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只是惦记


人的一生就是经历的总和,你想要孩子得到什么,你就要他经历什么,你如果想让孩子觉得学业珍贵,就要让孩子经历农民工的辛苦,你如果想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易,你只需要有比较,让孩子从云端掉到现实中,他就会懂得!

挺痛心的经验: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道理永远不是直接告诉。而是经过自己的经历,经过血与泪的痛楚,我懂了,原来学校是最温馨的地方,父母的节俭算都是为了我们!

18岁那年,正值青春期的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天选之人,自命不凡。父母也包容我,也许是怀着没陪伴我的亏欠,金钱上给我很大的支持!而我就这样恣意妄为。


我住校,经常出去吃饭,请客吃饭是家常便饭,每次快吃完饭,我都会赶紧跑到柜台结账,显示出自己的豪气和仗义,隐隐的想表达自己有钱!现在想想,真想给自己一个大耳刮子!

有一天我逃课了,都想好理由:生病了。回到家看到父母正在吃饭,看到两个铁盘子里,一盘子咸菜,一盘子花生米,爸妈看到我,立马跟我说吃饭没,我给你炒两个菜,我说不用,心想我也能吃咸菜。

当我真的吃到嘴里后,我真的难以下咽,吃完以后立马想吐出去,但我不想面对自己的内心,吃着吃着眼泪就下来了。


回想到每天大鱼大肉,自己卑鄙的心理,就认为爸妈亏欠我,一直在索取。没想到爸妈的不易,爸妈内疚的心理,这是我不敢想象的!也是我不敢面对的!

从此回到学校,找到自己的学业目标,转班好好学习。戒掉一些社交酒局,专心几个朋友。当我决心做这些时,我发现我发自内心的喜悦,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我是一名素质教育的老师!欢迎关注我,每天分享教育小故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这回事儿


说一下自己的经历吧。

初中时成绩一般,中考刚过线,父母为了让我高中能有一个好一点的环境,于是去了外市的私立高中,原因是我有一个亲戚在那所学校任教,方便照看我。

到了学校以后,和预期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能说自己认真学习了,只能说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也没有追求,刚开始还有些腼腆,后来和宿舍的同学熟悉以后也开始经常外出上网。因为学校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外出需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班主任打电话同意以后才能外出,所以每个星期都是找各种理由出校。

高一的时候没有生物,8科期末考加起来才500多一点,平均每科都刚好及格。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年,似乎没有达到父母预期的效果。

高二的时候转学了,还是私校,原因是我那个亲戚要自己出来办学,我也就跟着转学了,高二上学期班上14个人,下学期只有8个人了。这一年父母来到了身边,没有机会出去上网了,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打篮球。似乎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依旧浑浑噩噩。

第一个转折出现在高二期末考前,我突然意识到我这样下去好像考不上大学,然后我和父母说我要转学,父母表示支持,但是至于能转到哪里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于是乎我开始复习,参加了离家不远的一所新建公立高中的插班考试,很意外的考了第一名,这是我第一次考第一,不论是单科还是总成绩。更让我意外的是因为考了第一名,学校免除了我的插班费2000元,我第一次觉得学习好有用,还能给父母减轻负担,因为那时候家里比较拮据,2000元是笔不小的支出了。

我如愿转学去了想去的学校,感受到了强烈的学习氛围,但这还不是催生我后来努力学习的动力,第二次转折出现了,高三上学期一般多分时候,我爸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动个手,受了伤,住了院。那周我从学校回家父母都不在家,之前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都在我家,我不知道他们来我家做啥,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说话,我吃完饭说是一起上街去转转,我没想太多就和他们去了,在他们的引导下我去了医院,才知道我爸住院了,而且已经做完手术住院一周了。一直没敢告诉我怕我分心影响学习,那天我哭了,很伤心,很难受。

回到学校以后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以后的日子里没有去过一次球场,甚至都不曾往球场周围去过。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背英语单词,中午12点下课吃完饭回到宿舍做习题做到一点半,然后躺一会,下午两点开始到教室上课,下午放学就赶紧去食堂吃饭,回到宿舍洗头,每天都洗,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有了白发,每天五点半左右就到教室,开始做题,中途除了上厕所,基本都在教室里上自习,三节自习下课是晚上十点五十,回到宿舍以后洗漱完毕就上床,看书做题基本每天都是在一点左右才睡觉。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即便是高中最后一个寒假,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六点半起床开始做题。后来勉强考上了一个大学。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

