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那麼商朝和周朝沒有統一中國嗎?

戰神卍


商朝和周朝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統一國家。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統一?統一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地域統一,而是指整個天下共同奉行一個最高統治者,擁有一套統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外交權力,統一國家的方方面面都維持著一個唯一的標準。



商朝時的國家,還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商朝正處於國家的盟芽的狀態,整個社會是一種鬆散的部落聯盟制方國,可以稱為方國聯盟,也可以稱為部落聯盟制國家,方國或方國部落(簡稱部落)是指中國夏商之際時的諸侯部落與國家。

商王是所有已臣服的部落或方國共同尊崇的王,各個部落或方國是以血緣關係聚集在一起,形成國家的雛形,在部落或方國內部有一套獨立於商王朝之外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外交權力。

部落或方國與商王朝的關係是臣服關係,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部落或方國向商王朝進貢,並且聽從商王朝的號令,商王朝強大時,所屬的部落或方國會聽從號令,一旦商王朝衰弱,所屬的部落或方國可能就不會聽從號令,而獨自行事。



從商王朝的政治結構來看,並不算統一的王朝,只能稱為部落聯盟制方國,自然也就稱不上統一的國家。

周朝又與商朝有所不同。

周朝是以分封制為基本政治結構,輔以禮樂制度加以管理,以血緣及功勞對所屬的諸侯國進行分封,諸侯國尊崇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各諸侯國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同周天子進行作戰,對周天子進行朝貢及入朝述職的義務。

周朝對各諸侯國只有宗主權,周天子只分封諸侯,不分封諸侯下面的卿大夫、士,卿大夫、士由諸侯來分封,周朝的統治階級主要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6個階層。



在各個諸侯國內部,擁有獨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外交權力,諸侯國內部的人事任命,均由諸侯負責,周天子無權干涉,諸侯內部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周天子也無權干涉。

周朝的政治制度嚴格來說,就是分封制下的國家聯盟,自然也算不上統一的國家。

而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與商朝、周朝完全不一樣,秦始皇在中央實行郡縣制,整個天下只有一個皇帝,就是秦始皇;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郡縣制的長官由皇帝任命,不存在世襲,也不能靠血緣傳承,只能由皇帝任命,皇帝擁有所有國家範圍內的人事任命權。



秦朝擁有一套統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外交權力,而且是唯一的,整個國家內部實行統一的制度,不論是涉及到經濟生活的度量衡,還是車軌,都是統一的,也不論涉及到文化的文字、語言,也是統一的,甚至於思想,秦始皇也寄希望於焚書坑儒來統一,皇帝能干涉天下所有的事情,權力高度集中統一,不存在不一樣的制度在秦朝。

正是秦始皇開創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次大一統,並且是絕對、完善的統一,才讓大一統溶入中國社會兩千多年,一直到今天,所以說秦朝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國家。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歷史上有一種說法,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朝代,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朝代的皇帝。那麼,有人可能就要問,商朝、周朝當時不也是統一了中國嗎?為什麼不算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能採用“以今律古”的辦法。就是說,用今天我們對王朝社會關於“統一”的理解,用王朝社會關於“統一”的標準,來檢驗商周時期的國家情況。

(秦始皇)

秦朝之後的王朝社會,關於“統一”有哪些標準?商周時期的社會圖景,有哪些與這個標準不符合呢?

一、天下共主。商周不適合。

秦朝之後的王朝社會,天下只有一個“主”,也就是皇帝。除了皇帝,不再有人擁有皇帝那樣的權力和地位。

秦朝之後的不同朝代,也出現過藩國。比如西漢初年的藩國,西晉初年的藩國,明朝初年的藩國等等。但是這些藩國,一方面是後來的皇帝不斷打擊的對象,也就是說,後來的皇帝不斷在削藩,想要把這些藩國消滅。另一方面,這些藩國也絕對不敢成為獨立王國,藩國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朝廷派去的,這些官員,既是為了幫助治理藩國,同時也是起監督的作用。藩國的國王連一句重話都不敢說,要是說了重話,立刻就有人報告給皇帝,成為皇帝削藩的理由。所以,藩國國王的權力是很小的。

