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負面情緒,除了崩潰,更讓我們看清自己

心理學從不高深,它就隱藏在你生活中的雞毛蒜皮裡,不管你發現沒有,它時時處處在你身邊。就像榮格所言: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將其稱為“命運”。

成年人的負面情緒,除了崩潰,更讓我們看清自己

這兩天,一個普通的交通違規視頻卻意外"火"了。一個騎共享單車的小夥子,因為逆向行駛被交警攔住,在接了一個電話之後,小夥子忽然情緒崩潰,怒吼、歇斯底里、大哭。他的情緒崩潰來自於著急趕回去給女友送鑰匙以及著急趕回家加班的雙重壓力。在小夥子崩潰的時候,他還沒忘了向交警道歉:"對不起"。

"我壓力好大,每天加班到十一二點,女朋友沒帶鑰匙要我去送。"

"這邊在催,那邊也在催,實在沒辦法我才這樣的。待會我還要回去"

"求你們了,求求你們了。讓我走吧。"

"我只是想哭一下…"

很多人在看到這個視頻之後淚目,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是的,生而為人,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年人的負面情緒,除了崩潰,更讓我們看清自己

不管是白領還是寶媽,不管是"北漂兒"還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不管是奔波於各個輔導班的孩子們還是體制內貌似輕鬆穩定的公務員…..很少有人能夠輕鬆的說一句:我活的很輕鬆。

幸福感,在這個焦慮的時代,變得越來越奢侈。而隨時崩潰的負面情緒,卻裹挾著越來越多的人

前段時間我走在路上,看見一男一女。在繁華的商業區,女的絕望的坐在地上,掩面嚎啕大哭。剛下過小雨,地上有微小的水坑,男的在一旁尷尬而厭煩。他伸手去拉那個女人,女人卻置若罔聞。

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讓一個衣著光鮮的女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情緒如此崩潰,讓精緻的套裙沾染上地面的泥水。

小時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長大,因為長大就意味著可以自己做主,買自己愛吃的零食,穿自己喜歡的裙子。在兒童的世界裡,長大彷彿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然而,一轉眼,人已到悲催的中年。

父母、子女、房貸、醫保….每天一睜開眼,首先想到的是欠銀行的貸款,如果今天不能掙到還銀行的錢,就感覺亞歷山大。以前覺得生病當然要去看啊,現在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生病的資格。以前覺得喜歡就要買啊,現在看見商場裡衣服的,就覺得心口一涼。生孩子之前覺得有小孩就要讓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現在每天為了孩子寫作業上演星球大戰…..

每一篇雞湯都告訴我們:想實現人生自由,你首先要實現財務自由。

所以我們要努力,要掙錢,要奮鬥…..成功學、金融理財的書籍特別火爆,販賣焦慮或者反其道行之,教導人們及時行樂的毒雞湯特別流行,當然,中和焦慮的娛樂八卦也特別盛行。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這是一個特別容易滋生壞情緒的時代,這是一個我們安靜不下來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裡,如何面對負面情緒,就成了我們的必修課。

成年人的負面情緒,除了崩潰,更讓我們看清自己

1. 面對負面情緒,首先不要壓抑。

我的老師曾經講過,抑鬱症是好人才會得的病。抑鬱情緒也是如此。比起情緒崩潰的發洩,語無倫次的歇斯底里,其實壓抑情緒才是最可怕的。

或者你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沒有一直以來的壓抑,就很難有歇斯底里的爆發。因為情緒和人一樣,也是"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怎麼還?要麼瘋狂發洩,要麼自我攻擊,進而抑鬱,反正總有一款等著你。

別以為心理問題是"神經病"的專利,在當今社會,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區別只是在於有的到了神經分裂、神經症、嚴重心理問題的程度,有的則程度較輕,危害較不明顯。幾乎所有的人都會面臨負面情緒的光臨,但其中可以完成自我梳理並對自己影響甚微的,寥寥可數。

負面情緒一旦過夜,就會進入潛意識。潛意識裡的未處理的情緒越多,將來受到各種心理問題困擾的可能性越大。

古有大禹治水,其實情緒也和"水"一樣,除了疏導,別無他法。壓抑情緒或隔離情緒(不承認有負面情緒的存在)只會讓問題積壓在那裡,隨後腐敗、化膿。

所以,面對負面情緒的第一步,首先是不壓抑。你可以宣洩,可以傾訴,可以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將其釋放,唯獨不要壓抑。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位騎車逆行的小夥子,他的情緒崩潰並不是壞事,因為這次崩潰,才讓他積壓了好久的"垃圾"得以釋放。

