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rit業績下滑嚴重 靠低價舊款翻新能否扭轉頹勢

Esprit业绩下滑严重 靠低价旧款翻新能否扭转颓势

受國際快時尚品牌衝擊,港資服裝品牌似乎集體陷入了低迷。

近日,快時尚品牌Esprit(中文“思捷”)所屬公司思捷環球發佈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中期報告。報告稱集團營收67.66億港元,同比下滑15.84%;毛利34.71億港元,同比下降18.37%;股東應占溢利為虧損17.73億港元,同比下滑85.85%。

由於思捷環球業績持續不佳,自2018年6月1日以來,思捷環球在歐洲市場關閉店鋪38間,在亞洲市場關閉65間店鋪;截至2018年9月底,思捷環球已關閉所有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店鋪,徹底退出這兩個國家市場。

資料顯示,思捷環球旗下的Esprit曾經是全球知名的休閒時尚類品牌,在2000年到2010年前後曾經有過風光時刻,但是隨著近幾年國際快時尚品牌在全球市場快速崛起,以Esprit為代表的港資休閒品牌普遍開始衰落,紛紛收縮店鋪數量,例如真維斯、堡獅龍、班尼路、佐丹奴等品牌已逐漸退出市場。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業績低迷等問題聯繫Esprit設在香港的公司,截至發稿前,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由盛轉衰

創辦於1964年的Esprit是美國服飾品牌,1972年,林青霞的丈夫邢李原將Esprit亞洲資產在香港上市,4年後收購Esprit歐洲業務,並且更名為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

1997年,思捷環球與華潤集團合資組建華潤思捷,在中國大陸開展Esprit品牌服裝的零售業務。在那個時候的中國,Esprit幾乎成了國內中產階層消費者的歐美時尚啟蒙者。

當時大商場為了吸引Esprit入駐,會給出各種優惠政策。在巔峰時期,Esprit在全國近百個城市擁有數百家直營店和加盟店,堪比現在的ZARA、H&M等歐美快時尚品牌。

然而,自2008年以後,Esprit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款式更新都開始變得不像以前,“從近幾年的財報可以看出來,Esprit的業績處於下滑趨勢。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設計理念多以國外的著裝習慣去研發,大陸的市場和消費者這麼多年變化也很快,Esprit的設計應該說已經不太迎合內地市場的快速發展。”服裝行業觀察人士、閃光點體育營銷創始人劉翔說。

據一位任職思捷環球的區域經理施曉傑(化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Esprit最近幾年的管理有老化現象,加上店鋪的一些人員都是幹十年以上的老員工,很安於現狀,“基本上,高層簽完兩三年合同,就掙錢走人。沒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這個品牌的發展和創新的問題。Esprit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就變成一個缺乏新意,產品越來越過時的品牌。”記者就上述問題也給思捷環球香港公司發去留言請求採訪,截至發稿前,沒有收到任何回覆。

除此之外,記者注意到,2018年,就有媒體報道由於業績大幅下跌,Esprit的德國高管被裁員50%。此前,有媒體報道稱,Esprit由曾任英國快時尚品牌New Look CEO的Anders Christian Kristiansen接任公司執行董事及集團首席執行官後頗具懸念。因為如今New Look已經完全退出中國市場,Esprit能否在中國市場保全自身,引得眾多業內人士猜測。

而據施曉傑透露,目前Esprit的中層管理者確實有一部分已經換成了以前New Look的人。但是這些人能否扭轉Esprit目前的局面仍然是個懸念。

經營模式之考

“Esprit的設計款式,部分是靠翻新。”施曉傑所說的“翻新”實際上就是一些服裝品牌慣用的手法。為了銷售,很多服裝品牌把頭一年賣得很好的款式進行翻新,以謀求消費者的青睞。

“市場每年都在變,Esprit卻一直在翻新過去的舊款,一款賣得挺好的款式,Esprit最少翻新好幾年,最終導致顧客的流失。此外,Esprit比H&M、ZARA的單價更高,在經營模式上又比不過Teenie Weenie、百家好這類品牌。沒有在經營模式上快速改變的能力,所以才導致財報業績每況愈下。”施曉傑說。

實際上,服裝業早就已經開始了更新的經營模式。儘管施曉傑認為Esprit的經營完善度很好,員工的執行力也很強,但是畢竟市場在變化,時代在發展,Esprit以前的經營模式更偏重於風險的規避,創新性還是不夠。

另一位在北京崇文門商圈打拼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很多品牌現在已經採取合夥制、包店鋪制了,很多店長都是入股的,這樣既能夠降低員工的離職率,又能夠激發銷售積極性。而Esprit的制度十幾年不變,採取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雖然管理層會經常性地‘走店’,但流於形式,不能瞭解到消費者和市場。從經營制度上來看,Esprit應該算是比較落後的了。”

在這位業內人士看來,Esprit對於會員沒有更多的傾斜邀約,而爭取消費者的手段多是採取打更低的折扣。

最近一兩年經營不善的Esprit開啟了打折策略,“北京和上海的一些折扣店4月都開始十件及以上一折銷售了。”施曉傑說。

一位Esprit內部人員給記者展示了北京某Esprit店鋪的2018年業績表,數據顯示,2018年這家店的總銷售額在860萬元左右,比2017年稍微有所上漲,店鋪貨品也更新較快,但庫存較2017年也有所增長。商品單價多在100~200元之間,消費者每筆消費都在400元上下,店內主要帶動銷售的是大力度折扣活動。

“曾經Esprit一張會員卡,需要花3200元辦卡後才能享受8折折扣,如今1折售賣,今非昔比。越是折扣力度大,銷售越不容易推進。因為消費者都會等到低折扣的時候才買,這樣Esprit的頹勢更是無法挽回。”一位Esprit的忠實消費者尤梅梅說。

在服裝行業觀察人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看來,經營方式落後的背後是其經銷商制度。“Esprit在國內沒有直營,都是經銷商。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品牌採用經銷商體系,只有短期效應。因為經銷商要的是生意,不是品牌,這導致Esprit離市場較遠,體察不到市場的變化。自上而下的決策體系,加上沒有一手客戶信息反饋到總部,Esprit這類品牌就變得很傳統,對中國市場的理解不透徹。”

在程偉雄看來,做服裝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有很長的產業鏈。這麼多年,Esprit已經迷失了自己的品牌定位。“時尚不如ZARA,潮流不如潮牌,實惠不如優衣庫,所以Esprit在這一輪消費重置以及商業模式重組過程中,一定要想好品牌是服務哪個層級、那個群體,想好後再做出自己的品牌規劃和設計研發等。”對於未來,程偉雄認為,在服裝領域亞洲市場的發動機在中國,如果中國的業績不好,那麼未來就需要重新思考定位了。

·END·

(來源:中國經營報)版權聲明:“新消費”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010-88890472

Esprit业绩下滑严重 靠低价旧款翻新能否扭转颓势

新消費

由《中國經營報》快消連鎖版組打造

挖掘消費行業新趨勢、新機會與新模式

打造快消業與連鎖業上下游良性聯動的新型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