還有,如果老藩王去世,新的藩王該怎麼確立,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都是由皇帝來任命的。皇帝說撤銷不封了,還也就只能乖乖地聽話。

但是商周時期的諸侯國完全是兩回事。首先,商王、周王不會對諸侯國進行削藩。不但不會進行削藩,反而還會不斷地分封,把屬於自己的土地分封出去。其次,諸侯國的諸侯只需要按照禮儀,該朝見商王、周王的時候朝見他們,該向商王、周王上貢的時候上貢,該派出軍隊跟隨商王、周王作戰的時候派出軍隊就可以了。其餘時間,諸侯王在自己諸侯國中都是絕對的王,想幹什麼幹什麼,老的諸侯王去世,新的諸侯王繼位,基本上都由自己說了算,只需要到商王、周王那裡去備個案就可以了。

(周王朝區域圖)

二、稅役統籌。

中國古代社會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的經濟其實比較簡單,無非就是收稅和勞役兩件事。中央在經濟上控制地方,也就是在這兩件事上做文章。秦朝之後,地方行政機構都主要是中央派出的官員,他們要做的經濟工作,也就是配合中央,把收稅和勞役這兩件事做好就是了。收稅的標準、勞役的攤派,都是中央規定的。

但商周時期的諸侯國,無論收稅還是勞役,以及國內的其它經濟政策,都是自行制定的。收起來的稅,也都不需要上繳給商王、周王,只需要按時上貢就可以了。到了春秋後期戰國時期,很多諸侯國,則已經連上貢都不向周天子提供了。

三、制度一統。

秦朝之後的王朝社會,全國各地,除了一些特殊的少數民族地區外,各項制度都是統一的,包括法律、教育各方面。但是我們看到,商周時期的諸侯國,不同的國家都在進行著各自的改革,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根本不會在乎商王、周王會對這個問題怎麼看。這也就造成了各自制度的不統一。

(百家爭鳴)

四、文化歸一。

秦朝開始,就實現了文化各方面的統一,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到了漢朝的時候,更是用儒家思想來統攝各方。

但是商周時期,各地在文字使用上都各是各的標準。思想上,更加不一樣。因而也讓周朝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

當商周時期,這麼多內容都不統一的時候,商周的統一,其實只能算得上是形式上的統一,國家只能算得上是一種聯邦形式,與中國古代王朝社會要求大一統,顯然是不一樣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秦始皇是中國最偉大的帝王,沒有之一。

首先,秦始皇滅六國,統治範圍東到遼東,西至隴西,北到燕山陰山,南至南海。這也是劃分大一統國家的標準。有些朝代,比如北宋,是否為大一統國家,仍然存在爭議,因為終北宋一代一直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稱之為“先秦”,有效統治範圍侷限於中原一帶,算不得大一統國家。

其次,秦滅六國以後,確立了大一統的思想。焚書坑儒,確立了法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也統一了人們的思想。統一思想,也是衡量大一統國家的標準。秦以後得大一統王朝,西漢前期,奉行老子的“無為”。漢武帝之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秦之前,思想上百家爭鳴,算不得大一統。

第三,統一文字,便於文化交流。

第四,車同軌,修馳道。把國家聯繫成一個整體。

第五,廢分封,行郡縣。全國各地直接對皇帝負責。而先秦的分封制,天子並不能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

第六,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實現了全國經濟交流。

以上六點標準,就是是否衡量“大一統”的標準。

正因為有千古一帝秦始皇,後來歷代皇帝都把秦始皇的功業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這也是不管中國經歷了多久的分裂,最終也會走向統一。中國不會成為歐洲那樣四分五裂。





追風202592852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朝。但是,夏朝所統治的區域其實十分有限。大體上來說,夏朝的中心區域,也就是以洛陽為中心的方圓千里之地,基本以今天的豫西、晉南一帶為主。鼎盛時期,也不過向東發展到了山東一帶而已。到了商朝,商朝人統治的區域就 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擴大。商朝人統治的中心區域,一直是在河南省的中北部和山東的東南部。但是,商王朝的勢力範圍向南已經到了湖北一帶。不過,這時候的商王朝,更像一個部落聯盟。商王朝並不是對各地實施直接管轄。商王朝直接管轄的區域並不大。在此之外,更多是通過方國來管理。而各方國,不僅和商王不同族,而且也具有大的獨立性。

