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一乡镇这样过清明节:鞭炮换花篮 鲜花寄哀思

记者 李亚伟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延津县城关镇没有聒耳的鞭炮和“黄纸”燃烧后的灰烬,人们在一片肃静中为先人送上花篮,缅怀祭奠。

延津一乡镇这样过清明节:鞭炮换花篮 鲜花寄哀思

“老人生前就喜欢花花草草,这送花篮啊,比放鞭炮更符合清明氛围。”家住县城南边的李大哥把花篮摆在母亲墓碑前,低头哀悼数分钟后,对记者说,清明节“送”花篮,其实不是自己的主意。清明节前夕,李大哥通过微信群了解到“城关镇绿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议书”后,十分赞同,便来到城关镇政府,免费领取了花篮。

那么已经买好“鞭炮烧纸”的怎么办?城关镇政府管换!用一挂鞭炮换了一提花篮的王女士说,农村没‘兴’过送花篮,村民们早早地买好了鞭炮,但听宣讲员讲解燃放鞭炮的危害后,大家都愿意把聒耳的鞭炮换成美丽的花篮。

说到“鞭炮换花篮”活动,南街公墓负责环保工作的赵阿姨更是举双手赞同。“以前一到清明,捂耳朵的手就放不下了,鞭炮声好不容易落了,又留下一堆炮灰。”赵阿姨说,今年的清明节没有鞭炮却多了鲜花,更有节日氛围了。

延津一乡镇这样过清明节:鞭炮换花篮 鲜花寄哀思

据了解,城关镇政府在清明节前夕制定了清明节禁燃禁放工作方案,针对镇区居委会和周边城郊村,通过网络、条幅等宣传途径宣传“鞭炮换花篮”活动,由镇政府统一采购鲜花花篮,分发到各个公墓和祭祀集中区域,全镇共发放花篮560个,收回鞭炮536把,即有效防止了火灾隐患,又提升了广大群众绿色祭祀的文明意识,赋予传统节日健康文明的新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