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鲍三娘寨(抱山寨)

新县鲍三娘寨(抱山寨)

鲍三娘寨又称抱山寨,距离新县县城四十公里,位于新县陡山河乡刘湾村境内。海拔524米,占地一百余亩。相传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败兵流寇烧杀奸掳,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地方不得安宁。此时,光山县南部大户人家女子鲍三娘组织附近百姓修建此寨。后人因鲍三娘寨称呼拗口,而改称抱山寨。据传此山寨消耗了光山县南部和当地大户人家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历经三年时间竣工。山寨在历代战乱后多次修复,留存至今。

鲍三娘寨

鲍三娘寨形似天然摇篮,有万山簇拥之势,众山俯伏之象。此寨依山就势而建,高低起伏,四周都是石头砌成的寨墙,宽五米,长约三千米,设东、南、西三道门。东门地势最低,是进寨的主要门户,东门寨墙高十米,条石砌成。南门背靠山崖,绝壁之处有一条陡峭起伏的山脉,可上可下,形成门户。寨墙内设有瞭望口、炮垛、射击口、哨台。寨内有两处泉眼,水质特好,泉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能供千人饮用。寨内有梯田,土质肥沃,有利于农作物自然生长。寨上云雾缭绕,所产米质柔软,香甜可口,芳香扑鼻。寨内有一个池塘,常年不涸,形似天池。寨上一派田园风光。原有房屋虽已随岁月损毁,但寨墙及地基仍清晰可见。

新县鲍三娘寨(抱山寨)

鲍三娘寨山高路险,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东边有一座山,酷似雄狮,威武雄壮,有气吞山河之象。南边山峰上,有一巨石,形似老虎,虎视眈眈,似抗拒西南方来犯之敌。东侧与守君山毗邻,南望金兰山寺,北侧与柳道人寺、万户寨遥遥相望。此寨四周有万亩天然林屏障,雨水充沛,鸟语花香。寨内有一棵千年古枫树,枝粗叶茂,苍劲挺拔。到了秋天,枫叶像二月红花盛开,让人流连忘返。山寨四周是一个天然的动物园,常年有野猪、野山羊、野兔、果子狸、锦鸡、雄鹰等百余种动物栖息。登上山寨可尽享天然风光。

新县鲍三娘寨(抱山寨)

相传,鲍三娘文武兼备,能歌善舞,精通兵法。为了保护一方百姓安宁,在此安营扎寨,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实力很强,有万余兵马。在现陡山河乡柳林河村设有东教场、西教场以练兵。在抱耳楼设有哨所,曾建三层高楼,瞭望敌情。一旦敌寇来临,在楼上撞钟击鼓,声音传向四方,附近百姓纷纷进寨避乱。传说一伙歹徒围攻山寨近月余,当时正值青黄不接,面临弹尽粮绝,危在旦夕之际,只见鲍山娘身穿金盔金甲,跨骑枣红战马,手持宝剑,四处出击,呼呼生风,威风凛凛,绕寨墙飞驰三圈,歹徒闻风丧胆,四处逃窜。周围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因有能人相助,外敌难以入侵,山寨得以保全。虽距今千余年,至今仍有部分寨墙保存完好。

新县鲍三娘寨(抱山寨)

又有传说鲍三娘,擅于刺绣,是刺绣能手,绣花能开,绣鸟能飞,绣人能走。在抱山寨南面山洼里,建有绣花厅,在今花厅岗村民组民宅里,地基仍清晰可见。

传说中的鲍三娘,每天清晨晨练,飞檐走壁,武艺高强,夜晚刺绣,自绣宋字大旗闪闪发光。由于她经常操练,且寨上气候凉爽,森林茂密,氧气充足,享年一百二十岁。传说她在某年八月十五日夜,睡梦之中在绣花厅离世。当时下着濛濛细雨,一夜北风,气温突降,山寨山高气候更加寒冷,寨上一片白茫茫的大雪,而山寨周围却依然下着细雨。当地文人前来吊丧,挥笔写上一副挽联:“雪落山寨遍山孝,雨洒千村万户哀”,横批“天地同悲”。人们将她的遗体安放在西侧的天鹅背上,目的是让天鹅送她去天堂。山寨东侧的雄狮背上,山峰之巅,修建寺庙,人们把米炒焦放在香炉里,烧香祭拜。灯火不灭,香火不断,来此祈祷求平安的百姓络绎不绝。至今人们在山峰上仍能找到当年寺庙遗迹。

新县鲍三娘寨(抱山寨)

山寨周围是红色的摇篮,革命老区的发源地。如寇庆延、龚怀刚、谭知耕等党的高级将领都出生在周边村落。这里也是游击队的营地,刘名榜、徐小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革命烈士百余人。

千年古寨,城池恢弘,巍然屹立。峥嵘岁月,历经沧桑,往事如烟,历史传奇人物,将永存于人们的口传文学之中。

来源新县旅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