到了西周的時候,周人的統治區域進一步擴大。周人向南到了湖北,向北到了今天河北燕山一帶,向西到了今天陝西,向東到了大海之濱。不過,在這個廣袤的區域裡,周王直接管理的地區也是十分有限的。除了宗周鎬京、成周洛邑之外,其他地區,周王分封出了很多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要麼是周王的近族,要麼是西周開國的功臣,要麼是一些古老的方國。這些諸侯國,相當於一個個的武裝據點。這些諸侯國,也都是一個個武裝殖民團體。當地的老百姓被稱為野人,周人被稱為國人。起初,周王對這些諸侯國還都保持了比較強的控制力。但是,等到犬戎之亂之後,平王東遷,周王室一落千丈,逐漸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經過了春秋二百多年的爭霸戰爭,周人原來的統治體系徹底崩解。到了戰國之後,戰國七雄都是徹底獨立的七個國家。

秦始皇消滅東方六國之後,中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在一個廣袤的區域內,第一次實現了完全在一個政權的統治之下。秦王朝並沒有採取傳統的分封制度,而是直接在全天下的範圍內推廣郡縣制。使得秦王朝可以直接控制帝國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嶺南,還是河套地區,秦王朝都採取的是直接統治。秦王朝雖然二世而亡,但是秦王朝的統一,奠定了後世統一的根基。所以,我們說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野叟雜談


不請自來。

“皇帝”這一稱號源自秦始皇一掃六合後創立。


夏商周三代實行分封制,中央控制力較弱,統治並不牢固。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加強中央集權,才真正實現大一統。

先秦時期的分封制

夏、商、週三代(先秦時期)是華夏大地當時最大的部落,君主稱為“王”或“天子”。統治模式本質上屬於“封邦建國”形式鬆散的部落聯盟制國家,類似於歐洲近代的封建城邦制。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夏、商、週三代的“天子”,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為了鞏固統治,他們把王族、功臣、先代後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所統治的區域稱為“諸侯國”。這些“諸侯”奉“天子”為最高統治者,負有“天子”鎮守邊疆、隨從作戰等義務。“諸侯”享有世襲統治權,擁有獨立的統治機構,享有獨立的軍事權、行政權、外交權。根據分封制的規定,“諸侯”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金字塔式的統治體系。


“皇帝”這一稱號的由來

春秋戰國開始,王道淪喪,周天子權威不再。各路諸侯為了擴大領土,互相征伐,“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出現,華夏大地一片混亂。周天子的直轄區域僅限都城周邊,甚至還沒有諸侯國大。

最終,經過秦國數代先王的辛苦經營,秦王嬴政一掃六合,將整個華夏大地納入統治範圍,建立“秦朝”。嬴政認為自己功蓋三皇、德被五帝,夏商周以來的“王”和“天子”的稱號已經無法形容自己的功績,便自創“皇帝”這一稱號,自稱“始皇帝”,意在千秋萬世永遠流傳。



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

夏商周三代,封國之間語言、文字、車道、計量工具各不相同,交流存在困難。而且各自為政,對中央、對別國的認同感極差。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開始加強中央集權,要求使用統一的語言、文字、車軌、度量衡,便於帝國各地的交流,便於民眾形成歸屬感。同時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將天下分為36個郡。郡的長官直接由中央委派,而且不再享有獨立的軍事權、行政權。

秦始皇開創全新的治理模式,應當稱之為“中央集權制”。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就此形成。


關注“東方史話”,讓我們一起去探尋歷史的細節真相。


東方史話


誠邀,如題。大家都說,始皇帝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那麼秦朝之前的夏商周沒有統一中國嗎?小編以為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理解。



