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黄巾之乱的卢植、皇甫嵩、朱儁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就消失了?

历史小官


汉末群雄逐鹿真正开始于关东联军的瓦解,也就是所谓的“讨董联盟”的分裂,各方诸侯不在具备一致的征伐目标,而是相互争夺人口和底盘,而这个时间差不多在于公元191年,而卢植死于192年,皇甫嵩和朱儁死于195年,群雄逐鹿开端之时此三人都已经步入暮年,且都不是地方军阀,也不会再有所作为。

东汉柱石皇甫嵩

“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民谣《后汉书》

皇甫嵩是东汉末期的名将,也是将门世家出身,是东汉朝廷镇压黄巾起义的首功之臣,公元184年,在朱儁战败于黄巾军波才以后,皇甫嵩部被波才围困于长社,皇甫嵩以火攻之法,以少胜多,斩敌数万,被拜都乡侯。后率军平定汝南、陈国、彭脱,于苍亭活捉黄巾将领卜已。后趁张角病亡之际,围攻广宗张梁,夜袭得手,斩杀张梁,剿灭黄巾军八万余人,并将张角“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同年十一月,皇甫嵩继续进军曲阳得手,斩杀黄巾军领袖“三张”的最后一人张宝,杀敌十余万,并将贼尸筑成“京观”。皇甫嵩因镇压黄巾之首功被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槐里侯。时汉阳人阎忠劝其以“还天下太平”之功称帝,被皇甫嵩拒绝。


公元188年,皇甫嵩受命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各领军两万征伐凉州叛军。整个战争中,皇甫嵩都以自己的战术执行,多次否定董卓的建议,最终大获全胜,也因此遭到了董卓的记恨。190年,董卓得机将皇甫嵩控制并下狱,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求情后保住皇甫嵩性命。

192年,董卓乱政被王允、吕布所杀,皇甫嵩得以翻身,重新被拜为征西将军,诛灭了董卓一族。李傕、郭汜攻取长安后,杀死王允,又拜名望颇高的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后为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195年,皇甫嵩病逝。

布衣名将朱儁

朱儁作为汉末的高层官员并非如皇甫嵩等人一样出身显赫,他是真正的寒门子弟,由于赡养母亲而被举孝廉入仕为兰陵令。178年,率军五千平定交州梁龙叛乱,因功被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


184年的黄巾起义中,担任右中郎中、持节,与皇甫嵩一起出征平叛。首战即败与波才,后配合皇甫嵩火攻,追击溃败之敌立功。参与皇甫嵩的汝南、陈国、彭脱之战,立功被推拜为西乡侯、镇贼中郎将。后在宛城之战中,以一万八千军战胜赵弘率领的十万黄巾军,并斩杀赵弘,黄巾军又推韩忠为帅,继续坚守宛城,朱儁声西击东,引敌众至城西,亲自率五千精兵由东城杀入,将韩忠逼入小城围住,后强攻不下便撤围放城中守军突围,再追击残军,韩忠被斩。黄巾余众又立孙夏为帅,亦被攻破,宛城黄巾军彻底崩溃,四散逃脱。185年,朱儁因破黄巾之功被封右车骑将军,迁光禄大夫,钱塘侯。

“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东之衅,臣不见其可也”——朱儁《后汉书》

189年,董卓专政,因朱儁功高名响,董卓对其有所忌惮。190年,董卓欲迁都长安,朱儁多加阻拦,董卓虽有怨气,但碍于朱儁的威望,又不敢造次,于是请封朱儁为太仆以做拉拢,但朱儁坚决不受。191年董卓迁都以后,朱儁留守洛阳,并暗通关东联军,以做内应,又怕董卓谋害,遂弃官逃往荆州,后又引兵杀回,屯兵中牟,召集诸侯援助讨董,后被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所败。192年,李傕、郭汜掌控大权,陶谦等人拥立朱儁为太师,率领诸侯讨伐李傕,迎回天子,但李傕采用贾诩之计,以天子之名命朱儁如朝为官,朱儁便随即入京任为太仆,后又接替周忠为太尉。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杀,长安大乱,李傕劫持献帝后,献帝命朱儁与杨彪前往郭汜处说和调解,但被扣留为质,朱儁愤怒不已,发病而死。

