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宋江,到底有沒有為兄弟著想過?

山的那邊shuidezhebia


(拙拙一答,恭聞指正)

個人認為,宋江的確是一個非常為梁山兄弟們著想的人。

一、為梁山兄弟“贖罪”

從電視劇中就可以看出,義滿江湖的晁蓋曾做過許多錯誤的決策,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驅逐鼓上蚤”和“強攻曾頭市”。不僅如此,晁蓋在成為梁山王之後,既沒有卓有成效地吸引來各路英雄豪傑,更沒有為手下的弟兄們作出“贏得生前身後名”的打算。

從宋江懸掛起“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開始,水泊梁山才算是真正為天下英雄所敬服與孰知。直到集齊一百零八位大將軍,直到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宋江之志再次被完美地特寫,心繫眾兄弟的一番良苦用心也是顯而易見的。

毫無疑問,讓梁山兄弟將功贖罪,是宋江渴望招安的根本原因。

二、為梁山兄弟“正名”

由於贖罪心切,宋江的心願也就不難理解了——既在於徹底清除梁山兄弟們的賊寇之名,也在於能夠讓兄弟們蛻變成一批忠心耿耿的棟樑之臣。憑藉大義所換來的大忠,足以與宿景、陳宗善等人形成積極的力量,也足以與蔡京、高俅之輩形成鮮明的對比。

顯然,在招安前後,宋江不是沒有考慮過奸臣的存在,而是低估了那兩片長期寄生在徽宗眼皮上的障目之葉。也正因為如此,宋江最終才詮釋了好漢二字,才成就了可歌可泣的水滸故事。

三、為梁山兄弟“保駕護航”

有人說,宋江應當聯合方臘進攻大宋。其實,這才真正是一種置梁山兄弟的生命於不顧的決策。且不說聯合方臘能不能打贏戰爭,就算大宋慘敗並最終覆滅,一個山頭又豈能容下兩隻老虎?

宋江之所以選擇招安,正是因為想要竭力避免無謂的流血與犧牲。從何成怒殺李虞侯的事例中就能夠看出,宋江對待梁山兄弟的生命的態度完全是值得肯定的。

劇情中的徵方臘,也不似方臘所說的“用梁山兄弟的鮮血塗紅宋江的官袍”。畢竟徵方臘不是宋江的意志,而是出於蔡、高以及童貫的毒計。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面對徽宗的旨意,宋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咬牙興師。

儘管如此,宋江還是不停地在為梁山兄弟們的基本利益作出爭取與努力——不僅親自證實武松單臂擒方臘,而且為戰死沙場的兄弟們乞求徽宗:讓逝者得以安息,使生者受到庇護。


鳶尾洲國學志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宋江自然為兄弟們想過,但主要考慮的還是自己。

