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农村,正月初一还有没有必要在家族中挨家挨户拜年?

教育快递


咱们国家东西南北跨度这么大,乡镇这么多,地域差异化很明显,也很大,当然也就各地在大年初一的拜年习俗也就不同了,像题目中所说的在大年初一有没有必要挨家挨户去拜年,这个当然要用辩证的思维与眼光来看待了。乡土中国,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习俗。

先来说说我们村子在大年初一的拜年习俗吧,我老家是西北甘肃的农村,在我们村子一直流行这样一个习俗,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村子里面有去世老人的家庭在三年之内(包括三年)的,村子里面的所有人,一家指派一个人,去人家给“吊马”,就是上香烧纸的意思。这一动作在大年初一中午十二点半就要做结束。

其实在农村里面挨家挨户在大年初一拜年,是一个不现实的说法,可能在以前的农村里面还有这样的习俗,但是随着宗族的发展,家口和人数也越来越多的话,就没有办法再去组织拜年了。

大家都知道,在农村里面是很讲究宗族的,就像我们西北农村所说的“亲房”一样,就是在太爷辈里面是一家人的,就算是比较近的亲房了。但是到了第四代人来说,就要说到爷爷辈的亲房了,所以说宗族是越阔越大,当然血缘与关系也就越来越疏远了。

在农村里面如果“亲房”是近二代的人,这就很有必要把这些亲房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了。就拿我们村子来说吧,这些亲房们在除夕的时候就会去挨家挨户转、喝酒拜年等等,到了大年初一还要去拜年,这就是一种宗族近亲的关系所引导的。

这是我的回答!我是万宁宁,喜欢和大家一起说说三农的那些事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宁宁说的话


这个过年的习俗,真不是我们是没必要就能改的。

在我老公所在的农村乡镇,每年初一都得向村里挨家挨户去拜年,风雪都无阻的。我是外地嫁来的,我记得第一年来老公家过年,好不习惯。大年初一天不亮就叫起床吃早餐,关着大门吃,然后天刚刚亮,就有很多同村的来家里拜年了。没办法,只得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冒着风雪,跟着老公家家户户去拜年,因为害怕在称呼上叫错,我都是紧跟老公的,可恨的是老公都不帮我抱孩子,有时就跟不上。所以,我很讨厌这个习俗,很是反感这样只有形式的拜年,可也没有办法改变,除非在外面过年。

我曾经非常后悔当初没有了解清楚老公这边的风俗习惯,很怀念在娘家过年的日子。

在我娘家那边,我没出嫁前年年初一都是睡到自然醒,当然八九点也会起来了,因为想想要让新年的第一天在床上过,那可是浪费,而且大人们也会提醒初一那天是可以到同村的亲戚家拿红包的。那是我最高兴的一天了,因为大年初一那天还是我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比别人多红包。

想到今年的春节又快到了,初一那天又得抱着一个几个月的孩子走完四五十户人家,真心有几分心疼自己了!


千年不哭


挨家挨户去拜年,这是很多农村的习俗啊,我觉得是有必要的,这样才有年味。我们村子就这样,初一 天还没亮,就会有人来拜年,不过主要是村里的已经结婚的人,还有男孩子。未结婚的女孩子是不用去拜年的,不知道为什么。记得小时候给村里长辈拜年,是要磕头的,不过现在好像也不这么讲究了,直接跟长辈说说话,问问好就行了。年老一点的老奶奶老爷爷,还是希望你磕头的,他们认为这样才算拜年( •̥́ ˍ •̀ू )。谁家来拜年了,谁家还没来,我奶奶都记得可清楚了,其实老人就想见见小辈的人,现在一年到头有时候都见不到,也就初一拜年的时候差不多都可以见到。


秀275587052


在乡镇农村中,正月初一真的有必要在家族中挨家挨户拜年,农村过年习俗年味最浓,尤其是老一辈人还健在,年轻人一年到头都在外奔波劳碌就盼望着过年回家过个热闹年,看看好久不见的老同学,老长辈。

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回想起小时候在正月初一的时候,我们村庄中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大人都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小孩子先个家中长辈拜年,拿了压岁钱,然后放一串鞭炮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早饭,吃完早饭我们会先从村里最年长的长辈家开始拜年,然后在挨家挨户去拜年

每当来到一家,家里的主人会放鞭炮,端茶水,给糖果来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大人见了简单寒暄几句,小孩子们拿上糖果笑眯眯,待上几分钟在前去另一家。往往我们不单只在我们村庄拜年 相邻两个村庄都会互相来拜年、农村的跑去给住在乡镇上的亲戚拜年,乡镇上的亲戚也会来给住在农村的亲戚拜年,问我们图的是什么,我们图的就是热闹!!

