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到底能照射到多遠?

百科星君


太陽光到底能照射到多遠?

天文上從來都不用光能照射多遠來形容一個天體!就像不用看多遠來形容一具望遠鏡的性能!因為這兩個都無法表示出天體和望遠鏡的特性!形容一顆天體,在星圖中我們會用不同大小的斑點來表示星等差異,也許更詳細的資料中會有恆星的絕對星等、距離以及光譜等參數,能照射多遠是不會出現的,從理論上看,如果沒有遮擋的話,恆星的光子一直可以運動到宇宙的盡頭,也就是空間和時間最前沿的區域,直到混沌阻擋了前進的腳步,但理論上宇宙卻是無限大的!

只要望遠鏡口徑足夠大,那麼就能收集更多的更遙遠的天體的光線,而得以在CCD上留下蹤影讓我們認為那個不是噪點,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星點!不過要說明一下的是,太陽誕生也就50億年左右,簡單的說太陽誕生剎那的光子到現在為止也就到了46億光年以外!

看起來宇宙也確實夠大,太陽光也就走了部分宇宙而已,要知道它可是在將近50億年前出發的!但我們要說明一下的是太陽光真的有傳播極限,為什麼呢?因為宇宙正在加速膨脹,這個膨脹的速率約為68.7KM/S/MPC,即宇宙在百萬秒差距(約326萬光年)的距離上,膨脹速度增加68.7KM/S,簡單的計算下,宇宙大約在144億光年外膨脹速度就超過了光速!但其實宇宙在134億光年後其光譜頻移就到了紅外波段,136億光年後光學望遠鏡已經無能為力,但最終連射電望遠鏡也只能徒勞無功,因為宇宙的真相在微波背景輻射之後,終極的秘密需要用引力波來探測!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光”確實是有極限的,因為最終所謂的光探測上將不會再有建樹,比較近的未來是紅外波段,所以詹姆斯韋伯的主鏡是鍍金的,稍遠的未來是微波射電波段,更遠的未來只能去月面建立低頻射電波段,更遙遠的未來那麼只能是引力波,因為我們已經追到了宇宙時空界限的腳後跟,所有手段都已經失效了,唯有引力波!

回到標題,太陽光能傳多遠?46億光年而已!可觀測宇宙有多大?930億光年!太陽光永遠都追不上宇宙膨脹的腳步,因為宇宙在144億光年外膨脹速度超過了光速!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理論上,太陽光的照射範圍是無限的,能到達整個宇宙的,但是一方面宇宙中有大量的暗物質,塵埃,星體,黑洞。這些都能夠阻礙光在宇宙中的傳播,另一方面太陽是一箇中等恆星,它發出光的強度不是持別大,因此在傳播了一段距離以後,會因為強度減弱觀察不到,但依舊是存在的。同時也與光在宇宙中的傳播,具有很強的方向性有關。

如果太陽發出光線沒有被東西阻擋和吸收扭曲的話,是無限遠的。我們人類的望遠鏡之所以能觀察到十幾億光年或上百億光年的星系,就是因為它的光線能到達地球。不過,我認為太陽光已經大約到達50億光年處了,可能有人好奇,認為我這麼肯定太陽的光芒已經到達50億光年處了,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因為太陽已經發光了50億年了。從太陽發射出它的第一縷光芒至今,太陽光已經在宇宙空間中運行了大約50億年了,所以,現在的太陽光已經抵達大約50億光年處的宇宙空間了。





用戶4546779864196鍾


這個是好問題,超出了現有的科學原理,換句話說,需要探索新原理與新機制。

網上達人不要斷言說——這個問題不成立,也不要牽強附會的煞有介事的解釋一通。

以下筆者的探討供參考,所依據的是超數學對稱(CTP)的超對稱原理,為前沿學者推重。

先來看看若干現象。

我們知道,螢火蟲發光照射的距離很短,因為離的稍遠一點就朦朦朧朧了。


手電筒的照射距離,要遠的多,因為電池電化學功率比螢火蟲生物電功率大了很多。

燈塔的照射距離,就不一般了,數十海里遠的船舶就看到它,所以可用來指明航向。

月球對太陽的反射光,作為二次光源,可以輕易照到地球,其光程至少四十萬千米。

太陽,因為佔太陽系99.8%巨大質量,作為恆星的照射距離,可照射到太陽系邊緣。

脈衝星,作為超大質量的中子星,照射距離可達數億光年,射電望遠鏡可接收到她。

由此可推:光程(L)與光源電子動能成正比,與外空間光子的基底密度(ρ₀)成反比,即

L=kE/ρ₀,而E=½mv²=hf=hc/λ,則有:L=khf/ρ₀=½kmv²/ρ₀...(1)

