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对家里人不好,却对外人好这是为什么?是一种什么心理?

红尘有你156621185


这种人,属于情商低。

对自己的亲人,横眉冷对,嬉笑怒骂,反复无常;

但对周围的人,亲切有加,和颜瑞色,恭恭敬敬。

他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因为爱他,而包容他,随他做作。

他想要的,是在外人面前,构建一个自己美好的形象。

这种人还不算最坏,无可救药。

假以时日,当他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时,就会痛改前非。这种人,心地不坏,遇到合适的人会成为一个非常可心的好人。


三户多蒙


我婆家嫂子就是这样的人,估计就是惯的。嫂子十七岁就嫁过来了,大哥比他大八岁,第二年就生了个胖小子,婆婆一家就可劲惯着,没去地里干过活,孩子也是婆婆帮着带,嫂子想吃啥就吃啥,想干啥就干啥,后来又生了闺女,就更不用干活了,婆婆身体壮实,所有的家务都是婆婆料理,地里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只要嫂子好好跟着大哥就行,而我们结婚是在他们结婚十几年以后了,家里就可劲尽着他折腾。

如今嫂子的孩子也都成家了,却天天干涉人家的生活,这不前几天非要侄女离婚,弄的鸡飞狗跳的。

嫂子对我的两个大姑姐也不好,她们都怕她,怕她不高兴,怕她不和大哥过了,怕她找我婆婆的事,她一不高兴,就要找婆婆的麻烦,各种理由,婆婆受了她几十年的气了,大哥也从来不敢吭气,前两天为侄女的事嫂子打侄女,大哥说说她,照大哥脸上就是几个耳光。

可是嫂子对外人挺好的,说话也好听,我们邻居都知道她什么人,远一点的就都夸她,真不知道是咋想的,越是亲人她越是闹腾,外人她倒是不敢了,所以我说是惯的,典型的窝里横。

这种人我分析一是惯的,二是没出门受过苦,三是自己不努力还嫉妒别人比她过得好,四是没有一个好心态,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五没有文化,没有知识,见识浅短,六是不和外人打交道,不敢招惹外人,只敢窝里横了。


明媚阳光153680509


我老公对外面人好得没话说,对我对儿女不是骂,就是打,工资从不贴家用。吃定我。别人告诉我,他外面有好几个女人,他的钱估计都花在这几个女人身上了,其中有一个相好跟定了他。他天天逼我离婚,在我三十六岁那年如他所愿,离了。当法院问及俩子女,他立马提出,子女他一个都不要,东西都是他的。离婚是八月,筹备婚礼包括做家具,同年十二月下旬就办酒结婚了。之后他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女儿形同陌路。而女方带过来的女儿,视如己出,宝贝得不得了。听邻居告诉我,自打他结婚后,他每月的工资全上交,退休了五千多的退休工资也全部上交。怕老婆怕得要死。别人说他人不要做,喜欢做鬼。亲爸不要做,喜欢给别人做后爸。


苦菜花203101848


我老公他一家就都是这种自私自利的小人,婆婆也是这种人对邻居倒还好对我这个媳妇一点也不客气,一字不识还处处都拜出阿婆的架子,真是无语。他么是个渣男加妈宝男。凡是他娘家人他都顾得很牢很听他老娘的话,他老娘错的也放纵也是对的。对我和女儿及其不负责任凡是家里的事他一概不负责也不想负责,对女儿也一点不宝贝女儿小时还经常要打骂我们是暴君!如碰到有什么事要同他商量他都反对商量不进的还桃气。而且还脾气大动不动就发火瞪眼同我吵,一吵就好几个月不说话就好像欠他似的拜了个脸真难看,真气啊。这就是下等人:没本事还脾气大!真想与他分开啊。女儿说给她5年时间,如5年内还没找到心怡的人就同意我离。


用户2691955024584


这种人,农村有句老话“老鼠扛枪窝里横”,“有本事就在家里使,一到外面就老实了。”

这种人,是什么人呢?就是很自私,很娇惯,很无能的人。

这种人格的行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的娇惯和娇纵。家里有什么事,家长自动把他摘出来,不让他负任何责任。久而久之,他自己就跟家里没有任何责任了,家里不管什么事,他就装着什么都不知道,既不出钱也不出力。

可是,到了外面呢,很简单,“没有人惯他这毛病”,大家都是一样的,该AA就AA,该出钱就出钱,所以,他在外面也很老实,也不敢不出钱也不敢不出力。而且,外面人哪跟他客气,少了一点,干脆就把他丢下,所以,他很老实,在外面很多人,察言观色,还巴结着干。

一句话,在家里不管怎么“作”,多么不负责,家里人,还以“血缘亲情”来原谅他,爱他,纵容他,所以,他在家里肆无忌惮地不负责,放任自己的自私自利。

在外面,谁惯他这毛病?反而让他变得认真负责有担当。

就是如此。在家里,家人惯,出门没人惯。


Longsuixinyuan


路过答题:"有的人对家人不好,却对外人好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心理?"

