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可以不斷繁殖,幾十億年下來,細菌不斷累積,為什麼地球還沒有被細菌吞滅?

肖風嘉


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

生命週期的角度

其實在微生物圈裡是不太用壽命這個詞彙來表示的,而是用生命週期的,繁殖到一定的程度也會死亡的。

空間的角度

其次,在地球上的各個角落其實都有細菌,但並不是說他們可以無限繁殖。細菌和細菌之間如果捱得太近,他們會分泌化學物質,告訴周圍的細菌,讓他們不要再繼續繁殖了。而已,其實在地球上的細菌是有一個數量上限的,是受制於空間的,並不是無限的。

能量角度

細菌要活下來說白了還是要汲取自然界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如果沒有能量或者環境十分惡劣,它們有一些自己調整到能量最小狀態,叫做芽孢,跟死了沒啥區別。也就是說,能量也是限制細菌繁殖的一個因素。

最後再說一句,其實細菌是佔領了地球,而且是絕對的主導,就拿人來說吧,細菌的數量佔到人體所有活細胞的90%(人體本身的所有活細胞+生活在人體的所有微生物),所以,其實一個人=10%的人+90%的細菌。更不要說地球了,地球上的細菌的總質量遠遠大於人類。說白了,細菌其實是很聰明的物種,只是和人類的生存策略不同,我們不能拿人類的價值觀來衡量它們。


鍾銘聊科學


細菌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幾十億年,這幾十億年中被人類和其它生物毀滅和驅趕, 都沒有滅絕。

別看細菌細小得肉眼不可見,如果把它們聚合鋪滿地面,能夠覆蓋地球3米之厚。


細菌大多生存在動植物身上、水以及土壤裡。每個人體上細菌數量有100億個,約1~3公斤之重;海洋裡的細菌有兩百萬種,土壤裡的細菌有四百萬種。

這麼多細菌為什麼沒有吞沒地球?

細菌的繁殖力驚人,就算把所有細菌清除了,下一秒又會重新長出來。細菌就在這樣的朝生暮死下延續了幾十億年,比人類存活得更久。

既然稱為細菌,當然微小到肉眼不可見。跟地球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細菌需要氮、硫、磷、維生素、金屬元素等提供營養,大多數細菌有較強的耐低溫能力(可耐-190℃~-252℃),但高溫對細菌有明顯的殺傷力,多數在100℃下就會立即死亡。而地球的地殼每加深1千米,溫度就會升高30℃。而地殼平均厚度有17千米,最薄的海洋底下也有6千米,可想而知地殼平均溫度達到了510℃,最低溫度也有180℃。細菌在這種高溫環境下怎麼生存得下去呢?


因此小小細菌怎麼都無法吞沒地球的,它們也只能在地面上猖獗,維持生存。



弄潮科學


細菌不光會繁殖,也會死啊,還會成為別的生物的食物,也會因環境變化而滅絕,所以細菌不是簡單地“不斷累積”,不過現在的地球微生物數量十分龐大。

細菌的生殖方式很簡單,就是分裂增殖,按數學來算的話,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細菌數量會迅速增加,要不了多久整個地球所有空間都會被塞滿。由於個體微小,微生物在地球上的活動空間是十分巨大的,會隨著空氣、水飄動,鑽得到處都是的,人體細胞大概在60萬億左右,而人體表面和體內的微生物數量還要超過人體細胞數量。還有些可以適應極端環境的細菌,比如耐鹽耐熱耐寒耐酸耐鹼的細菌,種類是很多的,從距地面數公里的高空(依附在粉塵上隨風飄蕩),到地下幾公里,都有細菌分佈,數量確實非常龐大。

可是細菌並不是只有生沒有滅,天敵的存在、環境的變化,都會使細菌死亡,有不少生物就是吃細菌為生的,它們“嘴巴”中有特殊的結構可以過濾水中的有機物、細菌等,也有些病毒比如噬菌體專門感染細菌,細菌上還會有更小的寄生細菌,放線菌生長過程中也會釋放一些化學物質(抗生素等物質)抑制某些菌種的生存,也會由於大量繁殖造成環境缺氧、缺養分而死亡,多種環境因素因素在控制著生物的數量。

