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抗日時期國民黨軍隊軍服有黃色和藍色的?

高速上旅行的蝸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沒大家想的這麼簡單。

國軍軍服其實是很混亂的,顏色也有很大區別,不是僅僅分為黃色和藍色。

以中央軍為例,軍服大體是黃色。

大概在1931年前後的中央軍,軍服都是黃綠色的。一般認為,這是德國顧問建議的中央軍換裝改革。

在這之前,中央軍和其他北伐軍一樣,穿的是灰色棉布軍服,而不是黃色。

但國軍的軍服並不是都是黃綠色。

在抗戰中後期,國軍開始更換為土黃色夏季季軍服。

除了黃綠色和土黃色以外,還有少量中央軍的軍服是卡其色的。所謂卡其色,是介於淺黃褐色和中淺黃褐色之間的顏色。這多是中央軍一些精銳部隊,比如德械部隊的軍服。

至於非中央軍的部隊,也分為很多派系,軍服並不同。

北方軍閥的部隊,比如西北軍、東北軍、晉綏軍,大體是灰色軍裝。


南方的軍閥部隊就不同了,李宗仁的桂軍和陳濟棠的粵軍,軍服都是土黃色的,顏色和中央軍很接近。

然而,雲南龍雲滇軍的軍服則是法式的藍綠色,相當特殊。第一次大戰時期,法軍軍服就是藍綠色。

不過,國軍也有相對統一顏色的軍服,就是棉服。無論中央軍還是地方軍閥部隊,冬天的棉衣都是灰色的。

薩沙個人認為,這是因為冬季植物基本都沒了,不適合作戰時候再穿黃色軍服,很容易暴露目標。


大家看看,單單軍服就亂成這樣,抗戰能夠打贏容易嗎!


薩沙


民國時期派系林立,各方勢力混雜。老蔣統一中國,也僅僅是名義上的統一,各地軍閥依然是將軍政大權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聽調不聽宣。這樣,抗戰時期才有了中央軍和雜牌軍之分。軍隊的混亂,最直觀的反應就是制服的混亂,所以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制服顏色是五花八門。

北洋時期,各個勢力背後多有有點日本背景,況且日本離中國最近,對中國的影響最大,所以,當時的軍服,大都是以日式軍服為主流,各部之間顏色上稍有差異而已。日式軍服的標誌之一就是大簷帽。

(在訓練的北洋軍士兵)

國民政府在廣州建立後,開始進行北伐。北伐軍的軍服基本上就是中山裝扎個武裝帶,戴個大簷帽。老蔣的北伐合夥人,馮玉祥的西北軍則是俄式八角帽,西北大棉襖,閻錫山的軍隊是把原先舊北洋日式軍服的領肩章摘掉,帽徽一換就成了新軍裝。

(從左至右: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國民革命北伐軍)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在名義上統一了全中國。中央軍則換了新軍服,特色就是平頂軍帽,借鑑了德軍的款式。之後為了區分嫡庶,中央軍首又換成草黃色制服,庶出部隊則是藍灰色軍裝。

抗戰開始前,國軍少量精銳換上了德式裝備,稱為德械師。但是這幾個德械師在開戰初始的淞滬會戰中,差不過都打光了。

(國軍德械師)

此後,在抗戰期間,國軍中央軍的軍服基本上是以黃色為主,但是各地軍閥的軍服就五花八門了。

滇軍的軍裝受法軍影響比較深,所以滇軍軍服基本是向法軍靠近。最引入注目的就是法軍亞德里安型頭盔了,這款頭盔實在是造型奇特,帶有濃濃的古典羅馬風格,被稱為是二戰中最醜的頭盔。

(滇軍)

抗戰初期,東北軍依然沿用的是日軍的風格,和日本關東軍很像,大簷帽皮靴呢子軍服,穿戴最為整齊,軍容在全國的部隊裡是最好的。

(東北軍)

