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进击的罗先森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判断事情,尤其是一些地方,在做决策的时候,喜欢非黑即白的判定,回答这种问题,确实不能答是或者不是。

红白喜事世界各地都有,更不分农村与城市,白事是哀悼,红事是庆祝,再正常不过了。只不过,我们知道的是一些农村地方习惯于大操大办,或者附着一些带有鬼神之类的类似仪式感或者禁忌之类的而已。

这主要是先人,对未知事物充满摩拜,对生命敬畏和祈福。即便对于现在科学这么发达,人们还是乐于托“好口气”这样的话和祝福。只要是这个初衷,而不是迷恋做出伤人害人敛财等行为,就不可随意断定为迷信。很多传统文化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譬如贴春联,就是这样,发展成为现在的一个文化传统。

话说回来,有些事情知道个成因,发展成为传统的,有意义的,不危害的,那就发展继承。具有危害的,不道德的,那就坚决抵制。


春秋文策


以前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封建文化什么的,说又是浪费又是陋俗,觉得说的可有理。

但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一些亲朋友陆续有人离开这个世界,也有人陆陆续续结婚生子,经历过几次红白喜事之后,发现能给自己留下记忆,或者说能够表达我们情绪的,可能恰恰是那些约定俗成的东西。


可能在喜事上我们感触还不太深——因为都是高兴事,无论怎么来都是对的,而且高兴的情绪大家都是一样的。

而让我有思想上转变的,主要是从去年来参加了几个农村的葬礼,我们忽然发现身边以前还能联系,能聊天的人突然离去之后,真的就永难再见了,心里真的有点空,想想以前相处在一起的一些事和物,真的有种想留住时间的想法。
特别是至亲的人离去那一刻,常言道入土为安,但那一刻真的不想到来,而一系列老规矩,我们却又不得不遵守——因为,在做这些仪式的时候,我们能清晰的告知自己,这是对他最好的缅怀,能让他在另一个世界不受苦、不受累。

如果没有这些仪式,很难想象人走了我们还能为他做什么。

所以,是不是封建迷信或者说传统文化,这都没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有亲朋好友离去时,可能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老规矩让他顺利的走,也给活着的人一份心理上的安慰。


每日粮油


题主这个问题提得好!切中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其实不只是农村,在城镇也是一样的情况,都倾向于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已经成为一种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如果谁家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似乎反而被人看不起或者被人讥笑。这已经背离了传统文化美好的初衷,虽然说不上是封建迷信,但的确可以算是一种陈规陋习了!

这里不说红喜事,就以白喜事为例,大家看看我为什么说这算是一种陈规陋习了。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也不知道人们什么时候形成这样的风俗:凡是老人去世,儿女往往按照本地风俗习惯规规矩矩地走完一整套祭奠仪式:先是在家中摆设灵堂,把去世的老人遗体停放在灵堂,方便亲朋来祭奠。同时请来唢呐手吹吹打打三天,经济实力好的还要请一班和尚做法事。第四天一大早要搞隆重的出殡仪式,人数众多的送葬队伍要绕县城主街道走一圈,最后再送往殡仪馆火化。这一整套祭奠仪式办得风光与否,既是检验儿女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更是检验“儿女们是否有孝心”的一个标尺。

因而临街而居的人们,几乎每天清晨都在鼓乐声中醒来,因为差不多每天清早都有送葬队伍经过县城的主街道,有时甚至一个早上好几拨送葬队伍。送葬的队伍数十人或一百来人,其中夹杂着一些本不相干的人,这些人或许是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纯粹是来帮忙做些杂事的,所以大多数人并不忧伤,只是快步跟着队伍,嘴里片刻不停有说有笑。鼓乐手卖劲地吹打着时下流行的民歌,如“常回家看看”之类的,送葬已不大吹奏哀乐了。而且这些乐曲的节奏有时候还十分欢快,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出殡仪式结束后,一般还要在酒店宴请亲友,席间神色悲戚的只有少数至亲,大多数人觥筹交错,有说有笑的,如同朋友聚餐。不妨设想一下,倘若老人知道,去世以后还要被“孝顺的”儿女们抬着棺木游街,宴席之间众人有说有笑、猜拳喝酒,不亦乐乎,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儿。

