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水滸傳》中宋江打方臘怎麼看,好好待在水泊中不是更好?

青石文學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刻畫了無數經典人物形象。較出名的有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等人,那麼作為梁山泊的大頭領宋江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

梁山上覆雜的社會關係

宋江上山前的職位是鄆城縣押司,恩,就相當於現在的鄆城縣政府副秘書長或者縣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書寫文書、基層人員調配、零碎開支等工作,在水滸中這個職位只能說是中等的存在,也只是比那些走江湖的高一點罷了。而梁山上官職比他的就有好幾位,比如山西運城市檢察長兼紀委書記關勝、青州軍分區司令秦明(正師級)、國防部中校楊志(副團級)、駐馬店軍區司令呼延灼(正軍級)、皇N代柴進、大名富翁盧俊義、東平軍分區司令董平(副師級)、大,大名軍分區司令索超、九江市公安局長兼監獄長戴宗、薊州市監獄長楊雄、青州武裝部部長黃信等人。宋江出身沒有這些人強,盧俊義帶領著這些投降派就能和宋江分庭抗禮。但宋江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在潯陽樓寫的那首西江月中就能體現出一些東西。

宋江影視形象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是說我宋江不僅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也有滿腹經綸,現在就像一隻老虎正在蟄伏期間,可惜被髮配到江州了,要是有一天我有機會一定要讓你們瞅瞅我多牛。

這樣來看宋江就是那種自認為胸懷抱負但不得志的人,這類人只要看到朝廷放出一點機會就不會放棄詔安的想法。

梁山的格局

梁山太小了,如果對抗朝廷只有自取滅亡一途。不用說別的,哪怕朝廷派個飯桶來,只需要圍而不打,梁山就得完蛋。而且要是真的一直造反,山上的人也要永遠揹負通緝犯的名頭,連外出旅遊都不行。

古人的想法

有句古話叫做“學得文武藝,買與帝王家”。古代全天下有百分之99的人是這樣想的,讀書是為了封妻廕子,做將軍也是為了封妻廕子。天下間沒有人不是這樣想的。


總結

本身宋江就是希望博個功名官職出來,加上梁山的格局屬實有些小,於是強行壓迫不想詔安的人一起接受詔安,朝中奸臣出了個主意讓他們去打南征北討,宋江也是個實在人,想幹點大事兒就去了。結果徵完方臘梁山已經沒了。

說的我自己都有一些亂了 。。。就這樣吧。


我是歷史原創作者叫我李白把丶,如果您也對歷史有興趣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哦。


叫我李白把丶


宋江等人如果想待在梁山,那就意味著宋江不接受朝廷招安,也就意味著梁山和朝廷的關係勢同水火,是朝廷攻擊和剿滅的對象,就跟方臘的處境一樣。但事實上偏偏宋江就是希望朝廷招安,也接受了朝廷招安。既然接受了朝廷招安,那就是朝廷的臣子,朝廷要你幹嗎,你就得幹嗎,還有什麼資格和理由來跟朝廷討價還價呢?況且,既然接受朝廷招安,你怎麼還有機會和理由又回梁山去待著?如果這樣,那就意味著再次反叛朝廷,明顯就是罪加一等。宋江辛辛苦苦才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朝廷招安,又怎麼可能走回頭路,再回梁山去待著呢?

所以,這個問題要從這兩個方面來作答:第一,宋江等人如果待在水泊梁山就意味著拒絕朝廷招安,梁山和朝廷就是勢不兩立,跟方臘的處境一樣,結局一定不會更好;第二,宋江已經率領梁山接受朝廷招安,就必然要聽命於朝廷,所以,宋江必須要奉命去打方臘。

第一,宋江等人如果待在水泊梁山就意味著拒絕朝廷招安,梁山和朝廷就是勢不兩立,跟方臘的處境一樣,結局一定不會更好。

宋江等人如果一直待在水泊梁山,那就意味著他們拒絕接受朝廷招安,就表示和宋徽宗代表的朝廷勢不兩立,永遠跟朝廷是敵對關係,那麼梁山的處境就和方臘一樣的。對朝廷而言,全國幾大造反勢力早晚都要列為剿滅對象,按照梁山當時的實力,和方臘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朝廷肯定會先把梁山作為剿滅的重點對象。宋江之前下山屢屢得勝,攻佔州府,為的是掠奪糧食、物資等等,卻從來不敢佔據州府。因為梁山還沒有達到那個實力,更因為宋江內心根本並不想徹底和朝廷決裂,之所以攻打地方州府,就是為了打痛朝廷,引起朝廷對梁山的關注和重視,讓朝廷不敢小覷梁山。只有這樣,宋江才有資本要求朝廷招安。

