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有什麼依據?

章大帥7777


不同的時代肯定不能隨便算,用購買力來換算。


銀子一直以來都是古代的通用貨幣,現在所拍攝的許多清朝電視劇當中,都可以看到無論是去酒館還是去商店,腰間都會繫著一個精緻布袋,布袋中所裝的就是銀子。那麼銀子是作為古代清朝的主要貨幣,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就如同當今的金,銀,還有貨幣,都會因為市場的經濟情況而發生升貶值。因此在清朝的銀子的購買力,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情況,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以清朝最繁盛的康乾盛世作為最主要的時期,來比較一下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的人民幣。

以大米作中介

一兩銀子在清朝一般是相當於1000文錢,據《清會典》記錄在康乾時期,大米的價格一般是一升大米在10文錢左右也。而根據從清朝出土的量米的容器來看,那個時候的一升應該相當於現在的近1.5斤。
而如今中國的大米一斤的價錢大概是3塊,也就是說一兩銀子,能夠在如今社會中能買到將近150斤的大米。那麼轉而言之,一兩銀子就相當於現在的450塊錢人民幣。

再來看看工資

據清史記載,康乾年間北京百姓的平均工資應該是3兩銀子左右(一年),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夠買到將近有300升的大米,也就相當於現在的450斤左右的大米了。而當時北京一個小家庭,收入可以達到1000斤大米左右。那麼當時北京一個家庭中,人口應該大致會在5到6人左右,所以他們的收入大致養家餬口還是沒問題的。

而清朝的官員工資那就不用再說了。當時清朝的文武官員,一品的大官有180兩銀子一年,二品也有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就連最低的從九品也有30兩白銀一年。而這些還僅僅只是官員固定工資罷了,當時的官員還很多的方式為自己斂財。
像什麼冬天還有民眾送來的取暖費,夏天還有一些降溫費。所以作為官員,他實際的年收入遠遠不止他的固定工資。他額外樓撈的油水,可能比他的年薪還要高。如今北京市的平均工資達到了9000元左右。也就是一兩白銀,大概相當於如今的3000塊錢左右。從工資來看,與大米的轉換有非常大的出入。

最扎心的房價

如今北京城內的房價可謂是高不可攀,那麼如果用房價來衡量銀子的價錢,絕對會讓我們所有人瞠目結舌。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在北京城中心的一間房,大概也只賣到了15兩銀子,而這樣一間房大概是50平米左右。

而當時可能好一點的地段,比如說店鋪可能會需要30兩銀子,在向市中心繁華地帶應該會到50兩銀子左右。而如今在北京的房價,二環以內一平米可以達到20萬左右,也就是說50平米的房子應該就是1000萬。按照比例換算過來,一兩銀子大概就是66萬左右。
從大米來看,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現在的450塊錢。從工資來看,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現在的3000塊錢左右。而從房價來看,一兩銀子居然就是66萬人民幣。具體一兩銀子到底能值現在多少錢?還看你從什麼角度上去分析了。


史之策


又說到錢上面來了,而且是古代的流通貨幣金銀和現代人人都愛的人民幣,其實拿清代的銀子和現代的人民幣比的話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本身就不是一個靠譜的題,因為換算單位不固定,也很難固定。(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古和今整個時代背景的偏差,反映在貨幣這一事一物上,簡直就像蝴蝶效應,被無限的放大,大到無法準確的把二者的關係理出來,很多人都拿吃的做為通行古今的一個媒介來計算古代的金銀與現代人民幣之間的關係。

但算來算去發現,計算的人不同計算的結果也不相同,這顯然沒有說服力,比如說同樣一百斤的大米,清朝需要一兩銀子,按照現在的市價也就幾百塊錢,然後得出古代一兩銀子大概等於現代的人民幣幾百元的結果。


顯然問題不會這麼簡單,差著一個朝代,而且清朝的金銀遠沒有現在存世的多,但現代的人民幣卻是一個可以上下浮動的數字,而且銀子是有價金屬,古代的一斤就是十六兩,現代則是十兩,因此完全按照一百斤大米的標準根本就不成立。

不但是古今對比比較難,即使在清朝一代,東西南北的差異也是很明顯的,而且也不一定就是專用銀子通行天下,在少數民族地區茶葉、鴉片都可能是比銀子還要好用的東西。

因此要說清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代的多少人民幣,其實就按貴金屬的價格計算就是了,換算成吃的、用的、住的反而把問題複雜化了,一斤是十六兩,也就是現在的六七百塊錢,大概就是不到四十塊人民幣吧!