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夏商周還真沒有統一華夏。

夏商周時期,中央朝廷說是統一全國,不如說只是威懾全國。中央朝廷與各諸侯國的關係就如就像今天的美國對於世界一般,舉個例子,周朝對於周圍的諸侯國只是宗主國,周天子只是名義的天子,實際上週朝對諸侯國既不收稅,也不徵兵,統治非常鬆散,最多算一個名義的統一。

而史學家之所以認為始皇帝是第一個皇帝,其原因不僅僅在於嬴政首創皇帝的稱謂,更在於嬴政創立的大秦與之前的朝代完全不同。

始皇帝繼位後,採用法家思想,廢分封,建郡縣,同時始皇帝四面出擊,基本上打下來傳統的漢地十八省,以此功德,足矣稱為第一個皇帝。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問題作答:

1.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麼?

是的,這個說法成立。因為"皇帝"這個稱謂本身就是從秦始皇開始的,之前的夏商周原本就沒有"皇帝"的稱謂。所以說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當時的)的皇帝的說法是成立的。



2.那麼之前的商朝周朝,難道不是統一的中國麼?

首先,秦始皇前後從名義上講都是統一的。商是方國聯盟;周行的是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因而商周從名義上來說也都是統一的(類似聯盟制或邦聯制)。儘管春秋戰國時期諸候國並立,可大家名義上的共主還是周王。所以才有"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斷。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的說法。



需要注意的還有兩點:

(1)"中國"的概念在漢以前,最早指的是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

(2)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是迄今為止哪本嚴謹的史書上都沒講過,秦朝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朝代。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大一統不同於名義上的統一,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它不僅包含領土的統一(滅六國,擴疆土);

還包含政治的統一(帝制,三公九卿官制,郡縣制);

經濟的統一(統一貨幣,度量衡);

文化的統一(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秦朝創立了帝制和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廢除了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大一統的凝聚力。這完全不同於商周名義上的統一,而是歷史上第一次實際意義上完成了統一。秦朝也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飄落的感覺2008


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歷史記載還有三個王朝,分別是夏商周。不過這三個王朝中夏朝正在從原始社會向著奴隸社會發展過程中,商朝完善了奴隸社會體制,周朝則是中國從奴隸社會向著封建社會過度的重要時期。

因為是奴隸社會,所以三個朝代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王室只掌管一個區域的國土,在王國的周圍,有一大群的臣服的部落,他們其實各自為政,在中央王室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要求這些諸侯的支持,正常情況下,周邊部落需要向王室進貢,以得到中央王室的庇護。這種結構非常鬆散,而且中央王室對於諸侯國的管控並不強大。導致夏朝和商朝鬥先後被他們曾經的臣服部落給打敗並取代了。

秦始皇建立的,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封建制度已經確立,在秦朝,雖然也還是有爵位,但是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發展自己的部落勢力了,社會關係以家族為主體。另外,中央政權掌控著全國的官員認命、土地資源、人才選拔。權力的集中化,政治的統一化,也成為後來中國帝王的一個工作主題。

而且秦始皇建立的秦國,用郡縣制取代了諸侯國分封的制度,可以說是一個跨越時代的轉變。整個國家將會服從中央的聲音,而爵位的擁有者的封地再也不會達到古代部落的水平。

所以這樣看來,秦始皇之前的王朝,雖然有王朝之名,卻失王朝之實。只有從秦始皇開始,中國正式進入了統一的國家政權體制中。






阿慶還是阿慶


錯!秦朝是第一個政權統一的國家,但是從黃帝開始,中國就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種統一是從血緣到文化上的統一。比如我們常說的九州十二牧,這是在黃帝時期就已經劃拉下來的,當時華夏三部落之一的燧人氏首領黃帝擊敗了炎帝蚩尤統一了華夏,黃帝命令人把當時的天下勘測考察以後將天下分為九州,然後在荊山築鼎,把整個天下地圖畫到銅鼎上,這是最早的地圖。黃帝統一天下後,天下政權繼續分裂,標記為天下統一的大鼎也被遺失了。一直到舜帝時期才又重新統一起來,舜帝為了紀念天下的重新歸統,總共置辦了九個大銅鼎,又把九州地圖重新勘測,然後刻畫到銅鼎之上。從此,成為我們中華歷史上的傳家大寶,所有帝王想要稱帝必須獲得這九鼎,這也是所謂的問鼎天下。