光子基底密度(ρ₀)需實驗測定。可按微波背景T=2.725K暫定為:ρ₀=1.35×10⁻²⁵kg/m³

式(1)的k叫光程係數,其量綱方程,可以寫成:[k]=[s²m⁻³],意味著:光程係數與時間平方成正比,與真空引力場的體積成反比。

簡介基底光子的計算原理:

①系統慣性質量(M)=真空場引力質量(M₀):M=Vρ=M₀=V₀ρ₀...(2)。

②根據電子湮滅方程,有:光子質量≡電子質量,即:m₀=m(e)=9.11×10⁻³¹kg...(3)

理論上的頻率可以遠低於1Hz,以至於光程可能無限長。實際不然。

根據熵增原理,光能與光頻會不斷衰減,最終在在0

電子動能Ek,是光源中的核外電子運動對應激發電磁波的動能,這裡有兩個要點:

①不考慮原子內亞原子激發原子光譜的固有能量,因為問題涉及外力作用於固有原子。

②光子是真空場的固有物質,光子是光源震盪出來的,不是光源釋放出來的。

初步結論:可按方程(1)估算光的最大行程,關鍵是宇宙背景輻射的基底光子密度。

由於光程係數取決於天文學實驗的統計數據,筆者沒這個條件,暫定k=10²[s²m⁻³]。

例1:螢火蟲發綠光,波長λ=5×10⁻⁷m,基底光子密度ρ₀=1.35×10⁻²⁵kg。求綠光照射距離。

解:將數據代入(1):L=khc/λρ₀=10²×6.63e-34c/(5e-7×1.35e-25) =3×10⁵[km],綠光最遠照射30萬千米,至此徹底消弭為基底光子。

例2:設太陽熱核反應激發的伽瑪線頻率上限為f=10²³Hz,基底密度按ρ₀=1.35e-25kg/m³。求這種伽瑪線的最遠光程。


解:L=khf/ρ₀=4.9×10¹⁶[m]=5.2光年。這也意味著:太陽引力場或太陽系的半徑,遠超目前估計的1~2光年。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答:天文學上不談論天體的光線能照射多遠,而是說在多遠處看到一個天體有多亮;目前太陽的絕對亮度,我們在60光年遠的地方,還能隱約看到太陽,而哈勃望遠鏡可以在140萬光年遠的地方看到太陽。


太陽的年齡大約是45.7億年,所以太陽發出的光線,最遠傳播到了45.7億光年外(不考慮宇宙膨脹效應),只有望遠鏡足夠大,理論上就能看到太陽。

對於一個發光的天體,我們用視星等和絕對星等來描述天體的亮度,絕對星等描述天體的實際亮度,和觀測距離無關;視星等表示觀察者看到天體的亮度,和觀測距離有關。

星等數值越高表示越暗,星等數值越低表示越亮,星等可以是負數,並定義視星等6為人類肉眼觀測到的極限亮度;視星等小於6的天體,需要藉助望遠鏡來觀測,每級星等之間的亮度相差2.512倍。


在地球上觀察時,幾個常見天體的視星等為:

(1)太陽,視星等-26.7;

(2)月亮(滿月),視星等-13;

(3)天狼星,視星等-1.45;

(4)織女星,視星等0.04;

太陽的絕對星等M=4.83,表示在距離太陽10秒差距(約32.616光年)處,看到太陽的視星等為4.83。

絕對星等和視星等之間的換算公式如下:

那麼可以計算出,在d=56光年處,太陽的視星等大約為6,也就是人眼分辨的極限亮度。

地面上最強大的望遠鏡,可以看到視星等24的天體,相當於在22萬光年外還能看到太陽。

太空哈勃望遠鏡可以看到視星等28的天體,相當於在140萬光年外還能看到太陽。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對於太陽光到底能照射到多遠呢之話題,我個人觀點認為,太陽光只能照射到太陽磁場的磁控範圍,即是太陽系空間邊緣之內的範圍。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太陽擁有一個不可視見的磁場存在,太陽磁場磁控的範圍,就是太陽系佔領宇宙空間的範圍,也就是說,太陽磁場磁控範圍就是太陽系的空間範圍。