至於有人認為宋江如果待在水泊梁山會更好,我認為這完全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不切實際的空想。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曾有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就是在他的統治之下,怎麼可能允許還有別的政權或者割據勢力、造反勢力存在呢?看看南唐是怎麼的命運和下場就知道,所有的割據勢力、造反勢力都不可能長久存在下去,要麼被朝廷剿滅,要麼割據勢力、造反勢力強大到打敗朝廷軍隊,奪取政權,開闢了一個新的王朝。很顯然,宋江領導下的梁山壓根不具備打敗朝廷、奪取政權的想法和實力。正因為宋江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才會認為率領梁山接受朝廷招安是梁山的唯一出路,也是最理想的出路。如果不接受朝廷招安,早晚會被朝廷剿滅,這樣的結局只會更糟糕,哪有更好的可能?

第二,宋江已經率領梁山接受朝廷招安,就必然要聽命於朝廷,所以,宋江必須要奉命去打方臘。

當初還沒有招安的時候,相信宋江就曾經想到過,招安之後的梁山何去何從。毫無疑問,既然是宋江等人主動請求朝廷招安,那麼招安之後,梁山眾人就成為朝廷的臣子,就有義務、有責任接受朝廷的調度和安排。宋江也曾在招安之前告誡過樑山這些好漢們,招安之後可比不得在梁山時,在梁山的時候,眾兄弟可以使使性子、鬧鬧脾氣,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可以不拘禮儀想說啥說啥。招安之後,就得學會約束自己,遵守朝廷法度和禮儀,否則就是他宋江也保不了。後來果然就發生一件事,皇上賞賜的酒肉被剋扣,宋江手下一名軍校殺了一名朝廷的廂官,宋江害怕引起朝廷疑懼,只得揮淚殺了這名軍校。宋江話說得明白,殺了朝廷命官,必然會連累眾人,朝廷會疑心梁山眾人是不是反心未滅或者反心又起?

宋江心知這名軍校並沒有錯,錯在剋扣皇帝賞賜的廂官,但他還是得殺了這名軍校,如此才能消除朝廷的猜忌之心,才能堵住高俅、童貫等奸臣的嘴。但由此也可以看到接受招安之後的梁山眾兄弟,對朝廷而言,就是一個用處,哪裡有火就派他們去救火。因為朝廷對他們始終是有戒備之心的,那就拿他們去剿滅其他的造反勢力或者侵略勢力。所以宋江等人先被派去打遼國,如果失敗,宋江等人要麼被殺是在沙場,要麼兵敗被朝廷問罪處斬。宋江偏偏打贏了,那麼,接下來就是繼續用他們來對付河北作亂的田虎,征服了田虎,就繼續對付下一個敵手:方臘。總之,這是宋江等梁山眾人的不歸路:朝廷的對策就是:用梁山的虎狼之師對付其他的虎狼之師,既消除了別的外患,又可以把梁山這個肘腋之患給消耗殆盡,而不用費朝廷的軍隊,實在是一箭三雕之妙!


喬鞅


題者一看就是沒有認真看過《水滸傳》,不論書籍或是影視。

宋江之所以打方臘,是因為這個時候宋江已經帶領梁山好漢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為了朝廷最為忠實的走狗。

在奸臣高俅的運作下,宋江帶領梁山部眾拒大遼、徵田虎、徵王慶,最後替朝廷征討方臘。最後雖然打敗了方臘,但是損失巨大,上百個將領僅僅數十人苟延殘喘。方臘和宋江本是同樣帶領農民起義反抗朝廷的領頭人,結果演化為在朝廷的命令下不得不相互火拼,最後一死一傷。這也是作者對於農民起義莫大的諷刺。

宋江殺死閻婆惜落草梁山,這時候還是一個有脊樑的人。接受招安後,就只是朝廷的一條狗。最可恨的是他將其他部眾裹挾一起做了狗。是狗就沒有人權,主人想打想殺都得無條件服從。在朝廷眼中,宋江征討方臘就是狗咬狗,最好同歸於盡。

我是阿雲,善於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歡迎留言,分享你不一樣的視角。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雲天明的視角


