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孔凡雷kfl


伊朗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要被西方误导,认为这里一文不值,其实伊朗有很多不错的面向,当然也有不少让人无语的地方。

木叔说几个伊朗的冷知识,可能很多人不清楚。

1)虽然伊朗强烈反对以色列,但该国有几千犹太人。

很多人以为犹太人在伊朗就类似纳粹德国吧!其实完全不是。伊朗历史上就是除了以色列之外,中东犹太人最大的聚居地。

但是1979年伊朗革命之后,很多犹太人出于安全担心离开了,目前只有不到一万人,他们难离故土,伊朗对他们保护也不错,德黑兰就有好几座犹太会堂,给他们用来祈祷。伊朗议会还专门有一个席位给犹太人,让他们行使民主权利。

不过在反对以色列是国策的背景下,犹太人被很多伊朗人歧视也是可以想见的。但伊朗政府能给予保护,也说明这个国家在很多问题上比较理性。

2)伊朗人的反抗精神不错。

虽然伊朗1979年以来的政教合一制度让该国成为一个神权统治的国家,但是伊朗不少人为了争取权益,其实要做的更多。海外有几百万伊朗流亡人士,而伊朗一共也只有8000万人,可以说这个伊朗海外人士的数字还是相对可观的。

从这个数字就可能看出伊朗人对自由权益的追逐。

另外伊朗国内爆发了很多次年轻人对当局束缚做法和经济政策不满的抗议。去年8月的规模比较庞大,很多人为了自己权益都能站出来表达立场。这和沙特人相比,要更加积极更加主动。能看出伊朗人在这点上认识很清楚。

3)伊朗的民主在中东算是比较开明。

正如木叔以上所言,老百姓敢于对违反自己利益的行为发生,这其实就说明伊朗社会民主氛围还是不错的。

举个例子。前总统内贾德前不久给最高宗教领袖发公开信,指责鲁哈尼总统和议长拉里贾尼等陷害他。这是公开的,可见对政府批评的容忍度也相对较高。

而且鲁哈尼在议会做质询的时候,议员们可以直接对他抨击,甚至投下了不信任票。这在很多西方国家也不过如此吧!还有一位部长被议会弹劾下台了。

但伊朗的问题也不少,就是政教合一,导致政教不分,甚至革命卫队能控制国家30%左右的经济规模,显然问题也很大。


你如何看待伊朗?

欢迎多交流!多评论!


木春山谈天下


伊朗其实并不是西方媒体宣传的邪恶国家,伊朗要实行政教合一完全是被逼的,政教合一是为了维护国家生存和国际独立的需要。

伊朗是中东国家,但是伊朗是以波斯人国家人,伊斯兰教对伊朗来说只是一个外来宗教,当初他们被阿拉伯帝国征服不得不信伊斯兰教。

但是后来默罕默德死后,伊斯兰教为什么会分成两派,这其中就是有原因的。

沙特那边支持宗教核心,而伊朗那边支持血统核心,这也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

沙特逊尼派是强调宗教地位,但伊朗什叶派是强调血统地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伊朗对待伊斯兰教的态度和沙特那边是明显不同的。

只不过中东的环境导致伊朗必须依靠伊斯兰教这个外衣防止被孤立,当然也有便于争夺中东霸主地位的作用。

但是其实整个伊朗对伊斯兰教义维护都是外强中干,虽然有强的伊斯兰宗教法,但其实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伊朗人回到家里把门关上,什么宗教法都是假的,该跳舞的跳舞,该喝酒的喝酒。

伊朗反美,其实源于波斯人的独立抗争精神。

波斯曾经是个帝国,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文明,所以就有自己的骄傲。波斯帝国嘛,就是波斯人的帝国,但是被阿拉伯帝国给灭了,波斯人自己没有疙瘩是假的。

巴列维王朝世俗过,只不过巴列维王朝当时是美国扶持用来对付苏联傀儡政权,富有是富有,但是缺乏独立性。当时伊朗的民族份子借助宗教的口号把巴列维王朝给推翻。

这也是现在伊朗政权宗教合一的原因,毕竟当初他们是打着宗教的名义推翻的,推翻后想卸下这层外衣是很难的。

你可以想像,他们在推翻巴列维王朝后,不但反美,也反苏,如果去掉宗教外衣,那么他们又被整个中东的伊斯兰教给包围,到时候他们要生存都难。

所以说伊朗的政教合一其实也是形式所逼迫,从他们既反苏又反美就可以看出,伊朗只是想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

巴列维王朝时期其实挺富有的,只不过波斯人有他们自己骄傲,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傀儡,要像祖先那样建立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

所以波斯人当时反巴列维王朝的时候,大量的军事都都倒戈。难道当时伊朗穷吗?

