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有恢复的必要吗?

大观品读


汉字,中医,筷子。今天,是中国人民文明落后的表现。四大文明古国,可中国文明停止不前。为什么?孔孟思想,文化守旧。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象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伟大的科学家?

曹冲称象,比阿基米德早一千多年。黑火药本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而诺贝尔奖经常与中国无缘。封建守旧的孔孟思想统治我们几千年。革命,改革开放才是中国出路。


白风小严


还有人不断的提恢复繁体字,包括一些人大代表,脑袋有点水了,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想去了解简体字的来历,他们可能还以为简体是近代凭空创造出来的,如果真有这样的创字大师,也一定思想家大师级的了。

1、汉字的发展,几千年来,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楷书(繁体、简体),本身就是一个简化的过程;

2、简化的目的主要是便捷书写、信息快速传播;

3、简体字不是现代人新创造的,现在的简体字基本上魏碑、唐贴中能找到;

4、简体字大多从草书简化、简单字合并繁杂字、俗体字传承而来,不必把繁体与简体割裂。

5、大陆自推行简体字方案以来,起到极大的扫盲作用,对汉语国际化也产生积极效果;

6、互联网,特别移动互联网普及以来,简体字的传播优势已经显现。

网上总是流行台湾人攻击简体汉字的段子,下面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厂空空等,其实是攻击者不懂中华汉字文化的传承,好象简体汉字是大陆凭空生造出来的,看看本文下面配图的字:

[爱],由草书局部简化而来,草书中心字常常只用一横草过,

[干、后、厂]等简体字形,早在甲骨文时就有了,只是用简单字形合并了复杂的字形,

[亲]字,在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碑贴很常见,当时简体亲字被称为俗体字。

亲,本来就有至亲、靠近、亲近的意思,有见无见都不影响表义。

现在大陆的学习简体,同时很容易认识繁体,是一种最好的模式,就象大陆人能看懂港台的繁体报纸,而港台却读不懂大陆的报纸。所以不管是联合国还是其它众多国家(特别是欧美、东南亚国家等)都是支持简体字汉语的。

按问题中所说,简体字就不是中华文化了,还说消灭了训诂说,是不是一种笑话,大学中的训诂学教授都失业了?

从简体恢复到繁体,是逆潮流、逆社会发展趋势的,也不可能逞的。


我是汉字谷主,【专注说文解字、识字启蒙、语文教育等汉字产业,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文理解等)】以大白话的方式,让中小学生也能读懂国学经典!欢迎关注!


汉字谷主


简体字,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字专家们的创造发明或心血来潮,他们只是从古书里“拿来”了而已,因为古书里已积累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简体字,是古代的出版机构在刻版时,为了应付笔画较多的繁体字而不得已将其“简笔”。尤其是以毛笔手写后刻版的书,简笔字随处可见。正式行文,仍然全部是繁体字。现在的我们,如果不想让传统文化画上句号,应该尽快恢复繁体字的教学、传播、使用。

通过正确的教学,以“六书”辨认繁体字,极易搞清楚其本意,再适当教之以引伸义,即可轻松打开经典之门,古圣先贤的智慧,由此得以挖掘、传承。离开了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完全就是痴人说梦。不认识繁体字,如何进入经典之域?连院墙也望不见啊,更不用说入门了。

东亚地区,比如日本、韩国,对我们全部使用简体字感到惊愕,认为我们对传统文化太不重视,觉得中国大陆已“异化”了。台湾、香港等地区,至今仍正常使用繁体字,可曾影响了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学习?大陆人的智慧、能力,难道比不上港台地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由于电脑的普及,输入法的革命,如今汉字的学习条件,比之建国初期,实在是优越太多了。现在开展繁体字的教育,有谁认为困难吗?

短短的训练,初步认识了繁体字,就拿到了经典大门的钥匙。性价比之高,值得投入时间、精力啊!有些人总是唯“简便、易行”为上,回想一下,如果当年听了苏联人的话,全部废除汉字、采用罗马字母,中国文化就此从地球上消失,我们都沦为没有文化的民族,岂不更简易?想想真觉得可怕。“五四”运动时期,一大批志士有感于中国之积弱受凌,胡乱找原因,将一腔怒火全喷到儒家文化、中国汉字上了。当时愤青之佼佼者鲁迅,曾有“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惊天之论,可谓登峰造极。要知道,汉字是与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并行、天然融为一体的,舍此无彼,真若灭亡了汉字,现在的中国将是何等面目?

