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小學(十八線小農村)--->中學(十八線小鄉鎮)--->高中(十八線小城市)--->大學(省會)--->研究生(北京)--->博士(國外)

這是我這26年走過的路,一路走來只是覺得自己很幸運(從來沒想過跟知乎年薪百萬清北三連或者前面在北京拿教授的前輩比)。小時候吃飯都是個很大的問題(90後有飢餓回憶的人應該不多, 但是當地當時並沒有如此不堪,只是家庭變故導致)。

小學在農村,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畢業後小學就倒閉了,不得不說很幸運。小學放學了回家帶本書放牛。迄今回憶起來那應該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年紀還小,不會意識到貧窮帶來的種種問題,放牛的時候讀各種從別人家借來的書,有種放飛自我的感覺,現在很難再找到這種感覺了。對我影響最深的應該是保爾(可能很少90後讀這麼老土的書,但是當時是挺受鼓舞的,保爾和佟麗婭的愛情以及為了革命。。。。)還有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一直覺得小時候讀過的這些書才是形成我現在價值觀的基礎 (因為現在讀書少的原因)。

中學在鎮裡,從家裡騎車一個小時的路程,當地算是個不錯的中學,很幸運的考到了市裡最好的高中。結果二中校長帶著班主任來家裡做工作說想讓我去二中,學費生活費都不用家裡負擔,我當時想還不錯,反正二中雖然不如一中,但是也沒有那麼不堪,家裡又窮,就跟父親商量去二中,結果死活沒同意。這個我必須感謝他,雖然後來的路從來都沒跟他商量過該怎麼選擇,但是這麼多年回頭再看這個選擇無疑是對我影響很大,因為體會到了學校層次的差別帶來的資源的巨大差距,所以後來考研考博一直都是在向外面最好的學校走。

高考考了當地的一個冷門專業,本來打算復讀,復讀的學校都找好了,但是考慮到自己高二生病後一直身體狀況不好還是選擇不復讀。從此開始混日子,等到畢業的時候發現招聘的都是些什麼公司,感覺自己學了幾年一個月3k,真的是很嘲諷。本科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身體變得比以前好了,可以專注的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

大學室友是個”奇葩“,很幸運的能碰到這奇葩, 他是那種你跟他聊兩句就會覺得十幾年之後這人應該就是這個行業的領頭羊的感覺。受他的影響,考研到本專業最好的學校,以為自己會研究生畢業後開始工作的,結果又受這個室友影響,申請了出國,很幸運的拿到本方向國外最好大學的offer,開始四年的博士。曾經有兩年時間一直深度焦慮,擔心回國壓力太大導致手頭工作不能繼續,好在老闆及時意識到問題讓我去學校看心理醫生,經過半年時間終於可以正常進行工作。

有時候夜深也會思考自己這些年來走過的路,覺得除了幸運之外,再沒別的,在需要做重大選擇的時候一直有人幫助自己,所以博士期間資助過一個學生一年,希望他能像我當年一樣可以不用擔心沒生活費。可能在老家十八線農村父母眼裡我能混到現在這樣已經是祖墳冒青煙了,但是跟同齡人物質方面比起來還是差距非常大,待人接物方面也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大概是下面幾個主要的問題

  1. 沒有接受有效的指導和早期規劃,跟風。這個應該是很多農村出來的人的致命通病。因為周圍沒人能給你有效指導,父母長輩基本一輩子都生活在當地熟人圈子,這些人很少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當年收到錄取通知書我爸的第一句話是還不如xx管理學院(錄取的其實是個211,xx管理學院名頭在他們看來高大上,其實是個垃圾)。包括我自己做的這些選擇,只是覺得自己要一直不斷的往外面走,但是最終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很長時間我自己是想不明白的,需要有經驗的人來指導自己。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是參照以前的學長學姐畢業的路,但是因為學校層次不高,好工作很少,結果很多人跟風選了當時看來還不錯的短期來錢快的銷售(我沒有鄙視銷售),但是其實很多人是不適合銷售的。
  2. 自尊心特別重,清高。現在的老闆多次提醒需要跟別人打成一片,但是自己一直覺得是浪費時間。我一向是恥於與以前老闆那樣的垃圾共事的,但是這種人在國內那種各種機制不健全的社會下才是混得如魚得水,如今也是。如果你想在國內做出一番事業,就必須讓自己能跟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
  3. 不懂拒絕,或者是不敢。學術界垃圾很多,尤其是60后土博。我當時擔心不讓畢業,不放我出來,硬生生的扛下來。現在想想其實不必,很多人就是覺得你農村出來的就好欺負,你懟他幾次他就不敢欺負你了,最大的代價就是退學。有時候你當時想的天塌下來了,事後回想其實沒自己想得那麼差。
  4. 急於變現,不敢冒險。國內社會浮躁大家有目共睹,年輕人剛畢業就只能想著房子車子,把這個當作目標,但是等到35之後其實大多數人,都會有房子車子這些生活基本物質(我不成熟的猜想,一線城市除外)。農村出來的家裡能給自己提供經濟上支持的鳳毛麟角,所以賺錢成了自己的終極目標,但是40歲之後城市出來的同齡人可能有自己的事業了,農村出來的被迫提前預支自己的事業來買房買車。延遲滿足對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奢侈,但是現在博士滿地走的社會,對大多數本科生來說能做的最好的投資其實是讀研讀博,沉澱自己。因為本科出去工作的幾年其實賺不到什麼錢,家裡物質條件不會在短期內發生很大的改變,而且以後的路還長,碩士博士在職業道路上的高度比本科強很多(包括掙錢),能一直讀下來是很奢侈的。雖然時不時會有各種新聞報道博士混得如何如何慘,但是就我周圍的人來說,博士幸福感是最高的。
  5. 管理方面知識缺乏。剛出來跟老闆討論一些項目管理的時候很多他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我來說完全沒有概念。一個是自己專業方向並不直接涉及到項目管理,另一個原因是自己周邊人從來沒有提醒過你需要這些知識來幫助你長遠的發展。
  6. 難以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可能大部分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都心裡負擔比較重,擔心自己混不好。其實沒人在意你混得有多差,別給自己加戲。
  7. 最後,最重要的一條。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走自己想走的路,這個其實是很奢侈的,比掙幾百萬我覺得更有意義(幾千萬另說)。國內社會是個扭曲的社會,如果你不能做到這個俗世社會的強者,你可以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是多元的,總有一個地方能安放你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