不是,这是波斯人渴望独立自主,不愿意成为别人的附属。

现在伊朗的政治、军队都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伊朗政治的核心是宗教,但是外围都民主。而伊朗军队核心也是宗教军队,外围军队也是“民主军队”。

其实伊朗的宗教核心,就是民族主义核心,只不过披着宗教的外衣而已。表明上是政教合一,本质上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政权,这个民族精神就是波斯民族主义精神,宗教是他借来的外衣。

伊朗其实有很多改革派人士,只不过西方的“民主繁荣”诱惑在他们眼里比不上波斯民族主义精神重要,不然的话伊朗早发生颜色革命了。

伊朗的改革派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像伊朗外长扎里夫,就是一个改革派人士,你看他闹脾气辞职的时候有一百多位议员让总统挽留,就知道伊朗改革派力量有多强。

西方的宣传其实是摸黑,伊朗也有很多游行示威和抗议的,只不过人家的发现改革派是民族主义发展改革派,而不是西方扶持傀儡改革派。

以波斯民族主义优先国家里,美国要撼动伊朗是很难的。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一号风手


伊朗人口8100万,GDP为4300多亿美金,人均GDP为5400多美金,这个成绩在中东地区很不错,是一个地区大国,也是一个地区强国。伊朗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在中东地区排名很靠前,有人称伊朗为中东地区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1925年,礼萨·汗建立巴列维王朝,他在10年后将国号改为伊朗。1951年,摩萨台成为伊朗民选首相,伊朗进入民主化时代。但是,他执政期间推行石油资源国有化,此举触犯了英美财团的利益,美国人于1953年策划了一场政变,推翻了摩萨台,扶持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执掌最高权力,新的巴列维王朝政府推行独裁统治,导致伊朗民主政治全面倒退。

1979年,伊朗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美国与伊朗断交,两国关系持续恶化,至今也未能和解。伊朗革命后,宗教领袖霍梅尼建立了新政府,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此举招致西方人的抨击。事实上,伊朗虽然是政教合一,但却非常的开明和包容,宗教被看作是伊朗政府的支柱,是维系伊朗人团结的纽带,这个作用不容忽视。

在中东地区,伊朗是一个共和制国家,也是一个民主国家,建立起广泛的代议制民主。这一点,西方人也不敢否认,因为伊朗的民主制度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伊朗人也拥有言论自由。在中东地区,伊朗的政治开明度是很高的,虽然美国人经常抹黑伊朗的制度,但伊朗人的民主建设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已经把伊朗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化,法治化和现代化的强国。

在经济上,伊朗一直遭受美国的制裁,但伊朗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团结一致,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伊朗人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总有人拿伊朗人的经济现状来说事,有一点不容否认,伊朗的经济水平确实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与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是,相比较于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伊朗人的处境好了数百倍都不止,没有任何人怀念巴列维时期,那是个非常愚昧和落后的时代。

有人说,伊朗在经济上所遭受的困境,主要是美国的制裁所导致的。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但即便是在遭到制裁的情况下,伊朗人依然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这足以说明伊朗人的实力。凡是对伊朗比较熟悉的人,都能明白伊朗人的团结力和向心力,他们对自己的国家非常有信心。他们也相信,美国人搞的霸权主义长不了,迟早有垮台的那一天。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伊朗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的国家。如果欧美国家不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那么伊朗绝对会成为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1.伊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了美国的盟友,也是中东地区最富裕的国家。美国对伊朗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和经济建设。伊朗所有的武器都从美国进口。不过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运动,伊朗人民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政府。



2.伊朗爆发革命运动后没收了美国在伊朗国内的资产。又扣押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的人员,激化了美国与伊朗的矛盾。伊朗奉行反美、反以色列、反沙特的政策。这导致美国对伊朗进行了几十年的经济制裁。



3.伊朗是中东地区的领土大国,有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中国四个云南省那么大。伊朗有8000万人口、2016年GDP4180亿美元。



4.伊朗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伊朗是中东地区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沙特是中东地区信仰逊尼派最多的国家。伊朗和沙特都希望成为中东地区的霸主,因此两国是竞争关系。



