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大名唐


我是河南一個小山村,從我在農村看到的,我做一下回答



首先為什麼農村會有這麼多留守兒童,因為農村務工機會比較少,在農村掙不到錢,生了小孩以後,花錢的地方就多了。上有老下有小,壓力比較大,只能外出打工掙錢。留下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



第二點,說到樓主問的自信心問題,說到這裡,因為留在農村的孩子都是被爺爺奶奶帶大,常年見不到父母。小的時候還沒覺得,稍微大一點,就有叛逆心,別家的父母都可以陪在身邊,自己卻整年見不到父母一兩次,就比較羨慕,比較自卑,感覺自己比別人差,心裡就難受,就變得孤僻。



第三點,如何能提升留守兒童的自信心,首先還是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成長髮育,不要只是一心外出掙錢,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如果確實不能回來看孩子,可以通過視頻,電話多給孩子溝通交流,這是最重要的。再一個就是學校教育,要多組織活動,讓這些孩子多參與,互動,不要讓他們感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讓他們理解自己的父母,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小程的理解,歡迎指點,最後還是希望能多陪下孩子,儘管只是一個視頻,一個電話,就可以讓他們開心很久!


山村小程


怎麼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人長大成家有孩子了,壓力也越來越大了,特別是在農村,一對夫妻一般都有兩個孩子,而老人上了年紀,經歷來源就更少了,靠種些田地養些雞鴨豬等牲畜過日子越來越難了,外出打工賺錢養家已不再是什麼奇怪的現象。

夫妻外出打工,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在農村老家也就成了留守兒童,一般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著。雖然有親人陪伴,但在孩子心裡還是更渴望自己的父母陪在身邊的,有句話說得好,對於孩子,陪伴是最好的疼愛。有多少父母想陪伴孩子卻迫於現實而和孩子分開呢?

記得小時候,我也做了2年的留守兒童,爸媽帶著小妹在廣東打工;那年代不像現在那麼發達,想聽下爸媽的聲音都難,更別說見他們了;見別的小孩街天經常可以跟父母去逛街,自己就特別的羨慕,於是更想爸媽了,越想就越覺得他們不愛我了,不然怎麼不帶我去廣東一起呢;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自己也變得有些不自信了,特別是爺爺奶奶也不怎麼理我,經常被村裡的一些小孩說我是沒爸媽要的孩子之後,心裡就更脆弱了,對爸媽的想念也變成了怨恨。

後面爸媽回來了,知道他們在外過得並不好,小妹還老生病,我也不生他們氣了,反而還挺心疼他們的;媽媽見把我扔農村,瘦黑髒像個乞丐一樣,也不忍心下廣東了,在家務農,而爸爸還是外出打工賺錢;雖然很少見到爸爸,但家裡有媽媽,我不用怕被人說被人要的孩子了。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自己也為人父母,孩子也上學了,對這個問題就更有感觸了,在鄉居小菜看來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可以從幾方面來做: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爺爺奶奶等)責任是比較大的,畢竟跟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他們了;平時跟孩子玩耍或者聊天,有意無意的提到孩子的爸媽,說說他們的好,對孩子的想念、疼愛以及他們在外面生活的不易,慢慢小孩也能懂的。

還有,現在信息那麼發達,平時有空多讓孩子跟父母視頻,讓孩子知道除了監護人(爺爺奶奶等)愛自己,爸爸媽媽也愛自己;若是遇到村裡的小朋友說自己孫子孫女沒爸媽疼愛之類的話,要糾正他們,挽回小孩子的面子。

上學了,留守兒童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同學了;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可能比較內心安靜或者比較叛逆難管教,這就需要老師耐心的開導,而老師開導他們也是需要耐心的,除了語言上的開導、誇讚,也要有行動上的表示。

比如上課提問,可以稍微多讓留守兒童來回答問題;還有班級經常組織些集體活動,鼓勵留守兒童多多參與、鍛鍊,讓他們知道,他們也是有人關心的,別人會的一些技能他們也會,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自己還是很棒的!