汉末大儒卢植

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曹操《三国志》

卢植为汉末文武双全之才,早年潜心求学,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多次拒绝州郡征辟,直到建宁年间才入仕为博士,175年升任九江太守平叛九江蛮夷之乱,后称病辞官。同年由蔡邕发起校勘儒家经典之事,卢植毛遂自荐重新入仕,又由于庐江蛮夷叛乱,卢植再被拜为庐江太守主持平叛,次年被朝廷征为议郎。

黄巾之乱时,卢植受命为北中郎将,率领北军五校前往冀州平叛,连战连捷,围张角于广宗城,逢黄门左丰巡营,因卢植“照顾不周”被诬告拖延战机,因此被免职,由董卓接任。后因皇甫嵩平叛回京,上书为卢植邀功才官复原职,受任尚书。

189年,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商议,引董卓进京解决宦官问题,卢植竭力劝阻,却无功而返。同年八月,何进死于政变,董卓掌控大权,欲废刘辩立刘协,百官不敢言,独有卢植反对,董卓欲杀卢植,被蔡邕拦下,免职保命。后卢植隐居于幽州上谷,不问世事,191年,袁绍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192年,卢植病逝。

三位汉末风云人物正当群雄逐鹿之时,步入晚年,未能与后辈英雄一道搅弄风云,但江山代有才人出,一生忠于汉庭的三位名流虽未能扶汉室江山,但泉下弱知刘氏宗亲建立了蜀汉政权,也当有些欣慰吧。


棍哥观史


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应该是30后或者40后,与曹操、刘备、孙坚等50后和60后,不是一代人,他们三人活到中平年间(184年到189年为中平年号)时,年纪都不小了,并不是凭空消灭了,而是生死有命。

卢植是30后最后一代人,东汉名士,刘备的同乡兼老师,卢植30岁左右才开始步入仕途,当过地方官九江太守、庐江太守,参与平定过地方蛮族叛乱,当过京官议郎、侍中和尚书,参与儒学经典的校勘。



卢植是个文武全才的人,黄巾起义后,被汉灵帝封为北中郎将,率领禁军中的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参与平定冀州黄巾军,卢植眼看就要建功立业,却被朝廷派来监军的宦官诬陷,被免官下狱押回京城。

接替卢植继续平叛黄巾军的是董卓,可惜董卓战败,于是朝廷派遣皇甫嵩攻打冀州,皇甫嵩顺利凯旋,并上书皇帝赦免了卢植,卢植官复尚书。



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展开搏斗,结果蹇硕、何进先后被杀,何进的部下将宦官杀尽,一时京城大乱,军阀董卓进京控制朝政,董卓因为要废立皇帝,遭到卢植的强烈反对,准备杀卢植,卢植幸得蔡邕求情,才得以罢官保命,之后卢植返回家乡养老,在路上还躲过董卓的一次暗杀,这一年卢植已经50岁了。

自此,卢植退出政权,虽然其后被袁绍拜为军师,在第二年(公元192年)就因病去世了,享年54岁。




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其家族为世代镇守边关的武将,皇甫嵩文武全才,而且道德品质好。

黄巾起义时,皇甫嵩与朱儁分别出任左、右中郎将,率京城禁军北军,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及招募的新兵共计4万多人,讨伐颍川、汝南、陈国地区黄巾军,曾与曹操一起打败黄巾军波才部,平定三郡之地。

之后皇甫嵩因卢植被免,董卓战败,临危受命平定冀州黄巾军 ,黄巾军首领张角的弟弟张梁和张宝均死于皇甫嵩之手,皇甫嵩受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推功于卢植,上表朝廷赦免卢植。



后来朝廷因为胡人北宫伯玉和羌人起事,拥立边章、韩遂为帅,在凉州叛乱,朝廷征召皇甫嵩前往平定,皇甫嵩在前往平定的路上,因为曾经得罪过宦官赵忠和张让,受到诬陷,被免左车骑将军。