所以生物的數量不是簡單地增加,而是環境因素限制下呈現一種平衡的狀態。不過儘管細菌數量不能無限制地增加,我們生活的環境確實是被各種微生物包圍著的,幸虧人類肉眼看不到微生物,要不然得整天整天吃不下飯。


來看世界呀


細菌作為生物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微生物,作為有機體,也是有“生老病死”的,也是有“吃喝拉撒”的。

細菌在培養基中的生長有一個細菌生長曲線,共分為4個時期,分別為延緩期、對數生長期、穩定期、衰亡期。

遲緩期

又稱調整期,這一階段的細菌,在適應新環境,這一時期,細菌細胞開始變大,代謝增強,為增殖、合成儲備充足的各種酶類、能量、各種中間代謝產物,為細菌的繁殖準備充足的條件,這一時間細菌的活菌總量保持不變。

對數生長期

又稱指數期,這一階段的細菌開始以穩定的幾何級數開始增長,活菌數量直線上升。這一階段,是細菌利用培養基中的物質快速增長繁殖的階段。

穩定期

這一階段的細菌處於平坦的階段,細菌群體的活力有所變化。由於細菌快速生長繁殖,培養基中的營養物質不斷消耗,細菌代謝產物不斷積累,培養基的pH也在發生著改變,這一系列的變化都不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細菌的繁殖速度開始下降,相對細菌死亡數開始增加,這個階段細菌增殖量和細菌死亡量漸趨平衡。

衰亡期

隨著穩定期發展,細菌繁殖越來越慢,死亡菌數明顯增多。活菌數與培養時間呈反比關係,此期細菌變長腫脹或畸形衰變,甚至菌體自溶,難以辨認其形。生理代謝活動趨於停滯。細菌活菌數量直線下降。

自然界中的細菌增殖也與實驗室培養基實驗情況相似,更為複雜的是,自然界的細菌在生長繁殖的各時期都有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的影響的情況發生,還會受到其他微生物的感染、競爭性的抑制生長、高溫、低溫、輻射、化學試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細菌不會無休止的增加其數量,不僅僅是細菌,其它的微生物、其它的生物也是一樣的,不會無休止的增加其數量,也就是說,在無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自然條件的變化也會使其得到合理的發展。


葉少蘊YeClarke


親,細菌也是要死的呢。細菌死後的實體也是要腐爛的。地球上大大小小的生命的輪迴使得我們的環境不斷被更新,於是生命才有了生生不息的機會和空間。即便是地球上的石頭,也會在板塊俯衝的地帶被送入地幔的大熔爐再造。更不用說那些分分秒秒被微生物分解和吞噬同化的過程了。

上圖:海沙如果放在顯微鏡下看,實際上大部分是海生生物骨骼的屍體。生物的力量確實強悍,但生物也不過是自然循環體系的一部分,也會被大自然回收。

細菌死後會因化學作用,尤其是通過氧化作用而分解成原始的基本有機物質,甚至分解成無機物質,因為細菌也是“肉”體嘛,也是由蛋白質、脂類、糖類還有水等構成的,怎麼會存在細菌不斷累積的情況。即便是累積也不過是細菌屍體的化石罷了。

上圖:任何有機物都是會腐朽的,只是腐朽有一個過程,細菌自身也逃不過這個過程。

例如,藍藻在35億年前就出現了,這些藍藻在地球的原始海洋當中巨量繁殖,死去後再海底層層堆積,導致地球上至今仍然能夠看到大量的層疊石。

上圖: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層疊石,是生物產生的遺蹟。


即便是這些化石,也會在漫長的歲月中被風蝕水侵慢慢摧毀,這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現,若沒有生命的維持,物體的有序度都會瓦解均衡到最大熵態。

