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作如何更好匹配新時代?

胡超


文藝創作本就應源自時代,當下的時代,反應新時代的面貌,變化及未來。

一、應與生活全面融合,時事背景下的人們生活的狀態、心理變化、與感知。

二、應與社會全面融合,體現新時代的社會結構變化與影響。

三、應與文化全面融合,體現新時代背景下的中華文化藝術的無限魅力與張力。

四、應與自然全面融合,體驗新時代人們與自然應如何和睦相處,融為一體。

五、應與教育安全融合,新時期變化莫測,國際風雲突變,教育與安全也是當今重大課題。

六、應與科技全面融合,科技改變生活,智能科技,生物智能已悄然進入我們的生活與工作。

七、應與情感全面融合,新時代下的情感關係發生了鉅變。

八、總之,這是一個共命一體的時代,文藝創作離不開主題核心價值觀的傳遞。就如同共命之鳥,兩隻鳥一個身,就像夫妻關係,朋友關係,客戶關係,人與自然關係,互為一體,相互牽連。



共命之鳥新工藝熟普


這是非常複雜化的問題,文藝如何反映新的時代生活,從文學的角度來說,文藝本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當然也必須反映生活,反映時代。但文藝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文藝作品反映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過現實生活。它是作家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思考、選擇、加工提煉出來的社會生活。包含著作者的主觀願望和對社會生活的理想。揭示了社會發展的某些規律。如《紅樓夢》通過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逐漸衰落,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沒落滅亡。《水滸傳》通過樑山水泊英雄造反的過程,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農民的起義反抗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動力。茅盾的《子夜》反映了在軍閥混戰的亂世,民族資本家的生存艱難,光憑實業救不了中國。魯迅的《藥》則通過華老栓一家用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愚昧、封建和無知,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任何文藝作品無不打上一定時代的烙印。包括小說、戲曲、詩歌、歌曲等。誕生於抗戰時期的《義勇軍進行曲》,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亡時刻,以震耳發聵的聲音,喚起全國人民的覺醒,激發起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建國後定為國歌。

任何優秀的文藝作品,一定會是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建國後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文藝作品,如《保衛延安》、《紅巖》、《烈火金剛》、《三千里江山》,真切的反映了建國前後我國發生的深刻變化,謳歌了一大批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付出生命和鮮血的英雄人物。新時代需要新英雄,新時代需要新作品來反映新的社會生活和社會變革,教育鼓舞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實現中國夢。怎樣才能湧現出更多反映新時代的作品呢?我個人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深入生活,積極投身復興中華的偉大事業。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只有深入生活,積累素材,傾聽人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創作出反映這個時代的優秀作品。

二、多讀書,讀好書。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積累語言和詞彙,用生花妙筆來描繪波瀾壯闊的生活。

三、廣泛借鑑國內外優秀的創作方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用全新的視野,不斷取長補短,創新創作方法,用獨特的藝術形式講好中國故事。

四、精心選材,提煉主題,突出主旋律,謳歌新時代。在廣泛吸取生活素材的基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注意選取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充分表現在這個社會變革中湧現出來的各項各業的英雄人物。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相信偉大的時代一定會孕育出反映偉大時代的作品。



戴訓德中學高級教師


這是個大問題,很多立塲、原則、中心性問題,習近平主席都作了深刻、系統、明確地論述與指示。他特別強調了”人民需要文藝”,”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這些,我們都應很好地學習、領會並努力踐行。

文學是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比一般的娛樂性應更具深刻的思想性、宏大的視野性與鮮明的時代性。古人都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更何況我們正處於一個民族振興、社會發達的偉大新時代,所以我們的文學創作,不論是以古代、近代、現代社會生為題材,就應筆遠而心近,時刻想著當今社會、人民之所想、之所愛、之所需;其次,應切實立足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立足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創新,在文學創作中主要和善於突出中國風格,講好”中國故事”;再次,在操作文學的最基本工具一語言及文字上,應在不有損中文基本敘述規則的基礎上,儘量取開放、包容態度,注意時語的發展變化,注意吸收外域語言文學表述長處,以使自已的作品更貼地氣,更兼有民族性與世界性。.


左右有序


文藝創作應該符合現在主流的,與時俱進的理念。

既要面面俱到,又要別出心裁。

文化是人之根本,根本是人在傳播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