188年,凉州再次叛乱,皇甫嵩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左将军,带领前将军董卓及四万士兵前往平定,第二年,皇甫嵩大获全胜,后率军驻扎在扶风郡。

董卓入京作乱时,征召皇甫嵩入京为官,准备乘机杀掉皇甫嵩,幸亏被皇甫嵩的儿子求情,才免于一死,之后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董卓被杀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负责族灭董卓家族。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攻入长安后,杀死王允,掌控朝政,皇甫嵩仍在朝中作官,任光禄大夫、太常,于公元195年在京城病死。


朱儁是扬州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也算是江东人,出身寒门,喜好为人打抱不平,因其行为品德被本郡县征召为官,因其为官有政绩而步步高升,之后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前往交州平叛,交州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区,地处偏远,朱儁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平定了交州的叛乱。

朱儁因功入朝任谏议大夫,黄巾起义爆发后,先是与皇甫嵩一起分为右、左中郎将,率军平定颍川、汝南、陈国地区黄巾军。之后又率军单独前往南阳地区平叛黄巾军,成功平定宛城,朱儁又因功升任右车骑将军。



董卓把持朝政时,曾上表奏请朱儁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朱儁拒绝不肯接收。董卓逃回长安时,让朱儁镇守洛阳,朱儁逃往荆州,徐州牧陶谦又是借兵又是支持朱儁与董卓作战,后来朱儁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击败。

李傕、郭汜掌控朝廷后,派人请朱儁入朝为官,朱儁入京任太仆,之后转任太尉。公元195年,李傕、郭汜内斗,自相残杀,郭汜扣留了朱儁及部分朝廷官员,朱儁由于性格不甘心受污辱而死。

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人在平定黄巾军叛乱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黄巾军之乱被镇压下去后,三人之后没有太大作为,董卓作乱时,三人不同程度的受到打击,之后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卢植、皇甫嵩、朱儁都是东汉末期的名将,在平黄巾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为什么在群雄争霸的年代,反而消声匿迹了呢?

下面,笔者就简单说说三位平乱英雄的命运与结局。

第一,文武双全卢植

卢植是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汉末风云人物公孙瓒与刘备都曾是他的学生。在平黄巾之乱中,卢植有出色的表现,却被宦官陷害,差点丢了性命。黄巾之乱结束后,卢植官复原职,在诛杀宦官的行动中,表现积极抢眼。

董卓控制朝廷后,废立皇帝以立威,遭到卢植的强烈反对。董卓大怒之下,差点对卢植下毒手。卢植尽管大难不死,还是丢了官,他逃出洛阳,隐居上谷。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取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逝世。

第二,一代名将皇甫嵩

皇甫嵩是东汉末期最出色的将领之一,平定黄巾之乱的头号功臣。后来皇甫嵩与董卓出兵西北,再立功勋。当时在西北军中,唯一有实力制衡董卓的人,就是皇甫嵩。然而,在群雄争霸的时代,却看不到皇甫嵩的影子,他哪去呢?

尽管皇甫嵩是优秀的军事将领,却短于政治。当时董卓凭恃实力,已经不把朝廷的诏令放在眼里,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曾建议杀掉董卓,剪除后患,然而皇甫嵩优柔寡断,终未能下手。董卓入洛后,大权在握,以朝廷名义征皇甫嵩入京。皇甫嵩本来可以用武力抗拒董卓,然而他终究不是枭雄,最终被董卓解除兵权,从左将军降级为城门校尉。

董卓被杀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不久,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杀死王允等,把持朝政,皇甫嵩先后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然而此时的他已无实权。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终究未能再度大放光芒。

第三,国之忠臣朱儁

在平黄巾之乱中,朱儁之功绩仅次于皇甫嵩,也是孙坚的顶头上司。

董卓把持朝政后,对朱儁颇为重用,把镇守东部的重任交给他。朱儁不愿意充当董卓的打手,暗地里与关东诸将往来,密谋反董。董卓察觉到朱儁有叛变的苗头,对他的防患有所加强。朱儁知道董卓为人残暴,索性扔了河南尹的官印,拉了军队撤向荆州。

