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O3、C3的起源

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O3(現稱O2)、C3(現稱C2)的起源,文章裡面延用舊的稱呼。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論文,單倍群C在中國各地群體中的分佈數據如下:

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O3、C3的起源

遼寧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C總比例佔22.52%,其中C3*佔17.39%,C3c佔0.9%,C3d佔4.5%

黑龍江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C總比例佔44%,其中C3*佔32%,C3c佔12%。

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O3、C3的起源

韓國學者採集的新賓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數據

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O3、C3的起源

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O3、C3的起源

遼東新賓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C總比例佔14.81%,其中細分類型各比例,參見於上面的數據圖表。

Y染色體單倍群C3在黑龍江滿族、遼寧滿族與遼東新賓滿族的分佈呈現“北高南低”態勢,和北亞阿爾泰族群及其通古斯族群有緊密的相關性,達斡爾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通古斯語族Y單倍群C極為高頻,高達30~60%,與黑龍江滿族高比例的Y-C3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但遼東新賓滿族Y-C3較為低頻,與北方通古斯族群有明顯的差異性。而單倍群O3在黑龍江滿族、遼寧滿族與遼東新賓滿族等呈現“南高北低”態勢,遼東新賓滿族Y單倍群O3系高達54.13%,與遼東漢族及其關內漢族有很大的相關性,其中遼東新賓滿族中的O3a1c-002611高達21.21%,是新賓滿族中最多的單倍群類型,最可能起源於山東半島。O3a2c-M134和O3a2c1-M117各佔11.26%、12.99%,最可能追溯至燕人群體及其華北漢人。

滿族Y單倍群O3的起源追蹤:

一、新石器時代

在新石器時代,遼東半島開始了與膠東半島的文化交往。7000~4000年前期間,大連地區貝丘遺址、小珠山遺址、旅順郭家村遺址中出土的具有典型山東大汶口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特徵的蛋殼黑陶。大連地區大王山青銅時代遺址(距今3000年)發掘出山東嶽石文化陶器。這些考古事實反映出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足以說明7000年前大汶口-龍山先民已掌握了較為先進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可以憑著一葉扁舟往來於各島之間。這是山東先民最早的“闖關東”,大連地區據說屬於《禹貢》一書所記載的青州之地。

有一篇論文《Y chromosomes of prehistoric people along Yangtze River》,確認龍山文化的居民Y染色體SNP單倍型是O3-M122,並且只含有部分O3e,沒有其他類型,和現代漢族的主體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說,現代漢族主體部分其父系遠祖完全是來自龍山人。

夏家店下層文化居民Y-DNA有3例N、2例O3,與夏家店上層文化居民Y-DNA(4例N、2例O3a*-M423、2例O3-M117)有明顯的一致性,但與紅山-小河沿文化居民單倍群構成有明顯的差異性,確實發生重大變化。紅山-小河沿文化居民以Y-N為父系主體,但均無單倍群Y-O3。夏家店文化居民Y-DNA N仍然遺存,又新增加了外來人群的單倍群Y-DNA O3類型。根據考古資料,河北唐山大城山遺址明確了山東龍山文化與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層位關係,從器物類型學的比較中也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同龍山文化的器物群有許多相似之處,亦有小河沿文化的因素。這一考古事實有力地支持了分子人類學關於夏家店下層文化居民單倍群的分析結果:紅山-小河沿土著居民Y-N與新來的龍山人Y-O3融為一體,共同創造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形成過程與去向如何,前者涉及到它與山東龍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的關係,後者則涉及到它與燕文化的關係。

遼東半島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夏家店文化遺址,應是東北滿族Y-O3最早的由來。

二、商周春秋戰國時期。

孤竹國誕生於商朝初年,是在今冀東、遼西地區建國較早的子姓侯國之一,系商朝在北方的重要諸侯國。興於殷商,衰於西周,亡於春秋,齊桓公發動北伐打擊山戎,同時滅掉了孤竹國,孤竹國滅亡了,納入燕國的疆土,孤竹人分別融入山戎或燕人群體。燕國在東北南部設立郡縣以後,燕國的居民不斷遷入遼西一帶,與當地土著民族雜居。據考古工作者調查,東北南部地區發現的屬於戰國時代燕國的古城遺址有二三十座。燕國是春秋戰國中的國家,主要人口集中於現在的河北、遼寧一帶。經過兩千年的艱苦歷程,燕人不斷與逐漸流入東北的齊人、趙人融合,逐漸形成東北官話的雛形。按漢代學者楊雄所著《方言》中劃分十二大方言區,河北、遼寧一帶屬於“燕代方言區”。目前華北漢人Y單倍群O3-M134/M117非常高頻,顯然是滿族O3-M134/M117的重要來源。