我觉得过年最重要的是气氛,现在在外,大家都是在网络上群发新年祝福,这种拜年氛围,真的比不上面对面简单而又真诚的寒暄。



昱奕231


初一大拜年!这是乡风民俗。初一一大早,天才蒙蒙亮,早早起来,下了水饺,放了鞭,吃点。一家子兄弟聚齐了,就开始从爷爷辈一家一家挨家挨户的拜年了。

在农村乡镇,这是每年过年例行的项目。现在,农村在外打工的多,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只有大过年的大家才能赶回来聚一聚。大年初一,互相串串门,拜拜年,也能联络联络感情,交流交流心得。要好的,炒几个菜,小酌几杯,好不快活。


青龙湖畔大安丘


这个挨家挨户去拜年的话,我只有在自己六七岁之前有过这样经历(本人96年生辰)。长大一点后就没有这习惯了,不是我个人自己不愿意,而是我们这里大多不这样,或者是这习俗在我家这边并不流行。当时挨家挨户拜年时,需要给每家磕头,然后主人会给我们一些吃的东西的,瓜子花生还有一些炒的干货。当然还会给我们几毛钱,意思意思,喜庆一下。当时很开心,后来长大后就没有这种习惯了,其实要不要挨家挨户拜年呢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吧。看个人所处地有没有这风俗习惯,还有现在大家都都希望一切从简,年轻人压力本来就挺大的了,有时不希望太多繁文缛节,希望轻松一些,自家拜拜年啥的。总之还是看自己意愿啦,最后祝大家阖家欢乐身体健康发大财!!



疲惫的鬼


在农村的新年还是很有年味,很热闹的。在我们老家虽然不是挨家挨户,(因为村子太大,得有一万人,转不过来啊)也都是认识的亲戚朋友都要去家里拜年,坐一坐的。大概从早上七点多持续到晚上十点多,这中间的人都是络绎不绝,彼此说着拜年的吉祥话,唠唠一年的收成和收入,家长里短这些。因为好多人成年在外忙碌,也就过年能见上一面,所以大家乡里相亲的见面格外亲,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这就是那句老话,走多远,不能忘本,不能丢了魂,不能没了根。


林之焱


在我们家里我是这样做的,每到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家早六点之前一定吃完早饭,我带着我的孩子,到我的长辈家挨家挨户拜年,拜完长辈之后,孩子们再到他们的长辈挨家挨户拜,我则在七点钟左右,赶紧回家,坐在家里等待前来给我拜年的孩子们,因我们家在本村不是大家族,所以前来给我拜年的孩子大约十几个,我对前来拜年的孩子则不论年岁大小,每人发100块钱红包和一包糖块儿。

我个人觉得对前来拜年的晚辈们,不论大小都要发个红包,以表示长辈对晚辈的爱戴之情:同时也表示我们做长辈的对他们在新的一年的希望和祝福


三姐118农家三姐


说实话,我认为真的没有太大必要了。

还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年过年是最快乐的一件事情了,正月初一这天,我可以肆无忌惮,可以不写作业,可以随便玩耍,到各家去串门,去各种亲戚家拜年,耳边传来的是阵阵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着各家斗香的香味。

而现在确实是不太一样了,大家都长大了,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无虑了,我们变得不那么单纯了,需要考虑更多的事情了,有的为学业忙碌,有的为工作操心,有的逃避于亲戚的各种盘问,有的忙忙碌碌了一年,只是想在过年的这个假期里,好好休息一番,给自己好好放个假。

当然,我们也绝对不能忘记过年的传统。我认为,过年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好好陪伴家人,毕竟,有家人在一起才叫过年。



手机小屋


有必要去拜年。

家住山东莘县。从小生活在农村,大年初一我们这里所有会起的很早,全家族的成年男女会聚在一起,然后分为两拨,先后去家族的长辈家里,磕头拜年,祈福老人健康长寿,我们会向家族的柱子家谱里磕三个头,然后给健在的长辈,各各磕一个头,并且还要喊出来:俺大爷,俺大娘等称呼。

女性也是同样的道理,向家族的长辈们磕头,这时候大爷会向男性们发烟,大娘会向女性们发糖和瓜子等吃的。

大年初一一大早全村里就很热闹,老少爷们皆大欢喜。

不过从去年开始,我们这里的习俗就变了,一个家族里的姓氏不相互磕头了,各磕各的,女性也不给家族的长辈里磕头了,可以说我们这里的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也慢慢地淡了。

作为春节,如果不放鞭炮,不磕头,不拜年,那么就没有年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