客觀來說,梁山的實力不足以和北宋對抗。

王倫時代,梁山只有幾百人“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

後來經過晁蓋和宋江的不斷壯大,增加到數千到1萬人。

晁蓋時代,書中介紹有“三五千兵馬”。

宋江上臺後,他的名氣更大,投靠的人更多。

高唐州之戰是為了救柴進,宋江傾巢而出,出兵約五千先鋒,三千策應(第五十二回),合計八千。由此推算,宋江當時兵力在1萬左右。

隨後的作戰,梁山有贏有輸,比如遇到連環馬就被殺的很慘,損失很多兵力。

在受招安時,書中提到宋江有數萬人。

這恐怕是宋江的虛張聲勢。

梁山水泊不大,不可能容納數萬人的部隊,充其量最多一二萬人。

這些還不都是作戰部隊,包括大量的家屬,比如宋江自己的家屬也都上山了。

可以估計,宋江可以作戰的部隊有1萬人左右。

而北宋的兵馬很多,僅僅中央禁軍就有三四十萬規模,相對宋江有三十倍的優勢。

更別說,北宋還有大量的廂軍、鄉兵等部隊,總兵力至少七八十萬。

自然,北宋軍隊內部腐敗嚴重,士兵士氣低落,戰鬥力不高。

這才是宋江都夠連續獲勝的原因。

同時,宋江聰明的招納北宋的將領,完成了部隊的正規化,戰鬥力大增。

同時,宋江手下都是亡命徒,每次打仗都是拼著性命廝殺的。

而北宋軍隊多是混口飯吃,當做一個職業,沒有誰願意真正拼命,這才屢戰屢敗。

然而,北宋軍隊畢竟實力雄厚,宋江實力弱小。

北宋軍隊可以打輸10仗,主要打贏1仗就可以消滅宋江。

但宋江正好相反,他打贏10仗只要消耗兵力過多,也等於自我毀滅了。

所以,投靠朝廷未必是錯誤的,這也是能夠比較容易生存下來的方法。

關鍵在於宋江的做法不對。

當時朝廷昏庸,奸邪盛行。就像魯智深說的:官場都是壞人,沒有一個乾淨的。

這種情況下,就算招安也得留幾手。比如要求全部保存軍隊,特別是必須保留老巢梁山不能隨便放棄。

幫助朝廷打仗可以,但損失的兵力要及時補充,可以仿效經略府那種享有一定的軍政權力,獨自駐守邊境。

以上做法,都是讓朝廷有所顧慮,不敢隨便對梁山的人動手。

然而,宋江的招安是連內褲都脫了。

不但交出地盤,交出軍隊,還帶著部下和多股強敵拼命,將領就死了三分之二。

更慘的是,打贏了以後宋江他們還立即交出兵權,等同於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最終,包括宋江自己都被暗算而死。

其實,宋江這夥人雖大多不是好人,卻有一些完全是為了對宋江講義氣才上山的。

比如張順、張橫甚至李逵一夥,本來都是江州的老百姓,為了救宋江才犯下劫法場的彌天大罪。

說通俗點,他們和宋江也沒有太多交情,不過是朋友而已。

宋江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該為這些兄弟們考慮。

然而,宋江一心為了招安洗白,什麼都不顧了,最終讓梁山兄弟成為炮灰,幾乎人人都沒有好下場。


薩沙


宋江是在考慮自己的首要前提下,再為他的弟兄們考慮 。他甚至可以說以他兄弟的鮮血給自己鋪出了一條錦繡前程。當然,我們也必須得承認,招安是梁山的唯一出路。但宋江是為了招安而招安,被蔡京和高俅所利用,宋江雖然是大流氓,厚黑大家,但在朝廷這個大流氓,蔡京和高俅這些厚黑者面前還是嫩一些。


有人說、年少不懂為何宋江要招安,當你明白的時候,你已經步入中年。應該說,在梁山的官員派(以呼延灼,徐寧等)以及莊園主(柴進,李應),和部分受騙上山的(安道全,蕭讓)他們是希望招安的,不想招安的畢竟是少數的,可以說,宋江的行為代表了大多數梁山人的利益,因為招安派已經代表了梁山最多數人的利益,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些人完全可以裹挾宋江而強行招安,也可以說宋江的行為卻是在首先維護他們包括他自己的利益。

但宋江在招安之前,已經的得罪了最高權貴階層。搶奪太師生辰綱,劫掠江州的蔡九,攻破高唐州殺了高廉,戰據大名府兩敗童貫,活捉高俅,高俅的醜態都看在梁山等人的眼裡,這些人即便是為了自己也不會接納梁山招安,此事又如何能一筆勾銷?但最高領導皇帝同意招安又必須執行。所以借刀殺人就是必然的,而面對這個陽謀實際上宋江毫無辦法。他的智商和能力不足應付於朝堂之上。只有往裡鑽,為了的自己前程,為了證明自己效忠於朝廷,只有那弟兄的性命和鮮血來證明。而他的智囊吳用還真是無用。宋江不是梟雄,不是劉備。他沒有個人野心,只是想一心報國,但他的悲哀就在於此,他的“愛國”被利用所以他失敗了。

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宋江接受招安。首先是他不顧一切地把自己洗白,所以他才恨透了黃文炳。但他不知道的是從他上梁山的那一刻,他就永遠是個賊寇的身份,永遠。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忠君報國的理想。但對於眾兄弟的前程則取決他個人的前程,兄弟們性命主觀宋江沒有害他們的意思,但一旦進入“體制內”一切都不是以宋江意志為轉移了,到了徵方臘最後的時候,宋江就是完全為自己考慮的了。徵方臘成功以後,梁山集團死走逃亡散。李俊等人徹底清了宋江真實面目,才走的但從宋江個人的政治抱負來說,他成成功了,最終也實現了政治抱負,但他成功之日,也是他賠上了自己的性命那一天,高俅蔡京等人絕不讓宋江等人和他們一起並列朝堂。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我先說自己的觀點,宋江有為弟兄們考慮過,下面簡要說一下我的論據。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儘量不要用現代人的三觀來揣測古人的思維。

先說一下宋江為人,宋江雖為小吏,但其有著不小的志向,想做舉足輕重的大官,但他從小受的教育使他有深厚的忠君思想。

再說一下當時水泊梁山的境遇,雖然勢力不小,但終不能長久,因此宋江主張和朝廷談判接受招安是想要眾人善終的不二法門,怎奈事與願違,兩者殊途,最後落得悲慘下場,也是無奈。