歷史三日談


清朝時期,由於時局波動,導致銀子也逐漸升值。

這麼說吧,嘉慶至道光初年間,一兩銀子還能換1000文錢,但是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一兩銀子能換1500文錢左右,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一兩銀子更是可以換2000多文錢。

究其原因就是白銀大量外流,導致國內銀價較貴。


銀價雖貴,但是購買力卻不高。

清朝的白銀,是歷史上購買力最低的。

很多人都喜歡拿糧食算,我們姑且算一下。嘉慶年間20文一斤面,一兩銀子也就是50斤。如果按照這個價格到了晚清階段,一兩銀子可以買80-100斤,也就是兩袋面。

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購買力,農貿市場的麵價在1.2-3塊一斤之間。但是清朝不可能有3塊錢一斤質量的面,又產量不高,麵價也不可能有1.2這麼低,姑且按照2算。

清朝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150-200塊錢。

現在的銀價在3.6元一克,一兩30幾克,相當於一百塊出頭。

別人都按照米價算,我就用麵價算了一下。

不過,麵價似乎也屬於糧食。

於是我又找了另幾個參考物消耗一下自己過剩的精力。

鴨蛋!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現在的鴨蛋大概1.5元左右一個。

而清朝是兩文錢一個。

也就相當於一兩銀子可以買一千個鴨蛋,換到現在就是1500塊錢。

雞蛋,現代一個熟雞蛋1元,清朝賣4文。

如此換算,一兩銀子大概值500元。


豬肉,現代按照現代13塊錢一斤的價格,古代50文一斤。

一兩銀子能買四十斤豬肉,也就是520塊錢。

按照現代官方給的答案,晚清時期,一兩銀子相當於現代在150-220塊錢,和麵價比較相符。

至於康熙時期,一文錢的購買力非常高,一斤半的米只需要兩文錢,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也就更高了。至於醬油醋之類的,一文錢四碗。

一文錢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現在的7毛錢左右。


梁宇航


一般來講,分析古代的銀子在如今相當於多少,只能用當時的購買力和如今的購買力作對比,其實並不準確,也因為影響的因素有很多,雖說有差距,但是能知道個大概。那麼清朝的一兩銀子放在現在能值多少人民幣?

以當時大米、玉米的價格為基準

康熙—乾隆時期,每升大米的價格基本上在10文錢左右,而一兩銀子是1000文錢,以《清會典》為依據,清朝的1升相當於1.5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00升大米,相當於現在的150斤大米,這只是康乾時期的購買力,現在150斤大米也就是三袋,三袋25公斤重的大米平均價格在110元左右,也就是說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330元。



而清朝軍機處記錄,當時的糧食價格平均每倉石計銀1.46兩,那時候的一石相當於是156.45斤,一兩銀子能夠購買107斤糧食,這是光緒年間的購買力,不過這並非大米的價格,而是玉米、高粱,如果以玉米味基準的話,現在一斤玉米的單價應該是九毛多(各省不同),就按一元錢來算,此時的一兩銀子也就是100元。

以房價為基準

清朝時期購房都是直接按間數算,和現在的平方米觀念不同,乾隆時期,北京內城的新簾子衚衕的4間瓦房價格在70兩銀子,如果說4間瓦房的面積在70平米,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一平米,現在北京一平米價格得多少具體還要看地段,所以若是以房子的購買為基準,那清朝的一兩銀子就非常值錢了。



因此關於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元人民幣,其主要還是看以什麼為基準,不過現如今普遍認可的是清朝中晚期的一兩銀子價格應該只值150—220元左右,具體如何推算出來並不知曉,但是在明朝時期一兩銀子值800左右,越往古代越值錢。


比如到了宋朝,一兩銀子價格在現如今的1000-1800之間,而在唐朝就更加值錢,尤其是在盛唐時期,一兩銀子的價格高達現在的4000元,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成本,古代貨物的成本普遍比現在要高,所以折算出來的價格只能作為參考。


羽評郡主


就以江浙一帶的物價計算,清代一兩銀子在早期能兌換銅錢1000文左右,康熙時期大米六七十文一斛,一石米170斤左右差不多隻要六七錢銀子,如果按照現在的三塊錢一斤的米價,那麼一兩也就值現在的不到一千元。
&清代乾隆時期


五十兩記賬銀錠,市場參考價500000元。

而當時江浙一帶的牛肉為58文一斤、糖100文一斤、麵粉18文一斤、羊肉73文一斤,一兩銀子不過只能購買17.2斤牛肉、糖10斤、麵粉55.5斤、羊肉13.6斤。如果按照現在的物價來算,糖不過四塊錢一斤,一兩銀子也就值四十塊錢。所以用某一種商品來衡量一兩銀子的人民幣購買力是極不全面的。
&清中晚期陝西二兩銀錠,市場參考價10000元。