看了几个回答挺有趣的:有的说情商低、有的说智商低、有的说爱面子虚荣心强,更有甚者,说这种人不配做人等等……总之说法不一,五花八门。

本人根据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文化层次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种人,大部分文化学历较低,没有领会"家和万事兴"老祖宗留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只知道"仁义礼智信"在社交场合用,而忽略了家庭和亲人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二、利益心特别强烈的人。这种人利欲熏心,在外面牵扯到个人利益时,Ta永远不会得罪任何人,见人:大哥二哥麻子哥、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回到家里:父母永远是父母、丈夫永远是丈夫、妻子永远是妻子、孩子永远是孩子,反正是一家人。所以,Ta从不顾家人的感受。这也是当前家庭矛盾不断激化、夫妻感情破裂,而导致离婚的原因之一。

最后,祝福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愿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亲人多包容、多理解,平时好好说话,遇事好好商量,珍惜您最亲的人。

我是"人生如茶"赵振海,欢迎关注点评!

祝您新年快乐,好运常伴!





人生如茶66118897


这种人的心理状态出自多方面的原因。对外人特别友善,是因为外人与他不同吃住,言高语低不计较,喜笑怒骂顺其自然,让一点就过去了,既维护了自身形象又不得罪人。对待家人就不同了,因为这种人外强中干,心胸狹小,个性强,疑心重,父母亲有时正常的责怪,他就当成父母亲有意针对他,兄弟姐妹的无意争执,他也认为矛头是指向自己。于是,他就以咄咄逼人的态度对待家人,有理三楄担无理楄担三是他造成家庭不和的主要原因。在一个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父母是人儿孙也是人,父母痛爱儿孙,儿孙自然孝敬老人。这就叫做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你敬我一丈,我把你顶在头上。老人与儿媳之间,儿好不算好,媳好才算好。同样,老人与女婿之间,女好不算好,女婿好才算好。老人对待家里发生的一些无关紧的事,不要多管多问,装些耳朵聋,装些眼晴瞎,不要用老眼光看新事物,言多必杂,少说为佳。兄妹和夫妻之间,不要争输论赢,要相互理解,包容,如果一个家庭长期沉迷在争输论赢之中,那么,这个家就永无宁日。以上拙见,僅供参考,勿笑为谢。


忙里偷闲花甲人


这样的情况分几种,有的小时候受家长言语暴力、冷暴力等遗留问题所致,有的自己无法管理好情绪,即使内心不悦却对外人产生习惯性的职业假笑。

  • 一个人活在社会上同时有几层身份,一名男子,他可以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是女婿、是一些人的下属,又同时是一些人的上司。多重身份,就代表着多份责任。有些人做不好身份的转换,会把职场的烦闷带回家里,也会不经意把家里的烦躁带到职场,久而久之,为了在人前表现得体的姿态,就形成了职业性假笑,无论心里多不开心,都会保持笑脸。而面对家里人,则会收起那副职业笑脸,露出最原始的、狰狞的面目。

  • 小时候遇到问题,父母不倾听,反而动辄打骂。长大了,当自己组织成立了新的家庭,有家庭矛盾时,同样不懂如何面对,觉得清官难断家务事,家里的矛盾太难处理。干脆破罐破摔,逃避现实,所以对家里人态度越来越差,对待家里人很容易焦虑,会把不敢对外人发泄的火,都集中发泄在家里人身上。


  • 有些人内心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对外人会更好,希望能留下好人的口碑。而家里人,一般不会把家丑外扬,所以最真实的一面就是留给家里人,对家里人才会竭嘶底里的咆哮。

新人+原创。如果大家觉得内容真实、有趣,烦请关注哦,下次更新大家就能看到啦!欢迎评论,共同探讨!比心,强行么么哒(*  ̄3)(ε ̄ *)252

均衡心理


这样的人不配做人,怎么会是人。

有些人是在家里斤斤计较,算计算量,对家人,对亲人条件是非常的苛刻,一分一毫是算的清清楚楚,而在外面真的就不一样了,非常的大方,请人吃饭、喝酒、豪爽,抽烟、打牌就是没有钱,借钱都要去要面子,回到家里,马上又变成另外一个人的,这就是衣冠禽兽的人,怎么配做人。

俗话说得好,在家里都处不好事情,怎么在外面社会上做事,时间久而久之,别人就会看穿的,到最后没有一个朋友能够和你下处,包括亲朋好友,个个都会远离你,包括你的家人。





农猕老二


说到这个话题,我感觉非常熟悉。朋友们是否也有同感呢?