朱儁发文书通告全国,号召各州郡出兵讨伐董贼。朱儁在朝中当官很久,又是军界元老级人物,自然德高望重,振臂一呼,还是得到一些响应,其中最积极的人当属徐州刺史陶谦。为响应朱儁的号召,陶谦派出三千名士兵助战,并尊朱儁为代车骑将军。

朱儁虽是名将,手上的兵还是太少了,难有大作为。董卓派中郎将牛辅领数万精兵讨伐,朱儁以寡击众,回天乏力,被打得大败而逃。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等董卓旧部把持朝政。地方实力派军阀陶谦主张由德高望重的朱儁主持政局,迎回汉献帝。把持朝政的凉州将领李傕不希望看到朱儁成为反对派的领袖,遂以皇帝名义,召朱儁入朝,拜为太仆。皇帝的召唤,对忠心耿耿的朱儁果然有效,他毅然推掉陶谦等人的拥戴,返回长安。

然而,当时的朝廷乱成一锅粥。李傕与郭汜交恶,李榷劫天子为人质,郭汜劫大臣为人质。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尚书王隆、大司农朱儁等人,都成了郭汜的人质,朱儁一怒之下气死了。


君山话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这三位都是老一辈人物,在195年,也就是兴平二年汉献帝还在李傕郭汜手里的时候就都去世了。

熟悉三国的朋友知道卢植恐怕也是从刘备那里来的,灵帝继位一年卢植入仕,历任九江太守,庐江太守,多次平定蛮族叛乱。黄巾起义后,卢植参战,多次击败黄巾军,还把以三万人的兵力把张角五万人围在广宗城动弹不得。后来被小人诬陷下狱,被皇甫嵩捞出来继续当尚书。


后来何进要请董卓进京,卢植坚决反对,但是没用,董卓掌权后废少帝刘辩,满朝文武只有卢植一人反对。后卢植在幽州隐居,袁绍立足冀州后,把卢植邀出来撑门面,一年之后就去世了。

皇甫嵩和卢植的经历差不多,不同的事董卓掌权后,皇甫嵩被董卓陷害,幸亏他儿子拼死求情才得以苟活,董卓被杀后,皇甫嵩复出,出任征西将军,带兵诛杀董卓宗族,195年去世。

朱儁也差不多,不同的是,他逃出董卓手心后居然投靠了李傕(李傕以天子诏邀其入朝),李傕郭汜互相攻杀时被郭汜扣押,不久暴病而亡。

这三人可以说是曹操刘备袁绍等后来枭雄的长辈,当初黄巾之乱爆发,三人分别领北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召全国精兵分击黄巾,是剿灭黄巾之乱的大功臣,在东汉末年有非常之高的名望。刘备当年拜卢植为师是他炫耀了大半辈子的资本之一。


守仁读仁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卢植、皇甫崇和朱儁三人其实并没有消失。而且卢植还曾为袁绍效力。只不过三人在黄巾之乱的时候就已经是老臣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那些诸侯在年龄上和卢植,皇甫崇以及朱儁差了一代。诸侯争霸的时候三人要么已经去世,要么就是迟暮之间没多少时间好活了。所以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再说了,后来汉室衰败无兵无将。就算三人还依旧存在也无力回天了。


我们先来说卢植。我们多数人了解卢植是从黄巾之乱开始。光和七年冀州张角造反,汉室有八州之地起兵响应张角。当时朝廷大为惊恐,刘宏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统帅北军五校平灭黄巾之乱。当时的朝廷虽然动乱不堪初步有了国破的迹象。但是天下还是汉室的。当时汉室也还是兵强马壮。而卢植统帅大军也把黄巾军打的节节败退。后来刘宏派小黄门左丰视察卢植大军情况,左丰索贿未遂,所以记恨卢植。左丰回到朝廷就诬陷卢植说他讨伐黄巾没有尽心尽力,还消极怠工。所以刘宏大怒下令抓捕卢植关入大牢。后来皇甫崇接替卢植剿灭了黄巾。事后皇甫崇把功劳安在了卢植头上,卢植这才逃脱牢狱之灾。