太陽磁場涉足太陽系的空間,具有真空性和磁波的穿透性,是太陽光子群壓力運動散發的介質體,太陽核聚變燃燒過程所持續散發龐大數量的光子群(太陽風暴),其密度是以太陽為中心地由大到小的物理現象;其壓力也是由強到弱的物理表現,因而,太陽的光子群就能順利地到達了太陽磁場範圍的邊緣,即是太陽系的最邊緣,形成了太陽系物質運動獨立性的一個大整體。

由於近鄰的恆星系也與太陽系同一樣的情況,恆星系與恆星系邊緣之間,從恆星磁場磁性的角度上看,都是同性的磁性現象,同性相斥就成為必然,這樣就會使每個恆星系都能圍繞著各自恆星自轉的磁場之磁控範圍進行有序的圓周循環運動,並形成存在於宇宙之中一個個恆星系物質循環運動的實體。

鑑於恆星系與恆星系邊緣之間會產生恆星系物質運動的緩衝帶物理現象,這是一種恆星的光源都無法到達的,包裹著宇宙無限恆星系外圍的暗物質運行無盡通道之“黑洞”現象,也可統稱之為:宇宙之網現象。

由於每個恆星系都是一個獨立性的物質同向運動的實體,其邊緣之間會導致宇宙之網產生強大的對流和旋渦運動現象,與此同時,引發了物理透鏡現象的發生,這是阻止所有恆星的光源都不能進入無法穿透的物理自然手段。

由此可見,太陽(恆星)的光只能照射到太陽(恆星)磁場的磁控範圍,即是太陽系(恆星系)空間邊緣之內的範圍。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地外天使


照射,這個詞應該不恰當。

天文愛好者的我,小時候,也想過同樣的問題,我來給你回答一下吧。

首先無限遠是絕對不可能的。任何光或者電磁波會衰減,太陽光也會衰減,並且遇到星際物質會受影響,光照強度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距離越遠,光照越弱。就越暗。

1.如果只說肉眼看,太陽的絕對星等4.8等。這也正好是我目視星等的極限,這亮度是很暗的星星了,也就是說32.6光年外太陽星等4.8等,在我肉眼幾乎不可見又隱隱可見之間的亮度。

2.根據計算,1光年外太陽亮度為-2.7等,這亮度和木星差不多,但已經完全感受不到溫度了。這個距離下已經不能用照射來形容了

3.如果要問太陽光最後一個光子能到達的距離,那我計算不出來,不會那些公式。

4.如果用望遠鏡看到也算,那不同望遠鏡能力不同,哈勃望遠鏡可以看到的極限星等達到恐怖的29等,這麼算,太陽在200萬光年處亮度約為29等,剛剛能引起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上感光出一個微弱的一個像素的極其微弱的亮點。這個距離正好是m31仙女星系的距離,2000億億公里啊!

5.太陽誕生以來約50億年,理論上太陽的光子就可以傳播50億光年的光行距離,用宇宙膨脹的理論來算,50億光年對應的紅移,共動距離大概能有60億光年的距離,這應該就是理論上太陽光傳播的最遠距離。

最後來張照片,借用天文群裡一個愛好者拍的m101風車星系鎮樓(附帶一張百度百科該星系數據截圖)




白起h伊尹


這個問題就和“這個望遠鏡能看多遠”一樣,如果只想得到一個具體答案的話。

不談像素談遠近就是耍流氓。

隨著距離太陽越來越遠,單位面積上照射到的光子會越來越少,而當這個距離趨於足夠大時,單位面積上的光子數量會趨於零。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只要我們找到這個足夠大的值就能得到答案了呢?

當然不是,這個值將會是無窮大,當然,宇宙有邊際的,這個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回答能照到宇宙邊際,那麼這個答案也同樣就無意義了。

那麼,應該怎麼來看這個問題呢?