     “对家里人不好,却对外人好”,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家人,我们自己也都曾这样做过,只不过这样做的程度不同,给家人带来的伤害大小就不一样。

小时候,我们天天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玩具和零食是大家凑的,谁多玩会儿少玩儿会,多吃少吃,大家都不会计较。可回到家,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时,谁多吃一块糖,都会争得面红耳赤,买回来的冰棒,还要比比大小。

成年后,对同事,对朋友,我们谦让有礼,有点好吃的会和大家分享,偶尔还会请客吃饭,年节都会礼貌地相互问候,至少也要发条微信。对不熟的人,我们毕恭毕敬,可唯有对身边的亲人,上述的举动很少。

    我们也曾这样:工作不顺心,回家就借题发挥,把气撒在家人身上;在外面和别人吵了架,回家抱怨配偶或孩子在旁边添堵;自己的事业不顺,也会怪罪父母没本事,不能给自己更多的支持。似乎我们就是这样,能对陌生人客客气气,可面对亲人时,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所有的负能量瞬间爆发。

我的一位挚友,是一家公司的副总,和她交谈时,总感觉如沐春风。她总是那么优雅,睿智,我几乎从未见过她发火的样子,即使下属犯下再大的错误,她都会悉心教导。遇到难缠的客户,她都能处理得很妥当。要不是她主动和我说起自己的心里矛盾,我绝对想不到,这样一个完美的女性,在面对自己的亲人时,会像一只张牙舞爪的老虎。面对父母频繁的唠叨,她会恶言相向。家人在外人面前表现不好时,她会觉得丢自己的脸,把家人数落得抬不起头。

在我咨询工作中也有这样的情况:

L的丈夫,外形帅气,性情温和,工作认真上进,无任何不良嗜好,但在家里却是个十足的“大魔王”,他脾气暴躁、性格古怪,动不动就因为各种小事辱骂嘲讽L,L几乎天天承受他语言上的羞辱和贬低。而L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为了孩子,为了不让外人看笑话,一直忍辱在这段婚姻中。她以为这是两个人的磨合,过段时间就好了,可十几年来,丈夫不但没收敛,反倒随着年龄增长,更加变本加厉。她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丈夫可以对别人那么好,唯独对自己这样?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如果妻子遇到这样的丈夫,往往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因为只要接触过这种丈夫的人,都不会相信他还有另一面。如果妻子在他人面前有所抱怨和不满,都会让妻子处于孤立无援,愤怒和屈辱的地步。

实际上, L经受的是情感虐待。

L的丈夫这样的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具有讨好型人格。

在婴儿出生时,是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为主的,到幼儿阶段,就需要通过与养育者的互动来学习,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如何适应社会生活的规范要求。

当父母对孩子有过于严苛的要求,做不到就责罚孩子时,幼小的孩子,会把责罚夸大为灾难甚至毁灭性的惩戒。这种养育模式下,孩子感觉自己必须迎合父母的需要,才能免受责罚,得到认可,于是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孩子长大后,会延续小时候的模式,面对领导权威,或有权对他做评价的群体时,他们会努力讨好取悦对方。他们对别人好,并不是自己有足够的资源,而是他们几乎失去了自我,毫无保留地,拼命讨好别人。

L的丈夫出生后就被送到奶奶家,三岁后才被父母接回家。妈妈是单位领导,看到孩子有很多不良习惯,就非常严格地管教他,给他立下规矩,做不好,妈妈就会劈头盖脸吼他。

L的丈夫长大后,非常爱整洁注重仪表、谈吐。在单位表现优秀,遇到困难总是自己上,遇到好事总是让给别人,所以在单位人缘很好。

但他的内心并不快乐,因为委屈了自己而深感压抑。而他宣泄压抑的方式就是情感虐待妻子。人的行为模式是学习得来的,虐待别人的人,是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只学会用虐待这样一种模式来对待情感需要。就如同“受虐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熬成婆后她也会虐待自己的儿媳妇”一样。

L的丈夫,他并非不在乎妻子。当妻子需要理解支持和他沟通情感时,他能感受到妻子的需要。但他幼年的情感创伤同时也会被唤起,使他不由自主退行到童年被虐待的情境,内心充满愤怒、委屈、压抑等情绪。潜意识使他用从父母那里学习到的对待情感的模式,对妻子指责、冷漠、嘲讽。   

潜意识里他要把自己在情感世界中尝到的苦,想让妻子品尝个遍。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人和事,看到自己的影子.....

做为情感受虐者,我们要怎样做?

首先我们要学习成长自己,提高自我价值感,不把别人的评价作为对自己的评判标准,不寄希望于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来肯定自己。学习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让自己更自信。当情感施虐者对你再次贬低、嘲讽、爆发脾气、冷漠时,就不会直接把其对自己的评判作为对自己的评价,而是分清哪些是施虐者的问题,哪些是自己可以学习到的地方,我们就不会感到受伤害。

同时施虐者也可观察学习到新的关系模式,双方互相促进成长。

当然,人往往在生命早期形成自己的关系模式,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反复强化,想真正改变,并非易事。

当自己无法摆脱内心困扰时,可以求助专业人士, 会让我们少走弯路。让我们一起学习对亲人不再发火,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营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