操想要迁都避难,而且俘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擒杀庞德这样的战果在三国算是独一份了,威震华夏不是吹的,即便后来的诸葛亮北伐、陆逊北伐战果也从没有超过关羽这一战的影响,而且这两位几乎也都是指挥当时各自国内的几乎所有兵力,比关羽的实力要厚的多,但战果却不如关羽。假如不是东吴背约,背后捅刀,而刘备再从汉中出兵策应,孙权从合肥出兵策应,那关羽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那样的话关羽就有可能成为比肩王翦、韩信的名将。扯远了,说回关羽,仅仅以荆州三郡就威震华夏,让三国的另外两国颤抖而不得不用奸计合流以攻关羽,这个影响力,这个战果都足以让关羽傲视群雄!

所以不要怀疑关羽,黑关羽,关羽所达到的高度已经让三国众将望尘莫及!


胡侃解密三国


罗贯中《三国演义》已经将关羽刻画得很神气了,但是史实上的关羽却比演绎中更厉害,《三国志》陈寿称其为万人敌。

要知道,《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万人敌更多是一种夸耀之词,但是关羽万人敌确是名副其实,没有半点水分。

建安五年,刘备败于曹操投袁绍,关羽为求糜、兰二嫂周全而投降曹操,曹操赏其才,拜其为偏将军。没多久,刘备撺掇袁绍攻打曹操以期救回妻弟,史称白马之围。关羽以报恩之心受曹操封为前将军,与张辽同拒袁绍大将颜良。颜良为袁绍所倚仗重用的上将,早在虎牢关一战时便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时曹将莫敢上前拒阵。唯有前将军关羽,打老远便从万军丛中瞅见了颜良中军帐盖,于是一人一刀,以摧枯拉朽之势策马入敌万军丛中直奔颜良所在,枭其首级策马而还而己未伤毫毛。此战关羽一战成名,罗贯中与陈寿均称其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之万人敌。


由此可见,早期东汉末年武将,有此等骁勇战力的也就仅有关云长了,当然后来赵子龙也让世人大跌眼镜。万军丛中,来去自如,还顺带把敌首人头取走,不是万人敌是什么?可有半点水分?

再者,关羽为战还颇有战略,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拜曹仁为征南将军,讨伐关羽。曹仁到樊城,加收赋税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暴乱起义四起。关羽瞅准了这一民意,以仁义劝服曹仁部属来降,领兵困守襄樊外围,围城打援,利用秋季雨期与襄樊地势,凿堤引水淹来援的于禁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此后襄樊曹军部属纷纷来归。


东汉末年真正意义上做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武将唯有关羽而已。此战关羽威震华夏,剑指许昌,曹操当年与号称百万的袁绍对扛都不怯场,此刻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商量着迁都以避其锋芒。

可见关羽是真的无敌,后世把关羽奉为武财神,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书公子


说到中国历史之上的很厉害的武将,很多人都能够说出来不少,这些武将之中,最有名气的武将之中关羽一定是有姓名的,毕竟这个人可是被尊称为武圣的,他在民间的人气十分的高,有很多的江湖帮派都会在家里放一尊关公像经常的祭拜,当然除了武力值之外,他也很忠诚,这也是他被民间喜欢的原因。

而今天我们所要说的就是,历史之上的关羽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厉害?

说三国时期的演义有很多,而抛去这些演义来看的话,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一书则可是说记载的是最为真实的这段时期的历史了,其中陈寿对于关羽的评价就十分的高,直接说他就是万人敌,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评价,陈寿的文字一般都是很严谨的,很少出这样的看上去都有点夸张的词语,所以说陈寿对于关羽的评价是真的非常的高,这其实是很少见到的。

但是陈寿对于关羽的英勇是因为他的个人喜好吗?