成年人的負面情緒,除了崩潰,更讓我們看清自己

2. 面對負面情緒,你需要學會疏導自己

很多人都知道負面情緒不應該壓抑,但是又會選擇壓抑,除了成長環境等複雜因素導致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不知道除了壓抑之外的辦法。或者說,不會疏導負面情緒。

① 接納

情緒是一個人最正常的反應,負面情緒更加不是洪水猛獸。我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從一開始就錯了:他們寧願自己是一個沒有情緒波動,遠離感受的機器人,也不願意自己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不接受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當覺察到自己陷入憤怒、焦慮、悲傷、難過等令自己"不舒服"的感受時,他們的第一選擇是逃跑。

壓抑只是逃避負面情緒的其中一種手段,除此之外,迴避、轉移(注意力)、隔離…都是不願意面對負面情緒常用的心理防禦機制。

當一個人不願意接受自己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時,同時也就意味著它遠離了真實的世界,因為情緒是真實世界和真實體驗的一部分。當一個人遠離了真實,也就意味著ta遠離了療愈。

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曾經說過:最好的治療,是拉近一個人與他的生活真相的距離。

如果不能真實的面對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的存在,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後面情緒的梳理和真正消化。

② 對情緒清晰命名並知曉準確含義

很多人和情緒陌生,是因為ta缺少對情緒條理清晰的命名。換言之,很多人只是模糊的知道自己很難受、不舒服、很煩,但卻很少有人肯耐心面對自己的情緒,看看它們到底是些什麼東西?

給自己的情緒命名,是梳理情緒非常重要的方法。就好像你去飯店吃了一道菜,覺得很好吃,想回家自己做。那你首先需要搞清楚這道菜裡都包括什麼食材。有了這些最基本的東西,你才能做下面的工作。

光會命名還不夠,你還需要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以幾個常用的負面情緒舉例。

憤怒:形容因極度不滿而情緒激動。

悲傷:悲痛憂傷。根據其程度不同,可細分為遺憾、失望、難過、悲傷、極度悲痛(這些情緒依然可以看到其確切含義。)

鬱悶:它是特別的感覺,特別, 但又感到無可奈何不知如何是好,還沒辦法發洩的內心感受, 特別茫然糾結的一種狀態。

焦慮: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

恐懼:驚慌害怕,惶惶不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是一種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當你對自己情緒的拆分和識別越清晰準確,隨後的化解工作就越容易。

成年人的負面情緒,除了崩潰,更讓我們看清自己

③ 共情

在現在的社會里,尤其是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都市人壓力很大,但卻感覺無人訴說。之所以不願意和別人說,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別人的評判和無關痛癢的安慰。"小心眼"、"至於嗎"、"真矯情"、"誰不都是一樣?"這樣的評判性語言和聽上去好像在安慰你,實際毫無意義的"片湯話"隨處可見。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共情,也稱同理心,意思是能夠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簡單說,就是能理解別人的能力。說剛才那些的話的人,無法真正洞悉別人的內心,自然和這樣的人說話,除了讓自己更堵心以外,沒有任何好處。久而久之,也就不願意說了。

我們要避免成為別人生活裡這樣的人,但同時,我們可以嘗試自己共情自己。

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瞭解自己了,如果能對自己保有深刻的同情和好奇,看到自己的"痛點"在哪,並接納自己的糟糕情緒,嘗試讓自己明白——這種反應,只是我們在當下因為某件事情觸發了過去未曾療愈的"舊傷"而引發的陣痛,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那麼我們的負面情緒就會奇蹟般的削弱很多。

當你願意抽時間問問自己怎麼了?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自己能為自己做點什麼的時候,當你可以深刻的共情自己,理解自己,接納自己的時候,你就離成長和療愈越來越近了。

④ 放下

一個家裡停電,只好爬上27樓的家裡,但是他身上背了一個很大很沉的包。他爬了幾層,感覺太累了,於是就把包放在了樓梯上,繼續往上爬。當他氣喘吁吁的爬到27樓時,才發現自己的包落在了樓下。

很多人都是這樣,著急的往上爬,眼睛裡只有27層的目標,但是卻丟掉了自己最重要的東西。

在所有的東西里,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自己的初心。

我們的奮鬥是為了什麼?掙錢是為了什麼?拼命的把哇哇大哭的孩子送到輔導班學習,目的是什麼?當生活不斷的做加法時,我們就會逐漸忘記自己的初心和生命中最基本的東西。

我的一個朋友A,從小地方走出來,在大城市買了房,生了娃,但是壓力很大,最近老公因為投資失敗,又欠下了一大筆錢,於是兩個人商量,不如干脆把城市裡的房子賣了,還清了債務、房貸,還剩下不少錢,可以回縣城老家開一個小店,生活壓力很小,女方也可以專心帶兩個孩子。