随手找两个字来看看,让孩子学习繁体字的必要性。

其一,“习”字。繁体是这么写的:

小篆与繁体结构雷同:

不就是小鸟刚开始学飞时扑楞着翅膀的样子嘛!以我从事国学教育的经验来说,只要给孩子们简单一讲解,他们立刻就会牢记,过几年仍然不会忘“小鸟扑楞翅膀”,因为形象传神。再看《论语》“学而时习之”,孩子们马上就领会“习”是实践之意,而不是“温习书本内容”之意,大人、小孩都很容易接受。

其二,咱们找个最烦人的字玩上一玩,粗劣之“粗”。

繁体作:

小篆结构基本一样:

看着头痛了吧?一个“鹿”字就够呛了,居然把三个“鹿”叠加起来!且听在下细细道来。因为鹿这种野生动物,其性善于惊跃,啃草的时候背对着背,以防肉食动物偷袭。后来将其引伸为“卤莽、不精”之意。为了便于让孩子理解,我还添加一意:“鹿闲时喜欢牴角玩,三匹鹿互相牴角,我们就用‘麤’来描述,说它们动了‘麤’。两个同学打架,我们也说‘动了麤’,一点也不文明。”孩子们立马很喜欢这个字,觉得津津有味,也不容易忘记。

如此识繁体字,何难之有?

现在可倒好,简化字干脆取消了“麤”字,于是“麤心、麤劣”的“麤”,都成了“粗细”之“粗”,居然用尺寸大小来描述心,这是文化的退化还是进步?

这种教学、识字,绝对谈不上是复杂,整个过程反而轻松快乐。如此这般一番,孩子们即坐上文化直通车,拿到了经典的敲门砖,何乐不为?

玩丢了的宝藏,大家还是赶紧找回来、拿起来吧,这正是我们所谓现代人的历史使命。


书山樵哥


关于恢复繁体字的必要性,近十年开始讨论起来,尽管支持的人还是少于反对的人,但终归是引起关注,也有部分有识之士呼吁恢复繁体字,这是好事,通过辩论,至少还有恢复的可能性,毕竟现行的简体字实施已经六十年了。

文字对于地球上大多数的人来讲,不过是个符号,在这个角度来讲,不管是拉丁文,还是阿拉伯文,只要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使用者都是一样的。

但对于汉文化圈的人来说,汉字却不只是个符号而已,传统的汉字尤其是繁体字承载大量的意义,字字意义深远,形象而生动,让人望文生义。


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正是汉字,几乎所有的文化形式都离不开汉字。比如诗歌,可以通过朗诵来让听者产生诗意和音乐美感;但通过阅读又能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每个汉字都含有诗人创作诗歌时的信息,对于使用典故的诗歌更是需要通过阅读才能理解;而通过书写诗歌特别是书法作品,又能最大程度还原诗歌的视觉美感。

所以首先要反对的是汉字拉丁化,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阉割。


如果这一点,大家都认同的话,我们接下去再说汉字简体化。

简体字从推广者的初衷来说是好的,实际上也加速了扫盲的进度,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都落后的五六十年前,实施简体字不应受到过分的批判。

但是,当今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技术手段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繁体字的学习和再学习完全不成障碍,繁体字替换简体字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工程,关键还是大家想不想恢复繁体字。

对于大多数人来谁,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可以的,毕竟现在真正需要提笔写字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甚至很多人提笔忘字,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的文字交流是借助手机和电脑,关键还是在于文化战略决策者和参谋者。

在此也顺便提下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曾经在1975年开始推行,但在1986年又宣布废止。那次的简化更彻底,也简化得更不像汉字,几近阉割。


最后,明确表个态,笔者支持恢复繁体字。在阻力太大的情况下,可以先恢复部分简体字,那些字实在失去了“她们‘’的本义。

(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


六甲番人


首先要明确文字的作用是什么?只是记录思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就是个记录符号。当然越简化越好!1949年新中国成立,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文盲!识字都是统治阶级的专用工具。各地方言无法沟通,国人要借用英语翻译方言!于是消除文盲速成见效,简化汉字成了民众的呼声!国家在简化汉字普及教育效果显著!如今简化字已经普及大众,成为民众习以为常的惯用文字……可就有一帮为非作歹的“变色龙”,当年他们“顺朝流”当应声虫举“左”手高喊拥护党的号召!如今又翻脸不认账,成了复古倒退的“卫道士”耍两面派举“右手”高喊:“字如画,笔画越多越漂亮,寓意深远”!一帮食古不化的旧衙门咬文嚼字门客!还指望“拆字笔画,曲解题意,混吃混喝”!