閻錫山在山西把山西搞得不錯,軍費充足,所以晉綏軍的裝備也不錯,軍裝以青色為主,軍容齊整。

西北宋哲元的29軍相比起來裝備就寒酸了點,還是臃腫的老式大棉襖,破棉帽,但是戰鬥力強,喜峰口會戰,西北軍大刀隊殺的小鬼子聞風喪膽。

(西北軍)

至於川軍,別說什麼制式軍裝了,有的穿就不錯了,武器破破爛爛,基本上是國軍裡面的叫花子部隊了,和共產黨的八路軍是一對難兄難弟。但是,似乎有這樣的定律,穿的越破,打仗越厲害,川軍的戰鬥力在全國的軍隊在絕對是名列前茅。


一卷青史


國民黨軍隊的軍服有黃色和藍色的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民國政府只是形式上統一了全國,實際上則是各地軍閥林立,國軍軍服很難標準化;其二、國民革命軍多次整編,軍服條例有多次改變,故軍服樣式與色彩難以統一;其三、各地經濟水平不一樣,顏色統一涉及到費用問題,故各軍自行其便。不管穿什麼軍裝,只要扛槍對付日寇,則是中國軍隊;如果扛著槍協助日軍對抗中國軍民,那麼他就是偽軍漢奸!

1927年國共合作進行了北伐戰爭,擊敗了直係軍閥吳佩孚、孫傳芳以及奉系軍閥張作霖;1927年9月寧漢合流,國民黨內部完成統一;1928年12月奉系軍閥張學良宣佈易幟,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至此國民黨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當時的民國除了中央軍外,還有川軍,桂軍,滇軍,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粵軍、紅軍等獨立的軍隊,這些軍隊的經濟條件各不一樣,背景也各不一樣,故軍服無法統一。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軍民皆上戰場抗敵,因此軍服五花八門。

中央軍源自黃埔軍校,而該軍校是蘇聯資助的,故最開始的國軍軍裝仿蘇軍軍服而製成,該軍裝稱為“弗倫奇式”軍服,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中山裝式軍服,有灰色、黃色兩種顏色。因為黃色染料較貴,而灰色染料便宜,故多用灰色軍裝!其它歸順中央政府的各地軍閥將軍裝樣式改為中山裝式軍服,但是顏色並沒有統一成灰色,有的還是用的黃色。1930年~1938年蔣介石與德國關係良好,軍隊採用德械裝備,故軍裝也改成德式軍裝,顏色為黃綠色;又因與日軍軍裝的顏色相似,不好辨識,故1942年後改為土黃色。

各地方軍閥部隊的軍裝樣式與中央軍一致,但是因為經濟原因及染色水平原因,在顏色上就不一樣了。黃色染料較貴,一些地方軍閥為了節省軍費,故採用較便宜的灰色或者藍色染料染制軍服,比如晉綏軍的軍裝就是藍色的。桂軍與粵軍相對經濟條件好,故在軍裝上能跟中央軍保持一致。滇軍深受法軍影響,因此裝備了大量的法式頭盔、墨藍色軍服和白色綁腿上;川軍最窮,不僅顏色五花八門,樣式也千奇百怪。值得一提的是冬裝都穿的棉裝,故顏色均為灰色!


大秦鐵鷹劍士


其實不止黃色和藍色。

在抗戰之前的軍閥混戰期間,各派系軍閥的服色不同,這個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全民抗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主要原因還是一個字“窮”!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對軍隊服裝的樣式、顏色是做了規定的。其製作軍費是以軍費的形式向各單位發放的,各單位的長官再委託被服廠製作。

但由於各部隊發放的經費有多有少,一些長官中飽私囊、各工廠的工藝水平不一,因此製作出的服裝差別很大。一般來說,中央軍的服裝比較統一正規,雜牌軍的服裝則較為雜亂而不統一。

全面抗戰開始後,物質奇缺,軍人尤其是士兵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美籍華人著名歷史學者黃仁宇在其回憶錄《黃河青山》中寫道:

“1941你那夏天,我們這一師,包括司令部及三個團,駐紮在村落中,彼此相隔二、三十英里。師部決定優先供給鹽與蚊帳。至於夏季制服,軍政部已經發給每人一套,發放地點在火車站,我們再自行送到駐紮地區,這一套制服,就是軍人所擁有的全部衣物。前一套早已磨壞,軍方高層從來不關心舉人有無內衣可穿,有一段時間,我們洗衣服的唯一機會,就是在晴天時把整連人帶到溪邊。人洗澡和玩水時,制服放在一旁曬乾。萬一敵人抓住正確時刻突襲,會一舉捉到光溜溜的我們。夏天過了一半,情況多少改善了些。軍政部終於撥給師部足夠的錢,讓我們可以在當地買第二套制服,但到那時,通貨已大幅貶值,資金縮水,而附近也沒有供貨商。我們師長運用想象力,讓後勤官打扮成商人,從日本佔領的越南購買騾子運來白色布料。回到國內後,布料再交給當地的染工處理。顏色是否接近正規的草綠色,甚至沒有人去懷疑。其後數星期,所有師可以找到的縫衣機都派上用場,做的是短褲短袖,可以節省布料。此時士兵才有第二套制服可以替換。”

黃仁宇當時所在的部隊為第14師、該師屬於陳誠系統,是蔣介石的嫡系。這樣的部隊服裝尚且如此,雜牌部隊的軍服可想而知。據新5軍孫殿英部做兵運工的一位老幹部回憶,該軍士兵的服裝,有的是國軍的服裝、有的是繳獲日軍的服裝,有的是老北洋軍的服裝,還有的是從老百姓家搶來的長袍馬褂,五花八門,亂七八糟,如同叫花子。而原因就是軍政部門發的服裝費少,而其中又經過層層中飽私囊。軍官的服裝比較齊整,但由於是按個人愛好所做,也是顏色深淺不一,式樣各異。

川軍出川參加抗戰時正值深秋,他們足登草鞋,身穿灰色單衣,身背的行李僅僅是一塊被單,連水壺都沒有一個,每人背一個竹筒就算水壺。

到了1943年4月,蔣介石命令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以陳誠為司令長官,不久以美式武器裝備14個軍,39個師。在服裝上美方沒能專門供應裝備軍隊,只是在華美軍顧問交付了一些剩餘物資。因此,軍隊的官兵有鋼盔是美式的,衣服是中式的,有的腳穿美式大皮鞋,頭戴英式鋼盔,而衣服是中央的,被同僚譏笑為“麵包夾豆腐”;有的則只有一件美式夾克,而頭和下身仍然是中式的,則被譏笑為“燒餅夾黃油”。但無論怎麼講,美式軍服為卡其布制,比較堅固耐穿,式樣也比較得體,官兵們都為有一件美式軍服為榮。

當時的中國軍隊,物資緊缺,吃飯都吃不上,軍服可能也就一年到頭就只有一套,根本沒有錢來換,或者統一制服。所以說,抗日戰爭的艱鉅,從服裝上可見一斑。


朝代說


就是因為軍隊來源不同,背景不同,五花八門。

國民黨的軍隊是哪裡來的?蔣介石最初就有個中央軍,而後來的奉軍、西北軍、晉綏軍、川軍、滇軍、粵軍、湘軍等都是歸附於蔣介石的軍閥的部隊,並不是老蔣嫡系,部隊有一定的獨立性。

國軍本身就是由各個軍閥組成的,除了中央軍外,都是軍閥頭目們的武裝力量,並不是一開始就為老蔣賣命的。這些軍閥在統一之前都是各自為政各自獨立的,不光軍服不同,武器裝備也大不相同,就連頭盔都不一樣,有一些甚至沒有頭盔。

抗戰前期,國軍就有意去調整軍服,然而,一年時間,全面抗戰就爆發了,沒辦法,所有的物資所有的軍費,必須優先發給武器裝備上,而不是軍服,軍服就先對付穿吧,不一樣就不一樣吧。

軍服這種東西,很多部隊,雖說是一個部隊,不同批次的軍服也有不同。多次的軍服調整,都是從中央軍開始,然後逐步到地方軍。週期很長,很多軍隊沒等軍服下來,就打光了。資金有限,不可能全國一些軍隊一起都換了軍服。

