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他們扛不動槍,但卻扛起了中華文脈;他們無力阻止國土淪喪,卻誓死守護千年流傳的中華瑰寶。

飛馳的列車、遠航的江輪、山路上的汽車、激流中的竹筏承載了萬箱國寶;身軀柔弱、脊樑筆直的故宮人承載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J120《故宮博物院建院六十週年》紀念郵票



身為“網紅”的故宮,一夜之間又成功“攻佔”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原因是某“藝人”的“日本人為啥沒燒故宮”言論,對於這位擁有“學霸”人設的言論,小編就用@紫光閣 評論來評價,“任何一國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今天,我們就通過郵票,回到那個炮火連體的時代,瞭解一下,那個時代的故宮人所創造的“文化奇蹟”。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2015-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郵票(13-1)“九一八”歷史博物

1931年9月18日,日本自爆其南滿鐵路,蓄意挑起戰火,長達十四年的侵華戰爭就此開始。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國土之上,不僅僅是掠奪糧食、木材等戰爭資源,更是針對其覬覦已久的中華文物開始了大規模的掠奪。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1996-3《瀋陽故宮》郵票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2007-12《清皇家陵寢》郵票(3-1)昭陵


瀋陽故宮、以清昭陵為代表的清關外三陵等貯藏大量皇家文物的場所,均遭受到侵華日軍洗劫與破壞。

日本侵略者鯨吞東北,虎視華北,故宮文物危如累卵。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2007北京地方印花稅票《北京園林》(9-5)圓明園



或遭毀壞,或被掠奪,戰火中的文物逃不開這兩種命運。1860年圓明園的那場大火還在灼痛記憶,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製定的《戰時清國寶物蒐集辦法》尤其讓人警覺。以史為鑑,故宮博物院金石學家、古物館副館長馬衡提議文物南遷。

這在今天看來,當然是明智之舉和不二選擇,可放到1932年北平的歷史時空裡,卻遭遇到洶湧的反對聲浪,甚至來自一些“有識之士”。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紀91《魯迅誕生八十週年》郵票



魯迅發出了“寂寞空城在,倉皇古董遷”的詩句;北伐大將李左翔要求拍賣文物,購500架飛機用於抗日;馬衡院長的兒子馬彥祥通過報紙與老爹叫板:“要抵抗麼?先從具有犧牲古物的決心做起!”(當爹的給多鬧心啊)

日本人在報紙上發表言論,“此等寶物,由中國國家或民族保管,最為妥當,誠為當然之事。然現處政局混沌狀態中,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為致力,以盡保管責任,蓋亦數之自然也。”如此冠冕堂皇的說出自己的狼子野心,乃人類之少有之品種。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2002-6《汝窯陶瓷》郵票



1933年2月6日至5月15日,故宮博物院、頤和園、國子監、承德避暑山莊等單位的19557箱文物在軍隊荷槍實彈的保護下分5批南遷。其中故宮文物13491箱,包括書畫近9000幅,瓷器2.7萬餘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餘件,《四庫全書》等各種文獻……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2015-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郵票(13-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


1937年“七七事變”後,文物從南京分三路向西遷移,曾和父親作對的馬彥祥主動報名,要求加入押運隊伍。馬衡、馬彥祥成了護送文物的父子兵。

北平淪陷治後,日寇果真把魔爪伸向了故宮。他們數次強闖故宮,搶走大銅缸66座、元明清時期所造鐵炮數尊、銅燈亭91個,運往天津去冶煉屠殺中國人的武器(今天去故宮,還可以看到很多銅缸身上的劃痕,正式當年日本掠奪的最好“罪證”)。

19557箱文物“出京”第一站便是上海,文物抵滬後在上海法租界暫存,同時在南京朝天宮搶建文物庫房。1936年秋,文物移入新庫。1937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但是好景不長,“七七事變”爆發,8月13日,日軍轟炸上海,南京告急,文物告急。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2015-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郵票(13-4)上海淞滬會戰紀念館


