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是怎么死的?

钱塘安东阳


隋文帝杨坚是大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家历代为官,从魏,晋到南北朝都有在朝廷为官的,杨坚是东汉大清官杨震的第十四代孙,父亲杨忠官居北周柱国大将军,被封为隋国公。杨坚乃正儿八经的官宦之家。



后来杨坚众望所归承袭父爵,凭借着自己的文韬武略,平定了三方之乱后,在他的精心彻划下,北周的周静帝就被迫宣布退位,杨坚正式被推上了皇帝宝座。杨坚也是历史上以黄色作为龙袍的皇帝第一人。

那么隋文帝杨坚后来是怎么死的呢?都说杨坚是病死的,杨坚死的时候是64岁,这个年纪在古代皇帝当中虽然不算高寿,可也还不错。毕竟比英年早逝要好得多。杨坚在位二十四年,也算享尽了荣华富贵。不过坊间对于杨坚的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杨坚后期确实是身染重病,不过主要原因还是被他儿子杨广气死的。


都说杨坚是个明君,可是他的儿子杨广却比他爹坏多了,这爷俩的性格简直是天地之差。杨广不仅心狠手辣,而且还特别好色,好色到了极点。都说这个杨广是地球上第一大色鬼,那么这个杨广到底色到什么程度呢?

据说他连自己老爸的妃子都不放过,你说这小子可耻到了什么程度吧!杨广不仅把他爸爸杨坚的东西二宫的张妃和殷妃给霍霍了,而且还把她俩纳为了自己东,西二宫,就连他同父异母的妹妹都被他糟蹋了。不仅如此,这个逆子还赐死了自己的亲大哥杨勇,把亲嫂子封为自己的正宫娘娘。都说朋友妻不可欺,可这个杨广下流到连自己的哥哥嫂子都不放过,简直就算没有人性。


杨广这么折腾,你说老杨坚能不气吗?气大伤身,这病就愈发的严重,就在隋文帝杨坚卧病在床的时候,杨广趁着老杨坚下不了地,就偷偷的跑到了杨坚最宠爱的宣化夫人的房间去,不顾宣化夫人的反对上去就是一顿乱亲乱摸。后来,宣化夫人好不容易挣脱跑了出来。来到杨坚的床前告状,杨坚一听怒火中烧,大骂杨广这个不孝之子。当天晚上就一口气没上来,杨坚就气死了。

因此,传闻都说杨坚是被他儿子杨广活活气死的。


任驰赢天下


关于杨坚的死因,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主要集中于正常病逝和被杨广杀死两种说法,而由于“仁寿宫变”的原因,被杨广杀死这种说法甚至更有市场。至于杨广为何要杀杨坚,这件事还得从杨坚晚年的储君之争说起。

△电视剧中是直接被杨广干掉的

太子被废、杨广上位,杨坚晚年的储君之争

杨勇身为隋文帝杨坚的长子,早在北周时期,便已经被杨坚立为了世子。因而在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杨坚受禅登基称帝,建立隋朝之后,杨勇便也顺理成章的称为了皇太子,开始参与军国政事。

△隋文帝杨坚

杨广则是隋文帝的次子,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他本来是没有机会染指储君之位的,然而他却不甘心于此。而杨勇的奢靡之风又曾惹得隋文帝不满,再加上由于太子杨勇喜欢美女,这令独孤皇后对其极不满意,尤其是在太子妃元氏突然去世之后,独孤皇后认为是太子的宠妾元氏害的,因而派人予以监视,寻找其过错,这让杨广看到了机会。

为了顺利夺取储君之位,杨广开始全面伪装自己,不仅平时装的极为简约朴素、有礼有节、谦卑无比,在美色方面更是极力克制自己,虽有侍妾,却只和萧妃住在一起。长此以往,杨广便获得了独孤皇后的喜爱,而在朝臣中的名声更是远超杨勇。

△杨勇

在成功博取了独孤皇后的偏爱之后,杨广开始经常向独孤皇后诉说杨勇的种种不是,独孤皇后本就不喜欢杨勇,久而久之便起了废立之心。在杨广、杨素、独孤皇后的联手之下,杨勇最终于开皇十二年(600年)十月被废,次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杨坚病重、杨广松懈,“仁寿宫变”的爆发

仁寿二年(602年)八月,独孤皇后去世,没有了独孤皇后的管束,杨坚也终于有机会一尝美色,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都曾一度受宠。仁寿四年(604年)初,杨坚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就此住在仁寿宫养病,而政事则开始逐步移交给杨广处理。