5.2003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美国推翻。伊拉克国内55%的人口都信仰什叶派。因此伊朗迅速向伊拉克渗透,扩大伊朗的影响力。目前伊朗已经与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组成了中东地区什叶派联盟。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6.美国希望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美国不会允许中东出现一个或两个强国,也不会允许所有阿拉伯国家团结在一起。因为这会成为美国控制中东地区的障碍。所以伊朗未来的国际生存环境依然非常艰难,这就是伊朗的现状。


杜达特洛夫斯基


看了这么多,我从社会体制与意识形态来分析下吧。说起伊朗,就不能不提其政治体制——政教合一。在伊朗政治框架下,什叶派教士掌握了国家实权,作为教士首领的最高精神领袖,掌握伊朗的军权和决策权,而通过民选的总统,也只是个傀儡,不过是精神领袖的执行者。

在当今社会文明体系里,伊朗的政教合一可谓是太过“复古”,就连在保守的的伊斯兰世界,也难找到如伊朗这般的存在。就拿海湾王权六国来说,虽然,封建残余很严重,但世俗化的政治势力掌权都被国王握在手里。

而伊朗在爆发伊斯兰革命前,依旧是一个高度世俗化国家,在中东伊斯兰世界是受西方文明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几乎,一夜之间,伊朗选择了这种与现代文明体制背道而驰的政教合一体制。不过,更让人好奇的是,30多年来,政教合一的体制在伊朗竟然也是稳当当的,这着实让西方民主国家大跌眼镜。

那么,伊朗怎会选择政教合一政体?

云石君先给大家简要说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的原因:海湾阿拉伯国家因石油暴富,并与美国缔盟后,阿拉伯国家也直接威胁到伊朗西线。而美伊同盟的存在,意味着伊朗又要承受来自苏联的巨大压力。两面夹击之下,伊朗不堪重负。而亲美的巴列维国王强推“白色革命”,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伊斯兰革命爆发,最终,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推翻巴列维王朝的新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废除了美伊同盟,力图与苏联和解,以集中精力,应对以伊拉克为首的阿拉伯国家的进逼。

因地缘政治的关系,伊苏矛盾虽有缓和,但伊朗并未因此向苏联靠拢,苏联也没有对与美国决裂的伊朗大力支持。而伊美同盟破裂后,美国对伊朗由支持转为制裁,并扶持阿拉伯势力,伊朗要承受巨大的战略压力。而两伊战争的爆发,大量消耗了伊朗国力,加上美国的制裁,伊朗危机重重。

伊朗在无外援之下,怎样才能对抗阿拉伯国家呢?

伊朗只有将社会资源,具体是指用来充军饷的民众财富,和用来充行伍的成年男性,尽可能的集中到国家手中,以应对外部危机。

怎样搜集社会资源呢?

第一,直接动用世俗权力,搜刮民脂民膏,拉壮丁。不过,很显然,这种野蛮行径定会招到民众的强烈抵制,进而引发社会冲突。在外患重重之下,伊朗只能悠着点。

第二,用意识形态体系引导群众,让他们自愿出钱出人。而带有原教旨主义色彩的保守意识形态,一方面可以打造崇尚简朴的社会氛围,在道德层面压制人民的生活需求,进而节省开支以供对外博弈。另一方面,可利用中兴伊斯兰的宗教狂热,激发人民的圣战情节。

很明显,第二种手段更合理、更明智。不过,意识形态的作用是渐进的,而伊朗的外部压力却早已火烧眉毛。在这种情况下,伊朗的权力架构只能向宗教层面严重倾斜,通过宗教掌权的方式,最快,最深入的影响社会的每个角落。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阿拉伯国家的崛起,伊朗的宗教势力便有了抬头的趋势,只不过巴列维国王亲美,又要维系自己的世俗政治权力,所以对它强力打压,后来成为最高精神领袖的霍梅尼因此流亡海外。

到了七十年代末,伊朗外部形势急剧恶化,世俗权力玩不不能应对,以致于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宗教势力也趁势上台。

这便是伊朗转向政教合一的内部因素。

而政教合一,对伊朗与阿拉伯的博弈大有好处。

伊朗怎样才能在与阿拉伯国家的博弈中获胜?