還有,老師可以組織兒童們去工廠、商場等地方參觀,讓他們看看工作人員工作的場面,知道工作賺錢的不易,更能理解父母。

當然了,孩子是父母的骨肉,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不夠自信,作為父母,也許真的不能辭職了回農村務農陪孩子,但可以通過視頻多交流溝通,跟孩子一起有共同的一些愛好,唱歌、講故事等等,還有,每天問下孩子過得怎麼樣,有時候指導下他們做作業還是可以的。


鄉居小菜


在當今的社會經濟壓力這麼大的情況下,很多農村的年輕人為了給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經濟生活環境,迫於無奈只能是放下老人和孩子,去大城市努力工作賺錢,畢竟說大城市的收入會比農村高很多的,現在大城市的務工人員應該是三分之一都來自農村的。

農村的留守兒童,如果要解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個人覺得。

一 首先要從學校抓起,國家要對農村的學校建設和老師的師資力量雙重抓起。要經常組織農村的學生多做一些有意義有實踐的活動,比如說組織他們去城市裡面那些博物館、紀念館、科技園、體育館、動物園等有教育意義的地方去學習體驗感觀一下,也見識和感覺一下和城市裡的小孩有一樣的待遇。再者就多組織一下有科技含量的實踐課,和生活體驗課。

二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傳統歷史的文明國家,對每年的各個重大節日都有著很濃厚的節日氣氛。比如說中秋節和春節這兩個大節,在這兩個大節的時候,也是每個在外打工和常年漂泊的人最想回家的時候。國家可以在這兩個重大的節日給予在外打工,家裡有留守兒童和老人的務工人員給予一定的節假日期,和一定的經濟補償讓他們回去探望一下,安撫一下家人和他們的之間的感情,讓他們再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安安心心的工作和賺錢。

三 如果國家在有點補償就更好了,比如說現在是一個網絡特別發達的社會,國家可以拿出一定的資金補助,給予家裡面留有老人或兒童的農戶裝上網絡寬帶,現在的智能手機也很便宜,使用起來也很方便,智能手機連上無線網絡,利用微信每天和自己的爸媽和孩子可以視頻對話聊天,1是每天可以知道家裡面的情況,2是也可以關心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可以感受到和爸媽其實沒隔那麼遠,拉近自己和孩子爸媽之間的感情。3就是可以隨時和老師溝通聯繫,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有什麼問題可以和老師多溝通,促使雙方對留守兒童的安全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杞福平寧夏土特產


怎麼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心?我本是一名農民工,我來解答:首先感恩黨的政策,現在不要每天在集體人多力量大的時代出人頭工。責任到戶,各顯其能。閒時外出,甚至整年在外,兒童讓爺爺奶奶帶著。大片村莊只見老人與兒童,而留守兒童成了面對問題。不但只是自信、生活、教育等一連串問題心牽父母,而且社會關注。言歸正傳至於如何提升留守兒童的自信心,父母要常聯繫、給孩子多鼓勵。尤其是學齡兒童要與老師多溝通,共抓其管,莫不聞不問。拜託爺爺奶奶有自信不縱容,獎罰分明。當然隔代教育,值得深思。草草幾句,是否能幫到你。



眼望光年


一、教師要多讚賞、鼓勵孩子,幫助其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俗話說:“樹要皮,人要面。”留守兒童更是如此。現如今的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很多無論是在衣著、學習上,還是在意識上,都跟不上其它的同學,自卑心理相對較嚴重,很多的留守兒童都比較孤僻,沒有太多的玩伴,不喜歡交流,加之在教學中教師有用另類的眼光看待他們,使得這一現象更加嚴重化,不利於農村留守兒童有效的發展。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學會賞識孩子、激勵孩子是最基本的教學功底。賞識帶來愉快,愉快導致興趣,興趣帶來幹勁,幹勁帶來成就,成就帶來自信,自信帶來更大的成就。孩子“壞”是希望受到注意,“好”時更希望得到讚賞,這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承認他所做的事情,會提高他的自信心。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學會賞識孩子,用欣賞、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個孩子,給孩子以鼓勵和力量,使孩子敢於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膽地進行創造、想象和活動。使他們用一種積極的形態去學習,去交往,去生活,並且提高自我約束的能力,主動積極向著目標努力,幫助其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的去提高教學效率。