換裝這個事情在當時還是比較麻煩的,很多軍隊庫存一堆軍服,招來了新兵,也都是穿庫存的軍服。多餘的軍服,也都不能扔。全國當時幾百萬部隊,一下子全換裝了,很麻煩,很貴。對於當時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國家來說,一下子統一軍服,是很消耗的,不如多進口點槍支彈藥。

真正國軍統一軍服了,是1942年開始,遠征軍到達藍姆迦訓練營了,開始逐漸換裝,首先是駐印軍和遠征軍換裝,一直換裝到全國解放,換了七八年,還沒換完。

軍裝顏色不同,根本原因是背景不同,之所以沒能統一,是因為統一難度大,尤其國家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戰爭年代。


軍武文齋


國民黨和國民黨軍隊實際上是一個統稱,這個黨派和軍隊內部構成十分複雜,可以說派系林立,錯綜複雜,就連服裝都很難統一。

在國民黨軍隊內部,一直有中央軍(嫡系軍)和地方軍(雜牌軍)的區分。中央軍就是蔣介石自己的嫡系部隊,以黃埔系師生為主;地方軍是以前地方軍閥的部隊,比如李宗仁、白崇禧的桂軍, 馮玉祥的西北軍,閻錫山的晉綏軍,以及“西北三馬”的馬家軍,等等。

即便是蔣介石的中央軍,服裝制式和顏色也多次發生變化。

1924年至1929年的北伐階段,北伐軍都是灰藍色軍裝,所以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這一時期的制度都是灰藍色的,比如南昌起義時,很多將士穿的就是灰藍色軍裝。

1929年至1936年,蔣介石逐漸統一了全國,全面向德國陸軍學習,聘請了很多德國軍事顧問,在他們的建議下,中央軍的軍服採納德式設計,主體為黃綠色(又稱軍綠色),一直持續到抗日戰爭前期,到1942年時,因為和日軍制服顏色相近,顏色又改成土黃色。

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後,蔣介石名義上統一全國,對各地方軍閥部隊進行了整編,全國使用統一番號,但他實際上無法完全掌握這些部隊,服裝也未能統一起來,很多地方軍仍採用原來灰藍色的制服顏色,沒有改變過來,閻錫山的晉綏軍就是如此。


抗戰全面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番號是國民政府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成第十八集團軍),按理說軍服制式和顏色都該和中央軍一致,但實際上,八路軍的軍裝色調十分混亂,既有國民黨配發的黃綠色、灰藍色,也有自己土法生產的土黃色、灰白色。

總體來看,抗戰期間,蔣介石的中央軍軍裝以黃綠色(後期變土黃色)為主,原北方軍閥(如晉綏軍)以灰藍色為主,南方兩广部隊(如桂軍、粵軍)以土黃色為主,西南的滇軍(雲南軍閥)則是藍綠色,不過無論中央軍還是地方軍,冬季衣服統一都是灰藍色的。

國民黨軍隊內部派系眾多,加上當時中國條件有限,軍服制式和顏色很難完全統一,但這並不重要,別管穿什麼衣服,只要能扛槍打鬼子就是好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國民黨軍隊軍裝樣式大多一致,但顏色卻有很多種,它的顏色以黃、藍為主,還有很多其他顏色,總之五花八門的。畢竟當時雖統一抗日,但國內仍是派系林立、軍閥割據。



黃色是國民黨中央軍的軍服,是當時蔣的德國顧問建議使用的,在1936年國民黨頒佈了《陸軍制服條例》,在法律上統一了國民黨軍隊的軍裝樣式和顏色,所以抗戰初期黃色軍裝基本囊括了整個中央軍。

黃色又有區別,最早的黃色是黃綠色,之後由於黃綠色與日軍的相似,容易搞混,於是就開始推廣了土黃色軍裝。總之,蔣的中央軍大多一直是用的黃色。不過也有些部隊由於材料不夠,沒穿黃色的。

