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還是“英格蘭”傻傻分不清,一文帶你瞭解英國前世今生

其實談到英國,很多人會感到有些困惑,我們該說“英格蘭”還是“不列顛 ”?在清朝時期,中國稱呼英國時既不是“英格蘭”也不是“不列顛”,而是“英吉利”。比如乾隆時期,英國使臣馬嘎爾尼訪華,乾隆皇帝給英國國王回了一封信,用的稱呼就是“英吉利國王”。林則徐虎門銷煙後,1840年欲給英國國王發一份“外交照會”,於是先向道光皇帝上奏《擬諭英吉利國王檄》。後來,中國人漸漸用“英國”來簡稱“英吉利”。據說英吉利其實就是英格蘭(England)的音譯,是國家名稱翻譯美化的結果。

“不列顛”還是“英格蘭”傻傻分不清,一文帶你瞭解英國前世今生

談到英國的名稱,需要追溯到公元5世紀,先是安格魯撒克遜人來到英格蘭,再是羅馬人入侵大不列顛,再到不列顛群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的分分合合,整個英格蘭的歷史前後交錯,相當複雜。

從地理意義上,英格蘭只是英國的一部分;而全世界的普遍認知是“英格蘭”就代表整個英國。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對蘇格蘭人、威爾士人或北愛爾蘭人說“英格蘭”是指整個英國,他們會相當反感;對於歷史學家來說,也是一種錯誤認知。確實,整個不列顛聯合王國形成過程中政治、宗教、軍事、文化等各種元素相互交織,到如今,我們已很難區分“英格蘭”和“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不列顛”還是“英格蘭”傻傻分不清,一文帶你瞭解英國前世今生

在羅馬帝國退出英格蘭之後,統治英格蘭的是來自德國北部和波羅的海地區的安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英格蘭土著人基本生活在威爾士和克倫威爾地區,而當時的蘇格蘭地區則被皮特人佔據。從這一時期開始,英格蘭和羅馬教會已產生直接聯繫。後來文化繁榮,經濟發展,對維京人的反侵略戰爭取得勝利,種種因素促使產生,埃塞爾斯坦——第一位統治全英格蘭的國王,誕生。由此“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啟程。

諾爾曼人入侵,英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初相見

安格魯-撒克遜時期的英格蘭,已產生高度文明,擁有自己的語言。直到1066年,來自法國北部的諾爾曼人入侵英格蘭,開始了法國和英格蘭的緊密聯繫。在此後的三百年間,英格蘭被法國統治,再加上英法聯姻,法國統治者漸漸被英格蘭同化,法式英語逐漸被各個階級接受。這一時期,愛爾蘭和威爾士被征服,使得法式英語得到進一步傳播普及,而蘇格蘭則保留獨立統治。

“不列顛”還是“英格蘭”傻傻分不清,一文帶你瞭解英國前世今生

中世紀的英格蘭,貿易繁榮,社會更加文明。當時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統治領域已到達法國西北部地區,他甚至直接加冕自己為法國國王。同一時期,愛德華三世發起了被後世稱為“百年戰爭”的英法之戰。這場戰爭持續到十五世紀中葉,以法國受聖女貞德激勵最終奪回統治權為結束。

但戰爭在英格蘭並沒有結束,它直接導致了英格蘭貴族內部矛盾激烈,繼而產生名為“玫瑰戰爭”的王權鬥爭。最終的勝利者亨利.都鐸於1485年成功上位,開啟英格蘭的都鐸王朝時代。

“不列顛”還是“英格蘭”傻傻分不清,一文帶你瞭解英國前世今生


語言和文化紐帶維繫,英格蘭和蘇格蘭更加親密

都鐸王朝起源於威爾士,亨利都鐸的兒子亨利八世把威爾士併入英格蘭,允許威爾士享有自己的語言和身份;也是亨利八世,因自己的婚姻與羅馬教皇決裂,使英格蘭脫離羅馬教皇控制,為日後的君主集權創造了先決條件。

