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42岁就离世了,这是为什么呢?

蘇小傻



看过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的读者都会知道路遥是为什么去世的。

这是路遥短暂的人生中,创作的最后一本书,是在病床上写就的回忆录。

路遥离世的直接原因是得了疾病,而间接原因是因为积劳成疾。


有人说:路遥是病死的。

确实,路遥的病是从娘胎里就带来了的。

他的妈妈就有肝病,所以遗传了他家的兄弟姐妹,很悲剧的是他们兄弟姐妹几个都是因为肝病去世的。

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

确实,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确穷困潦倒,就连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的路费都没有,还要靠弟弟去找领导筹集。



有人说:路遥是累死的。

确实,路遥因为创作《平凡的世界》经常忍受饥饿和劳累,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超强度的脑力劳动,让路遥的身体不堪重负。


所以,路遥英年早逝的原因很明显,他的死是以上的综合原因导致的。

路遥是累死的,也是穷死的,更是得了遗传病病死的。

但是以上原因,我还是觉得不全对!

我想了又想,路遥的早死,追根结底,还是他的思想造成的。

如果他没有那么大的报复,就守着《人生》的成就风光的活下去,不去劳累的写《平凡的世界》,那么他一定不会这么早就去世,一定会把自己养得好好的。

遗传病也不会这么早就爆发出来。

不信,大家可以看看现在的贾平凹。

当年贾平凹也得了病,但是他会养,所以活得长久。

故综上所述,路遥早死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好胜心,不满足造成的。

而穷,累,病都是表象。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早晨从下午开始


说实话,原先我对路遥一无所知,我只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偶尔看到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它让我看到了旧时代平凡人的生活缩影,让我明白了平凡人也可以有理想有梦想,它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一开始我对他的作者是谁?

根本没有兴趣,后来我又读了好多别的书,始终找不到那种感觉,这些年每每当我生活落魄,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就会找出这本书来看看,它给予我力量,我也开始有兴趣的去了解它的作者是谁?是个怎么样的人?我越了解,我越敬佩作者。他早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孩子多,而他的母亲还有肝病,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差,他母亲得不到救治,不仅早早的死于肝病,还把这病遗传给了她的几个孩子,路遥出生在那个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兵荒马乱,人的吃喝都成了问题,别的更别说了,随着路遥的长大,新中国一点点发展起来,我觉得我小时候那个时代,(70年代)人们只能解决吃饱,别的好像还无从谈起,我记得我15岁家里分地了,那会儿大白馒头才能随便吃,我觉得我们父辈那代人是孩子多日子累,整天想的是让家里人吃饱穿暖,住的舒坦。



那会儿的作家,职业的还好点,国家还能发点工资,日子也能过的下去,路遥好像是业余的作家,每天工作之余,进行创作,那会儿的作家不向现在,稿酬一收入好多钱?那会儿一本书,卖不了几块钱,那会人还舍不得买,只有很少人买,所以那会儿挣不了几个钱。
我真佩服那会艺术家、作家的勇气,由其是业余的,那会好多人饭都吃不饱,谁还有闲心思捣鼓那玩意儿,人们那会儿有点儿精力,都想法去找吃的,穿的,别的好像都顾不上,你想就在那么一个时代里,他顶着缺衣、少食、少药(因为他身体不壮实,)创作出那么多的好作品,多不容易啊!我觉得他,就是累死的。


君发刘军


著名作家陈忠实曾经说过:“路遥的生命是短暂的,路遥的生命质量是辉煌的,路遥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一位气势磅礴的人,他也是夸父,倒在了干涸的路上!”<strong>

(陈忠实在路遥追悼会上致悼词。)

倒在了干涸的路上,这句话意味深长。现在,细细品味,感慨有三。

一、无规律、无节制的创作劳动拖垮了身体。

路遥开始创作、修改《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生活更加没有规律,这从他的创作随想《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书名中便可想见。1987年春夏之交,他每天将自己关在一间黑暗的“牢房”里,昼伏夜作,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与世隔绝,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超强度的劳动之后,营养又严重不良,常常以一碗羊肉泡馍或几个干馒头充饥。长期无规律、无节制的创作劳动,终于使潜伏在路遥体内的乙肝病毒提前发作。

二、家族病史——乙肝

路遥母亲马芝兰老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路遥去世后,他的几个弟妹都被查出患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硬化的患者在肝硬化代偿期,首先需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二是要卧床休息,多吃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便吐血了,按照路遥当时的地位、名望(《人生》已经获得巨大成功。)完全可以停下写作,去调养身体。但天生性格要强的路遥没有那样做;恰恰相反,路遥却选择了“隐瞒病情”。


(路遥手稿)

路遥病逝后,好友白描说:“要强的心性成全了你,也毁了你!”