當然是,通過建模來解決!從簡單的模型開始,進而估計一個照度-距離函數,從而達到給出任意的照度,確定一個距離的目的。

而這個照度,具體不容易解釋,可以簡單理解為單位面積上打來的光子的數量。這就回到了上個標題所說的“不談像素談遠近就是耍流氓” :

像素,可以理解為照相時候,單位面積上打來的光子數量。一般來說像素越大,一張照片會越精細,也意味著:對於照片上的同一塊面積,像素越大,傳達出的信息就會越多,照片也會越清晰。

同樣,對應於太陽光照射的距離,如果不談單位面積上的光子數量,談距離是沒有意義的。


天樞苑


跟胖哥學物理太陽光能照射多遠\r

太陽光是由太陽發射出的電磁波,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可見光是紅、橙、黃、綠、藍、靛、紫絢麗的七色光;不可見光是指肉眼看不到的,如紫外線、紅外線等。\r

在自然界種以波形成傳播有兩種,一種是電磁波(陽光),一種是機械波(聲)。這是兩種本質不同的波。電磁波是由於快速變化的電流產生一種變化的磁場,因此電磁波伴隨的電場方向,磁場方向,傳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電磁波是橫波,它可以在真空裡傳播。機械波由機械振動產生,機械波的傳播需要特定的介質,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傳播,機械波可以是橫波和縱波,但電磁波只能是橫波;機械波與電磁波的許多物理性質,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們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見的機械波有:水波、聲波、地震波。\r

我們知道,波速是波傳播過程中速度,等於波長除於週期,因為f=1/f,因此c=λ·f。因為光的速度太快,我們很難感覺它存在。在回答太陽光能照射多遠問題時,我們先看感受太陽光到達地球所用的時間。\r

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事實上滿長的, 達一億五千萬公里. 每天看著太陽照耀著大地, 你是否會想到, 太陽所發出的光線, 需要在太空中旅行多久, 才會到達地球呢?光的速度大約為每秒30萬公里,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國中所學會的運動學公式來計算出太陽光由太陽到地球所需要的時間。公式: T=S/V 因此我們得到15000000km/(300000km/s)=500秒=8分20秒。我們見到太陽光,已經是八分鐘一起從太陽發出來的。\r

太陽光究竟能照射多遠呢?一般人以為在宇宙中是真空,從理論上光的照射範圍是能達到整個宇宙的,但是其實,這是一個極其荒謬的事情。\r

首先,按照現在科學普通觀念,宇宙是無窮遠的。但是太陽從誕生那一刻起到最終由於膨脹變成紅巨星後熄滅也僅僅80億年。在宇宙中的傳播速度是光速,1年的時間只能傳播1光年的距離,而太陽形成於大約46億年前,這意味著太陽通過核聚變反應發出的光只在宇宙中傳播了46億光年,也就說太陽初期發出光,就是沒有任何損失,也才剛剛到達了46億光年的距離,一直到太陽光熄滅,太陽光也剛剛達到80億年距離。當然,太陽光還繼續在傳播,不過此時太陽已經熄滅了。我們現在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到某些恆星,就可能早已經不發光了。\r

光傳播距離由介質決定,因為介質會吸收一部分的光.所以,可以傳播多久或多遠,只在於介質吸收的速度,例如:在水中,光很快被吸收,所以海底的生活一般見不到光。太陽光的傳播會受到這些介質的影響,介質會將太陽光阻擋或散射出去,因而影響光的傳播距離。介質越多,越密,太陽光傳播就越短。很多人宇宙中是真空,其實宇宙中有大量的塵埃、星體、黑洞。這些都能夠阻礙光在宇宙中的傳播,至少讓太陽光的強度慢慢減弱。有一個現象可以幫助大家理解這點,銀河系中就存在許多濃密的氣體雲,最著名的是南十字座的煤袋星雲。這一暗星雲的存在遮擋了其後天體的光芒,於是在銀河上留下了一片暗淡(其中還是有幾顆恆星的,不過他們距離我們更近些)。因為太陽光在傳播過程中也可能由於某些氣體雲或者大的星體擋住,至少在這個方向太陽光就戛然而止了。\r