△独孤皇后

不知道是不是眼看自己就要荣登大位,因而有所松懈,亦或是装了多年实在有点太累,趁着杨坚病重便有点放飞自我。杨广此时竟然接连犯下大错,在最后关头竟然触怒了杨坚,一度导致杨坚想要废掉他的太子之位,重新改立杨勇为太子。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在仁寿宫伺候,杨广思虑如果杨坚去世,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因而亲手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杨素。杨素于是对此进行了回复,却没想到宫人误将此信送到了杨坚手中,这令杨坚极为愤怒。

△杨广

另根据《隋书·后妃传》的记载,宣华夫人陈氏当时在仁寿宫伺候隋炀帝的起居,有天宣华夫人出去更衣时,杨广欲非礼她(27岁左右),她拼命反抗之后才得以逃走。返回寝宫之后,杨坚见其神色异常,于是便问其原因,宣华夫人涕泪道,“太子无礼!”杨坚一怒之下,叫来柳述、元岩,意图废掉杨广,改立杨勇为太子。

柳述、元岩出了寝宫便开始起草诏书,却不想此事被杨素得知,他立即告诉了杨广。于是杨广假传杨坚旨意,将柳述、元岩抓捕后关入了大理狱,同时迅速调来兵士进驻仁寿宫,严格限制他人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仁寿宫侍侯杨坚,而原来后宫的人员则被赶到了别处。

不久之后,杨坚病逝于仁寿宫。

杨坚到底因何而死,仁寿宫到底发生了什么

正因为以上原因,导致杨坚实在死的有点不明不白,从古至今便一直流传着被毒死、被赐死、被缢死等多种说法,但问题是均无直接证据。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分析一下“仁寿宫变”便不难得出结论了。

△杨广调戏宣华夫人

1、仁寿宫变到底如何。作为杨广惹怒老爸的直接因素,杨广是否调戏了宣华夫人呢?其实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杨坚死后,杨广对宣华夫人态度就不难判断了。根据《隋书·后妃传》的记载,杨广即位之后,宣华夫人一度出宫居住在仙都宫,但不久便被再度召入宫中,直到一年多后去世,终年29岁。杨广的好色我们是知道的,他将已经出宫的宣华夫人重新召入宫中是为了什么,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但想必不难猜测。虽然《隋书》和《资治通鉴》均记载了杨广调戏宣华夫人之事,但《大业略记》却记载,杨广当时调戏的是容华夫人而并非宣华夫人,如果是这样那就更为合理了,原因是《隋书》明确记载了,杨坚死后,杨广与其有不轨之事。总之,不论是宣华夫人还是容华夫人,杨广当时肯定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杨广

2、杨坚是否被人害死。不论杨坚是如何死去的,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直接执行者都是奉命进入仁寿宫伺候杨坚的右庶子张衡。而且,就在隋文帝驾崩,杨广继位之后,他开始迅速飞黄腾达,先是任给事黄门侍郎,升为银青光禄大夫,不久又升任御史大夫。不过,张衡到底在仁寿宫做了什么,真相已经无从得知。《大业略记》中记载是被毒死的,《通历》中则记载是“血溅屏风”。

△杨坚也有可能因以上导致病情加重而死

3、杨坚有没有可能正常病逝。杨坚从仁寿四年(604年)初便一直在生病,且已经到了无法正常理政的地步,可见并不是一般的疾病,再加上当时杨坚已经是64岁的高龄,身体虚弱是肯定的。这种情况下,在仁寿宫发生种种变故的情况下,再加上身边之人全部被调走,杨坚是极有可能气急攻心而亡,亦或是直接导致病情加重,就此一命呜呼。当然,这同样仅是猜测,并无直接证据。


综上所述,不论当时的仁寿宫到底发生了什么,总之杨坚之死与杨广肯定脱不了干系,即便杨坚不是被张衡直接杀死,也是被杨广给间接害死的。


香茗史馆


杨坚的死扑朔迷离,留给世人一头雾水,其实我们只要去了解他临死前做了什么,他的死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就可以推断出其死因。

杨坚是中国历上有名的“气管炎”,因为他娶了个大小姐,她们家还是皇后专业户,父亲是慧眼识珠集名望于一身的北周大柱国独孤信,所以杨坚的老婆有着与生俱来的霸道。

杨坚称帝后,虽有佳丽三千,但形同虚设。为什么呢?老婆独孤氏不许碰,一次杨坚背着孤独氏开了回小灶,偷吃了点腥,结果他刚去上朝,那个被临幸的宫女就被独孤氏杀了。
(隋文帝剧照)


杨坚自然窝火,但不敢和老婆发泄,骑着一匹马一溜烟跑进山里,心里不停的喊着:“独孤还我自由!独孤还我自由……!”