在這一時期,英格蘭因宗教矛盾紛爭不斷,英格蘭君主專制的王權雖受議會牽制,但達到鼎盛時期。國家權力集中於倫敦,國家實力強盛。在都鐸家族統治下,英格蘭文化繁榮,產生了莎士比亞歌劇等傳世之作,通過文學作品,英語傳播到了海外,促使英語成為當今的世界通用語言。也正是這個時期,英格蘭和蘇格蘭聯繫更加緊密。

英格蘭內戰,大不列顛帝國時代拉開序幕

詹姆士一世上臺後希望能合併蘇格蘭和英格蘭,使其成為“大不列顛”帝國,但未能如願。斯圖爾特家族開始統治英格蘭,但王權與議會之間,矛盾日益激烈。英格蘭內戰更是發展成為包含一系列宗教鬥爭的戰爭,並蔓延到蘇格蘭和愛爾蘭。最終,議會勝利,在1649年處決了國王查理一世,廢除上議院和王權統治。在克倫威爾等人統治下,英格蘭宣佈成為共和國。但在克倫威爾去世後,王朝復辟,查理二世上臺。1688年,議會派發動了後世稱為“光榮革命”的戰爭,廢除詹姆士二世,英格蘭開始向君主立憲制轉變。隨後,蘇格蘭和愛爾蘭被武力鎮壓,他們和英格蘭的命運更加緊密連接,開啟了大不列顛帝國時代。

“不列顛”還是“英格蘭”傻傻分不清,一文帶你瞭解英國前世今生


昔日帝國征程不斷,當今英國版圖正式形成

在大不列顛帝國統一的近一個世紀內,一個新的國家該使用什麼國旗,什麼國歌,都存在爭論。這一時期,大不列顛開始它的海外征程,帝國版圖不斷擴大,一個強大的帝國已然產生。先是1801年,愛爾蘭併入帝國版圖,英格蘭全稱變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再到19世紀,工業革命的爆發,使整個英格蘭經濟與實力騰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工業化的英格蘭在帝國中實力最強、人口最多、佔地最廣,這也導致了至今仍有大部分人把英國稱呼為“英格蘭”,很多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的傳統文化確實經由英格蘭而廣為流傳。

“不列顛”還是“英格蘭”傻傻分不清,一文帶你瞭解英國前世今生

民族主義強烈,英國內部從未實現真正統一

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一直存在民族主義,其中民族意願最強烈的是愛爾蘭。從愛爾蘭被併入英格蘭版圖開始,愛爾蘭爭取獨立的意願從未停止。一戰後,愛爾蘭發起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自此,除愛爾蘭北部六省仍在英格蘭版圖,愛爾蘭其他地區宣佈獨立。

蘇格蘭和威爾士雖然也有民族主義的情緒,但因為戰爭的影響,使他們更具有團結意識。直到戰爭結束後,帝國瓦解,在全球實力下降,他們才開始對主權的聲討。直到1999年,蘇格蘭和威爾士才擁有獨立的議會。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也引發了英國國民對本國身份的質疑,最終導致了2016年英國退歐公投。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好幾個類似於英格蘭脫歐的時刻,如在前文提到過英格蘭脫離羅馬教皇、玫瑰戰爭等歷史事件。英國在本國身份的認知上,一直想要保持本國的獨立特性,這也是英國部分國民一直想要脫歐,並且能最終脫離成功的原因之一。

到目前為止,英格蘭仍是不列顛聯合王國最大的一部分,實力最強,影響力最廣,即使在個性上存在與其他地區明顯的差異,但不管是在文化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高度的多樣性。倫敦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強,權力下放使得威斯敏斯特議會成為不列顛聯合王國和英格蘭立法機構奇怪的混合體。

雖然很多人包括英格蘭本國人以及外國人,都稱英國為“英格蘭”,但這不正確。英國,正如它的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其中包含了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而並不是單單指“英格蘭”。從英國的全稱也能夠看出,這個王國從未實現真正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