现实生活中,一些老人在世的时候,并不见得得到了儿女们的善待和孝顺,不要说尽孝膝下,就是偶尔能探望一下,陪陪老人都是难能可贵了。更有些恶劣的子女,甚至内心巴不得老人赶紧离开这个世界,免得妨碍他们的幸福生活。这些人之所以情愿把老人的身后事办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并不是孝顺老人,只不过是他们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宣告和展示他们在社会上的实力和地位,更有甚者,则是为了借这个机会收取礼金来小小发一笔财。


乔鞅


我是乡村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的红白喜事当然是传统,而且有着极其严格的规矩,这是非常严肃的事,跟封建迷信是不沾边的,中国地大物博,规矩也不尽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老人去世要停灵,发丧不容出差错。家里有喜事要庆贺,规矩虽然没有老人去世那么多,可要不懂得,也会闹出笑话,留下个笑柄给村里人。

在这里,我们分别说一下丧葬,再说一下喜事,然后就能分辨出这是不是封建迷信了。


一、丧事

从古时候开始,就讲究一个“孝”字,中国人对这个字是很看重的,父母养育孩子一辈子,而孩子则把自己的爱大部分都给了各自的孩子,对父母这边倾注的心血是比较少的。

等到了父母去世后,做为儿子的想到父母的好,想到父母让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如今他们却走了,内心的情绪怎么来表达?只能为父母办一个好点的葬礼。

而且,葬礼并不全是为了显示儿子的孝顺,同时也是通知亲戚朋友,自己的父母去世了,大家都来送老人一程,看一下老人的遗容,哭送老人下葬,因为这是老人留在世上的最后一次了。总不说哭送老人是封建迷信吧?动物的父母死了有些还掉泪呢,我们为了反封建迷信,难道要在葬礼上面无表情?这不符合人类的情感啊。

至于说什么老人去世后如果不好好办家里会遭殃啥的,那才是真正的封建迷信,而为老人办葬礼的儿子们,根本就没有想过什么父母会变成鬼来找自己,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纪念一个父母。

所以,这有什么错呢?这怎么就封建迷信了呢?

二、喜事

农村喜事同样也是大事,一般喜事分两种,分别是结婚和生子。

这两样不仅是一时的喜事,是每个男人一生中的最大喜事,结婚代表着自己已经成大成人,同时也有了另外一份责任,自己要承担起一个新家的一切,这是一个男人必经的一条路,是一个男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而有孩子则是一次男人的蜕变,代表着他从此以后再也不是个孩子了,他除了要照顾好这个家,还需要照顾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是生命的延续。

这样的人生大事,庆贺一下无可厚非吧?这怎么能成为封建迷信呢?再说了,人家有了孩子和结婚要庆贺,这是心里高兴,跟封建迷信根本不沾边。

古人就庆贺,到我们这里就成了封建迷信了吗?这没有道理。

总结:我们从丧礼可以看出个“孝”字,婚礼可以看出个“喜”字,人活一世,最大的莫过于是这两件事,一件送老人,一件迎新人。

人生大事,古来就需要认真去办,到了现代怎么也不能成为封建迷信。当然了,现在有些人借着这样的机会大操大办,这不是一种好现象,我们对于这种流传下来的传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是乡村黑嫂,一个有态度的农村观察者。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乡村黑嫂


这个“农夫许哥”太有发言权了!就拿湖北有些农村来说,红白喜事基本成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事!

1,首先,红白喜事是多少年以来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不是所谓的封建迷信!但不排除极少数地区和个人,借红白喜事之名从事迷信活动,这类活动是要坚决制止的!

