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正確意思是什麼?孟子告訴你別讀半句話

如何正確理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讀後半句你只能是半懂。

孟子的著作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可以說成為自古以來人們不斷傳頌的話。很多人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立馬進行字面解釋,然後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孝的行為有三種,最大的不孝就是沒有後代。這也成為了很多人去逼婚的一種說法,因為這話是聖人說的,你連聖人說的話都不聽,那就有問題了。但,這句話的理解真的是這樣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正確意思是什麼?孟子告訴你別讀半句話

其實,這句話的原文可不是隻有這八個字的。完整版的這句話是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你聯繫上下文,就可以明白,這和之前理解的意思是非常不同的。

如果根據上下文來理解,那這一段話的意思應該是,不孝的行為分很多樣子,而其中最為不孝的就是沒有做到作為一個後代的責任。舜在結婚的時候並沒有告訴父母,是最不孝的一種行為。所以,君子認為,這種事情還是應該先告訴自己的父母。可以說,這樣一來的解釋,“後”這個字就不再是單單指後代的意思,而是指自己做到盡後代的責任。這是從名詞到動詞的變化,但在我看來,也是最適合人們認識這句話的存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正確意思是什麼?孟子告訴你別讀半句話

當然,關於這句話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如今也還有爭執。有人以孟子其他篇章的句子來進行反駁,認為“無後”就是簡單的沒有後代,沒有繼承人的意思。但其實,不管哪一種說法,都是站在不同的方法上進行表述的。在我看來,關於這個問題的理解還是因為與時俱進,隨著時間和語境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

孝從來都不是一種形式化的存在,又何必因為這一兩個字而困擾我們呢?而且,我不太想要認為“無後”的意思就是沒有繼承人,沒有後代。主要是因為,我覺得如果如今我們還聽聖人言,還聽這樣的聲音,對於年輕人以及對後代有不同看法的人,是很不公平的。孝的方式有那麼多,如果僅僅是靠養育後代來表達孝,那這份孝是不是有些形式了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正確意思是什麼?孟子告訴你別讀半句話

我們應該聽古人言,更應該聽聖人給我們講道理,但有些時候,我們也還是需要讓這些言論與時俱進的,畢竟,年輕的我們也是需要一個新的可以接受的道理的,你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