一方面,伊朗要竭尽全力的增强内部实力。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的挖阿拉伯国家的墙脚。

对于挖墙脚而言,宗教是最好的武器。在中东阿拉伯世界,叙利亚和伊拉克是伊朗可以“策反"的对象。

大家知道,伊朗就是什叶派国家,也是什叶派的大本营。除了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也与什叶派的关联也紧密。

当时的伊拉克虽是逊尼派的萨达姆掌权,但其民众中,什叶派占比却过半,且集中在两河流域这个伊拉克核心地带。至于叙利亚,虽什叶派只占总人口的两成不到,但执政的阿萨德政权却是出自什叶派中的阿拉维教派,其政府和军队也基本上都由阿拉维派穆斯林组成。

伊朗找到了拉拢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突破口。若能拉住系出同门的叙利亚,再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推翻逊尼派的萨达姆,那伊朗的外部形势将彻底逆转,进而一举确立在中东伊斯兰世界的主导地位。

不过,前提是伊朗不能是一个世俗政治势力掌权的国家。为什么呢?

因在世俗化的框架下,民族和国家才是民众认同的主要标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彼此独立;从民族上看,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什叶派,同属阿拉伯族系,而伊朗则是波斯族系——二者是千年死敌。这就决定了伊朗以一个民族国家的身份,是无法拉拢叙利亚和伊拉克。

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是以一个宗教势力的形象出现,那就另当别论了。

作为什叶派宗主,伊朗更易获得伊拉克什叶派和叙利亚掌权的阿拉维派的好感。同时,伊朗又挑头扛起伊斯兰复兴的大旗,这对什叶派来说,诱惑力极大。

所以,宗教认同是伊朗经营中东,分化阿拉伯国家的最佳手段。既然如此,伊朗的权力架构,也要凸显宗教色彩,于是便有了教权高于政权的政教合一体制。

从伊朗选择政教合一这条路开始,三十多年来,都可说是对的选择。现在的中东,伊朗、叙利亚政府,还有什叶派掌权的伊拉克,三国与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王权国,以及叙利亚的反对派和IS们分庭抗礼。

毫无疑问,三国合作的根本原因是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但什叶派这个共同特征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关于伊朗政体的文莱,云石君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政教合一还会延续下去

一方面,伊朗与美国、阿拉伯王权国的战略对抗依旧持续,伊朗需用宗教手段发动国民来扛着这些压力;另一方面,还会继续用宗教的纽带作用来拉拢伊拉克和叙利亚。若有一天,什叶派的纽带作用不复存在,伊朗还可以用伊斯兰复兴的旗号,去争取逊尼派阿拉伯人、甚至土耳其、中亚的突厥人的认同。

此一时,彼一时。政治体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这个政治体制符合国情,能起到效果,就是有用的。

而面对伊朗的这种纵横之术,沙特以及美国这些“敌对势力”,又有何破解之法呢?方法很简单:从内部破坏!其中具体的操作,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君,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61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君,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伊朗的历史和中国一样历史悠久,以前的伊朗叫做波斯,曾经建立过一个横跨欧亚非的三个地方的国家,后来衰落了。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后来成为英国和沙皇俄国争夺的对象,现在更是成为美俄争夺的对象。

伊朗是一个传统观念比较保守的国家,国家对女性有严重的歧视,直到现在伊朗的女性还不能揭开面纱。是女性的噩梦般的存在。

伊朗现在的政权是在推翻巴列维王朝后建立的,由于和美国的深度矛盾,和美国的关系一直不好,经常在波斯湾兵戎相见,也是让美国头疼的一个存在。

伊朗的经济发展不像中国比较全面,是一个侧重石油的经济,石油给伊朗带来了财富,主要的经济建设依靠石油来供给,但也因为石油,受世界石油市场波动很大,油价高时就富得流油,油价低时就步履维艰,这个国家现在迫切需要转型,转变到不以依赖石油的经济发展模式。

伊朗现在的政治体制是宗教领袖是最终的决裁者,任何法律都要以宗教领袖为准,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实际上只是宗教领袖的传声筒。但也正是这一体制,伊朗极其容易被调动起来,所有的伊朗民众在宗教的狂热下会聚集在宗教领袖的旗杆下。这也是伊朗的一大风景,也是让美国人不敢轻易招惹的原因。

由于美国的威胁,伊朗为了自保,也在大力发展军工业,伊朗的军工业现在也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侧重军事工业的发展,还发展远程导弹和核武器,已经初具规模。这就是伊朗能在中东呼风唤雨的保证。


春风踢碎鬼门关


首先破除大家的一个谣言,就是有伊朗签证的话,美国签证过不了,我自己虽然没有去过,但是好朋友有去完伊朗再去申请美签的,也依然过了,而且现在的话,去伊朗旅游可以申请另纸签证,护照上不会体现去了伊朗。