至於商朝跟周朝,他們並不是沒有統一國家,他們只是採用分封制度,沒有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有點類似於現代美國或者德國的聯邦制度,商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然後商周天子再冊封各個諸侯,由諸侯代領商周天子管理天下,諸侯享有一定的自治管轄權,有點類似現代的自治區。


優己


商代和周代不能被稱為大一統王朝最大的原因是地方尚不受中央的完全控制,周王和商王只有王都周圍的土地是直轄地盤,離王都較遠的地方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家。

諸侯國內的軍事、民政、經濟大權都掌握諸侯國國君的手中。周王和商王類似於諸侯國政治聯盟的盟主,他們很少插手諸侯國內部的事務,允許諸侯國的國君按照自己的意願治理地方,諸侯國國家的君主和官吏都能世襲,權利始終掌握在貴族的手中。

只要諸侯國能夠向周王和商王按時履行規定的義務,比如定期朝見、繳納貢品、派遣軍隊保衛周王和商王、修築宮殿、擔任周王和商王的官員等等,地方上的諸侯國就能夠永遠獨立下去。

說的明白一點,周王和商王其實就是當時最強大國家的君主,其他國家的君主被迫向商王和周王表示臣服,一旦商王和周王的勢力稍微一衰落,地方就會獨立出去。

商朝實行內外服制度,內服是商王直接控制的地方,外服是商王的附屬國。在內服的地區內,商王的子民商人在這裡生活,商王直接向他們收稅,徵召商人組成軍隊。

外服則是一些向商王表示服從的國家,比如周朝以前就是商王的外服。外服這些國家尊奉商王做他們的主人,商王不管外服的事情,允許外服地區的諸侯國國君獨立自治。

商王的內服地區並不大,主要在今天的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和河北南部一帶,商王的實力最大,卻沒有大到直接控制外服所有地區的程度。外服地區遠遠大於內服地區,西到甘肅,南到湖南,北到河北,東到山東都有不少商朝的外服諸侯國。

周朝取代商朝以後,對天下的諸侯國來了一次大洗牌。凡是那些親商反周的諸侯國都被周王清洗了一番,或者被滅掉,或者換上親周的國君。

周王能夠控制的只有關中平原和河南洛邑周圍的地區,面對天下幾百個諸侯國,周王根本不能也不敢去向他們宣戰,無法一一消滅他們,再加上當時交通不便,中央不能及時和地方聯繫,耽誤地方政事的處理。

周王繼承改良了商朝的內外服制度,重新分封建立了不少新的諸侯國,把周王的親族、功臣和周王以前帝王的後代被分封到了地方,依靠血緣、宗法和軍隊控制地方上的諸侯國,這些新的諸侯國與地方上的土著國家一起歸順了周王。

周王保留了以鎬京為中心的成周和以洛邑為中心的洛周兩塊地盤,其他的地盤一一分封了出去,地方上的諸侯國稱周王為天下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王控制的諸侯國比商王多一點,可是周王實際上還是一個諸侯聯盟的盟主,而不是一個皇帝。

隨著周王實力的衰落,分封制的弊端暴露無遺,地方上的諸侯國獨立成了自由的國家,周王淪落成為和其他國家諸侯對等的普通國君,天下諸侯對攻,諸侯之間混戰一打就是五百多年。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掉了最後一個諸侯國齊國,秦國升級為秦朝。秦朝與之前的商代和周代不一樣,沒有延續以前的那種分封制度,而是建立了郡縣,實行郡縣制度。

郡縣制度下的地方官吏都由皇帝任命的,地方的軍事、民政、經濟這些權利統統都收回到了中央,什麼事情都是皇帝說了算。打個比方,秦始皇是大腦,地方是身體,大腦要身體幹什麼,身體無條件服從,跟隨大腦的意志行動。

對地方的完全控制,讓中央的皇帝真正成為了天下的控制者,這樣的國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國家,秦朝恰恰符合這一點,而周代和商代最多隻能算是天下諸侯聯盟的盟主,是個籠統的共同體,和今天的聯合國很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