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为什么很多工程公司和包工头不敢再碰垫资工程了?

蔡贤毅


垫资施工曾长期成为一些工程公司和包工头为了争夺项目的利器

记得前两年一个朋友家里新房装修,跟着一块去跟几个包工头碰面谈价格,谈到最后我才发现一个问题:原来现在不仅仅是工程项目包括如今的家装也都是先装修后付款,按照工程进度进行付款。当时我就感觉建筑工程的竞争竟然到了如此地步?朋友笑笑不语。几点愚见:

第一、市场过度竞争或许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以家装为例,但凡是新房交付,你就可以看到小区周边到处都是包工头和各种装修公司。往往一个单子,就有4-5个报价甚至更多。仅仅家装行业的竞争就如此,更不用说是工程项目了。

第二、说明建筑行业水很深,利润还是足够大。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相信很多工程公司和包工头敢垫资接工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经过计算发现,结算一批的工程款足以维持下面项目的进行。侧面说明了什么,建筑行业的水很深,利润也真的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工程公司和包工头敢垫资施工的原因。

2019年为什么很多很多工程公司和包工头不敢再碰垫资工程

个人觉得不仅仅是2019年甚至往后会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和包工头不再会垫资施工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地产的利润已经不再那么丰厚了,或者说房地产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几点愚见:

第一、以银行贷款和工程公司垫资施工的开发商一旦出现房产销售不畅,那么资金链必然出问题。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全国房地产调控,可以说在一二线和省会城市开启了房地产调控的最严时期。严格的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使得很多开发商的商品房销售出现问题。就个人就经常看到2018年有工程人员围堵售楼中心的情况,可以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房产销售的不顺畅。

第二、国家对于欠薪的重视度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地方政府已经将拖欠农民工薪资问题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来处理,有些地方不仅仅将这些情况记录在企业档案,甚至会处于严格的处罚。比较大的处罚力度下,工程承包商和包工头的压力很大,因为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甚至还有被拘留的风险。究竟值不值得,工程承包商和包工头也得提前思考下。

第三、确实一旦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追回工程款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开发商对应的是工程公司,工程公司直接给工人发放工资,一旦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或者项目烂尾。开发商大概率就是卖地处理,但是这个过程会很长时间,工程公司可以等但是工人等不了,免不了被举报或者吃官司。这样的代价也是很多工程公司和包工头不愿意的。

综上,个人觉得工程公司和包工头不敢再碰垫资工程也算是件好事,这会使得一些本身实力不足,扯大皮做项目的开发商彻底漏出来。因为本身房子就是关系很多人一辈子的事情,资金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也说明了建筑行业确实也到了该整合和整顿的时候了。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房产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勇勇晓谈壹贰叁


谁再敢做垫资工程?开始时,建设方说的这好那好,天花乱坠,等到驶进那个阵里,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你已经把前期工作做好了,机械进厂了,各种工上来了,各工作面展开了,这时候也就不能打退堂鼓了。自己现有的垫,然后向亲朋借,向银行贷。咬着牙做,工程完工了,工程款遥遥无期。没办法,顶房子。还比出售价高,房子卖不出去,可各种材料费和人工费催的要命。没办法,再低价卖顶帐房,每套赔上五六万。过上好几年,才把这笔帐基本上弄清。一算帐,扣除垫底部分和银行利息,不但不赚钱,还赔了几十万。就这还算是好的,有些房子卖不掉。没法支付材料款和人工费,不得不跑路,玩失踪。这就是我这个搞工程的亲身经历。


沧桑一剑lj


活好干、钱难收,一到年关心头慌。


工程上垫资,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主要有几大类:

1、投标时,以垫资为条件中标

这个是很普遍的,很多公司都是拿单第一,全员营销。为了提成,营销人员对外会承诺很多条件,对内则会在老板面前夸大拿单难度,让老板不得不同意垫资中标。

2、正常垫资

一般项目的预付款也就10%---30%,很多项目是没有预付款的,这个时候需要公司先投入,把材料、构配件组织到场,待施工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按比例收取进度款。这个过程是正常的垫资过程。

竣工验收后,就算业主全部付清进度款,也还会有一定比例的质保金压着的,当然,这部分钱就不能算垫资了,属于利润。

3、非正常垫资

业主以各种理由拖付进度款、结算款,此时公司已经投入了,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这部分的工程成本,就是垫资了。


现在为何很多工程公司和包工头很少碰垫资工程呢?我觉得有下列原因:

1、没钱垫了

很多公司的自有现金并不多,主要是靠贷款,现在银行在收缩对企业的贷款,公司没钱了,自然没法去做垫资工程;