宋江原是朝庭小吏,雖是小吏通曉黑道屬於黑白兩道人物,怕暴露勾接梁山內情殺了婆惜惹上官司被充軍又醉酒提反詩險被殺頭,幸遇晁蓋眾兄弟拼命救上梁山成二把手,但宋有很強的人脈基礎,有謀求招安的政治主張,這個主張也符合多數梁山頭領的願望,宋江又有很強政治能力,不久就成為梁山實際寨主。晁蓋遇難後宋江正式成為梁山寨主,雖有晁蓋遺囑但誰能代替他誰能撼動他。宋江變大張旗鼓推出招安大計,雖有少數反對但不起作用,宋江理想借助梁山力量接受朝庭招安回到體制內而且當更大的官,好報效朝庭也給兄弟們找到好出路,在他們的努力下如願以償。雖然成了朝庭命官也就是朝庭鷹犬,接受朝庭派譴去征剿方臘等造反者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宋江等為國出力盡忠的機會,而且立了大功還會遷升和受封償,這是應該乾的正事,是很正常的事。那些說宋江等人不該去征剿方臘,就首先應該說宋江等不應該接受朝庭招安才對。


老夫常談


宋江原本就是朝廷的底層小吏,而且胸懷大志。從他在潯陽江提寫的詩中就能看出。。原本在鄆城縣做著一名小吏,地位低,無法升遷入不了官場。他也就按部就班的過著這樣的生活。。

可是,一個女人改變了他的命運,閻婆惜迫使宋江背上了命案,開始流落江湖。宋江一踏入江湖就發現自己在江湖的名聲這麼大,影響力這麼大,他開始在清風山上發號施令,然後用毒計逼迫秦明上山,最後領著自己的一票人去投奔梁山。快到梁山的時候自己老父的一封家書就把他有從梁山的邊緣拉了回來,他發熱的頭腦開始清醒。。最後刺配江州。。在江州酒後這下反詩才把自己最終送上了梁山。。

宋江目光比晁蓋長遠,他主持梁山後一心詔安,就是想重回體制。為自己和兄弟們脫掉賊寇的帽子,然後建功立業搏一個封妻廕子的爵位。。宋江的思想決定了他一定要帶著這幫兄弟建功立業,去征戰。


錦繡時代


宋江出梁山泊剿匪主要有以下原因吧。

首先,學得才與藝,賣與帝王家。古代的文人也好,普通百姓也罷,總希望能夠通過帝王賞識,實現自己才能,宋江也是如此。

其次,後世名聲。宋江投降朝廷,得到正統認可,成為大將軍,這在儒家社會里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能流芳百世。而負隅頑抗,除非他能夠推翻大宋,不然一直是個土匪。

最後,整體實力上,依舊是宋朝佔優。宋江害怕宋朝剿滅方臘之後騰出實力對付他。


餃子要有豆腐


《水滸傳》中宋江打方臘,拋開朝庭扇漁翁得利之計不說。單說宋江,他是急不可耐的想去打方臘,想證明他對於朝庭的“忠”,渴望有朝一日封妻廕子,光宗耀祖。洗脫他梁山匪寇的惡名。結果如了意,方臘跟梁山兄弟自相殘殺,也如了朝庭的意。其實對朝庭而言,宋江打方臘,那是求之不得。朝庭正愁怎樣剿滅這兩股力量。宋江自提招安,朝庭正中下懷。坐山觀虎鬥。

宋江的這種要想“忠“於朝庭的心理,豈能待在水泊之中。用此書一句話:還不如殺了咋家。


候菊蓮


朝廷武力解決不了梁山,而改為招安,宋江等領導者又有妥協思想,想要混個一官半職,隨即一拍即合,接受了招安,但起義者畢竟是起義者,在朝廷看來就是反賊,反賊就要被消滅,朝廷才用了借力打力,借刀殺人,把梁山好漢幾乎消耗殆盡。導致如此的原因在於忠、義,宋江等領導者忠於朝廷,手下兄弟心中又義比天高。

自古以來人們對功名利祿看的很重,希望金榜題名,狀元及第,衣錦還鄉,所以朝廷一招手,很多人會欣然接受招安


379855831


宋江帶梁山眾好漢招安後,以高俅為首的奸臣不願看到宋江的勢力大,對他們不利,正好南方方臘起義,朝庭幾次圍剿無效,奸臣於是向皇上打報告,讓宋江去征討,這樣讓宋江和梁山勢力削弱。於是朝庭讓宋江帶領梁山好漢去徵方臘,宋江此時也身不由己。再說宋也想建功立業,顯示忠心,所以徵方臘成了鐵板釘釘,鐵的事實。


wangzijian123


《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用現在話講,都是些殺人越貨、打家劫舍、逞兇鬥狠這樣的一群人,畢竟還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什麼胸懷大志,兔子繞三圈,沒離開黑豆地,最終還是淪為朝庭的鷹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