读书的重要性无论别人说多少,也许都没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的实在。

只有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自己才会努力才会真正的用心。


Adolpha


用我和老公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来诠释这个问题。

我是独女,爸妈就职于效益很好的国企大单位,从小在吃穿上我没有为难过。可在学习上我也没有什么主动性。我妈是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她的朋友就是数学老师,化学老师,物理老师,英语老师。平常我妈就会让这老师朋友来我家串门聊天儿,然后轮流到隔壁屋子里给我开小课辅导。该学什么?该怎么学?最新的学习资料,只要我一抬手,马上就雪片似地飞过来了,完全是被动的,填鸭式的。

就这样到中学为止,我的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可后来高中住校,没有了我妈的管制和束缚,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一直以来我都是在按照我妈的要求学习,是为了我妈而学习。脱离了父母的掌控,我是自由的,喜悦的,可学习上一直浑浑噩噩,完全没有动力。

后来我自费出国,半工半读的那种。第一年要过语言关,拿不到检定级别就得回国。形势迫人,我人生第一次开始有目的的去学习。紧接着考大学,如果考不上国立,上了私立就意味着要比别人多交三倍的学费,就要去死命的打工,于是我开始拼了命的去学习。

从我开始自主的去学习,我身体里所有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一步步的,我不仅上了国立大学,而且还取得了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在国立大学,我遇到了一位博士留学生,他就是我现在的老公。

虽然我和老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合,但之前我们的经历是完全相反的。

老公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的偏僻农村。村里没有小学校,为了上课,老公每天步行往返5公里。下雨天,山路泥泞,鞋子经常被沾到泥里拔不起来。学习多不容易呀,我老公就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

村里人大都认为孩子上几天学认两个字,初中毕业上个专门学校,就该早早出来工作挣钱养家。老公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初中毕业后瞒着我婆婆没报中专,竟然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为了这事儿,被我婆婆狠狠的打了一顿。不去挣钱,去上学顶个什么用?可又拧不过我老公,还是让他上了高中。

到上研究生为止,我老公每个月生活费只有300元,一直修电脑打工挣生活费。后来经由大学教授的推荐,出国留学读博士,学费全额减免,并附有奖学金。

老公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亲眼目睹父母的不易。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学习就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一直以来学习都比较的主动积极。

对于我,父母过度的给予和关注,带来的是压抑和窒息感,当时真的很难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直到后来自己也有了孩子,才慢慢了解父母的心境。


建立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让孩子有正确的学习观念,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并不是为了父母在学习。父母退而其次,在需要的时候给与及时的助力。否则,一旦离开父母,孩子内心的精神支柱就会倒塌。那时已经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错过了培养能力的最好时机。孩子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会走许多弯路,吃许多苦。要让孩子自己发现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如此反复,在失败中不断成长。

虽然学习是孩子们的主要任务,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尊敬父母,感恩父母,体会父母的不易,在日常点滴中培养孩子的道德教养和礼仪。不要只是一味地付出,养成要求孩子的习惯,适当的时候需要索取和示弱,对于孩子过分的要求一定不能妥协。让孩子简单的了解一些家庭收支并参与到家庭活动中,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美溪的育儿时光


我儿子大学毕业,在北京上班,我在他小时候告诉他,男人是树,女人是鸟,树栽哪里就在里,除非人为的把你移走,你才有出路,这个出路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本事和学历。女人是鸟,鸟可以飞到天涯海角,就是嫁到国外也不稀奇,所以男人要出人头地,必须好好学习,提升自己。后来他听了我的话,上了大学,后来参加了工作。我们只是普通的农民,初中文化,只能靠自己的劳动挣点钱,孩子知道我们不容易,一直存在感恩之心,所以学习很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成果。一到逢年过节,他都会给我们发红包,买衣服。我们的亲戚朋友都羡慕我,说我教育儿子很成功!我觉得,父母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以身作则,很重要。


温暖wo的心


给你们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吧,我尽量简洁。

高中属于混日子那类很,因打架于家里赌气不上学。然后外出谋生。第一次在工厂里体会到人微言轻和人与人直接的感情完全可以聊的很好但只要触及一点点利益立马翻脸,被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总之很多事情之后经历过才会懂。也是在工厂我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第一次认识到天南海北的风俗语言。

再接着我离开了工厂到社会上自己谋生。做过服务员之类的职业,体验了社会在薪资上属于底层的人生。很庆幸这一年我认识了好多人都是对我特别好对我帮助很大的人。也了解到了这个社会。你喜欢做是没用的你要有能力自己做!四处碰壁也了解到学历的重要性。总之生活不易需要我们的只是经历。

后来我旅行了几个月。再后来又是一个故事啦……

这两年的社会体验很多,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人们也受过感动,不敢多说我体悟多深不过我是一个大人了。应该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倘若你问我这两年你明白了什么?我只想告诉你

听妈妈的话吧或者去经历吧

今年六月份我高考。不过希望不大,准备来年再战。


记录过往今时


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是不是必须要让孩子特别经历些什么才行呢?