  二、耐心引導,真誠呵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將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種困難,能否勇於面對現實、克服困難是孩子是否具有自信心的標誌。農村的孩子,在學習上來說都相對較為艱苦,特別是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在他們的生活學習中,會越到這樣或者那樣無法預知的困難,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用我們的愛去呵護他們、關心他們,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給予指導和幫助,他們才能更好地健康成長,使其更加感性的看待一切。俗話說:“沒有愛,就沒有正確的教育。”事實也是如此。只有愛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孩子;只有愛孩子,才能理解、體諒他們,把他們的歡樂與苦惱裝在自己心中;只有愛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因此,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傾注全部的愛,用自己的心去溫暖他們的心,真誠呵護,多在孩子的生活上合學習上給予孩子真確的指導,引導他們在完成學業的同時,也使他們能夠更好的生活,逐步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形成自信心,促使孩子不斷的成長。

  三、積極引導孩子開展活動,鍛鍊自尊心、自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馬爾茲認為,絕大多數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據過去的經驗�D�D成功與失敗,屈辱與榮耀,特別是童年時的經驗而不自覺地形成的。成功的經驗可以使兒童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過程中,很多的孩子都無法真正的融入班級的大家庭,都不能在其中積極地發言和發表見解,也有很多孩子沒有獲得過成功的體驗,這會嚴重的制約孩子自信心、自尊心的發展。為此,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積極的讚賞、關愛孩子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的引導孩子開展各種活動,在活動中不斷的向孩子提出問題,讓孩子通過思考、商量、努力獲得成功。同時,讓幼兒建立起這樣的信念:只要不懈的努力,總會獲得成功的。這樣,通過艱難練習,戰勝困難,鍛鍊了孩子的自信心,增進了孩子的自尊感。在活動中,礙於不同層次的孩子對成功的體驗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應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使每名幼兒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感,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此外,教師在幫助孩子獲得初步成功體驗的同時,還應逐步提高要求,由淺入深,由易而難,幫助孩子不斷提高,使幼兒獲得更大的成功,體驗成功的快樂,逐步發現“我能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四、豐富孩子的知識,提高孩子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往往學習好、能力強的孩子會比較自信,在教師和夥伴面前他們敢說敢做,不怕困難,留守兒童也是如此,一些成績較好的留守兒童,他們的“問題”就會相對的較少。因此,在農村留守兒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和科學知識、多種能力結合起來,使幼兒的自信心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基礎上。為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運用各種形式來豐富孩子的知識,引導孩子學常識、學數學、學語言,引導孩子動手動腦,手、眼、腦、口,協調並用,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在學中玩、玩中學,在豐富孩子知識的過程中有序列地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注意力、想象力、比較概括能力、思維推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等,讓幼兒的信心的建立與能力並進、與科學知識並進,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才會得到長期的開發和保持,教學才能真正意義上的落到實處。


趙哥的隨手拍


你好,我曾去參觀過一個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超過60%。當然,這和有些學校比較,比例不算高~但我想根據這所小學談談留守兒童問題。

留守兒童的家境普遍貧窮,父母不在身邊,多由爺爺奶奶照顧。相對於父母帶大的孩子,從小缺少父母在身邊的孩子成長難免受到一定影響,表現為更容易感到孤獨,也更容易自卑。

其次,受生活環境的制約和教育水平的影響,孩子的見識和體驗有限。當走出家鄉到大城市之後,適應性可能會相對差一些,也容易促使孩子的自卑形成。

但這並不意味著農村孩子全都一定會很自卑。

更關鍵的是受到的關愛是否能幫助孩子形成健全的自我認知。

比如,我接觸的這所小學,會給孩子組織集市賣場,並邀請鄉鎮街坊來參與購買~賣的東西是孩子自己做的或者自家種的菜,收入歸孩子。活動結束後評選了一批最佳銷售員,請孩子們匿名投票,選出“最好的合作伙伴”~並且,孩子們要根據提問寫出活動思考,“你看見最暖心的場景”“你受到的最大幫助”“你做了哪些你認為不錯的事”“你看見或經歷了哪些你覺得以後可以做得更好的事”“請你為這次活動寫點建議”等等~這樣,通過一個活動,孩子們便對自己和他人有了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