事實上,清代早期包括乾隆時期,北京人均收入是三兩紋銀,三兩銀子就能管一家人一個月的開銷。以現在北京人均收入過萬,就以一家三口一個月開銷一萬來算,清代早中期的一兩銀子能相當於現在三千塊錢的購買力。


&清末四川
十兩碗錠,足重官監,市場參考價12000元。

道光時期,曾國藩在京任職時,在他收入青黃不接的時候,整個曾府幾十口人靠十二兩銀子用了一個月,可見當時的銀子購買力之強。康熙時期,一個江蘇巡撫,省部級官員年收入才130兩銀子,月工資還不到11兩。當然,這些大員不是靠工資吃飯,但也能看出銀兩的購買力。


就算到了清末,銅產量大幅度提高,導致銅錢貶值,再加上大量的對外白銀賠款,一兩銀子最高時能兌換銅錢2000文。這個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更為恐怖,一般農村普通家庭討個老婆也只要四五兩銀子。但是由於清代晚期的戰亂和天災,導致物價飛漲,一斤肉往往需要三百文,一升米也由七文漲到了三十多文。大量發行的銅錢也不能保障百姓衣食住行,銀子作為硬通貨,顯得更加珍貴。
&清末時期,銅錢貶值,人們帶著大量銅錢購物。

所以,一些專家學者用基礎物資大米的價格來換算清代銀子的人民幣購買力是很片面的,有的說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多,有的說幾百,有的甚至說值幾萬。我覺得在米價、肉價、地價、房價等元素的綜合考慮下,清代一兩的綜合購買力應該在2000元左右。


風雲說收藏


清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這種話題,問的人很多,答的人也不少,但是,靠譜的提問和靠譜的回答都比較罕見。

從形態上說,清朝白銀分為兩種。

一種是鑄造的銀錠,像馬蹄,像小船,俗稱“元寶”,見下圖:

一種是夾碎的銀塊,通常是銀錠在流通過程中因為不便於找零,被夾剪夾碎後的樣子,俗稱“碎銀”,見下圖:

這兩種白銀的購買力有區別,一枚銀錠,一把碎銀,即使它們的重量相等,成分相同,銀錠一定比碎銀要值錢。這是因為銀錠上面通常都鑄有重量、成分和產地,銘文清晰,便於識別,也便於存放。碎銀子則不然,大額交易之前要熔為整錠,小額交易時也要用天平稱重,以及用牙咬、手掐、觀察質地等方式來估定成分,無形中提升了交易成本。

古代沒有精細化工,白銀提純技術落後,市面上流通的所有白銀,都不可能是百分百的純銀(現在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純度),銀錠和碎銀中除了含銀,還可能含錫,含鉛,含有熔錠之時滲入的煤渣和氣孔。大家如果不信,可以看看下面這枚銀錠:


這枚小銀錠鑄造於光緒三十年農曆九月,由湖北巴陵縣熊新盛銀號鑄造,含銀92%,標重1兩。大家可以看到,除了暗黑灰黃的氧化層,這枚銀錠還因為鑄造工藝不過關,表層和夾層裡都密密麻麻殘留著許多灰分和氣孔,它的購買力肯定不如一枚同樣重量但鑄造完美的銀錠。

按含銀量來分,清朝白銀有“八二銀”(純銀佔82%)、“八五銀”(純銀佔85%)、“八六銀”(純銀佔86%)、“九二銀”(純銀佔92%)、“九三銀”(純銀佔93%)、“九五銀”(純銀佔95%)、“九八足銀”(純銀佔98%)等等種類。不用想就知道,同樣是標重1兩的小銀錠,八二銀的購買力肯定遠遠不如九八足銀。

按照重量來分,銀錠最輕的就是1兩重的小銀錠,最重的是50兩重的大元寶,另外還有3兩、5兩、10兩重的銀錠。

這麼多種類的銀子,重量、含銀量和購買力都不同,交易時如何達成統一呢?清朝人一般會使用“紋銀”這個標準,將不同種類的銀子都折算成紋銀。

“紋銀”實際上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它指的是含純銀93.5%的銀錠。有的學者不懂貨幣史,誤將紋銀解釋為足銀。實際上,足銀含純銀98%,紋銀含純銀93.5%。

那麼我們能不能這樣問呢?清朝一兩紋銀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事實上,這樣提問仍然很不靠譜,因為清朝的“兩”有大有小。