除此以外,桂軍、粵軍也是使用統一發放的土黃色的軍裝。

藍色應該大多是地方部隊使用的,比如閻錫山的晉綏軍,龍雲的滇軍,他們使用的是藍色。我們影視劇裡看到的藍色多為晉綏軍的藍色,比如楚雲飛的部隊。


像閻錫山、龍雲這種強勢的地方部隊多是“後孃”養的,蔣一概不管。不過他們是能夠自給自足的,蔣也管不了。閻錫山與龍雲自己生產軍裝,自己決定軍裝顏色,閻錫山選擇了藏藍色,而龍雲由於受法軍影響選擇了墨藍色。

抗日時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川軍的服裝,他們有黃色,也有藍色,甚至還有灰色,這在電視劇《壯士出川》中也能看的到。

出現這種情況窮是一個很大的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當時四川境內也是小派系林立,才形成了川軍服裝顏色各異。

但川軍雖然窮,境內派系又眾多,但在民族大義上,他們選擇攜手共進,不計前嫌,一同抗日,並在抗日中做出了巨大貢獻,抗戰時期,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就是最好的證明。


夏目歷史君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構成非常複雜,國民黨軍隊除去中央軍嫡系部隊外,還有保持一定獨立性的各地方武裝,蔣介石終其一生也沒能完成國民黨軍隊的“大一統”,所以各部的軍制、軍裝和裝備也不能統一,甚至包括中央軍內部,軍裝的顏色也略有不同。



籠統地說,國民黨軍隊的軍裝顏色大體分為兩種:黃綠色和灰藍色,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雲南龍雲的滇軍仿自法式的軍服,接近墨藍色;四川軍閥的一些部隊軍服是土黃色,我們集中探討提問中的“黃綠色和灰藍色”,它有二種區分:

一、“中央軍”軍服顏色的時間段區分。

黃埔軍校初建時,無論官兵均為“童子軍”式灰藍色軍裝,配大簷帽,軍裝上沒有軍銜等標識。但是根據史料記載,黃埔教導團初建時有部分蘇聯援助的米黃色軍裝,蓋因軍校初創時期各方面較為困難,無論槍械還是軍裝,能弄到什麼就裝備什麼。


1928年張學良宣佈易幟後,國民黨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1929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規定了新式軍裝的樣式,大簷帽更換為“圓小帽”(類似德軍的滑雪帽),軍裝以“黃綠色”為標準,從中央軍開始更換,向地方軍中推廣,但是由於中原大戰等混亂的政治軍事形勢,僅有部分中央軍完成了換裝。



一直到抗戰前夜的1936年,國民政府再次頒佈《陸軍服制條例》,規定了軍服的種類、材料和顏色,才開始大規模換裝。 根據已故歷史學家黃仁宇教授的研究,國民黨中央軍的“黃綠色”軍服使用時間大概從1931年到1942年,換裝的範圍也是逐步擴大,期間出現過灰藍與黃綠色軍服並存的情況;



(1931年起中央軍換髮的黃綠色軍服)

1942年以後大部分中央軍更換成“土黃色”的夏常服,但由於國力貧弱,中央軍許多部隊的冬裝仍然使用之前的灰藍色,換裝不起。

二、“中央軍”與地方軍軍服的顏色區分。

首先說明,無論中央軍還是地方軍,冬常服的顏色皆以灰藍色棉服為主,無非產地、面料、質量的不同,多少有些色差而已。 而地方軍隊的軍服,由於財政和軍令基本是獨立的,所以質量和顏色完全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了。



1、閻錫山的晉綏軍顏色為灰藍色,其他如領章、胸章等完全效仿中央軍。

2、西北軍餘部(比如宋哲元第29軍、龐炳勳第3軍團等)的軍服顏色為灰藍色,其他如領章、胸章等完全效仿中央軍。

3、桂系軍隊的軍服樣式與顏色與中央軍相同,區別在於使用英式鋼盔。



4、粵系軍隊的軍服樣式與中央軍相同,主色調為土黃色,但是比中央軍略淺。

5、川軍軍服顏色自身就是五花八門,既有土黃色、也有灰藍色,甚至還有深藍色等等。

6、滇軍比較特殊,由於滇越鐵路的存在,滇軍軍服和裝備貼近法式,軍服為墨藍色,戴法式鋼盔。



三、總結“黃色系”和“藍色系”的軍隊區分。

根據上述資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1、在1931年之前,全國的軍隊無論是黃埔系中央軍還是各地方實力派的軍隊,基本以“灰藍色”為主,戴“青天白日”帽徽,但是由於從中央到地方的經濟能力不同,軍服質量不同,顏色有一定色差。