2,红白喜事大体指的是,结婚、生子(一般是办满月酒)、考大学、丧事(白喜事)。

3,但有些农村慢慢的把这些喜事搞变味了,有的家里为了多收礼金,小孩要办“满月酒,过一岁,过五岁,过十岁”,甚至有些地方自家母猪下仔了都要收钱办酒席,还有就是不论家里小孩考个什么大学,也要收礼办酒席…

结果就是,这股歪风一直得不到扼住!每年光送礼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4,出现这种现状也是有原因的,现状是大家既反感,又不得不顺从,因为自己送出了那么多礼金,也想找个机会收回来!

5,好在有些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这类问题的严重性了,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总体的执行力度还不够!

以上为本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农夫许哥


农村的红白事是有很多讲究的,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不可一概而论。有的方面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原来农村的人多,比较注重红白事,也是农村的大事,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能看出这一个村的团结不团结,还有过事家在村子里的人缘关系。这样对促进和谐邻里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有的地方过于铺张浪费,排场搞得很大,讲究很多,这也是不对的,老人生前多尽孝,死后少热闹,这是应该后辈该干的事。但在有的农村把事整翻了,所以,村集体有的控制的好,成立红白理事会。热闹一下即可。省钱多办事,主要是人气。





农资工作室123


单纯的红白喜事我认为是中国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如果过度的消费攀比那就成为了落后文化,理由如下:



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它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我们自家举办的红白喜事就属于一种传统习俗,对其要进行具体分析。如果正常的红白喜事是维系全村人的精神纽带,显示出这个团体的凝聚力,老的少的都会从不同方向汇聚到一起,营造出无比团结的气氛。相反如果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搞攀比,出现一些低俗的现象,这个就是落后文化应当引导制止。




二,封建迷信是一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文化糟粕,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甚至出现假借传统习俗的外衣骗钱骗物,害人不浅,对这种行为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改造或剔除。


所以说对待红白喜事我们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挥其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使之传承下去,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夏沫9秋凉


首先可以肯定一点就是农村这些红白喜事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而不是封建迷信,就像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说是为了驱赶年兽,你能说是迷信吗,这是老一辈人留下来的,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辈子会经历很多的大事,如娶妻生子等,为啥要办事,主要这就是一种仪式感,而不是什么封建迷信,随着现在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都有了崭新的变化,很多红白喜事还是遵从老一辈的传统,这就是一种文化,不能丢而且还要传扬下去!



我们要区分出啥是封建迷信?啥是传统文化?

1.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就是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更好的统治人民,让人们更好的服从,而给广大人民进行洗脑式的管制,比如像什么男尊女卑、皇上就是天子这样的,只是盲目的进行崇拜和信仰,还有就是就是相信什么神魔鬼怪的,在以前的农村因为文化落后,再加上农村人接触外面的机会很少,就有不少人钻了这个空子,说自己能够驱魔降妖而坑害了不少的农民,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还有不少人家里要是有啥人生了怪病,就回去请那些所谓的“大仙”,有不少人因为耽误了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的,这在以前的农村很是常见,总之,像这种只是盲目的信封鬼神之说,而盲目信仰的,都是属于封建迷信,一定要摒弃才行!



2.传统文化

那么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常说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这些对于我们在做人做事上面能够给予指导的文化,重孝道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太极拳、咏春拳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不但可以让我们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修身养性,农村白事亲人的披麻戴孝都是传统文化,因为从这些仪式里面都可以更好的提现我们的孝道,这样的做法而不是迷信,而恰恰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之,我认为农村的红白喜事根本就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这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不但对我们来说,而且对于我们后代也有些很大的指导意义。

那么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草根小闫


是传统文化多一些。我们这里一直有婚丧嫁娶互助的风俗。

娶媳妇的人家,会提前打发儿子到各家通知一声,定在某个晚上商量具体分工和事情,这事一般不赶农忙。贴红囍字,放鞭炮,选好日子……

所有的程序,都是为了图吉利和好兆头。如果说这样子是迷信,那么全国上下没有不迷信的啦。

大家提前院子里垒灶台,搭帐篷等。厨师呢,就是自己家族或者村里做饭手艺比较好的人,主人家提前三五天请他们和宗族长辈吃个饭,买菜做饭就全部由厨师写单子采购了。厨具是大伙凑钱买的公用大铁锅,碗筷等,有些桌凳茶壶是从各家临时借来。所有的婚丧嫁娶都是由村里人,按照约定俗成的互助程序和原则来。

