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河埠鄭家村石經幢、牌樓和橋

擇水而居,是自古以來人類居住的首要選擇,因此夢港兩岸村莊星羅棋佈。明成化年間,有一鄭氏族人攜家帶口背井離鄉,從河南開封府出發,一路跋山涉水向南而行千里,至臨川河埠南境濱臨夢港之處,當即依水而居,坐西朝東建村,曰鄭家。如今,鄭家村中心位置的舊基範圍仍留有數棟明清時期贛派建築風格的天井式民居,但周圍則是大片空地,村莊街巷肌理已於“拆零拆危”中消失殆盡,石經幢、牌樓和橋等諸多古蹟也是岌岌可危。

臨川河埠鄭家村石經幢、牌樓和橋


臨川河埠鄭家村石經幢、牌樓和橋


臨川河埠鄭家村石經幢、牌樓和橋

石經幢,常見於一些古道旁以及橋頭。在鄭家村前夢港河上有一座橋,其兩端各有一座石經幢,由四方形青石長柱雕刻而成,幢身分別鐫刻“本師釋迦牟尼尊”、“南無地藏菩薩”等佛號,其中一座幢頂為寶珠狀,另一座幢頂為六層寶蓋呈飛簷翹角狀,頂託寶珠,樣式類於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相山罕滸石經幢。

臨川河埠鄭家村石經幢、牌樓和橋


臨川河埠鄭家村石經幢、牌樓和橋


臨川河埠鄭家村石經幢、牌樓和橋

牌樓,其為村中一座贛派建築風格的天井式民居外立面裝飾,由水磨青磚和磚雕砌成的四柱三間三樓貼牆牌樓,明間為入戶大門,其上額枋裝飾“壽”字、太極圖、花卉等圖案,左、右次間採用水磨青磚拼成八交四式紋樣,其下額枋分別為“祿”字、“福”字和卷草花卉裝飾,屋脊裝飾花卉磚雕以及鰲魚咬脊,這些裝飾紋樣寓意吉祥,如花開富貴,福祿壽等,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從整體來看,牌坊樣式簡潔大氣,低調奢華,具有濃郁的大明氣質。

臨川河埠鄭家村石經幢、牌樓和橋

,只剩一段橋面窩在路邊土裡苟延殘喘,橋墩全部掩埋於地下,不知幾墩幾孔。據說,石經幢原是位於這座石橋兩端。由於修建道路原因,石橋無奈被活生生地掩埋,只好將石經幢移至新橋旁,這真是連佛祖都拯救不了這座石橋,只能默默地離開。其實這也不失為一種保護古蹟的好方法,待數百年後,若古橋可以重新挖拙出土,到時則是保存完好。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