(影視劇裡的晉綏軍)

2、自1931年到抗日戰爭爆發,中央軍開始更換“黃綠色”軍服,但不能一下子完成換裝,所以是灰藍色和黃綠色並存時期。

3、抗日戰爭爆發後,“黃綠色”和“土黃色”系的軍隊有中央軍、桂軍、粵軍和部分川軍;其他部隊如晉綏軍、西北軍、東北軍(《少帥》裡的軍服顏色不正確)仍然使用以灰藍色為主的軍服。滇軍沒有變化,繼續著墨藍色軍服。


(影視劇裡的中央軍和地方軍)


度度狼gg


抗日戰爭時期又豈止黃色和藍色,簡直是五花八色,各式各樣,不但裝備是萬國造,就連服裝也未能統一。

今天縱橫就來講講國民黨抗戰時期的軍裝顏色,通過軍裝看抗戰。

國民黨表面統一,實際派系林立

抗戰時期的南京國民政府是在1928年北伐後確立的全國政權,當年年底奉系軍閥張學良改旗易幟後完成的統一,當然這種統一是形式上的統一,蔣介石並沒有真正取得民國的絕對控制權。

就以張學良來說,在改旗易幟的時候,張學良高高興興的弄了一身中山裝穿上了,表示服從南京中央,也只是張學良自己弄了一身,東北的三四十萬東北軍可沒有換上中央軍的軍服。

東北軍的後臺是日本人,因此東北軍的服裝也與日本關東軍相差無幾,只不過顏色上是灰色的,當時北洋系列的直、奉、皖都是灰色軍服。

晉綏軍的顏色也不一樣,閻錫山把山西的鐵路跟全國都不一邊寬,更別提軍服了,在《亮劍》中我們看到的楚雲飛穿的軍裝就是灰藍色。

正常來說,西南軍閥新桂系以及粵軍早期就和國民黨混在一起了,所以服裝是大同小異。

不同時期服裝顏色也不一樣

當然,這種五花八色也並不全是因為派別,首先中央軍自己在對服裝更新換代,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國軍軍服以黃埔時期的灰色為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到全面抗戰爆發前,老蔣決定師德,老蔣決心打造60個德械師,除了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頭盔也引進了幾十萬頂,帽子都還了,服裝乾脆也換成黃綠色的,但是這個時候服裝就像改編德械師一樣,是分批開始更換的,國民政府手頭不寬裕啊,要是讓著東北軍這三四十萬人直接換一套衣服,估計得讓老蔣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覺。尤其老蔣還喜歡搞這種嫡系、非嫡系這種差別待遇。

全面抗戰爆發後,又發現黃綠色跟日本的很相近,到1942年的時候開始改為土黃色,可以說,那面軍服還沒來得及換成黃綠色的,這邊中央軍就開始改了。

一般來說,黃色的軍裝應該是比較傾心的,不過那個時候黃色染料比較貴,所以條件好的部隊就先換成黃色的了,條件不好的大部分採取灰色或者藍色,畢竟各地軍閥財政是獨立的,能省點就剩點,或許在那些軍閥看來,那個時期打仗死人也比較多,穿太好的衣服死了就不划算了。

這讓我想起陳明仁將軍的一個軼事,因為當時分發的服裝質量不好,陳明仁害怕士兵穿壞了,因此在部隊幹活的時候,都讓他們穿舊衣服,結果老蔣在巡視的時候看到了,老蔣這個人一向對排面這樣的事很看重,後來把陳明仁叫到辦公室批評,陳明仁也沒慣老蔣毛病,您給發的衣服質量不好,穿幾天就破了,這個能怪我,據說因為這個事情,兩個人還心生隔閡了。

尤其可見,那個時候的軍裝真是能省就省啊!

