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田地现来越少人耕种了,是什么原因?

青山红豆心


我是农村人,家里也有七亩多田,以前我在家里种了几年,实在是不赚钱,我就出去打工了,现在的田租给那些种田大户去种!我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不种的原因(算一下账)!

从刚开始买种子,撒播一亩田两斤半到三斤种子,插秧育苗的话只要一斤半到两斤(这样做费时费工,我们这边一般都是撒播)!一斤种子最便宜要20元/斤,这样种子钱就去了五六十块!我们这边也只种一季!

耕田,原来都是用牛,现在都是请的旋耕机,100元/亩,复合肥130元/袋,40公斤的,一亩田大概要六十斤左右,算八十块钱;还尿素,用来提苗的,一亩十来斤就够了,就算十几块钱吧!

农药,一季的话最少要打四次,每次就算最少的三十,四次就是一百二!割稻,我们这边是120/亩,还有除草剂,水费就算三十吧!一亩田产粮,风调雨顺的话1200斤/亩,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是110元/百斤!

就可以算一下了,种子(60),旋耕机(100),复合肥(80),尿素(15),农药(120),水费除草剂(30),收割机(120)这样算起来本钱就要525元,一亩田粮食买1320元,这里说赚795元!

要知道,这里795元是没有算人工费的,这也是按照收成最好的时候来算的!一季的时间有120~130天左右,也就是四月!一亩田一个月也就是二百左右,我家里一共七亩多,也才一千五!这样一个劳力在外面随便做小工也不会只有这么一点钱啊

这个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和许多朋友们的意见不一样,欢迎指教留言!






常德农村小赵


先说说我们甘肃那里吧!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们村子里所有的人家都靠种地生活,每个人都有一亩三分地,每个家庭的所有开销都是从地里产出,以前地里特别能产粮食也就是说每家靠地就能生活,后来因为植被的破坏,化肥的大量使用,雨水量也减少了总得来说环境的恶化使得庄稼的产量越来越低。另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个人消费增加了,每个家庭靠地里的那些收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家庭消费了。再加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城打工成为了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从另外一方面考虑现在的人思想观念不一样了觉得“我这辈子当农民工也没啥了但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也这样”这种思想下很多人宁愿在城里打工让孩子能够在城里上学也不愿回乡下去。


历史上的那些趣事


面朝黄土背朝天,"四海无闲田"是中国古代农村农人辛勤耕耘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时过境迁,"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不常见,倒是出现了许多耕地抛荒现象。这是为什么?

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耕种成本高,收成价值低。春秋两季使用化肥、农药、种子的费用,机耕、田间管理的费用等都不低。水稻售价每百斤是120元左右,花生每百斤800元左右,玉米颗粒每百斤100元左右。除去田间管理,收支相抵几乎持平。如遇到台风、暴雨、干旱等恶劣自然天气,田地庄稼受损,旱涝不保。

耕种田地辛苦,劳动日值低,家中除了老人和孩子,基本上都是外出务工,小工工资每天一百元左右,一天工资足可购买一百斤左右稻谷,以此类推。田地抛荒是自然。


青山红豆心


华北平原,土地肥沃,庄稼一年两收,小麦和玉米。土地打理的好的情况下,以去年的行情,小麦、玉米亩产均为1000~1100斤,小麦价格为1.10元一斤,玉米为0.9元一斤,种地的成本为(除去人工,包含种地,浇水,化肥,种子,收庄稼,耕地等)一亩地800元左右。

综合算下来一亩地收益为1200元。十亩地就需要一个人管理,且一般情况下一户也就十多亩地,这个人的种地收成为一年12000。对比看去城市打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个农村成年人(住廉价房,吃普通饭)年均可以剩30000,如有技能则剩的更多。尤其是家里有孩子上学的,我相信大多数人不远选择农村种地。

如今农村的土地(以我老家为例),(1)5%荒废,(2)40%自种,(3)35%承包给大包户,(4)20%承包给同村因病等不能外出的人员(承包价格仅为一年一亩地300左右)。


8号院校报考


我看到过一个蒋勋大师讲课,提到台湾的一个村子叫池上,这里的农民保持着传统的种植方法,绿色无公害。

美丽的油菜花是植物的肥料,种子都是农民自己保留。自家小院里的水果不用洗可以直接入口。

这里的粮食出售比机械化的生产价值高很多,但是人们就愿意买,因为食品安全呀。所以农民愿意保持这样的种植方法,他们的劳动成果有等价的回报。

如果我们的农村也可以这样生产,人们衣食无忧,相信大多数人不愿意背井离乡。







琼海溜公社


根本原因在于,种地收入少。

放弃耕地,到城里打工,城市基础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功不可没”。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了,跟种地比起来,现在有别的方式,挣更多的钱,肯定也就选择别的挣钱方式了。

另外,我们国家现在粮食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不在像以前还出现闹饥荒的情况。现在大家不用自己种地,也能有饭吃。

总之,耕地越来越有效率了,耕地这块国家也是有红线的,而且以后集约式家庭农场会越来越多。


一介农夫来了


亮仔现在就在种田,不过算是大户种植,种了500多亩。以前,家里田地加在一起有20几亩,除掉农药化肥种子等,确实挣不了几个钱,一家人省吃俭用,青黄不接的时候还会饿肚子。根据身边发生现象,我说下个人看法!

1,首先,父辈那代,改革开放以后不用交公粮了,粮食价格也上涨了,但种子农药化肥也跟着涨了,努力耕种还是赚不了多少钱。随着打工的兴起,大家都去打工了,也确实比在家挣钱。不说能挣很多,至少手里有个活动钱,家里赶场送礼,寄回来就可以了,不像以前那么困难了,省吃俭用每年还能存一些。


2,再说,我们这一代,基本没干过农活,对种田也是不懂。大部分也都上过学,有一定的知识,学习技能也相应的快不少,心里不会想着又苦又累的农活。学习知识,大多就是为了走出农村,很多父辈都不在种地,可想我们这一代?

3,现在,种田需要本钱,想要多种就要去承包,承包费用也很高。像我现在500多亩,除去国家补助,一亩也要400多,不算农药化肥种子,也要20多万的本钱。很多人不会出这么大的本钱去种地,有这么多钱还不如自己做点小生意,还不用那么辛苦,又脏又累。



4,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其实还是很有钱的。有些拆迁户,政府分钱又分房,肯定不会再守着几亩地。就是不拆迁,当地的惠农政策也好,不种的地,政府会统一招标外包出去,还会发放高额田租,跟自己辛苦种的所得差不多,肯定是不愿意种了。本身靠近城市,就业机会就多,有的还可以把多余的房子租出去。


综上所述,一部分地里位置优越,政府福利好,自身有更好收入不需种地。大部分,还是种地不挣钱,需要自己在外面打拼!


亮仔为农


专家说了是因为中国人民幸福感排名世界93位了,人民都过上幸福日子了。


用户3353920429253


土地在转变,人的思想在发生改变。以前人为了温饱一日三餐在田地上一亩三分而耕作,而为家庭有温饱,有饭吃,而拼命。而现在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富裕,不再为吃温饱而发愁。而是为生活得更好,更快地找到金钱而努力工作。现在一日好抵一年口粮,少着一月口粮。你说谁还会去种田。


用户3690296634034


全部全程的机械化作业,节省了80%的人力,加上科学管理。这样就有大批的年轻劳力外出谋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