三、为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和面世,路遥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打击。

打击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稿后,先是《当代》 退稿;后又被作家出版社定性为写作手法与时代潮流不合拍,属老一套的“恋土派”。 ;再到北京研讨会上,专家们的全盘否定《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这三次打击,对于身体已经报警的路遥来说,加速了他的病情恶化。



打击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完稿后,路遥托人将稿件捎给《花城》 ,可是,《花城》的编辑们鉴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花城》发表后,评论家批评声四起的现状,未能再连载第二部。这对路遥又是一个打击。路遥在给好友的信中谈到此事时,说:“我无力再做其他艰巨的思考,整天像白痴一样呆坐着,或幽灵一般在城墙下徘徊。”

优秀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他在《人生》小说和电影取得巨大成功后,选择到处接受鲜花和掌声;选择休闲娱乐,调养身体,那么他的乙肝病情或许不会那么早地发作;如果他选择不再创作《平凡的世界》,便没有那么多的批评和非议。

一位对历史负责任的作家,一位俯身为百姓代言的作家,一位有担当的作家,如此早地倒在干涸的路上,让人扼腕叹息!<strong>

(路遥拖着病体下煤矿体验生活)


老梅寻梦


路遥,生于1949年12月3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代表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早晨从中午开始》等,1992年11月17日,因病逝世于西安,年仅43岁。

路遥英年早逝的原因,根据现有的资料,愚以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路遥身患遗传性乙型肝炎,是他病逝的根本原因。1992年9月,路遥因为肝硬化失代偿从延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转入西京医院。肝硬化失代偿期一般指的是肝硬化的中期或晚期,病人通过自身的调节已经无法维持肝脏的正常运作,出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母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途径,路遥先生的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非常明确的断定,他的肝病是由母婴垂直感染的,是家族性肝病。

第二,路遥是文学创作上的苦行僧,艰苦的写作条件是他病情恶化的直接诱因。路遥写出《人生》之后,为了实现对自己的再度超越而决定创作《平凡的世界》,然而,当时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路遥本人的经济状况也非常窘迫,再加上创作过程中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身体消耗和投入太大,以致于乙肝病情加重。在《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手记中,他这样描述当时的写作生活:“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是的习惯。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到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于是,早晨才算开始了。整个下午是工作的最佳时间,除过上厕所,几乎在桌面上头也不抬。直到吃晚饭,还会沉浸在下午的工作之中。”

第三,大量的吸烟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陕西作家烟瘾都很大,我们看他们的照片,10张之中至少8张都在抽烟,包括陈忠实也是如此。路遥自述:“午饭前这一小时非常忙乱。首先要接连抽三五支香烟。我工作时一天抽两包烟,直抽得口腔舌头发苦发麻,根本感觉不来烟味如何。有时思考或写作特殊紧张之际,即使顾不上抽,手里也要有一支点燃的烟卷。”如此大量的抽烟,肯定对身体健康是有极大的损害的。

另外,情感生活上的不顺利,也给路遥的情绪很大的负面影响。就在他病逝之前的三个月前,他与妻子林达协议离婚,这恐怕也是郁结于心难以舒展最终加重病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梦想照亮天空


路遥可谓是真正的人民作家,他出身于陕北农村,一生都致力于写作,写作大都来源于他生活的那片黄土地,他将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都融入他的小说中,写出了史诗级的大作《平凡的世界》,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当他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没过多久,就病逝了。年仅42岁。

路遥是因病去世的,这确实也跟他长期的辛劳创作有关。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用了十年的时间,他在创作过程中,有时一旦有了灵感,都顾不上睡觉了,是一定要把草稿给打开的,为了避免瞌睡,他就整夜整夜的抽烟,恐怕后期得病也跟这个有关。这本巨作的创作过程,我们可以从《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得知,它记录了路遥先生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整个心路历程。在他整个创作生活中,几乎都没有早晨,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可见,路遥大多都是熬夜创作的,我们正在好梦时,他的写作却刚刚有了灵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熬夜,生活作息极其不规律,再加上他常年抽烟,那个年代生活困苦,哪个人的身体受得了。



1991年,他因《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然而,1992年11月17日他就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医治无效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他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路遥仿佛就是专为《平凡的世界》而来,当他完成他的使命后,又悄然离去了,他奉献给我们的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他和他的作品将长期影响并激励着这个平凡世界里的平凡的人们!