中國近代第一次軍隊服裝完全統一則在新中國成立後,幾百萬士兵穿著統一制式和顏色的服裝,也標誌著中國從分裂走向了真正的統一。當然,現代軍裝質量也好,朋友圈裡還有專門賣軍裝的。


史論縱橫


現在不少人對民國時期的瞭解是不夠深入的,因此就使得很多人產生出了一種蔣介石的國民黨完全統治了民國的錯覺。

實際上在蔣介石1928年收服了所有軍閥之後,民國並沒有改變軍閥混戰的亂象,民國在當時仍舊是處在極端分裂中的。

說蔣介石是民國之主倒沒有錯,但是從當時蔣介石對全國各省份的掌控力度來看,他這個民國之主確實是有些名不符實的。

說得準確一些的話,我們應該將其稱之為民國名義上的主人。

在30年代開始之後,蔣介石的中央軍實際上只能掌握浙江、江蘇附近的幾個省份,在其他諸如廣西、廣東、東北、山東、四川等地,實際上是各成一方軍閥勢力的。



而在這眾多的省份中,四川的形勢卻要更加的嚴峻,當時四川簡直就是一個小民國,一直到抗戰爆發都沒能出現一個完全統御四川的軍閥。

雖然我們很多時候都將這些地方的軍隊稱之為軍閥部隊,但是因為他們都是投靠在國民政府名下的軍閥、他們的大佬都是國民黨一員的原因,所以將他們稱之為國民黨部隊,實際上也是沒有錯誤的。

軍閥割據是主要問題

想必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應該對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的軍服為什麼混亂不一的原因有著一定了解了吧?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時的軍隊雖然都統歸國民黨的管轄,但是因為各自老闆的不同,所以他們軍隊的武器、軍服都是有著巨大差別的。

就比如當時各省份中出士兵抗戰最多的四川,他們就因為軍閥還沒有統合起來,所以他們的軍服是完全沒有統一在一起的,因此讓人看起來就有些眼花繚亂了。



國民政府嫡系部隊的軍服演變史

在說完軍閥割據混亂導致當時士兵們軍服顏色差距巨大的問題之後,我們往下可以簡單瞭解一下國民政府中央軍的軍服演變過程。

在孫中山和蘇聯合作創辦黃埔軍校後,蘇聯給予國民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或者物資援助,當時在雙方合作之下,國民黨就出現了一種新的軍服。

這種軍服是在蘇聯融合了蘇聯軍裝的特點以及以中山裝為藍本設計出來的,當時的這種軍服採用了灰色的布料,在被普及開來後,一直使用到30年代才被黃色的新軍服給取代。

而關於這種軍服的型制,我們可以從蔣介石早年的一些軍裝照片上進行初步的瞭解。

在進入了30年代後,蔣介石開始和德國的希特勒進行了非常深入的合作,當時德國往我們國家派來了很多的訓練軍官,以他們德國精良的訓練方法幫蔣介石訓練出了不少的德械師。

在這個過程中,蔣介石也花大價錢從德國購買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這些德械師。

與此同時,因為受到德國軍事的影響,所以國民黨以這些蔣介石嫡系的德械師為主,變換了他們的軍服顏色,這個時候他們的軍服變成了我們經常從影視劇中看到的的黃綠色。



不過大家要注意的是,這些黃色的軍服大多數是夏季的時候穿的,在冬天來臨的時候,他們所穿的軍服就會換成灰色的軍服。

到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因為日本也受到德國軍事影響的深重、他們的軍服也是黃綠色的原因,所以後來為了區別於日本的軍裝,蔣介石就把自己手下的這些黃綠色軍服改成了偏向於土黃色的軍服。


所以說這就是國民政府部隊中的軍服之所以如此混雜的原因,主要是當時的軍閥割據實在太嚴重了,因此導致了當時各部隊出現了這種軍服沒有統和好的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