独孤氏的聪明之处在于会给杨坚找心里平衡,因为她还规定了大臣们也必须遵循她的一夫一妻的“完美设想”。丈夫杨坚她可以自己看住,对待大臣们她更有办法,当官不纳妾,纳妾别当官,孰轻孰重自己掂量着办。果然,看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大臣们,杨坚心里舒坦多了。

可是杨坚的两个儿子偏不争气,不光三妻四妾,还穷奢极欲,一点也不给这个在大臣们面前标榜自己、并厉行节俭的母亲长脸。但是长子杨勇没心眼儿,自认为当上太子就可以有恃无恐、高枕无忧,一口气纳了好几个妃子,所以惹的母亲很是生气。而次子杨广则善于伪装自己,拜见父母的时侯还故意穿上粗布麻衣。
(独孤皇后)


杨广深知母亲的秉性,俨然一条变色龙,一面在母亲面前煽风点火,一面设计陷害大哥杨勇。独狐氏此刻觉得“朴实无华”的次子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于是在她的授意下,杨坚废长立幼。

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总算有了出头之日,于是狠狠的放纵了一把。她的次子杨广也不用那么辛苦的去装模作样了,只是苦了长子杨勇依然过的如同寻常百姓。
(杨勇剧照)

其实对于杨坚来说,独孤皇后不在身边未必是件好事,虽然活的潇洒了,但是赔上了身体。因为他夜夜笙歌,召幸宣华、容华两位绝色美女,对于风烛残年的身体无异于雪上加霜。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他就疾病缠身,躺在床上只剩下了苟延残喘。而此时,荒淫无度的次子杨广也原形毕露了。

杨坚的宠妃宣华夫人原是南陈后主的公主,堪称风华绝代的绝世美女,杨广早就对其垂涎三尺。所以在父亲病榻前,杨广就开始对宣华夫人动手动脚,杨坚只能熟视无睹。

(宣华夫人)

一次,宣华夫人去替换衣服,杨广偷偷尾随而致。当宣华夫人春光乍泄的那一刻,杨广恶狼一般扑了上来大肆猥亵。宣华夫人拼命争脱,跑到杨坚面前。当杨坚看到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的宣华夫人时,终于压不住心中怒火,大声疾呼:“独孤误我!快去叫我儿过来!”为了怕手下人误解,还特别补充说:“是我儿杨勇”。

其实,杨坚此刻已经决心废了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也不排除直接传位的可能。所以在一旁站立的杨素马上派人通知了杨广。杨广迅速出手,一面将给杨勇传话的二人抓捕,一面派兵包围了皇宫。
(杨广剧照)

此时就是决定杨广命运的时刻,但是他已经抢占先机,所以注定父亲杨坚没有了选择命运的机会。于是杨广马上派自己的心腹张衡去见父亲杨坚,张衡一看这剑拔弩张的气氛,自然心知肚明,为了自己的将来荣华富贵,很积极的去为杨广“排忧解难”了。

所以,杨坚是死于儿子杨广之手,因为这既符合杨广的利益,也符合逻辑推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长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这是百度对杨坚之死的简单介绍,突出了"离奇"二字,无非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太子杨广急于上位"弑父篡位",杀了杨坚。第二种是杨坚自己突发疾病死了,毕竟当时崩的时候已经六十四岁了,这个岁数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已经算是高寿了。我们今天就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可能性那个最大点。