后来刘宏死后,董卓进京霍乱朝廷。卢植因为看不惯董卓欺压汉室,所以仗义执言和董卓作对。而卢植素有名望董卓也不敢轻易杀害卢植,所以他把卢植罢官削为平民。后来卢植便隐居在幽州上谷郡,不问世事。初平二年袁绍起事占据冀州时候曾邀请卢植出山为军师。但卢植仅在袁绍帐下效力一年后就在初平三年因病去世了。所以说卢植是帮助过袁绍的。虽然时间较短了一些。

接下来说皇甫崇。皇甫崇被誉为东汉末年第一名将,由此可见皇甫崇还是很有能力的。黄巾之乱时,皇甫崇也是讨伐黄巾的一路将领。可以说皇甫崇是汉末平定黄巾立功最大的将领。起初朱儁与黄巾波才部交战失利后,皇甫崇以火攻之策歼灭数万黄巾军。后来皇甫崇与朱儁合兵一处继续讨伐黄巾军平灭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先后平息了三郡之地。张角死后其弟张梁继位,皇甫崇击败张梁张宝斩杀十数万之敌铸成“京观”威振天下。当时皇甫崇手握大军有人劝他拥兵自立,但是被皇甫崇拒绝了。后来皇甫崇被十常侍陷害差点落个深陷牢狱的危险。后来董卓霍乱朝廷,皇甫崇坚决抵制董卓,董卓要杀皇甫崇但因为皇甫崇儿子求饶才饶恕了皇甫崇一命。董卓死后皇甫崇以征西将军的身份统帅大军剿灭了董卓全族。兴平二年皇甫崇病逝。皇甫崇也就比卢植多活了几年,当时天下诸侯已经开始争权夺利了。但是皇甫崇依旧在效忠汉室。




最后说说朱儁。朱儁是寒门士子,所以朱儁的成功可以说是十分不易的。朱儁在东汉末年黄巾之乱中虽然偶有小挫,但是也立功无数。击败黄巾头目赵弘和韩忠。不仅如此,黄巾之乱后天下农民起义络绎不绝。黑山贼张燕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后来张燕进犯河内郡,朝廷派朱儁讨伐张燕。张燕打败而走。后来董卓作乱时朱儁也是一直与董卓作对维护汉室。董卓死后董卓部将内斗争权。李傕和郭汜为了争权斗的不可开交。李傕劫持汉献帝之后,郭汜就有样学样劫持了朱儁和杨彪等大臣。朱儁性格刚烈气急之下旧病复发而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卢植、皇甫崇和朱儁三人几乎都是在董卓死后不久去世。而当时天下诸侯已经开始争权夺利了。但除了卢植为袁绍效力一年后就去世。其余二人皆是为了汉室而亡。基本上也都是年老或因病去世。毕竟和诸侯不是一辈的人。年龄的界限是跨越不了的存在。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卢植本来就是忠臣,并非枭雄,而且是有名儒臣,虽然曾带兵打仗,但骨子里还是读书人。所以当董卓废除少帝时,只有卢植敢公开当面反对,差点招来杀身之祸。幸亏蔡邕与彭伯求情,卢植才保住命!

其实,这个时候的卢植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又凭借智谋避开了董卓的追杀,隐居到上谷。虽然两年后,袁绍曾经拜卢植为军师,但次年卢植便病死。

皇甫嵩则是在平定黄巾后,屡屡与董卓发生矛盾,董卓一掌权,便想趁机报仇,除掉皇甫嵩。但是皇甫嵩儿子与董卓有交情,又投奔了董卓,董卓反而因此让皇甫嵩先后当了议郎、御史中丞。

董卓被灭后,皇甫嵩虽然曾经负责灭董卓族,却因为其儿子与董卓的交情,不被王允信任。西凉军重夺长安,皇甫嵩又被迫依附。这么一折腾,不仅皇甫嵩的威望日益降低,而且身心都受到很大损伤,几年后在乱世中病故,当时汉献帝还在西凉军手中。

