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和老子有啥关系?

太上老君是谁?是《西游记》里那位炼制丹药的神仙?还是历史上西出函关、化胡而去的哲人老子?历史上对于太上老君有太多的称谓,太上老君的形象在渐渐丰满的过程中也渐渐模糊不清。对于道教而言,太上老君与老子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太上老君和老子有啥关系?

按《史记》记载,老子为周代史官,上古巫史同源,老子同样也继承了古道教的传统,并将其理性化,结合史家特有的历史观,构建了独特的道论,创建了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后世奉为道祖。这是历史上的老子。

老子《道德经》一书,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方针,如“治大国若烹小鲜”,因此老子书带有较为强烈的政治导向——这也是先秦诸子学的一大特征。同时,《道德经》中也蕴含有一些修行导引的内容,譬如“载营魄抱一”等。至于汉代,便形成了兼具政治理想和修身治身之说的黄老学,并在朝野产生巨大影响力。黄老学除了作为政治理念以外,还兼具某些宗教意蕴。《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中记载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的事迹,称“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又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可见此时黄老已经成为与佛教类似、具有宗教职能的学说。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已经出现了对于老子的神化。

太上老君和老子有啥关系?

在汉代末年祖天师张道陵创教,《神仙传》中谈及祖天师学道,称“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明(盟)威之道。”既然自称柱下史,那就必然是老子了。老子所传经典《道德经》也被祖天师重新诠释,写为《老子想尔注》。

《想尔注》中,老子已经成为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书中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这一说法被后世道教继承,如唐代成玄英《老子义疏》释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时称“太上,即是玄天教主太上大道君也。言道君在玉京之上金关之中,凝神遐想,为常应之处。”同时,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疏称“即是太上之教废也。”如此,大道即是太上之教,道、教、太上三者一体。此处的大道乃是老子所述之道,即老子所教之道,老子即太上无疑。

太上老君和老子有啥关系?

太上老君之名在汉末出现后,便广为流传。晋代道书《老子化胡经》出现了对于老子的神仙化描写:老子出生时须发皆白,下地能走。《老子化胡经》还赋予了老子十尊号:太上老君,圆神智,无上尊,帝王师,大丈夫,大仙尊,天人父,无为上人,大悲仁者,元始天尊。至《老子内传》则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

由此,从历史上看,老子与太上老君的关系密不可分,太上老君之名正是出现在老子的身上。在道学及宗教意义上讲,老子与太上老君本是大道同源,均是道炁所化,为了教化方便而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状态。

太上老君和老子有啥关系?


在道教信仰中,太上老君的名讳有着特殊的含义。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老者处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化无穷,先亿劫而生,后亿劫而长,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杜光庭《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称“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真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

太上老君之意便是至高无上、先于天地、超脱生死的至尊神灵。在此,太上老君本就是道,二者不一不异。《云笈七签》卷一道德部便首论《道德经》,而后自然过渡至老君。在道教神学体系之中,大道本就是老君,老君及老子是大道的显化,大道与天地众生均不是相互独立的范畴,因此不能分别述说,于是也就没有去区分老君与老子孰是孰非的必要了。

太上老君和老子有啥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