先说第一种可能性,太子杨广急于上位"篡位弑父"。杨坚最早立的太子储君不是杨广而是杨坚的长子杨勇,这哥们在杨坚是隋王的时候就是王太子,在杨坚当了皇帝后杨勇顺理成章的成了太子了,如果按这个情况发展下去,以后绝逼没杨广啥事了。可是历史往往不按套路出牌,半路出来一个杨广截了胡。杨勇这个人性格宽厚为人豁达大度,做什莫事不喜欢伪装,喜欢由着性子来,而杨广这个人乖张暴戾又是个善于伪装的高手,这样一个人如果起了歪念太子杨勇岂是对手。果不其然在杨广略施小计下,忠厚老实的杨勇就有点招架不住了。最后发生了一件事直接导致杨勇丢失太子之位,杨勇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一点不好好色!杨勇有很多侍妾,众多侍妾中杨勇又独宠一个叫云昭训的女人因而冷落了其太子妃元氏,这早已让倡导一夫一妻制的母亲独孤皇后很不满了。可是没过多久太子妃元氏因为心中有气没两天就死了,这杨勇一看太子妃了,立马就让他的宠妃云昭训来主持东宫。这让独孤皇后彻底恼火了,认为是杨勇和云昭训合谋害死了太子妃,就建议杨坚废掉杨勇改立杨广,杨坚这个人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惧内。他怕老婆一看自己老婆都说了杨勇无徳不适合做太子,自己也就随了老婆的意思,开皇二十年杨坚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费尽心思机关算尽的杨广终于上位了忍了很久装了很长时间的杨广在当上了太子后终于漏出了狐狸尾巴。


仁寿四年发生的的"仁寿宫事件"直接导致杨坚驾崩,太子杨广在这其中有扮演了什么角色?大家随我往下看。仁寿四年杨坚身患疾病长期住在仁寿宫,急于上位的杨广已经开始着手安排杨坚身后的事。他写信询问自己亲信杨素杨坚身后的事该如何安排可是弄巧成拙,杨素给杨广的回信被人送到杨坚手里了,这叫杨坚气的是不轻。老子还没死那你就安排我的后事,紧接着又有杨坚宠妃宣华夫人告状说太子杨广非礼自己,恼凶成怒的杨坚立马要求大臣柳述、元岩起敕书废杨广复立杨勇。这个消息让杨广得知了惊慌失措的杨广假传圣旨逮捕二人下狱。紧接着就发生了震惊历史的"仁寿宫事件"杨坚离奇死亡。由此可见杨广弑父篡位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本身就来路不正的杨广在得知自己马上就要被废了,情急之下弑父提前继位极有可能。


二蛋哥读史


一说病死,一说被隋炀帝弑杀。

隋史高祖纪记载,仁寿四年夏季四月,皇上生病。秋季七月,高祖因病重,在仁寿宫内,和百官诀别,君臣握手哭泣,不几日在大宝殿去世,时年六十四。

遗诏说人生养子孙,都怜爱惦念,既然以天下为重,就不得不忍痛割爱,杨勇,杨秀等人,想背叛朝廷,已丧失臣子之心,所以才将他们废为庶人。并说皇太子杨广以仁义孝顺闻名,以他的操行志向,能够成就我的事业。

隋史炀帝本纪记载,杨广容貌俊美,自幼聪明伶俐,在众多儿子中高祖和皇后尤其喜欢他。

开皇元年,杨广被立为晋王。待太子杨勇被废,立为太子。

仁寿四年,高宗驾崩,即皇帝位。陈贵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在杨坚病重期间,陈贵人和蔡贵人(容华夫人和宣华夫人)在身边侍奉。清晨,陈贵人从杨坚房中出来上厕所,太子杨广按捺不住,突然抱住陈贵人求欢,陈贵人大惊失色,极力反抗,得以挣脱,匆匆忙忙地逃回杨坚的房内,告太子无礼。(另有一种说法是杨广偷看陈贵人洗澡,而起色心,意欲求欢。)

高宗大怒,欲废太子。于是杨广弑君以自立。

许多史料似乎言之凿凿,恐难以置信。就当时高祖的身体状况及杨广的政治地位和势力而言,似乎不合情理。



豹眼看历史


杨坚原是北周大将,可是北周君主无能,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大隋,取代北周。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有雄才伟略的帝王,他的死竟然成了谜,那么杨坚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杨坚与独孤伽罗剧照

说法一:被太子所杀

独孤皇后生前与杨坚感情特别好,两个人曾经约定,杨坚不与其他女子生儿育女,杨坚最终也做到了,他的四个儿子都是独孤伽罗所生。独孤伽罗去世后,杨坚也经常卧病在床。为了能够方便处理政务,杨坚让当时的太子杨广住在皇宫里,陪在自己身边。可是就在杨广住在杨坚身边不就,杨坚就离奇去世了。
(杨坚剧照


一些历史书籍中记载,杨广当时与杨素探讨杨坚百年之后的事,可是他们往来的书信不幸被杨坚看到了,知道儿子在背后议论自己死去的事,杨坚自然是不高兴。而且此时杨广又色胆包天,对宣华夫人无礼,被杨坚知道了。无奈之下,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杨广对杨坚 痛下杀手。后来演义中大多延续了这种说法,而且一些史书中也有记载。