所以皇甫嵩也没有在东汉末年有任何作为。

至于朱儁,算是作为较大的,他虽然在董卓专权期间被控制在洛阳,却因为德高望重,而让董卓不得不表面重用他。

董卓迁到长安后,朱儁被董卓安排镇守洛阳,但毕竟还是在西凉军控制下,他先是希望与关东联军里应外合,又因害怕董卓的西凉军,逃出洛阳,一度与陶谦联手打算讨伐董卓,却被精锐西凉军击败。

李傕、郭汜掌权后,朱儁被李傕以刘协名义征召入朝,当时本来陶谦打算推举他为领袖,一同攻打西凉军。这时候,朱儁暴露出政治上的幼稚,居然打算入朝为内应,伺机推翻西凉军的统治,结果可想而知,他根本在西凉军控制下无所作为。

后来李、郭内讧,李扣天子为人质,郭扣群臣,朱儁被郭扣押时愤怒而病故,也就是被气死。由他的政治幼稚病来看,也确实不是乱世枭雄的材料!





网络文学作者东旭鹰


三国演义一本书写的很紧凑,看的很多人的时空观有点错乱,总感觉从黄巾起义到三国鼎立中间差不了几年,但实际上中间隔了36年,一代半人的时间。

黄巾起义是184年,那年曹操29岁,刘备27岁。卢植这三位当时已经是45岁向上的年纪了,他们是比曹操刘备老一辈的人。

而汉末军阀混战的起点是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发生在190年。那年曹操35岁,刘备33岁,正是壮年。而卢植等人已经是50多岁了,按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卢植这几位离死也没几年了,只能养老,没精力去打仗了。

从190年到220年三国鼎立,中间是三十年的军阀混战。若是卢植等人能掺和进去,他们至少得活到八十岁才能在混战前期冒个泡,先不说七八十岁的人有没能力割据一方,光活到这岁数就古代的医疗水平来说都是很勉强的事。

说白了,他们老了,没赶上那个精彩的时代。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朱儁、卢植、皇甫嵩三人都是大牛。汉末黄巾军起义,都是这三人力挽狂澜,才能让汉朝得以苟延残喘数十年。

而后来很牛的孙坚、曹操、刘备等人这时候只不过出来走个过场、跑跑龙套,主要是混个资历镀镀金而已。地位就和83版《射雕英雄传》里面周星驰演的宋兵乙一样。

可是如此牛的朱卢皇甫三人为什么后来销声匿迹了呢?眼睁睁看着军阀混战也不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其实,这真的不能怪他们,因为这时候他们早就已经不在了,恐怕坟头都早已长草了。

他们三人除了卢植死于公元192年,享年54岁有记载之外,朱儁、皇甫嵩都是死于195年,但是到底活了多大寿命,没有记载。不过按情理推断,年纪不算轻了。要知道,古人50多岁已经垂垂老矣。

可是192、195年,只是混战方兴的时候。

因此,别看从他们活跃的184年(黄巾起义)到192/195年只不过区区十年左右,可是他们的精力已经大为衰退。而征战天下向来是年富力强者们的博弈。

有人统计过,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双方主要指挥官和决策者的年龄如下:

一、赤壁之战

曹操:54岁

程昱:68岁

贾诩:62岁

刘备:48岁

诸葛亮:28岁

孙权:26岁

周瑜:34岁

二、夷陵之战

刘备:62岁

孙权:40岁

陆逊:40岁

看了吗?都是年轻的组合干掉年老的组合。

这里面没提官渡之战,一是因为官渡之战之前袁曹已经博弈了很长一段时间,总得来算不好界定;二是因为正史中没有记载袁绍的年龄。

总的来说,结论就是老人总要把舞台交给年轻一代。我们无法要求卢植等三人做出什么伟绩来。


撼动三国


因为他们的时代过去了。


中毒的四角裤


因为是群雄逐鹿的时代。这种被儒刻印在骨子里的忠诚,确实不适合这个时代。这种人不会自己做主公,也不可能去依靠外戚、宦官、诸侯。除非遇到一个刘秀一样的有作为的君主。不然注定这种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