娶媳妇是喜事,但是不可避免,也有丧事。有人去世,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先去土地庙烧纸。寿衣等,早就在危重时提前给穿上了,除非是意外横死。大概是怕祖先在那边没有户口吧,先给土地爷领导送点礼物打个招呼,或者是给祖先的上路盘缠?这是一种民俗,照顾人们的信仰寄托,不能用一句迷信来否定。

第二就是召集家族人员,扯孝布,安排报丧等事情。从咽气到入土,需要去土地庙烧七次。家族和亲戚,按照辈分和远近亲疏,排列长长的队伍,所有男的在前,所有女人在后。

停灵,一般五天,年轻一点的三天,那些长寿辈分大的老人要放七天,家族的人轮番陪着,亲戚们来吊唁。 这个不是迷信,有一个老人上灵床又缓过来活了很多年。

死者家人的亲戚,他的近门出嫁的所有女孩,以及女孩的婆家近族,还有家族所有媳妇的娘家家族近门,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消息,都要有代表过来。这些人家都是需要宗族的人去报丧的。

不要小看了这些礼节,它们是家族联系的主要表现,人际交往的重要体现形式。许多人就是通过这些活动认识熟悉起来的。



民俗村冬至水饺夏至面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而人生的各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礼俗,也叫礼仪,比如出生、成人、结婚、寿诞、殡葬等等,各有礼仪。而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俗的国家,自周朝时基本形成了人生的各种礼仪。四民有常业,六礼有常仪,岁时伏腊有常节。这自然是一种文化。而红白喜事,主要指的结婚和丧葬,是人生最重要的礼仪活动。

就结婚和殡葬本身,是人生的自然阶段,所以,红白喜事就是人生的某个过程,不是传统,也不是迷信,而是人生的过程。就红白喜事的礼仪看,这里面更多的是传统文化,当然某些过程也还有一定的迷信,但更多的是讨吉利的东西,和真正的迷信无关。

丧葬礼仪

古代的丧葬制度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其中许多内容由国家法典规定,也有许多内容在民间相沿成俗,里面有伦理思想也有宗教观念,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丧礼当中,从初终到服孝,都有一整套的礼仪。先是告讣,即报丧,再是入殓、吊孝、土地庙报庙,葬日要设路祭,葬后要圆坟,要烧七祭祀,这都是表示孝道。弟子规上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这都是基本的规矩,是一种文化,和迷信没有半点关系。当然,其中的繁文缛节,有些是带有迷信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具有宗教色彩。虽然宗教中有很多东西不是科学,但毕竟也是一种文化,不能一味地说成迷信。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所以,丧礼和祭礼,更多的是一种民俗文化,极少有封建糟粕。

婚姻礼俗。

婚礼是合二姓之好,上事宗庙而下继后世的人生大事,所以婚礼一直被人们看重,是一种喜庆的礼俗。古时讲究婚姻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现在的婚姻礼俗,一包括:通媒、相亲、定亲、择吉、开脸、迎娶等过程。每一过程都有基本的讲究,而这些讲究,虽然未必有道理,但都是为了讨个喜庆,希望一对新人一生百事顺利,百年好合。虽然里面搀杂着一些封建神礼法,但是却和迷信没有关系。

综上,红白喜事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过程,人生的诸多礼仪,都旭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礼俗,虽然有些包含封建的宗法观念,有着封建社会的糟粕,但是多数是讨个吉利,是一种趋吉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人生的美好向往,所以,更多的是传统文化,和迷信没有太大的关系。诸多礼节一直能传承下来,说明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而一些繁文缛节的消失,也说明了时代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