原则上讲,是这样的!因为孩子任何品质和意识的形成,都是来自于孩子所处的环境和经历。

凭"三味"的经验:能真正“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的孩子,大多是一些家庭条件困难或经历过某种特殊家庭变故的孩子。



以“三味”为例: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父母为了供我读书,真的是一分一分钱地积攒。哪怕是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而拿去卖。记得八十年代初我上初中、高中那些年,父亲常年不在家,在外村给某户做"长工",每天1、2块工钱,一年赚不了4、5百,全用于我的学费和生活开支。有一次,我从县城读书回家,刚好在路上碰到父亲跳了一担木炭,满脸弄得象非洲黑人,原本瘦小的身体被压得象一具骷髅。这天,我是一直流着泪回家的……

所以,我从初中时,就发奋读书。只有读书,我才能走出山村,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

再说说我的学生:

三年前,有位学生,基础不错,但学习总不是很勤奋。不幸的是,初三第一学期时,他爸在一次意外交通事故中身亡,给了他很大打击。后经老师开导,他学习变得很刻苦了,他还说他要替妈妈担起这个家。

上学期,有个学生,家里是贫困户,班主任将他分配给我为"帮扶对象"。自从首次找他谈话后,他就象变了个人一样,既有礼貌了,学习也认真了不少。



遗憾的是,现在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的孩子,真不是太多!

主要原因是:孩子所处家庭条件好了,在孩子眼里,父母的钱来的容易;而且父母在家庭生活上也不是特别辛苦,所以,孩子往往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特别是,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不仅现在花钱不愁,甚至认为将来即使不工作,父母的家产足以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没必要辛苦读书考学校找工作。

想让这些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要采用"让孩子经历些什么"来达成,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

原因有二点:

一是,没有哪位家长愿意人为给孩子制造一些“特殊环境"以受到"挫折教育"。

二是,没有哪位家长会等到孩子真正处于"挫折困境"之后,再让孩子受这样的教育。

因此,要想让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还得一贯发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家训,让孩子自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


三味聊教育


不请自来我来陈述一下个人观点,我是一个农村娃早年辍学吃尽了没学历的亏,所以我总拿自己的经历劝弟弟妹妹好好上学给叔伯亲戚普及学历的重要性,和他们一起加入做思想工作的途中结果却是弟弟妹妹表弟表妹一个个辍学最高学历尽尽高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前几年的事,我在一家火锅店当小领导,一位母亲领着她女儿到我们店告诉我和我们店长她女儿不想上学了在这里干一个月让她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好回去上学。我和我们店长答应了那位衣着朴素的母亲,在一个月的日子里我们店长各种大道理做思想工作,我唱黑脸各种刁难想让她知难而退,结果我们还是失败了那个女孩没有上学而是继续待在店里和一个端盘子的男孩搞对象一年后跟着男的结婚了她的年龄才十五岁!

当时出于内心的自责和看了《天道》那部小说觉得有种穷人思维的魔咒罩在我们头上我和我们店长出于内心自责和压抑前后辞职,当时那种绝望信念的崩塌,对那位母亲的自责或许没有人可以理解那种心情。

关于农村同龄青少年的高辍学率和对游戏的沉迷我翻阅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分析城市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的比差,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得出一些个人观点供各位参考。

1-家长一定要读书读书多读书不要自己回家玩手机看电视让孩子读书这很糟糕可能让他出现逆反心理。

2*多沟通多交流通过和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学习上和交际上的各种困难尤其青少年时期对应的各种心理问题加以疏导,交流这非常重要。

3、主动去学习找老师了解孩子情况,不只是成绩更多的是和同学的相处这异常重要,发现问题合理引导,不要强迫孩子接受你的价值观要合理引导比如早恋,沉迷游戏。强制会除逆反效果。

4.价值观,这个社会诱惑很多各种商业文化的渗透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家长要多读书关注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带其参观国内著名高等学府,适当进行一下上流社会消费,不要用生活的苦难社会的残酷去激发孩子更多的可能造成他的麻木和价值观扭曲,适当的以一些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来引导孩子让其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

5,不要迷信学校不要迷信教师也不要过度迷信现代的教育水平孩子的早教和性格塑造离不开家庭教育。

6-有条件尽量去大城市上学参加高考其中优势不言自明,中西部城乡小学师资力量差,教师流动性高以后孩子上高中和城里的孩子差距立刻会毁灭了他的自信心。

个人愚见仅做参考,环境、文化、制度、这对孩子的成才影响特别大,孩子成长期间家长的陪伴少不得孩子辍学了你几十年赚的钱可能不够一次彩礼哈哈说笑了。


紫荆书院


孩子不是天生就会体恤父母的不易!