特快


《部分恢复繁体汉字大有必要》(一)五十年代汉字的简化是急功近利的事,把旧中国普及文化和学习汉字的人多人少,归罪于汉字笔划太多是急为片面和伪科学的,这也受了胡适新文化运动影响,当时多少文化狂人想消灭汉字,看看香港台湾和华人世界仔繁体字代代相传,就知道普及文化这和学繁体字没有任何冲突,繁体字是古老的祖先发明创造出来的,凝聚了祖先们的智慧在其中,我们理应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二)繁体字可以很好的解释和说明这个字的由来,因为古人就是根据形声、指示、会意、象形等造出的,对每个汉字的历史变迁,对字义的深刻理解,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最长久不变的人生乐趣,对了解历史,探索古代文明实在是可以借鉴很多。你现在看明清民国留下的上千条楹联,每一个字和词都要从字义理解了,那样得来的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基因,是非常幸福和振奋人心的知识。

(三)当今社会浮躁,礼崩乐坏,对传统的文化的复兴和传承显得更为急迫和必要,中国文字更是承载文化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学习繁体字好处多多,值得大力提倡和积极支持。前两天我教三年级小孙子学汉字,发现现有的教材已经把繁体字标在旁边,这是笫一部,以后的中国,可以部分的恢复几十个常用的繁体汉字,各种纸网媒电视台文化类节目都要做促进派,在简化字旁加注繁体字,长此下去收獲必豐,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国家及教育部必须重视起来。









长江39563631


简体字在大陆的广泛接受并使用,就说明了简化汉字是时代发展的必须,是正确的方向。建国近七十年来,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才有的好成绩,这已充分证明简化汉字的道路正确,作用非凡。想用繁体字的大都是不懂科学,一昧复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之辈。

当今世界科技文化知识更新,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有一日不见,刮目不识之感。很明显,谁掌握了文字传播的速度,谁就是最后的赢家。为了中华民族的迅速崛起,为了中华文明再次璀璨于世界,我们决不能再用或恢复繁体字!繁体字仅仅作为语言研究工作者的样品罢了吧。


林下善人


恢复什么繁体字,直接恢复甲骨文象形字好了。

有些简体字失去了原本汉字的形意等等传统,进行微调就是了,在文字没有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之前,恢复以前的文字简单说是瞎胡乱,开历史倒车,严重来说就是保守落后,做事不过脑子。

说句难听的,文化传统是不可能永存的,文化和传统只有适应当时社会的才能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文化传统是必然会被淘汰的,钟鸣鼎食,脍炙人口,桑间濮上,退避三舍这些都是有着当时社会环境的,现在哪一件能重来?

文字也是一样的,是必然会跟着时代向前走,可以肯定的说未来的文字绝对不会是现在的字体,但也可以肯定的说也不会是繁体字,要不然,我们是恢复甲骨文还是金文,是大篆还是小篆,就是被秦始皇灭掉的六国文字也是承载着文化内涵的,是不是同样也给恢复了?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走,而不是为了走回去。


执掌春秋


这个提议,我看行。很行哈。也是最好的提议哈

繁体字应该是叫中华字哈,他对字义,字形表达更清楚。而简体字,把一些有表达意义的字给简化了哈,以至我们阅读时,少了很多直观和趣味哈

比如爱字,没有简化前中间有心字,而简化就把心字去掉,那这个爱就变成无心之爱哈,所以我们看到现代人离婚率这么的高哈,很有可能就是爱里缺心哈

比如开关哈,没有简化前哈,都是有门框的,而简化合,没有门框了,所以这门关不住了,一枝红杏出墙,也在所难免哈。

所以我们从字形,字义上看哈,少了许多,形象的想象和趣味哈

所以我认为恢复中华字是最好的提议。

谢谢出题老师和浏览阅读的老师朋友哈,大家辛苦哈。


官小妙易学工作室


有人提出要恢复繁体字?

历史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完全是想搞倒退!

说简化字是繁体字好?自新中成立以来,就开始推广简体字,一直延用至今,可以讲70岁以下的人,从入学开始学的都是简体字,也就是说全国所有人(港澳台除外)都是在用简体字。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起着翻覆地的变化,许多科技产品不断研究出来……代替过去落后繁重或繁瑣的劳动,效益不断提高。

而这些挖空心思的人提出繁体字比简化字好,就是说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的好?那你写字不要用纸,应用竹简;把现在的写字笔换成写毛笔字,写出的字漂亮;现在出门不该坐车,应改为步行,凡此等等……

按照提出这种复辟观点的人,你不应该长大,应回到你娘肚皮里去,在哪里待着舒服,否则你要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