至于杨广是怎么杀死杨坚的,却又是说法不一,有些书中记载,当时杨坚病重,杨广用拳头,在杨坚胸口猛烈击打。还有些书记载,杨广是在杨坚的饮食中做了手脚,用毒杀了杨坚。其实后者更为可信,毕竟是父亲,杨广也不会那般无情。
(杨坚剧照)


说法二:病死

当然正史中关于杨坚的死,大多说是病死的。毕竟在杨广进宫之前杨坚就已经病了,而且杨坚既然把杨广叫到身边日夜守候,说明他确实病的不轻,古代医疗不发达,杨坚一病不起,也是有可能的,那么这种说法有多大可信度呢?

杨坚当时只有63岁,虽然生病了,但是此前杨坚身体还是很硬朗的,杨坚是马上夺得天下,他本是武将出身,身体很坚实的,也不至于说一场病就夺走了他的生命。更为离奇的是,杨坚去世前没有任何征兆,甚至都没有留下太多话,觉得就是突然离世。所以杨坚病逝的可信度并不高。

那么你认为杨坚究竟是因何而死呢?


斯幽


杨坚的死因值得推敲。

从《隋书》里的记载,很可能是杨广所为,但这并不排除杨坚是被气急攻心或者纵欲过度病死的…

独孤皇后死后,杨坚同时宠幸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不久就因此发疾。

可以看出,纵欲是杨坚之死的诱因之一。

之后杨坚寝疾于仁寿宫时,宣华夫人与皇太子杨广同侍疾,(宣华夫人)险些被杨广冒犯。后杨坚见宣华夫人神色有异,得知其故,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召废太子杨勇。

此时,听说了消息的杨坚定然是没想到儿子这样,幽愤交加。

但得令的柳述、元岩把敕书写完给了杨素看,杨素又把事情告诉了杨广。于是杨广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宣华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

再之后的记载:“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

从记载来看,宣华夫人等人出门后,屋子里很可能只剩下了杨广和杨坚两人,屋内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也很容易猜想。

个人觉得杨广当时不一定会动手杀老迈病重的父亲,因为他已经掌握了局面,完全可以直接矫诏登基,囚禁父亲,让他慢慢死…

但对于病重的杨坚,看到被自己立为太子的儿子是这样的,估计病痛有之,惊吓有之,气急有之…

不论怎样,对于病重缠身的他都是一剂猛药,很可能直接就把他气死了…

而无论杨广动没动手弑父,杨坚死时的这段记载,都让杨广成了罪人…


唐时星光


关于隋文帝杨坚的死法,共有两种版本:

版本之一:病死。

《隋书文王本纪》中记载:“乙丑,诏赏赐支度,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卵,帝不豫。六月,庚申,救天下。秋,七月,甲辰,上疾甚,卧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宝殿。”这种说法就比较简单,生病死的,而且死之前还与百官辞别,握手歔欷,伤感不已!,还命太子释放了章仇太翼(隋朝著名学者。仁寿四年即604年,隋文帝欲幸仁寿宫,太翼谏阻,文帝不纳。太翼再三奏日:臣愚岂敢饰词,但恐是行銮架不返。隋文帝大怒,将其拿下长安狱,言明期还而斩。)。很感人的告别,很正常的死法。

版本之二:被杨广所杀。这种说法见各种史料,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中也是这种说法。

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在杨坚病重期间,陈贵人和蔡贵人(容华夫人和宣华夫人)在身边侍奉。清晨,陈贵人从杨坚房中出来上厕所,太子杨广按捺不住,突然抱住陈贵人求欢,陈贵人大惊失色,竭力反抗,得以挣脱,匆匆忙忙地逃回杨坚的房内。(另有一种说法是杨广偷看陈贵人洗澡,而起色心,意欲求欢。)

杨坚见陈贵人花容失色,气喘吁吁,就询问缘故。陈贵人顿时流下眼泪,说道:“太子无礼!”杨坚听后,顿时恼羞成怒,他紧握拳头,用力捶床,咬牙切齿地说道:“畜生啊!岂能托付大事!独孤害了我啊!”于是将柳述、元岩召到跟前,说道:“召来我儿!”柳述、元岩以为将要唤来太子杨广,隋文帝又加了一句:“是杨勇!”柳述、元岩出屋开始撰写诏书。