上圖:熵増表現為更加無序的解體狀態

再則,若這些即便沒有風化碎裂成沙塵,那麼隨著地球的地殼板塊運動,在大洋的邊緣,海底地殼會俯衝到大陸地殼的下方,導致海底的岩石和沉積物被推入地球的地幔,徹底融化成為最原始的熔岩物質,重新組合進入地球地底熔岩的再循環過程,最後不知道哪一天從那一座火山噴發出來。再強悍的細菌或者生物乃至岩石都逃不過這樣的輪迴。


小宇堂


首先 細菌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其生存的條件、環境,極其繁殖能力是不同的。

有些細菌在100攝氏度的水中 仍然可以存活科學家甚至在高輻射的反應堆廢水中發現細菌......強悍的細菌在低溫下同樣活躍 在南極 -40度的氣溫下 仍然可以發現細菌,所以細菌的生命力是很強的,而且因為單細胞的關係,其分裂繁殖能力是無性二分裂方式,即裂殖,速度是以2的次冪進行增長的!


不同的細菌種類分裂一次的時間從半小時到十幾小時甚至幾年幾十年,因為環境的因素,如極低溫、極高溫、高輻射等狀態下,有些進入休眠狀態的細菌陷入繁殖停止後,但在環境恢復到適宜後,會恢復繁殖!

那麼生命力這麼強大,繁殖力這麼變態的細菌為什麼不能稱霸地球,把地球吞滅?

這個我想說的是,其實細菌早就稱霸地球了,因為我們生活的空間中無處不存在細菌,這個時候要說下,細菌在生態鏈中起的作用!

大家一提到細菌,想到的可能就是感染、危害,大家可能把細菌和病毒搞混了,因為病毒多數是有害的。其實大多數的細菌是分解者,是處於食物鏈最底層的生物,還有少數一部分是生產者和消費者……

分解者細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落下的樹葉,慢慢地腐爛再化成泥土的肥料就是分解細菌起的作用。還有一些益生菌,可以促進消化,你平常覺得很好喝的那個就是!

生產者細菌,最常見的而且肉眼可見的就是那些可使用的蘑菇,蘑菇也是細菌的一種,人家的學名叫做大型真菌,是不是覺得細菌也很美味啊#…#

根瘤菌則是消費者,它們與豆科植物互利共生,它會消耗豆科植物光合作用所生產的有機物,但是它產生的物質對豆科植物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肥料。


當然了,大多數的細菌還是分解者細菌,如果沒有細菌真菌等微生物,世界將是屍體的海洋,到時候地球將被屍體吞沒!


缺一門牙


我說一個最基本的原因吧。

單細胞生物為什麼要進化成多細胞?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人類已經知道了,因為單細胞生物個體在生存過程中,吃喝拉撒都需要自己於環境交互,這有兩個巨大的缺陷,第一資源利用率低,吃的多,獲得和儲存的能量小,更大個的生物輕鬆把它吃了。

第二,每個生物都在和鄰居搶食物,都在把排洩廢物堆在別人身邊,限制了整個群落的生存空間。一堆單細胞生物生活的世界,必然是隻有外邊的能吃飽,裡面的都被同伴的屎尿淹死。

所以,在資源有限的環境,單細胞生物繁衍不了太多,但多細胞生物就有更多能量去拓展自己的生存環境,比如跑遠一點找食。


m大朋友


細菌也如人體細胞一樣,分為白細胞、紅細胞,相互制約!達到生態平衡!


滄天笑


第一,細菌在環境惡劣時會死亡。如高溫,我們平常的蒸煮煎炒都會殺死細菌,巴氏消毒法用的溫度不超過70℃也能殺死絕大多數細菌。再如我們日常使用的肥皂也能殺死細菌。

第二,細菌也有很多天敵。如很多單細胞動物會以細菌為食,很多噬茵體會消滅細菌。

所以細菌不會無限繁殖。


還是要努力818


地球是不會被細菌吞滅的,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所有生命的家園,是陽光、空氣、水,給生命的生存創造了條件,而生命本身是一個有機體和無機體的組合,細菌是一個龐大的有機體,和人類一樣,是地球上生命的組成一部分,所有生命互相互承,協調的存在,所有的消滅和吞噬都會影響到我們地球的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