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渭南文壇 | 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窗外,模糊的看不出三五米的視線和一直不大不小滴答滴答的雨持續了好多天。一如桌前呆坐的我。

小時候,總記得家裡特別忙,有很多事情要做。那時的我們上學是上整天的,早上在家裡吃過飯去,一直到下午放學回家才吃的飯。並不像現在這樣,中途家長還送午飯吃的。大概那時都是這樣吧!也並不覺得餓。加之於家長都在忙各種農活,為吃穿用終日忙碌,所以都覺得學生上一天學才回家吃飯沒什麼!甚至於有的家長罵孩子時還會沒好氣的說:一天吃了飯去學校玩一整天,屋裡好多事情等著要做呢!

渭南文壇 | 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而我們家因為我爸的緣故,總是為了少耽擱時間,媽媽在家早早做好飯菜,又早早的看著太陽快落山的樣子,在放學之前把一家人的午飯送到學校,只等放學一家人吃了飯好去幹點農活。為了這個計劃總是留著離學校近的那塊地裡的農活,媽媽通常一個人去做別的地裡的事。那時一個星期放一天假的,有時這一天我爸還會開會。農活總有一些媽媽一個人做不了的。

渭南文壇 | 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一年裡這樣的時間不多,如今看來我那時似乎天天盼著這樣的日子。遇到會有要趕時間的活兒要做,媽媽就會讓我們先吃飯,小孩子吃飯是不會還想著要去著急做事,趕上別的學生站隊放學,免不了要打打鬧鬧,還有伸長了脖子往碗裡看的。於我,不知飯菜比家裡吃香,光是那種誘惑人家的感覺就滿足了。

渭南文壇 | 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那時菜雖然品種不多,可是感覺卻是香的跟什麼似的。米飯是自家種的大米做的,媽媽做事特別乾淨仔細。多數人家都是用柴火的大鐵鍋裡煮過米,煮到手可以捏的動,用竹子做的筲箕漓出米湯,再放到木甑裡面蒸熟,這樣做的米飯顆粒分明且保持了米的原本香味。大概天天這樣吃也厭了吧,媽媽就用現在叫多用鍋的那種鍋燜飯我們吃。把米和水按合適的比例放好後放到專為這個鍋做的灶臺上煮,也不記得多久可以熟,反正那時的我只管吃就好了。這也是我現在也不會煮的原因吧!

渭南文壇 | 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煮也是有講究的,不能用柴,要用平時在別的灶做飯攢下來的燒過的沒煙的木炭,火要均勻,先是不會弄黑了燜飯的白白的鍋,再就是這樣均勻的火才會燜出熟的透且均勻地飯來。這樣複雜的程序媽媽常常是帶著做的。因為農家即便是人還沒做飯吃,家裡的雞、豬、羊、牛的等等形容為“張口貨”的都要先安頓好了才能安心做別的。除了牛耕地犁田,別的於兒時的我,就是搖錢樹。什麼本子、糖、涼鞋、花頭繩……都來自它們。當媽媽間或添加的木炭慢慢燃燒並陸續做完這些事的時候,空氣中燜鍋飯的香味也漸漸飄出來了。童年的我,就是伴著這香味漸漸長大的。

渭南文壇 | 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我們家的菜園一年四季總是整整齊齊的,坐在院子裡就能盡收眼底。想吃什麼了,挎個竹籃在腕上,煮飯的功夫現摘就好。媽媽做的菜總是換著花樣的:拌黃瓜、炒洋芋片、響豇豆、響梅豆、泡藠頭、臘肉炒豆豉、臘肉炒柞廣椒、炒元荷、炒藕、煎雞蛋……都是地裡產的。在那個菜品單調的年代,這已經很是豐富了。

渭南文壇 | 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在期盼媽媽送飯的午後,在這樣的滿足和別的同學的飢腸轆轆的場景中度過了我的快樂童年。

人生這趟單程的列車,給我溫暖和愛憐的媽媽離開了,留下我繼續著如此孤單的旅程。像窗外的天,一點一點帶走我的溫暖。

渭南文壇 | 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那天,我的小姨說:一個月了,如果是出門去,還有回來的日子……她不知握著電話的我,淚早已傾洩而下。我亦不知,電話那端,她的心裡,再度過怎樣的浩劫。

自此,我知道我的世界,再沒有母親的溫暖愛撫,再沒有不厭其煩的叮嚀,再沒有通話最頻的電話,再沒有無時不在的牽掛,再沒有兒時飯菜的香氣縈繞……那遠在不知何處的天堂,不知是否再沒有苦難憂愁。

渭南文壇 | 湖北姊歸 王瓊:單程列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