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時代,“996”撐起了寫字樓夜景,卻不知回家做飯的滋味

加班時代,“996”撐起了寫字樓夜景,卻不知回家做飯的滋味

“大城市的夜景很美吧,那是因為大家都沒下班呢!”

1992年,當《世界知識》雜誌刊出《日本的過勞死》一文時,很多國人上班還停留在看報、喝茶、接孩子的狀態,想象不出上班怎麼會“累死人”。

1996年,農民工對於加班是不是合理合法的疑問,開始屢屢見諸報端,血汗工廠勞動時間太長,安全條件太差,沒有勞動合同、社會保險和生命保障的問題被關注,一批黑工廠被整治。

加班時代,“996”撐起了寫字樓夜景,卻不知回家做飯的滋味

違法的壓榨不能做,但是合規的延長勞動時間可推行。

2006年,中國社科院發佈《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3》指出,中國人均勞動時間超越日韓,已成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

加班已經成為國內職場的常態了。藍領工人們“兩班倒”,白領就有“加班文化”。被認為是高學歷、高收入、高福利的白領職位曾令無數人追捧豔羨。但幾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後,大家想明白了——白領不過只是換了一身工裝,不用站在工廠裡的打工者,只是高樓大廈格子間的一顆小螺絲釘。

做廣告、公關、諮詢的,一天干十二三小時是家常便飯;投行分析師、金融審計師,加班到凌晨兩三點,都可能趕不上金融市場詭異暴躁的節奏;基礎設施、交通、服務戰線上的,逢年過節忙通宵;幹媒體的、當醫生的,搶新聞、救性命都不分白天黑夜地爭分奪秒;別以為公務員能“報紙清茶過一天”,政府加班早就是常態……

加班時代,“996”撐起了寫字樓夜景,卻不知回家做飯的滋味

互聯網行業是加班最瘋狂的行業。

豐盛晚餐,打車報銷,辦公室放床墊,員工自己曬加班福利……都是IT公司的創舉。“996”工作制度成為普遍,加班員工被肯定,下班員工遭鄙視,企業的競爭壓力被層層傳遞。既然加班不可避免,那就乾脆用奉獻精神、狼性團隊、企業凝聚力等“精神糖衣”包裹,變成了“工作常態”。

差不多條件的兩份offer擺在眼前,“996”一個月賺18000元,“955”一個月賺8000元,你願意去哪個單位?如果算時薪,前者250元一小時,後者200元一小時,相差就兩成,但是一個月的加班,總額差了有兩倍,更何況實施“996”的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下普遍更有發展“錢景”。

在經濟的誘惑下,只要不威脅生命,不少打工者甚至“願意”加班。不加班就掙不夠錢,所以加班多、加班費足的廠才是“好廠”。

加班時代,“996”撐起了寫字樓夜景,卻不知回家做飯的滋味

對基層員工來說,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混到中層的也不能安心——裁員時,喪失性價比的他們是最容易被拿來“開刀”。

有一個現象叫做“死海效應”——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力強的員工容易離職,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員工傾向於留著不走,不太好再找工作,年頭久了反而熬成中層了。有些人還天真地以為公司會講究“沒有功勞有苦勞”,但做企業的講人情是排在講效益之後的,企業來今天不拼、明天直接就關門了。

2014年,海爾完成組織結構調整“瘦身”,去掉1萬名中層管理者。張瑞敏對此的解釋是,“企業裡面的中間層就是一群烤熟的鵝,他們沒有什麼神經,也不會把市場的情況反映進來。”這是海爾跳出傳統制造業,謀求轉型的結果。“如果不創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

年景好,企業快速發展,老闆吃肉,領導吃菜,員工喝湯;年景不夠好,企業瓶頸期,老闆可能都得借錢去讓員工喝湯了,還需要吃菜的領導只能離開。

加班時代,“996”撐起了寫字樓夜景,卻不知回家做飯的滋味

這半年多,互聯網企業紛紛在優化人員架構。

2018年12月內部員工大會後,騰訊開始裁撤一批包括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級別的中層領導,此輪調整比例約為10%。“一個公司要年輕,一定要有很強的‘新陳代謝’能力。”馬化騰對此表示,“管理層要形成能上能下的新文化……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脫穎而出。”

四十年,看到差距後,辛勤的中國勞動者們拼出了一個令全世界瞠目的經濟奇蹟。這兩年,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發給加班的錢也少了,工作時間依舊卻得不到經濟補償的碼農們終於忍不住發牢騷了。

近期在碼農聚集地GitHub上,有人註冊了一個叫做996.icu的域名,並列舉控訴部分互聯網公司實行996工作制的行為,喊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工作996,生病ICU”

加班時代,“996”撐起了寫字樓夜景,卻不知回家做飯的滋味

“每月加班超過100小時,加班費不漲反降”,“樓道里、衛生間、茶水間,保不準就能看見抹眼淚的。”,“寫字樓夜景很美吧,那是社畜都還在工作。”工作很累,發一發牢騷,但是真說辭職,各位格子間的螺絲釘最清楚只能再次沉默了。

2010年,歐洲研究人員報告顯示,每天加班超過3小時,將導致憂鬱、焦慮或失眠,罹患心臟病的幾率更高出60%。2017年,日本近一半的全職工人表示自己沒有充足的睡眠,而加班是主要原因。同時,研究機構蘭德公司的一項報告顯示,睡眠不足導致日本經濟每年損失多達1380億美元。

8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就該在8個小時內完成。拖到12個小時,對員工和企業都是額外負擔。企業的組織架構要調整,人員優化要完成,那工作效率是不是也該講究下呢?

如果加班已經不能創造額外的價值,那企業該聽聽員工的心聲。

加班時代,“996”撐起了寫字樓夜景,卻不知回家做飯的滋味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