时间史


读完了《路遥传》,也才真正的了解了他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了怎样苦难和对文学事业的伟大奉献精神。也能够真正理解《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作者呕心沥血用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体验去描写时代大变革中人们经历的阵痛和自强不息的拼搏。在这部小说里我们时刻能捕捉到作者的影子,看到了他艰难的心路历程。正因为他对文学事业兢兢业业的追求,认真踏实的求是写作精神,才让我们读到了这样一部文学巨著,也因为写这部小说他克服病痛对肌体的摧残忍受各种折磨,最终积劳成疾过早的离开了他钟爱的文学事业,离开了美丽的世界。给人们留下了不朽的文学巨著,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一代文豪英年早逝痛哉,愿他的文学之树常青。



西域之子cyj


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时,耗费了他的大量心血,对小说中的人物构思使他彻夜难眠,有时早上四五点才能入睡,而人的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10时到早上6时,而夜间2至3时不睡觉最伤肝。而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是夜以继日,经常是晚上6点写作到第二天的10点,而且写作时烟不离手,他本来就有肝病,这样长时间的夜间写作,他的肝病也就越来越严重,最后得了肝硬化。但他为了完成《平凡世界》这部小说,而没有及时的住院治疗,待到小说完成后,再治疗己经晚了!最后虽经过专家的全力救治,但仍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他42岁不幸辞世,真是可悲可叹,一代文学大家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如果他晚去世几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可能还要改动,或者叫《平凡的世界后记》,孙少平应走上从政之路,而孙少安可能成为真正的民营企业家,很有可能和马云,刘强东等齐名!


苗克华


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42岁英华早逝。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主要原因一是劳累过度。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常常整夜不眠,"早晨从中午开始",吃饭也常常对付,饥一顿饱一顿。三卷长篇,深刻地表现大变革的农村,需要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表现力,劳动量之大,付出的精力之多可以想见。第二部之后他的身体已经有病,硬是拖着病体,坚持不辍,他用透支生命去写作。二是家庭矛盾逐步加大。妻子林达与他渐行渐远,这让高强度的劳作与内心的痛苦互相交织,让贫病的路遥雪上加霜。路遥深爱着林达,但他没有规律的生活和生活中逐步产生的诸多不和谐,使两人的感情越来越隔膈。没有了爱情,家庭渐趋解体,给他的内心平添了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


郝实润


路遥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不过我没有看过他的作品,只是听说过这么个人,也许读过他的某篇文章而忘记了

他42岁写完【平凡的世界】就去世了。有人问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啊【病死的】。我想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他是病死的】。有人说他得的病是遗传的。我跟你说,这个是不可能的。这个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尽管他妈妈和他的兄弟姐妹都是死于肝病,这依然不能说肝病可以遗传。造成他们一家子都有肝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妈妈的原生家庭。他妈妈的原生家庭估计也是一堆人有肝病,不信你自己可以去查查看看。她妈妈的原生家庭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特别是有一种会损坏肝功能的食品或者习惯,才是导致他妈妈和他的兄弟姐妹都有肝病的根本原因。



太素老道


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感觉如此鸿篇巨著写出来一定不易,写出来一定耗费了作者无数的心血,要是我估计会被累死。

后来看了路遥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才发现固然我早已想到写完此书会耗费很多的精力,但是我没想到这完全是在靠压榨作者的生命力来完成的。

呕心沥血,用这四个字来形容路遥写这本书太合适不过了。他在《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本书中,对自己写这本书的过程做了详尽的描述。

你无法想象一个作者是在怎样的一个艰苦的环境下,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为了写作远离家人,远离尘嚣,自己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完成此书。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所以我跟朋友介绍此书的时候总会这么说,一定要好好看,这可是路遥用生命浇灌的果实。

如果赞同我的观点还请给我一个赞,感激不尽。想要持续关注我的朋友,请点击关注,我们一起讨论更多的文学影视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