1930年,瑞士天文學家特朗普勒首次發現了星際消光現象: 遙遠天體(恆星、星系)發出的電磁波被星際瀰漫物質(氣體或塵埃)部分吸收、散射,造成光度減弱的現象。同樣的原因也會導致星際紅化現象:由於星際物質對不同波長的星光吸收、散射的程度不同,對長波散射小,對短波散射大,因此接受到的星光比沒有散射吸收的星光要偏紅。正是這種現象存在,只是一顆中等恆星的太陽,他發出的光的強度不是特別大,因此在傳播一段距離以後會因為強度減弱觀察不到了。即使它依然存在,由於觀察不到,實際上此時太陽光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已經不存在了。\r

有很多同學可能對這種宏觀解釋不服氣,書上不是說光是一種電磁波,有波粒二象性。當然太陽光在宇宙中傳播確實以光子形式進行的。下面我們從微觀角度來看看太陽光傳播距離。\r

首先光子從太陽內部核心發生熱核反應的地方產生出來,光子產生後,用大約2秒鐘的時間就通過了太陽內部的輻射層.但進入對流層後,速度就慢下來了(不是說光速變慢了,而是在對流層中,光子時刻都在改變運動方向).要通過這層對流層,平均要花費大約1000萬年的時間.當光子到達太陽表面後,又是沒有任何阻擋的宇宙空間,光子只需要8分鐘多一點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地球了。\r

根據量子力學觀點,光子的能量E=nhν,其中n是光子數量,相當於光強度;h是普郎克常量,ν是光頻率。光子在宇宙中運動,肯定會遇到一些物體,完全不遇到任何物質概率是極地的。當光照到一個物體上的時候,是分很多中情況的,有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電子對效應、光共振、光致核反應、維恩散射等等。其中,像光電效應這樣的作用,光子直接把能量全部傳遞給介質原子核外電子,電子激發或電離,自身消失。這種情況,相當於是減少了n,光子數目減少了,光束的能量自然就減少了!而還有像康普頓效應一類的散射碰撞,光子把一部分能量傳遞給了核外電子,自身損失一部分能量後散射而出,頻率降低,這種情況就是降低了ν。\r

因此,光子遵守一個自然界普通規律平方反比定律。平方反比定律是一個物理學定律,又稱反平方定律、逆平方律、反平方律;如果任何一個物理定律中,某種物理量的分佈或強度,會按照距離源的遠近的平方反比而下降,那麼這個定律就可以稱為是一個平方反比定律。\r

構成太陽光的光子是光線中攜帶能量的粒子,一個光子能量的多少正比於光波的頻率大小,頻率越高, 能量越高。但是,光子在運動過程中過程能量取決於介質,根據這個邏輯光在太空中的傳導距離問題就只剩下太空介質了。也就是說在太空環境中最後決定光能傳多遠的是介質而不是光源的能量。如果宇宙都是真空,那麼就不會呈現出平方反比定律,光子會一直運動下去。\r

同時,太陽光作為波的屬性,聲波和電磁波的運動距離取決於動能與介質之響應比。響應越好傳得越遠,響應越差傳得越近,甚至不能傳導。\r

因此在太陽光的傳導距離問題上,如果時空網友認為僅靠“光子在宇宙真空中,不被吸收,沒有損耗,當然能傳播很遠” 就能一言以蔽之,恐怕難以服人。筆者以為,光不可能永遠走下去,並肯定有終結距離。但是局於我們目前理論限制,也只能是一種猜想了。\r

2019年婦女節於宜昌夷陵吾同齋\r





宋朝茶樓一夥計


問太陽光到底能照射多遠?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光的性質,光是一種無實體,無形狀的能量組合!對於傳播的遠近,這要取決於光源體能量大小強弱而決定射程的遠近!而光在真空中傳播和在空氣中的傳播的距離又是不一樣!所以說對於光的射程遠近,跟光源體的強弱及所穿過的物質有直接的關係!

對於太陽光在宇宙中射程究竟有多遠?這恐怕難給一個實際的數字!雖然太陽能量是夠強大,但要具體測算出在宇宙中能傳播多遠目前還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技術手段!因光在宇浩瀚宙中傳播,有很多物質的存在,有的會吸收光,有的會阻擋,有的會被反射被改變等等原因!究竟多遠?依現在的科技也很難測算出來,這隻能說還是一個未知數!


歲寒之友9


沒有盡頭。如果非要說照多遠的話,你可以按照太陽的年齡來算,五十億年那就是五十億光年,如果五十一億光年外存在生命體和我們一樣在研究星體的話,他們有可能會發現一顆正在形成的恆星系!那就是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