根據戰時文物宜散不宜聚原則,南遷文物分3批向西遷移:80箱文物走“南線”,經長沙、貴陽,1938年抵安順,1944年12月接運到四川巴縣;7286箱文物走“北線”,經寶雞、漢中、成都,1939年7月抵峨眉;9369箱文物走“中線”,經漢口、宜昌、重慶、宜賓,1939年7月抵樂山。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2015-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郵票(13-5)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9日,也就是南京淪陷的前4天,第三批“中線”文物,才隨英國輪船“黃浦號”駛離浦口碼頭。

雨聲夾雜著隆隆炮聲,日軍開始攻城了。萬安陵前的石麒麟和明初建造的南京城牆被重炮擊毀,牛首山佛教寺院和中華門西街古清真寺被大火吞噬。

日軍將朝天宮庫房所剩文物移至北極閣藏匿,將朝天宮屋脊上的裝飾物“吻鴟”拆下佔為己有,將國學圖書館的檔案和圖書或掠或燒……

“南線”的80箱文物非常珍貴,包括甲骨文、鐘鼎、碑拓,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等。它們起先存放在湖南大學圖書館,即著名的嶽麓書院。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1998-10《古代書院》郵票(4-3)嶽麓書院


已升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來到長沙,發現嶽麓山下的愛晚亭三面環山,若在這裡鑿洞存放文物,會比較隱蔽。於是,幾周後山洞鑿好,這時馬衡突接密電,得知日軍將在近期大規模轟炸長沙,便緊急組織文物向貴州轉移。

裝文物的車隊剛剛離開,多架日本飛機俯衝下來,湖南大學圖書館被夷為平地,愛晚亭旁也毀於戰火。“北線”更驚險:裝運文物的列車在鄭州車站停靠接駁時,日本飛機狂轟濫炸,鄭州站陷入火海,狂風席捲著烈焰撲向裝有文物的車廂,司機果斷髮動列車,衝出火場。

這種例子在故宮南遷路上太多太多,故宮人常說“文物有靈”,文物前腳剛撤,炸彈後腳就到,這樣說來,文物確實有靈;但如若故宮人存一絲猶豫或僥倖,行動只消放慢半拍,文物還會剛巧躲過浩劫嗎?


那些年,不管是日機的轟炸、土匪的攔截、敵特的跟蹤,還是激流的衝擊、山道的險峻、生活的困苦,故宮人從未退縮。他們的價值天平上,國寶的分量重於個體的生命;他們的身體裡,流淌著胸懷天下、安貧樂道、通達生死的士大夫的血液。

故宮盼著它們回家,故宮人盼著它們回家。如歌中所唱“億萬斯品,羅列靡遺”,“靡遺”便是包舉,包舉便是完璧,完璧便是回到故鄉。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中國臺灣省常140《故宮經典文物》個人化郵票


但故宮人不會想到,竟還有最後一場“南遷”在等著他們!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月29日,“刮”民黨敗退臺灣時,故宮人分3批帶走了總計2972箱文物,佔南遷故宮文物總件數的22%。當時戰局混亂,時間匆忙,並不是傳說的精挑細選,而是匆忙裝箱。舉一個例子,就能證明,當時把681箱的《四庫全書》運走了,而把後母戊鼎留了下來。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特63《殷代銅器》郵票(8-8)鼎



從此故宮一分為二,國寶與人分隔兩地。1951年後留在南京的文物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1萬餘箱,剩餘2221箱留於南京庫房,劃歸南京博物院所有。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中國臺灣省 特609《感受博物館之美》郵票(5-5)國立故宮博物院郵票


<strong>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查閱相關書籍瞭解一下,故宮也推出了以“文物南遷”為原型的《故宮回聲》動漫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故宮的故事還在繼續,小編也希望故宮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在公眾的視野之中,但絕對不是這種情況。針對某人的“道歉”小編只有這個表情送過去了

用郵票告訴你“為啥沒燒故宮”


8090集郵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