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買官走上政治舞臺的清官

在人們的印象中,清官是近乎完美的化身,出身也必定很乾淨。對買官賣官這樣的腐敗現象,清官都是深惡痛絕、嚴厲打擊的,至少,他們會與這種事離得遠遠的。然而,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清官,他靠買官走上政治舞臺,從小吏一直做到了丞相,而且,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他就是西漢名臣黃霸。

靠買官走上政治舞臺的清官

黃霸(前130~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黃霸還在年少時,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的志向。漢代入仕有兩條途徑:一是上書求官,以薦已才;二是納貨,捐錢財給國家以獲官職,俗話為買官。於是黃霸也花錢捐了個侍郎謁者的小官,開始步入仕途。不幸的是時隔未久因同胞兄弟犯罪,連累他丟了官職。在仕路上不屈不撓的黃霸,之後又向鬧糧荒的沈黎郡捐獻相當數量的穀物,當上了左馮翊卒史。

靠買官走上政治舞臺的清官

買官在世人看來很不高尚。黃霸第二次入仕後,上司就因其入谷捐官而看不起他,只把一些既瑣碎又容易擔責的工作給他幹。但黃霸兢兢業業、清正無私,經上司考察,補為河東均輸長,後升遷河南太守丞。宣帝即位後,得知黃霸執法公平,封他為廷尉正。他多次明斷疑案,深受眾人好評。以後試任丞相長史。

宣帝並非昭帝嫡子,而此時霍光集團勢力龐大,威脅到皇權,宣帝時刻有被罷黜的危險。宣帝為消除隱患,要朝臣重議廟樂,頌揚武帝的功德,為武帝追加尊號,抑制霍氏集團。朝中愛拍馬屁的大臣立即附和,頌揚宣帝是英明賢君,是武帝的真傳嫡子,興武拓疆,繼統大業。這正是宣帝所希望聽到的,但卻遭到為人耿直的長信少尉夏侯勝的極力反對。他說現在不是頌揚武帝的文韜武略、開拓國家疆土的時候,而是要考慮如何安定社會、振興百業。黃霸是滿朝文武中唯一支持夏侯勝觀點的人,他拒絕在眾臣彈劾夏侯勝的聯名書上簽字,更挺身而出要宣帝撤銷重議廟樂。宣帝勃然大怒,把兩人打入天牢。

靠買官走上政治舞臺的清官

身陷囹圄的黃霸不僅沒有意志消沉,反而趁此機會拜夏侯勝為師,學治國之道。夏侯勝是西漢有名的經學大師,著有《尚書》,是“大夏侯學”的開創者。黃霸虛心向夏侯勝學習儒家經典,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兩人在監獄裡並不覺得冷清,讀書寫字,樂得逍遙直到本始四年,中原地區遇到大地震,宣帝為祈求太平而大赦天下。黃霸和夏侯勝出獄,夏侯勝被任命為諫大夫,而黃霸則外放為揚州刺史。三年後又下詔書表彰,並提升黃霸為潁川太守。

此前,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黃霸到任後,大刀闊斧,佈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他常派官員微服私訪,並親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瞭解官吏情況,關心百姓疾苦,甚至轄區內哪裡的樹木成材了,哪裡的豬肥出欄了,他都一清二楚,吏民上下對他奉若神明。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朝廷下詔讚揚:“黃霸能上達聖意,下順民心,加強教化,孝子、悌弟、貞婦、順孫增多,耕者讓壟,家庭和睦,道不拾遺,夜不閉戶,贍養孤寡,贊助貧困,八年內無重大案犯。”朝廷下詔稱黃霸可作“國家棟梁之材”,然後給他加俸祿,賜爵關內侯,俸祿二千石,後聘為太子太傅,升任御史大夫。

靠買官走上政治舞臺的清官

漢宣帝五風三年(前55年),黃霸代替丙吉任丞相,被封建成侯,食邑600戶。任丞相五年,於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病死諡號定侯。

黃霸靠他的政績和他“治民教化為先”的治國之道,從一個買來的小吏一步一步升到相位,史書上稱讚他“以外寬內明得吏民心,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漢宣帝也讚揚他是“賢人君子”“國家棟梁”。他一生持政寬和,施行德教,奉職守法,以廉為本,體察民情,至今仍為百姓所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