在清朝中後期,白銀的重量單位主要包括“京平兩”、“庫平兩”、“海關兩”。“京平兩”重35.1克,“庫平兩”重37.3克,“海關兩”重37.8克。北京民間說一兩銀子,一般指京平兩;北京官方說一兩銀子,一般指庫平兩;而上海人所說的一兩銀子,則指的是海關兩。

也就是說,同樣是一兩紋銀,在北京和上海的重量都不相同,購買力當然也有不同。

我們現在看到的清代大宗交易合同,上面對銀兩的類別和重量單位一般都規定得特別詳細,如“京平足銀二百二十五兩整”、“庫平紋銀一千四百兩整”、“關平九二銀五千兩整”。為什麼要寫這麼詳細?就是因為那時候的銀子種類太多了,度量單位太不統一了。

另外,清朝長達三百年,物價變動很厲害,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區域,同樣的銀子也有不同的購買力。

比如說清朝初年,北京漕運新米一石(標重可達80公斤)售價是京平九八足銀3兩;到了康熙三十二年,同樣的米只賣京平九八足銀1.3兩。

所以,一個靠譜的提問是這樣的:在清朝光緒三十年春節期間的北京市面上,1兩京平紋銀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呢?

查光緒三十年春節期間北京物價,1兩京平紋銀可買雞蛋187只,或倉米5鬥,按購買力平價法折算,當時當地的1兩京平紋銀大約相當於今天人民幣160元。


我研究歷代貨幣和物價長達十幾年,出版過《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千年房市:古人安心成家指南》、《民國房地產戰爭》等相關著作大約七八本,根據我對清代及民初物價的瞭解,假如我們只需要一個非常粗略的回答的話,那麼我可以這樣表述:在清朝和民國初年(民國初年仍然有白銀在市面上流通),根據購買力平價來折算,1兩銀子最低相當於人民幣30元,最高相當於人民幣270元,在北方城市的平常年景,1兩銀子的平均購買力相當於現在人民幣135元。


開周說宋


清代,什麼時候?什麼地方?

白銀,在十七十八世紀是世界貨幣,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也是流通貨幣。

如今是啥呢?

工業原料。

所以,以今天的國際市場銀價去對比清代的銀價,顯是傻瓜。

至於糧食價格?

清代,太湖流域是農業產出率最高的地方,兩季折糧食收成650斤。今天華北平原上一季要是收成這數,那都是農村人說的懶豬了。成本都不夠收回,還別說養家餬口。

所以,說糧食價格對比的,叫缺根弦。

唯一可以對比的是物價水平。

1900年代,北京一個五口中等之家,住一個大雜院,外帶兩僕,一輛馬車。每月需基本支出約10至12兩。包涵所有費用但剔除房價。

今天,北京二環路之內兩套房,五口之家一老加夫妻兩孩,一輛進口汽車,請一位保姆。同樣包涵所有費用但剔除房價,估計每月基本開銷約2.5萬。考慮清代不需要支付通訊WIFI物業費也不需要在外飲食,所以一兩白銀折1000元是比較合適的。

當然有地域差。上海廣州肯定物價高,武漢成都低些。農村就更低了,大體如此。





四川達州


我們先看看清朝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如何?

據清朝軍機處的檔案記載:光緒15年,直隸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玉米、高粱、穀子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清朝時期的一石相當於現在的156斤左右。這樣換算下來光緒年間的1兩銀子可以買107斤左右。

而現在的糧食:按玉米來算,玉米每斤大概是8角2分

按高粱來算。高粱每斤大概是1.3-1.5元

按穀子來算,穀子每斤大概是2.17元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按最貴的穀子計算,大概也只能賣到232.2元,不過現在社會與古時候完全不同,所以按糧食計算是不太準確的。


Sylar弈


具體看清朝什麼地方,以及清朝什麼時期。

前段時間去參觀南潯古鎮(延禧攻略提到的輯裡湖絲的產地,及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部分拍攝地)那裡的導遊介紹,清朝末期當時一兩銀子約等於220人民幣。而南潯首富當時家產有兩千萬兩白銀。他家有私人蓮莊,私家運河。。。。




風鈴草紫123


清朝一個八旗子弟月薪二兩銀子,可以提籠架鳥過現在中產階級的日子,民國時期一塊袁大頭是一個都市成年人一個星期的生活費。不同時期因為消費項目不同,物價比有不同。貨幣體現的應該是勞動力價值!所以清朝一倆銀子相當於二三千人民幣,民國時期相當於現在六七百人民幣(一塊銀元37克左右),現在一倆相當於三四百人民幣。清朝時期社會一般交易是銅錢,銀子只是用於貨幣儲備,或者大宗交易!我知道的就是這麼多,信不信由你!信則點個贊!無知者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