显然不是的,他的这种对于关羽的描述是基于一定的史实的,在历史之上,关羽是真的有被称作万人敌的资本在的。比如说三国志之中就曾经写过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关羽在对战过程之中,远远地就看见了敌军,也就是袁绍手下的将领颜良所乘坐的车的车盖,他居然就直接骑马上前去,只一个人,就在敌军的包围之下把颜良给杀了,还把他的头颅给斩了下来回到了自己的军队之中,而且这样一个人单枪匹马上前的事情他并不是只做了一次,之后他还帮助曹操解除了袁绍的大军的围困,万人敌的名号给他是真的十分的合适了。

其实整本书对关羽英勇没有太多的描述,但是就是从这些简短的文字之中就能够看出,关羽是真的强悍,而不仅仅只是因为作者会对他特意的用一种夸奖式的夸张,不过作者也并没有太过于夸张就是了。

虽然说历史上的关羽是真的挺厉害的,算得上是当时顶尖的将领了,不然的话刘备也不可能安心让他去镇守十分重要的荆州,还准许他发动战争。但是虽然他很厉害,却绝对没有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那么的厉害,至少他没有那么的十全十美,而这其实在他看不起黄忠,以及因为自己刚愎自用而导致失败甚至于连自己也身死这两点之上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了,

为什么历史之上的关羽能够被尊称为圣?一方面是因为在后期的唐朝,开始不再只关注于文人,也开始关注武,武力值强悍的关羽自然也就位列其中,不过那个时候的关羽还不是圣人,那时候的武圣还是姜子牙,他只排在第三级。

而到了宋朝的时候,因为一些话本的盛行,这段历史也被编成了话本,为了引起观众兴趣,就将他的事迹给神化了,随着时间的流转,他也逐渐有了圣人的地位,最终在清朝的时候成为了武圣。


羽评郡主


正史中关羽最出名的就是斩颜良: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这是对关羽战斗力的最直接表现。 至于是不是两军阵前单挑决胜负,就不得而知。

在三国志中关羽记载的事情并不多:

一、《关羽传》:

1、在曹操和刘备围攻吕布时,关羽曾向曹操要求娶吕布妻子;战胜吕布后,曹操自己先看了吕布妻子,自己留下,并不答应给关羽;

2、关羽被曹操擒拿后,和张辽表达了帮助曹操立功后就走的心愿,这就有关羽斩颜良的故事;

3、曹操早在张辽口中知道关羽不会久留,但还是在关羽斩颜良后,厚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来挽留关羽,最后在得知关羽走时,并没有派人阻拦;

4、刘备投靠曹操时,关羽曾劝刘备在和曹操狩猎时刺杀曹操但刘备不听,在曹操攻打荆州时关羽责备刘备不听当年杀曹操的建议;

5、关羽围攻襄樊,降于禁、杀庞德,逼迫曹操许昌,最后被徐晃击败,在回攻荆州的路上军溃而亡。

二、《鲁肃传》:

关羽单刀赴会鲁肃。其实真实情况是关羽和鲁肃都是单刀赴会:

各自的兵马距离关羽和鲁肃只有百步远。

三、《吕蒙传》:

吕蒙白衣渡江夺取江陵,善待关羽将士家属并大肆宣扬,导致关羽士卒皆无战心而军溃,致使关羽战败被杀。

总之

在正史中,关羽是一个高傲的人,只信服能力比他强的人。如张辽、徐晃、诸葛亮等人关羽才和他们成为朋友,对于能力比关羽低的人,关羽非常鄙视,如黄忠等。

关羽斩颜良而被曹操封侯,但关羽在跟随刘备时,并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唯一表现的机会就是攻打襄樊,但又得不到刘备蜀中的援军支持,只能独力支撑,给了吕蒙偷袭的机会。

假如关羽没有离开曹操,关羽的战功肯定会很多,铁定成为曹魏的第一战功武将。当然,关羽也因此没有因为义气而被封为武圣。

刘备仁义,侠气,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关羽高傲,义气,善待士卒,鄙视儒士。张飞易暴怒,虐待士卒,善待儒士。马超纯粹是有勇无谋的羌人风格。黄忠勇战。赵云忠心。

这就是蜀汉的五虎上将。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