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陽谷縣的運河碼頭“金七級”

七級鎮是京杭大運河上著名的糧食碼頭,在明清兩朝與阿城鎮享有“金七級、銀阿城”的美譽,這是因為七級鎮為糧食碼頭,加上設有交兌漕糧的國家水次倉,糧食為金黃色,故稱“金七級”,而阿城鎮為鹽業碼頭,因鹽而得名,故名“銀阿城”,七級、阿城加上張秋鎮,為陽穀著名的“運河三鎮”。七級鎮文物古蹟豐富,有七級碼頭、七級上下閘、清末古街巷等,這些運河留下來的寶貴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現實價值。

聊城市陽穀縣的運河碼頭“金七級”


聊城市陽穀縣的運河碼頭“金七級”

七級古運河

七級碼頭修建於明清兩朝,當時沿運河而來的各地糧食紛紛在七級停泊,通過碼頭上岸銷售,那時的七級人煙稠密、商賈雲集、貨物山積,周圍大量民眾紛紛來這裡從事扛運、運輸等業務,揮汗如雨,當漕船、商船遇風難行的時候,還有拉縴的縴夫,喊著整齊的號子,一步步的拉著船隻前行。七級運河繁榮數百年,承載了無數普通百姓的淚水、汗水,正是由於他們的付出,才鑄就了七級鎮運河名城的地位。七級碼頭為商業碼頭,所以停泊的船隻眾多,與之相連的是岸上無數的糧棧,存糧數十萬斤,為聊城、臨清等大城市提供商品糧。七級碼頭是七級鎮的象徵,曾入選“全國考古十大發現”,在運河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曾經的七級鎮“冠蓋風雲集,樓船日夜通”、“雲帆萬里拱神州”,屬運河著名商埠,如今雖然古運河早已被南水北調工程所代替,但默默守護運河數百年的碼頭,依然關注著曾經的河道,回顧著曾經的輝煌。

聊城市陽穀縣的運河碼頭“金七級”

七級碼頭

七級上下閘是運河上重要的水利工程,屬複合閘,通過啟閉以調節水源。明清兩朝,不計其數的船隻進入七級運河,在閘前等候,等水源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才能進入兩閘之間的河道,有時甚至等候數天,甚至數十天,期間船上的人員前往七級鎮消費、住宿、銷售與買賣貨物,這裡的集市貿易非常發達,除糧食業外,還有乾果業、雜貨業、藥鋪、當鋪、飯店等生意,城鎮有四座城門,四座水關,六縱八橫十四條街道,鎮中有閘官署、驛站等機構,以方便河道的管理與各類貨物的運輸。

聊城市陽穀縣的運河碼頭“金七級”

鎮裡保存的 明朝忠臣耿如杞題寫碑額

聊城市陽穀縣的運河碼頭“金七級”


優越的交通使七級鎮日益繁華,形成了很多商業街道,靠近碼頭的一側有一片清末民國年間的古街區,狹窄的道路兩旁都是老舊的房子,為舊時的商業街,有藥店、茶館、飯店等,古樸的石板路、街道兩旁的裝飾構件,充分體現著七級的歷史悠久與商業氣息,漫步於古街巷中,彷彿穿越了歷史,那時的七級鎮一派喧囂,碼頭上到處都是裝卸貨物的人群,運河中船隻填塞,南北商貨堆積岸上,兩旁店鋪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期間還有小商販在叫賣著饅頭、乾魚、燒雞等聲音,這種場景曾每天上演於七級的街頭,充滿著商業氣息、文化氣息、生活氣息,而如今所有繁華的場景都已隨歷史的煙雲而散去,只剩下孤零零的街道在傾訴著過往的歲月。

聊城市陽穀縣的運河碼頭“金七級”

七級古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