以上是在下拙見,有不對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學之繼之


不能說宋江不為兄弟們想過,從當時現實看,被招安是當時唯一可走的路,因為梁山模式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首先,梁山一夥就是純土匪,他們跟方臘不同,沒有明確的政治主張和目標,說白了,他們中大部分人的人生理想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銀,這就導致了哪怕他們打破州縣,也就和流寇那樣大肆掠劫一番就走,而不是擴大穩固勢力範圍,建立革命根據地。而梁山泊那一屁股大的地方根本不具備成為根據地的資格,王倫時期的幾百號人還算寬敞,到了後期幾千上萬人一聚,就不夠用了。

其次,隨著人員的增加,財政危機的問題日益顯露。梁山不事生產,經濟來源一靠打劫二靠砸窯,砸搶了附近幾個莊子後,周邊基本都沒啥油水可撈了,而過路客商聽得梁山泊大名也不會傻到送上門當肥羊,都懂得繞路,這麼一來打劫的買賣也日益蕭條。而梁山上的天罡地煞眾好漢們他們落草為寇是要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你讓他們天天啃窩頭口袋裡蹦子都沒有,他們是絕對不幹的。但是這一切都是要錢的,沒錢就養活不了那麼多大爺,怎麼辦?只有擴大搶掠範圍,到更遠的地方去掠奪州縣,那麼這樣幹多了必然會成為朝廷正面槓上的對手,最後只剩下兩個選擇,要麼推翻趙宋官家改朝換代,自己做皇帝,要麼就被招安,成為吃皇糧的正規軍。

從歷史來看,底層人民能夠造反成功的都是民不聊生老百姓活不下去連口苦飯都沒得吃的時代,才有風起雲湧推翻前浪的可能,不然以中國老百姓的耐操性,不到沒活路是不會跟你去造反的,哪怕朝廷確實很腐敗。而北宋是歷史上少有的經濟富足的朝代,老百姓雖然也受朝廷壓迫,但日子基本尚可,看看武大郎的生活水準就知道了,賣個炊餅就能住二樓二間的街面房,還能養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所以說,發動大規模全國性的起義推翻趙官家取而代之沒有群眾基礎(方臘的失敗的原因也是在此),到頭來還是不免被全夥剿滅的下場。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別人看不清前途,宋江作為看法必須看得長遠,想來想去也只有招安這條路可走。


人生何處不投機


巜水滸傳》中首領宋江是無情無誼的草頭王。宋江的愚中和無知斷送了梁山一百零八將的革命成果。犧牲了無辜的兄弟生命。轟轟烈烈的革命大業被宋江斷送。第一,他不該投安′皇帝,剿殺方臘。應和方臘聯手推翻朝庭。第二,用毒酒藥死自家兄弟一一李逵。把一好端端垂手可得江山斷送掉。辜負了先天王一一晁蓋的結義宗旨。成了一個千古罪人,宋江死有辜,罪該萬罪。可憐的是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們。象林沖、魯智深、吳用,武松,盧俊義他們都會千古留名。唯獨宋江無情無義,千古罵名!


用戶6098140486450俞


宋江總的來說是很有仁義之心的,並且存在濃厚的正統思想。落草為寇實為逼不得已。

1、宋江的想法是宋朝外有遼國,內有方臘,如果梁山兄弟與朝廷為敵,比較削弱大宋的實力。對國家不利。

2、宋江認為梁山人少地狹,不足與朝廷抗衡,頑抗遲早是要滅亡的。

3、宋想為梁山兄弟將來著想,不能一輩子當強盜,老了終要安定的。有濃厚的封建正統思想。

4、宋江本人也不齒為盜,願為良民,渴望洗脫這名聲。從他屢次講面部金印抹去可看出。

5、宋江錯就錯在他把自己的想法作為好心強加於梁山,並且沒能識破高俅和宋徽宗的險惡,將梁山送入虎口,自己所謂的報國之心和為梁山兄弟將來著想的好心成了宋朝平定農民起義的炮灰。



Angei小晨


宋江不武功,內心膽小怕事,又經不住誘惑,對於權利比較看重,不能說他沒有替兄弟們考慮,但是在權利面前會有不顧兄弟生死


視錦傳媒13543316615


其實是有的,宋江也希望兄弟們都能過上富足安穩的生活,只不過他看不清朝廷的形勢,天真地以為招安後能過得好


唐欣94


我認為宋江是為兄弟們著想,人都不傻,將心比心,如果宋江沒有拿真心付出,梁山上這麼多人咋會認可他,跟定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