三、明代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明初置山東行省,後改稱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山東布政司,包括山東、遼東半島。根據葛劍雄主編的《中國移民史》資料,列出膠東移民有關事件如下: 1、洪武四年,閏三月,遷北平、山東二省元漢軍46705人於北平諸衛。五月,明軍從山東登州渡海進入遼東。 2、洪武七年,一月,遷山東青州、萊州軍人11394人於遼東定遼都司。明代遼東漢人大多數是從山東半島遷過來的。

努爾哈赤出生於今中國遼東撫順市新賓縣,曾以明朝邊關屬臣的身份,為大明保邊御疆,並因功獲得明朝皇帝賜予的“龍虎將軍”封號。 後來,因為努爾哈赤認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葉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緣故,憤然頒佈“七大恨”,起兵叛明。他攻佔遼瀋地區時,大量漢人被掠,成為家內奴或從事生產的奴僕。為了擴大兵源,又從漢人中抽壯丁,編為漢八旗。

除“從龍入關”的遼東漢軍(俗稱陳漢軍)不在出旗之列外,漢軍八旗組織中的其餘部分,如入關後歸附者、原屬於三藩所部者等等皆在出旗之列。新漢軍出旗後,留在八旗之內的已基本是陳漢軍後裔,他們早在清初就已滿化,從滿俗說滿語,來華法國傳教士白晉在其著作《康熙大帝》中將他們稱作“韃靼化的漢人”。乾隆末年,由清朝官方編纂的《國史列傳》中更將漢軍名人列入《滿名臣傳》之中。至清末,旗內滿洲、蒙古、漢軍之界限更是早已消逝,旗人群體產生了共同的心裡狀態。故而在民國之後,漢軍後裔大都選擇認同滿族,已不被漢人看作是同胞。可見,漢八旗確實是滿族Y-O3的主要源流之一

四、近代闖關東

早在1860年,面對沙皇俄國對東北地區領土的蠶食,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就上疏朝廷,呼籲廢除清朝前期制定的民族隔離政策,開禁放墾,鼓勵移民,以向關外移民的形式充實東北,鞏固邊疆,後獲得清政府採納。於是山東、河北等地漢民紛紛進入東北地區墾荒、貿易和謀生,這個過程持續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數百萬關內漢民移民到東北地區,這一史實被稱為“闖關東”。十九世紀中葉,山海關大門敞開,“闖關東”浪潮迭起,中原文化向東北地區大規模挺進,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了1830萬。“ 滿漢通婚”律令被廢除後,東北滿漢通婚現象普遍,這時期漢人人口已超過滿族人口數倍,滿漢通婚促使了東北滿人血統急劇漢化。滿漢通婚,是滿族Y-O3的主要來源之一。

滿族Y單倍群C3的起源追蹤:

一、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的東北地區井溝子遺址西區墓地出土的的顱骨在種族特徵上歸入蒙古人種北亞類型,Y-DNA全是12例C*,是滿族Y-C3最早的由來。

二、宋、(金元殖民)、明時期

女真人基本形成民族形態大約在北宋,因為居住地點、語言、風俗相對接近所以稱謂相同而已。後來生女真的完顏部逐漸強大,征服了各個女真部落,建立金國。金國被蒙古帝國所滅,亡國後遺留在中原的女真人除了一部份在戰爭中死亡,其餘被漢化,部份沒有進入中原的女真人退回東北繼續在遼寧附近地區聚居,血統上被蒙古長期統治融合,在這時期亦有其它新的部落遷入,東北女真血統不斷和北方各民族融合,這是滿族Y-C3的主要來源之一。

明朝推翻元朝後,在今東北地區設立三個衛所,分別稱作稱作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野人女真與之前金朝的女真族有較近的血統關係,但因為金滅亡後長期與東北民族融合,後來不少部落後來被排除在滿族之外,變成現在的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和在俄羅斯的如尼夫赫人。海西女真源自蒙古邊緣的部落,其血統為女真蒙古各佔一半。滿洲是建州女真中的一個部族,明朝後期開始崛起,征服了東北各部族,武力吞併海西女真後,把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一部分和建州女真融合,並把歸順的蒙古和遼東漢人統一稱謂為“滿洲”,這就是現代滿族的前身,所以說滿族是一個政治合成民族。周眾所知,蒙古人Y-C3極為高頻,高達50~60%。蒙古八旗不僅是滿族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滿族Y-C3的重要來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