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是不是導致房價上漲的原因,未來棚改要走向何方

新華社主管《經濟參考報》刊文稱,近日,雖然國家開發銀行對相關言論給予否認,但業內人士認為,雖不能認定國開行已暫停所有支行棚改項目審批權限,但棚戶區改造貨幣化的初衷是房地產去庫存,隨著房地產去庫存階段結束,貨幣化安置也應逐步退出。在此背景下,近一年瘋狂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熱潮或將有所降溫。

棚改是不是導致房價上漲的原因,未來棚改要走向何方

近日,棚改貨幣化安置引發廣泛的關注,主要有兩種聲音,其一認為是推高房價,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房價的元兇;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三四線房價上漲不怪棚改貨幣化安置。當然,更多的人則是關注,棚改貨幣化的改革是否會成為房地產企業由利好向利空的轉折點。

為什麼棚改貨幣化安置成為眾矢之的?大家卻忽略了棚改貨幣安置政策本身,只關注到房價上去了。我們還是先回到棚改貨幣安置政策本身來看待問題。

棚改貨幣化安置一石三鳥

棚戶區主要指的是城市中結構簡陋,居住環境差,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房屋集中區域。棚戶區改造是近年來我國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其安置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實物安置,另一種就是貨幣安置,棚改貨幣化安置指的是對棚戶區進行改造時,以貨幣的方式補償被徵收的土地和房屋。

棚改的安置方式因地而異,通常是採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但是2013-2014年期間,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供給過量,庫存嚴重的問題。針對這一狀況國務院簡政放權,推出三年棚改計劃,於是地方政府將棚改與去庫存結合起來,紛紛推行棚改貨幣化安置方式。

對當時房地產市場狀況而言,棚改貨幣化安置方式並非眾矢之的,反而可謂是一石三鳥。其一,作為一項民生工程,無論採取何種安置方式,最終都能達到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目標。其二,採取貨幣化的安置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的增加房屋需求,有效的消化房地產庫存,完成去庫存目標,平衡房地產供求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其三,對地方政府而言,採取貨幣化的安置方式增加了房屋的需求,刺激樓市投資消費,為當地政府政績做貢獻。同時,房地產開發投資對土地的需求也增加政府土地收入,有利於保證政府財政收支平衡。

棚改貨幣化安置會不會推高房價?

棚改貨幣化安置方式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可行性高的優點。棚改貨幣化安置會不會推高房價?在現實執行過程中,確實助推了本就火熱的房地產市場,導致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價格一路高漲。

從源頭來講,棚改採取貨幣安置方式在市場上釋放了大量的基礎貨幣,這些基礎貨幣通過貨幣指數會成倍擴張,以而引起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房價自然而然上升。同時,大量的需求透支了房地產庫存。這裡的需求首先有一部分是由於棚改而產生的房屋剛性需求者構成,另一部分則是由趁機購限價政策進行套利的投機者構成。棚改後,房屋剛需者增加,同時加之投機者對需求的放大效應,需求消化庫存後仍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導致房價不斷上漲。

不得不提的是,地方政府也有意或無意地成為房價上漲幕後 推手。地方政府為了還付國開行棚改貨幣化安置貸款,所採取的方式通常是賣地。除了土地資源本身的稀缺性,政府為了還款並且獲得財政收入,土地往往越賣越貴,開發商成本也隨之提高,最終都反應在了房價上。

從各地棚改的實踐來看,貨幣化安置的地方確實大 大縮短了當地商品房的銷售時間,最終都助推了房價的上漲,有著非常顯著的關聯性。

棚改貨幣化已功成,身退未必要“一刀切”

據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5月末,全國代售商品房面積為5.6億平方米,創下了歷史新低。歷經三年的棚改貨幣化安置完美的完成了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目標。但是去庫存完成後需求卻依舊保持上揚姿態,不斷透支著房地產市場供給,房價不斷上升。

數據表明,三四線城市6000-7000/米已成常態,有些城市房價甚至過萬,成為工薪階層不能承受之重。同時,棚改後所釋放的大量的貨幣,並沒有進入實體經濟的領域,反而大都流入股市、樓市等虛擬經濟領域,一方面導致房價脫離真實供求關係,泡沫嚴重。

棚改貨幣化雖然如今導致房價上漲,但客觀地說,憑藉其優點,一石三鳥完美收官房地產去庫存,這說明棚改貨幣化作為一項政策必然是優缺並行的,我們要以辯證的態度去對待。各地區情況不同,相信棚改貨幣化不會被完全禁 止,也未必要“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