但是A的母親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卻氣瘋了,她拼命阻止A一家回到縣城,"哪有去了大城市再回來的道理?",A心力交瘁,家裡家外的事讓她精神崩潰,天天把壞情緒發洩在大寶身上,過後自己又非常懊悔,面對生活的重壓,她又實在無力應對。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精英,是人上人,但是精英和人上人往往意味著更多的努力和艱辛,而這一切,需要你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自身能力做一個全面而準確的評估,如果自己能夠面對重壓,選擇奮鬥,當然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權衡利弊之後選擇相對安逸的生活和更簡單的生活狀態,同樣是另外一種選擇。

選擇無謂好壞對錯,只要是自己認真選擇的,並願意承擔其帶來的一切結果就是最好的選擇。

問題在於,很多人在選擇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最終也會因為無力承受現實的巨大壓力而精神崩潰,遠離自己的目標。

就像很多家長瘋狂的逼迫孩子學習,上各種輔導班,導致孩子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家庭生活雞飛狗跳,但是卻忘了在自己懷孕的時刻,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身心健康。

所謂放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給生活做減法,去掉那些干擾我們情緒的"雜音",保留生命的初心和最重要的東西。當把時光軸拉長,跳出當下困擾的侷限,以更廣闊的角度去看待當下的問題,會有不同的心境。當拔除自己心裡紛亂的雜草,我們的心也就獲得了安寧,情緒的困擾就會少了很多。

成年人的負面情緒,除了崩潰,更讓我們看清自己

3. 凡事有利就有弊,負面情緒其實也有正面積極的作用。關鍵在於怎麼去看待它。

情緒不僅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反應,同時也是我們身體狀況的晴雨表。比如負面情緒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我們是一種保護。

比如恐懼,我們都不喜歡恐懼、害怕的感覺,但一個人如果沒有恐懼,則實際上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就像不知道燙,就會去摸開水一樣,會傷害自己。事實上,很多負面情緒的根源都來自於深層次的恐懼,比如說害怕親密關係的斷裂,我們可能會對對方的離開產生難過的情緒。因為不願意面對這種情緒,所以我們在面對親密關係時就會有點分寸,不至於為所欲為。

再比如當我們感覺到明顯的情緒低落,焦慮難眠的時候,也就是在提醒我們,該調整一下自己了,我們的身心,都需要釋放、減壓——如果沒有這些負面情緒的提醒,或者我們對它們的提醒視而不見,就可能導致我們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崩潰

再比如我們因為一件事而憤怒,其實這正是覺察自己的好時機,一般來說,所有的憤怒都有我們自己的投射,也可以簡單的說,一定是這件事或這個人有一些"點"碰到了我們,如果我們不把關注點放在誰惹了我們,我們要去找他算賬上,而放在"我為什麼會對他做了這件事這麼生氣?","我的哪部分被觸碰到了?","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那麼我們的個人成長是會非常迅速的。

每一次"壞"情緒的到來,實際上都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邀請函。關鍵在於,你以什麼心態去對待它和看待它。

我們需要知道一點:人格的完善之路是沒有止境的,對於我們很多負面的情緒,外界的環境、事件、人物……其實都不是負面情緒的根本來源,它們只是誘發我們負面情緒的導火索,負面情緒深層次根源,是人格方面的不完善,舊傷未愈。只有人格不斷趨於完善,不放棄個人成長,我們的負面情緒才會越來越少,而化解負面情緒的"武器",才會越來越豐富和完備。

所以,當下一次再遇到令我們崩潰的負面情緒時,請告訴自己:它的到來,是為了提醒我,我的自我成長之路,還沒有結束。

生而為人,沒有"容易"二字,但生而為人,卻可以選擇面對負面情緒的態度。情緒崩潰並不可怕,更不可恥,但是崩潰之餘,我們更應看到,生而為人,實在是一件充滿偶然和幸運的事,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多種的可能和選擇——當你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作出選擇,你的人生之路就悄悄開始了。

成年人的負面情緒,除了崩潰,更讓我們看清自己

如果喜歡,請點贊並關注我:“有夢想的唐糖”。持續輸出原創好文,從心理學角度幫你拆分生活裡“雞毛蒜皮”背後的深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