另外由于经济制裁的原因,很多酒店之类的,不能在伊朗网上付款,这一点比较闹心。

另外的一个迷思就是伊朗虽然打着彻彻底底反对美国的旗号,但是生活在美国的伊朗人也大概有几百万人口,其中很多人是从事着高科技开发和电脑科技行业。

我也同意一些答主的回答,即使在现在的制裁之下,伊朗的工业体系依然能够保证运转,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坚强的国家了。

大家有什么可以交流探讨的,我觉得可以找机会去一下。


本来世界观


这是一个好问题呀!

在西方媒体的笔下,伊朗是一个邪恶的国家,是一个宗教气氛极浓厚的国家,是一个外人几乎很难容身的国家,是一个四处点火而导致战争的国家……那么,真实的伊朗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有机会两度赴伊朗采访,并且深入到多个城市自由行,所以对伊朗略有了解:

1、伊朗是一个波斯文明影响大于宗教影响的国度:事实上,在伊朗境内,作为一个外来者还是观光客,你更多感受到的是波斯文明留下的种种痕迹,而不仅是宗教影响。比如说在德黑兰,给我印象最深的景点有两处,一处是伊朗王宫,而王宫珍宝馆内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的文物,这点在中东许多宗教气氛浓的国家是很难看到的,因为要么早破坏了,要么不肯展示于人,但伊朗侧重的是波斯文明。当然,王宫内还有很深印象的是国王被推翻,塑像被毁后留下的一双巨大的腿和鞋子,这也说明伊朗当下的政府也并不掩饰历史真像。其次,在德黑兰市区最大的公园内,公园大道两旁立的伟人塑像并没有宗教领袖的影子,而是波斯民族历史上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这点也说明伊朗人内心独尊的是知识、文化、历史与文学。

2、伊朗女性的地位远比我想像得高。在去伊朗之前,我们看到的美欧媒体笔下的伊朗是宗教警察满大街制约女性,随时拎根棒子打“不守规则”的女性。然而,当我第一次去伊朗时,让我非常意外的是,在伊朗街头看到的开车的女性比例相当高。她们是包着头发,但也就是象征性地披在头发上,而开车尤其是开敞蓬车而过头巾长发飘飘的样子还是一道比较靓丽的风景。此外,当我的司机不会说英语而着急时,他一个电话召来了正在上高中的女儿,并且在接下来几天里由她陪着我在德黑兰大街小巷采访,也没有我想像中那样“男女授受不亲”的严重样子。而且女性们也比较愿意主动与外国人打招呼,很客气但却很自然。此外,伊朗女性记者,女工作人员比例不小,这点是其它中东国家相对少见的。

3、伊朗人很为他们曾经辉煌的波斯文明与历史感到骄傲。不论是官,还是民,伊朗人对波斯文明,当年的帝国,波斯文化都非常热衷,很愿意向外人介绍波斯历史与文化,讲述波斯历史上的传奇故事,神奇人物,以及各种遗址。当然,伊朗人也有他们的问题,比如说伊朗人打交道获得真心并不容易,因为他们不太愿意与人接近。

4、伊朗一心想成为地区性大国,因此,远的两伊战争什么的不说,比如说现在它介入叙利亚战争,全心支持巴沙尔,又派兵赴也门也沙特为首的阿拉伯联军作战,介入卡塔尔事务……这些都是它想做大做强地区大国的具体表现。也因为如此,它很容易受到美国与欧洲的攻击,包括对伊朗实施的全面制裁,这点现在中兴受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邱永峥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位于亚洲西部,属中东国家。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

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发达,还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

伊朗武装部队在1996年11月底,在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曼湾附近,举行了为期10天的“胜利-7”军事演习。

这次军事演习动用了近100艘舰艇,其中有驱逐舰、导弹艇、气垫船和伊朗拥有的2艘俄罗斯制造的“基洛”级潜水艇,此外还有40架飞机和直升机进行支援。

据报道,伊朗武装部队在这次演习中发射了一种改进型HY-2"蚕”式导弹。这种导弹不仅可用于地对地作战,而且可用于地对空作战和岸对海作战。


总说装甲


伊朗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银杏帮您深度分析:伊朗是一个可敬可畏的国家。

基本资料:伊朗国土面积世界第17,处于印度洋波斯湾和里海之间,拥有里海和波斯湾两大油区。主要是高原地形,气候闷热,里海沿岸凉爽,农业较好。盛产高端椰枣、藏红花。人口8千万,自称雅利安人,使用32个字母,其中28个阿拉伯字母(阿拉伯一共30个),4个伊朗自己的字母(使用频率高)。数字是伊朗自己的写法。