大怒中的文帝要重立杨勇为太子,废黜杨广。柳述起草诏敕后让杨素过目,杨素是杨广的心腹,自然不肯召杨勇。

另一边杨广的情况是:陈贵人逃到杨坚那里后,杨广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赶忙召唤杨素,得知杨坚要废黜自己后,两人便遂谎称圣旨派人逮捕柳述、元岩二人,交付大理寺监狱。同时,杨广下令将东宫卫队调到仁寿宫,接管仁寿宫的防务,进出宫门全由太子左卫率宇文述、左宗卫率郭衍掌握。命亲信左庶子张衡立即入大宝殿侍候文帝。

张衡进入大宝殿,就把宫人和卫士全都赶出殿外。一会儿,张衡出殿宣布文帝已经驾崩。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认为是张衡杀死了文帝。至于张衡是如何杀死文帝的,史书的记载有较大的出入,《大业略记》记载张衡以毒药害死文帝,而《通历》记载张衡“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相似的记载还见于《隋书》卷36《后妃·宣华夫人陈氏传》。但不管如何,这些史料都是说张衡杀死杨坚。而张衡是杨广派去的,他杀杨坚顺理成章地便是受杨广指使了!

据说,杨广杀死父亲杨坚后,就立即占有了陈贵人。但也有说法,宣华夫人陈贵人和杨广之间早就有事,而不是到杨坚奄奄一息时,因贪图陈贵人美色而导致子弑父。据说早在杨广平定江南的时候,他和陈贵人就有一腿了!如果是这样子,杨坚是不是杨广所杀,又是一团迷雾了!

历史就是这样,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失,一个事件常常呈现几个版本。这也增添了我们读史的趣味性吧!


风中禅影


杨坚之死之所以为后世所争议,主要原因是废长立次,给外界造成了一定的迷惑性。而且,后来因为杨广弑君的传言,还发生了杨坚五子杨谅兴兵问罪之事,更为后人所议论。

下面介绍一下这段史事的大致过程:杨坚本来立长子杨勇为太子。但是,由于杨勇好奢侈,多内宠,渐渐为杨坚和孤独皇帝所不喜。杨广是杨坚的次子,初封晋王,出镇扬州。他在隋军灭陈的时侯,充任行军元帅,立了大功,重臣宿将多曾由他指挥,所以,在文臣武将中威望颇高。杨广为了夺取太子之位,秘密联系大臣杨素,揭露杨勇的“阴事”,使杨勇“过失日闻”,也就是说每天都能听到杨勇的过失。杨坚在这种情况下,便在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把杨勇废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当时宫廷斗争非常激烈,传出了杨坚在病重期间被杨广害死的传闻。杨坚死后,杨广派人用杨坚的名义,杀了杨勇,然后才发丧。之后杨勇的八个儿子,都被杨广杀死。

杨坚第五子杨谅,以并州总管出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听到杨广弑君杀兄的消息后,于当年八月兴兵问罪,结果失败,被幽禁。并州的吏民,因杨谅之事牵连而被杀和发配的达二十余万之多。由此可见,杨广是一个残暴、嗜杀之人。


历史的小学生


 正常病死。《隋书·文帝本纪》:“夏四月乙卯,上不豫。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有星入月中,数日而退。长人见于雁门。秋七月乙未,日青无光,八日乃复。己亥,以大将军段文振为云州总管。甲辰,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时年六十四。”根据这段记载可知文帝是是病死,病了几个月才死,并非突然去世。在古代,64岁病逝也很正常。

    我觉得隋文帝还是正常病死。史书交待杨广弑父的那些理由还不够充分,而且不太可信。杨广本是次子,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夺嫡成功(可见其心机很深)。他不大能在最后关头犯错误,调戏宣华(充华)夫人。杨素作为隋朝重臣,也不应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不可能发生送错书信的事)。就算这些事情都是真的,病中的杨坚要废掉太子杨广也不是那么容易,此智者不为也(杨坚不当如此)。

    

就算杨坚要废掉太子杨广,杨广也不用弑父(弑君弑父毕竟是大罪,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如此)。杨广囚禁杨坚行不行?像李世民一样让父亲退位行不行?就算杨广真的调戏宣华夫人、弑父弑君,其中内情也应该不为人知。这样的事肯定是秘密进行,要保密的。所以杨坚至少是死因不明(人证、物证都没有,你怎么确定死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