2、找不到下家

很多总包单位,接到垫资工程后,又把垫资的压力转移到分包单位、劳务公司、材料供应商等单位头上去,现在大家都聪明了,垫资这个游戏传递不下去,他自然会考虑自己全盘接手的风险,会谨慎很多。

3、国家管控加强

这十几年来,国家对农民工的欠薪问题一直很重视,任何单位都不敢触碰红线。去年11月,国家又出政策在大力清查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工程款现象,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是一份保障;但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接触大型项目的机会,因为业主需要更有实力的垫资单位。现在的建设项目,普遍都是“中”字头的企业在实施了。


弥江小地主


不碰就是对的,带资垫资本来就是不正常的运作。

中国人做生意历来是由自已出资的,有多少钱做多少钱的生意,钱多大生意多大,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经过改革,把个生意也给特色了,结果乱象频生,市场不走正路。

很早以前,我就见过建设部有文件规定,建设单位搞建设是要备足资金的,而且实行备料款支付制度,所谓备料款就是现在建筑人都知道的预付款,比例是工程总价的30%,后来有所松动,由30%变为20%~30%。不论多少,总归有的。这个规定现在也有,不过本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原则,监管也只能闭上眼睛不管了。可是,由于建设工程的发展似大河奔流,速度极快;加之建筑企业发展迅速,都想在这块蛋糕上咬上一口,为了能分到这杯羹,一些建筑公司就出现了主动带资、垫资的行为。而后房地产开发商把预售‘’制度‘’用到极致,将所有资金极力往前推进,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的开工;由迅猛发展到势如破竹,这样无间断、无节点地往前滚动,导致开发商的资金链条运转越来越不灵敏,于是就借助自已的优势,要求承包单位带一点、垫一点、优惠一点。压在承包方身上的负担还有质量保证金、工资保证金,有时候,本该建设方分担的费用,也压到承包方身上的比比皆是。

承包方一头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责任重大,一头连着成百上千的工人及工资,如果带了、垫了,工人工资不拖欠、材料款不拖欠,基本没有可能,这还是“诚信守约‘’按进度支付的情况,如果开发商不能按约付款或干脆无款可付,想想,承包方只是死路一条,别无他法。

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已尝到了带资、垫资的苦果,而今税制改革,工资支付制度改革,哪一个方面的重压足以令建筑公司胆寒。如果建设单位、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自已不筹足建设资金,寄希望于建筑工程公司给你承担这些重压,就是有实力的承包商,也敌不过工人工资月月发这个硬框框的。

看来建筑公司不碰带资、垫资的工程,本来就是个正常的“生意”,扰乱了市场,吃亏的还是自已。

2019.2.19.


看世态的炎凉


作为装饰工程行业的从业人员,对垫款施工是深有感触,也深恶痛绝

一般垫款容易发生在新的从业者身上,刚入行业,着急做业务,为了打开市场,行业的经验不足,加上甲方的花言巧语,认为是个好机会,所以上赶着做,结果就是无休无止的要账,扯皮

当然,曾经的合作方也会出这种情况,合作过几次,觉得都很顺利,后面合作的时候就放松了,觉得没问题,最后也是友情尽,无尽的要账循环

每个行业都有规范,自己的公司也有制度,对得起甲方,也对得起自己。严格按制度来,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要账循环。当然这样也可能会损失一些客户,可是他连账都给你付不了,还有合作的必要吗

喜欢我可以关注我,谢谢


大乾坤小糊涂超


合同约定不付进度款即属于垫资,垫资就意味着业主没钱,施工方要和业主一起承担项目开发后的市场风险,比如房产开发后卖不掉的风险,施工方会被拖垮。


工程案判例研究


我这边有个工地,原计划去年10月份完工,现在还没完,原因是没钱,工人不干活,整的监理什么的把人都给撤了


术业专攻胡



峰147977431


垫资公司,个人垫资,十个有九个都死的翘翘的。就是给政府的基建工程垫资也拿不回工程款来,好多ppp工程都叫停了,现在的社会都是典型人吃人弱肉强食的社会。聪明的,都用脑袋玩空手套白狼。国内好多传销公司,诈骗组织,皮包公司,直销公司。套取了大量的现金逃往国外。在这个社会混,必须要头脑清醒,认清形势。止损就是最大的盈利。垫资挣钱是不靠谱的年代。大坑太多。一步踏错掉进深渊。债主拉拉队天天尾随,永无翻身之日。投资需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


1589046797


请问一下,你们觉得到贵州垫资,做水利、道路、机关单位的工程,完工了以后,好拿钱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