一,军事:革命卫队和国家军队都很有战斗力,有精神、有信仰。即便被打散了,也可以进行长期游击战,形散神不散。伊朗是海湾除以色列外,唯一有潜艇的国家,自己可以大修基洛级潜艇。泥石和流星导弹也足够多,在代尔祖尔展示了导弹精度。什叶派志愿军声势浩大,伊拉克军中也多是伊朗指挥官。

二,政治:民选总统制度,政教合一。教阶以大阿亚图拉为高级,而如今的总统不够。苏莱曼尼将军需要注意,是一个出将入相级别的大人物。伊朗内部有多国各派代理人,而中央居中调控,伊朗革命以来,博弈动作没出过战略错误,纵观海湾多少国家失败,可见伊朗核心圈儿是拥有智慧的群体。这一点极不简单,说明其拥有了独立分析判断局面的思维。

三,产业:伊朗71年开始遭到封锁,社会运行能够正常,大部分产业都是自己来做的。自己可以做车辆、枪炮、导弹、无人机、军舰、小潜艇,还能大修基洛级潜艇,火箭送了猴子上天,多年使用独有的F14战机,还在研发隐身飞机,发展核电站。前沿科技也有探索。在穆斯林世界,可以说首屈一指了。

四,礼教:与中国文化的世俗主义党派不同,伊朗选择了宗教为大礼。1502年萨法维王朝创立者定伊斯兰教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保持至今。而此前是逊尼派。以教为党,类似西方党产,也有一系列产业。同时还有类似蒙古禁卫军的革命卫队。

五,精神:为古代波斯历史自豪(波斯与中国关系较好),拜火教未展开推广,但有保留。伊朗的文化精神特点就是痛文化,阿苏拉节就是铭记先烈的节日。所有人穿着肃穆的黑衣,男人们把自己打得血流满地,每年提醒、感受和铭记先烈的痛,从娃娃抓起。(说实在的,银杏感到这样的民族文化是可畏的,我们也应该学习,银杏强烈建议中国当铭记屈原精神,端午举行跳水仪式,同时铭记一系列先烈)

六,艺术:爱好诗歌(中国是人均背诵诗词最多的国家,去伊朗的朋友可以进行这个话题哦);擅长花纹,男人设计建筑花纹,女人设计地毯花纹。体育在穆斯林世界也是较好的,男孩都爱踢足球。伊朗电影也很厉害,名品很多,比如《小鞋子》,很擅长抓住痛点。建筑艺术也是高超的,白色珊瑚石的星期五清真寺、镜厅、粉红清真寺等,都很出名。

七,影响:由于伊朗认可伊玛目最多,其他什叶派的伊玛目也都认可,比如也门的五伊玛目派、叙利亚阿拉维的七伊玛目派。埃及绿衣大食时期也是什叶派。宗教选择都是为了发展,不能绝对划分。什叶派也认可塔基亚原则,逊尼派教众可以说自己之前隐藏了信仰,从而回归。伊朗的政治模式、军事能力、产业能力、文化艺术,在海湾穆斯林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吸引力。

与也门、阿曼、叙利亚、伊拉克、阿塞拜疆、黎巴嫩关系很好,对卡塔尔、阿联酋的哈里发角地区、埃及穆兄会、巴基斯坦哈马斯、阿富汗扎哈尔等波斯语族群、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也有影响力。传教士穆萨维一手培养了真主党。

八,社会:社会重视平等,兄弟齐心,自尊心很强。对女人的约束没有海湾逊尼派高,只要戴个帽兜即可,落下来也没关系,提醒后戴上即可。首都德黑兰有养猪场、屠宰场,供非本国教徒及游客购买香肠。建筑上也可以出现英雄的人物形象。



九,战略:中道主义,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定位。以宗教攻击沙特的王权形态,抵消沙特的宗教压力。又以民选总统制度消解西方的政治压力。

十,难关:一旦结束封锁状态,转入建设阶段,平等主义必然受到削弱,精神凝聚力降低。有转型难关。一旦硬实力没起来,软实力瓦解,要考虑到外部力量问题。

总体来说,伊朗是一个可敬也可畏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