當然,該學校還舉行了很多其他活動,也獲得了本市一所高校的心理系定點支持。

當然,除了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否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對與孩子而言至關重要,幫助建立孩子的感恩、責任、樂觀等品質。

這是個很大的話題,只能以後再慢慢展開了。


心理老師聊心理


愛和鼓勵是促進兒童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因素,留守兒童也一樣。

一是父母要儘可能抽出時間,通過打電話、視頻聊天等手段,與孩子保持交流,傳遞好父母對孩子濃濃的關心和愛,儘管不能朝夕相處,也能讓孩子經常感受到親情和愛意。

二是經常鼓勵孩子多交好朋友,多與小朋友交往。在群體中成長的孩子,容易建立起開朗活潑的個性。

三是鼓勵孩子及時向老師、父母表達情緒,特別是孩子取得成績,遇到困難、不開心的時候,父母更要給予鼓勵,並幫助孩子共同克服困難,解除煩惱。

四是加強與孩子老師和家裡老人的溝通,獲得支持幫助,及時瞭解孩子情況。


YY格格


鄉村留守兒童這個社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討論的重點。在我們廣大鄉村尤其是山區地帶還留守著大量的兒童甚至很多都是嬰幼兒。

如何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我覺得從根本上解決就是經濟問題,如果鄉村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不斷的鄉村父母能夠迴歸鄉村,那就不存在留守兒童問題。 在現有的經濟條件下,想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教育,在學校老師就是他們的父母。學校可以通過一些娛樂活動,體育活動,還有一些精神上思想文化上的教育活動來提升他們。 其次就是社會的幫助,政府可以通過與社會各個階乘的人士合作來幫助孩子們與孩子們一起共同成長。


鄉愁小鎮


留守兒童缺乏自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缺乏關心,溝通和幼時的家庭教育及管理。這使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落後於同齡人,比如溝通,自律和求知的能力等。很多留守兒童甚至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都低於同齡人,因為缺乏更科學的教育和管理。這會使他們在自己的年齡群體中成為“問題人物”,自信心也自然會受到影響。

二,別人有父母陪伴,我沒有。這個想法令孩子們在遇到困難或者問題的時候覺得更加無助和自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是爺爺奶奶,即便一樣可以幫孩子解決問題,但孩子們的內心還是會更渴求父母關心和幫助,別人有,我沒有。這個問題幾乎無法完全解決。

其實這兩個問題幾乎無法完全解決,但總歸有跡可循,主要從以下這幾點來改善。

1.父母在家時要充分表現監護人的權威,充分肯定監護人的能力,令孩子對自己的監護人更有信心,更能接受他們的教育和管理。因為孩子的監護人很有可能經濟能力低於孩子的父母,所以很多農村務工回來的年輕人對孩子的監護人形象也沒有維護的概念,當父母把監護人當成老保姆的時候,孩子也會這樣想。

2.想盡一切辦法提高監護人對孩子的管理,教育能力。制定出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細節,並和監護人充分溝通,在實踐計劃的同時對具體的事件做出具體的總結,監護人需要成長成一個可以讓孩子完全依賴,信任的人。

3.著重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經常性的和孩子互動,即便是電話溝通,在對話中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成長,並給予頻率上和程度上都充分的讚揚和獎勵。一個看到自己成長的孩子,被父母認可的孩子,更容易自信,成熟,更容易理解父母。


勤能補醜


這個問題首先取決於國家的重視與黨風的嚴正,如果憑几個不敢棄良心的熱心人士去重視的話,效果不大,甚至會變成笑談。以彼人簡單粗略的建議:

第一,應該從校風抓起,首先不要只取學歷,小學階層特別要重視人格品行教養,要立正老師本人的德品言行。

第二,給孩子們立正人格觀,認識美醜德行,以誠實立心,正確他們的信念與志向,明確引導他們的學習精神與進取心。

第三,取決和確定老師的導向,是否能夠讓孩子們認識孝道,善良以及親情之間的互相依賴與責任觀。

最後,我還是覺得要揚帆濟浪,必須要確定教導人與監護人的正確引導形象。讓孩孑們從小懂得能曲能伸的含義。堅持教導,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