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拉開大幕

廣西新聞網南寧4月4日訊(記者 董文鋒 陳貽澤)春暖壯鄉歌如海,八方賓客踏歌來。4月4日上午,2019“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活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盛大開幕。

走進民族博物館,廣西12個世居民族代表身著盛裝迎面而來,獻上代表吉祥的壯錦。舂堂頌福、民歌薈萃、獅舞獻瑞、指尖技藝、“桂系列”名品展示……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首府市民和國內外遊客。自治區領導鹿心社、陳武、藍天立、範曉莉、黃偉京、王躍飛、李彬也來到活動現場,與各族群眾共慶佳節。

當天的民族博物館,歡歌縈繞,熱鬧非凡。由230名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歌手組成的民族歌陣,齊聲唱響耳熟能詳的《山歌好比春江水》,生動展現了“壯族三月三”歌圩盛況,也正式開啟了主會場壯美廣西“壯族三月三”之旅——

民族博物館東側環道上,已有1300多年曆史的壯族舞蹈“打榔舞”正精彩上演,榔聲朗朗,節奏鏗鏘,表達著對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幸福吉祥的祈求和渴望。

壯族的《哈嘹》、侗族的《蟬蟲歌》、苗族的《苗嶺飛歌》、瑤族的《布努情歌》,山歌薈萃通道上,來自廣西的壯、侗、苗、瑤4個民族的原生態歌手,先後唱起本民族山歌,歌聲婉轉動人,讓人沉醉其中。

民族村廣場前,伴隨著鏗鏘激昂的鑼鼓聲,傳統舞獅在高低起伏的樁陣上騰空跳躍,為賓客展示鉗腰飲水、懸掛採青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鹿心社、陳武拿起毛筆,蘸點金泥,為舞獅點睛,寓意虎虎生威、事業興旺、吉祥如意、國泰民安、宏圖大展。

弘揚傳統文化,推介風土人情。美食長廊裡,南寧生榨米粉、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等七種廣西傳統米粉一一亮相,讓人流連忘返;風雨橋上,廣西非遺傳承人展示的傳統民族手工技藝,令人歎為觀止;民族村中,以喜劇表演形式展現的壯族“歐貴”婚俗,讓人忍俊不禁;廣場上,中國-東盟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表演大賽如火如荼……鹿心社、陳武等邊走邊看,不時駐足欣賞,稱讚今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系列活動“辦得很有特色”。

開幕式上,祈福宣講人誦讀祈福頌詞,壯族歌圩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敲響傳世銅鼓,開啟歡慶大幕。文藝工作者唱起《廣西尼的呀》,《八桂大歌堂》《劉三姐》選段的《採茶》《盤歌》等膾炙人口的歌曲,現場歡歌飛揚,激情迴盪。最後,鹿心社、陳武等與現場觀眾一起,揮舞手中的國旗,引吭高歌,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用歌聲表達對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的美好祝願,將主會場活動推向高潮。

今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緊緊圍繞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突出歡樂、祥和、喜慶的活動基調。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各地將開展900多項“壯族三月三”活動,包括“桂風壯韻濃”“民族體育炫”“相約遊廣西”“e網喜樂購”“和諧在八桂”等五大板塊,向全世界展示廣西團結和諧、開放包容的壯美新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