孩童时期的零花钱

1.从小总觉得妈妈不舍得给我们零花钱,慢慢长大了才觉得挣钱真的很不容易。大概是从高中时期才觉得的,我上高中是在县城里上的,那时候爱慕虚荣喜欢漂亮的衣服,把父母给的生活费拿来买衣服到月底吃饭都成了问题。



2.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我便和朋友商量不如出去找兼职吧,从未做过兼职的我们两摸不着头脑。出去在路边转终于在一家教育辅导机构找到了兼职,发传单—夏天7月份的天气烈日当头,工作只进行了一半就又渴又热想要回家,可如果选择回去就要饿肚子。告诉自己,要坚持下来晚上回去脚磨了一个水泡疼的都无法走路。终于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了,也明白小时候的零花钱多不容易。


3.勤能补拙 努力奋斗

后来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父母很是欣慰。快要毕业了,终于可以父母减轻负担了。


财神柚孑


家境贫寒的孩子,只有经历没文化的苦和累之后,才能真正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我自己就是寒门子弟。我父亲是半文盲,我母亲更是纯文盲,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如果来到大城市,她连哪间厕所是男厕所或者是女厕所都分不清。而因为我身处农村地区,在我身边,很多人几乎都是这种款式的文盲。

那一年,我上初中一年级。我本家的一位单身汉去世了,算起来那个人应该是我三堂的堂叔。筹备着把那位堂叔运去火葬场火化的那一天,乡亲们每家每户出几十块钱准备将这位堂叔的后事办好。很快,殡仪馆的专车来运堂叔的遗体了,而我们作为跟死者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也要一起跟着去殡仪馆,我记得当时的那个火葬场叫“福山”。而殡仪馆的“专车”车头处也标着“福山”二字。

殡仪馆的车缓缓向“福山”开去,乡亲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一路上,我看到让我终身难忘的一幕:当殡仪馆的车开到半途的时候,一位老太太以为这辆殡仪车是公交车,就不断招呼司机把车停下来。

“师傅,师傅,我要去城里,把车门开一下!……”司机没有理他,继续让殡仪车缓缓地往前开。

“师傅,我会付钱的,干嘛不载我啊!……”司机还是不理他。

这应该也是传说中的文盲大军中的一员吧!我不知道我家的文盲有没有做过类似的蠢事,这样的蠢事在别人看来或许很好笑,但从那一刻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不能像眼前的老太太那样,成为那种遇到什么车子都拦下来的糊涂蛋!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妈在一处建筑工地当短工。那一年暑假的一天,我妈生病了,但短工的活不能就此暂停。于是,我毛遂自荐去建筑工地顶替一天。在那一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汗流浃背,见识到了什么是艰辛!一天下来后,我觉得自己身子骨都快散架了。那一天之后,我在不断地反省:原来妈妈的工作是如此艰辛,原来没有文化的人几乎一辈子都将过着这样的日子,如果我在学习上不加把劲的话,我很可能会“复制”上一辈人的老路。从那一刻开始,我决心要好好孝顺妈妈,并争取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苍天松”,朋友们,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不可能知道父辈的艰辛和学习的重要。如果是你,你会让孩子提前邂逅苦难和艰辛吗?欢迎交流。


微雨润苗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是在经历了考不上之后没有学上之后才想要好好学习,是在工作之后才懂得了学业的重要。到了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回家看到父母讨好自己的时候才懂得了父母的不易。

我是一个身心成熟比较晚的人,到了中考的时候,还不知道好好学习。眼看已经没有学可上了,心里的恐惧油然而生。我是70年代末出生的人,对于我来说,如果考不上学就要在家干活了。想到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劳动一辈子时,想要上学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幸运的是,那一年县里有一个可以复读的班,只招成绩比较靠前但又没达到中专和高中分数线的学生。我又勉强有学上了。这次可不敢再三心二意了,认真听课,仔细完成作业,精心准备考试。终于,在中考中以全县第七的成绩考上师范。

但那时的学习还有一些功利心在里面。到了工作后,成为一名教师,我才发现,没有知识真可怕。因为有时会被学生问住,哈哈。这时,心智似乎成熟了一些,上进心被激发了起来。越学越有劲,直到后来辞职考研。

年轻时,真的不知道关心和疼爱父母。有时,还会怨他们管得多,怕但又厌烦他们。直到后来,参加工作了。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但他们的身体却一天天变得虚弱。每次回到家,他们都会讨好式地给我们做很多好吃的,虽然为此要提前准备很长时间。尤其是我也当了母亲之后,体会更深。谁不想把最好地给孩子呢?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每当想到这里,心里总会掠过一丝温暖和伤感。为父母的爱温暖,为他们的老去伤感。唯一能做的,就是盼望他们一直健康,而自己能够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