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鍾江影評

影片簡介: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母親”和“他”是一對夫妻,他們膝下無子。夫妻倆住在位於郊區的古老豪宅中,這棟房子在兩人結婚前就幾乎快被徹底摧毀了,因此他們重回故地,試圖在開展家庭生活前修繕房子。“他”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詩人,卻遇到寫作靈感障礙。“他”大部分時間是坐在自己的書房裡,盯著空白頁沉思;而“母親”則每天忙於將兩人的安樂窩修繕一新。

一天,一個素未謀面的“男人”敲響家門,這個“男人”是作家的超級粉絲,接著,一個素未謀面的“女人”也登門拜訪,她是“男人”的妻子,這兩人在家中隨意穿梭肆意的打聽著男女主人的隱私,這讓“母親”感到十分不快。

儘管“母親”三番五次的想要將這對粗魯的夫婦請出門外,可“他”卻對兩人的拜訪展現出了由衷的熱情。之後,“男人”和“女人”的兩個兒子也闖入家中,一場爭執最終演變成為了流血事件。崩潰的“母親”此時並不知道,這一流血事件僅僅只是失控和崩壞的開始……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母親!》是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執導的驚悚懸疑片,由詹妮弗·勞倫斯、哈維爾·巴登、米歇爾·菲佛、艾德·哈里斯領銜主演,該片於2017年9月5日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首映,同年9月15日在美國正式上映 。導演用該片探討了大量的現代社會的問題:包含戰爭、饑荒、以及氣候變遷等等。《母親!》最後呈現的成果像是沸騰爆發的有毒火山岩漿。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母親!》在2017年威尼斯電影節首映時,有的觀眾起立鼓掌,有的觀眾恨不得朝屏幕丟鞋。電影強大的爭議性不光讓觀眾如此,影評人們的評判也是冰與火的對決……

迷之又迷的,比如《RogerEbert.com》------

恐怖、勾人、迷惑…… 這是一部刷新你認知的電影 。

恨之入骨的,比如《紐約觀察者報》------

我不願給它貼上“年度最差電影”標籤,因為“世紀最差電影”更適合它。

評分網站呢,一個比一個不給面子:IMDb 7.0 ,爛番茄 68% ,豆瓣 6.7 ……

還有一個CinemaScore (有點類似中國的貓眼評分) 給出罕見低分:

F!!!

這分數有多罕見?五年來第1個,21世紀第9個,影史才第19個……

真那麼爛?

當然,也有人說不。

大師級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就看不下去,發文炮轟刷低分的媒體和觀眾。

他的原話是:這部電影不能被簡單地定義解釋,或者簡化成兩個詞的描述。這是一部恐怖片,還是黑色喜劇,又或者是聖經寓言,道德、環境破壞的警世寓言?也許以上都會有一些,但是絕對不是其中單一的一項分類。

這部電影的劇本,從誕生後就充滿刺激——

女主角大表姐說:第一次讀劇本,嚇得扔到牆邊。

女配角米歇爾·菲佛說:第一次讀不懂 ,後來理解後,又感到狂喜!

導演說:這個故事來源於他的憤怒 ,只花了5天就寫完初稿。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母親,萬物之源,萬物之本。母親是包容,是愛,是贈與。

這電影最大的母題自然是指地球母親。導演引用聖經讚美母親,提醒人類我們只不過是地球的過客,甚至是不受歡迎的寄生蟲,全篇都是象徵隱喻。

從代表亞當夏娃的那對陌生夫婦登場開始,人類逐漸開始了他們無窮無盡的索取,對“母親”(地球)卻毫無尊重和感恩之情。他們不顧“母親”(地球)對房子的各種呵護警告,肆意破壞,終於導致水管爆裂(諾亞洪水),換來了十個月的清淨期:“母親”懷胎,“他”創作,家園和諧。

可惜,好景不長,人類善忘。眼看著房子修好了,孩子要生了,人類卻進入了第二次集體癲狂。電影一路帶領我們從膽戰心驚到目瞪口呆到不忍直視,“母親”被眾人群毆那段顯然是對這個現世最好的展現和無聲的控訴。

“母親”終於忍無可忍,選擇一把火與眾人同歸於盡。她在最後獻祭出自己的“心臟” ,正是故事開頭男主當成寶貝的那顆水晶。而陌生夫婦在書房不小心將之前的水晶打碎,是為原罪,開啟了人類新一次的墮落史,被逐出“書房”。地球至今已重生了多少回?在結尾我們看到了一個新“母親”在新家床上醒來,暗示這個輪迴還沒有結束……

《母親!》不是一部純現實電影。驚悚、犯罪、魔幻、超現實的饑荒、戰爭、大爆炸在片中都會發生,支撐著觀者把《母親!》往寓言方向解讀。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電影不是一個寓言,它簡直就是一部寓言集:

第一重寓言,有關亞當和夏娃,關鍵詞是

色慾。

這棟孤零零的房子,就像伊甸園。

男主人就像上帝,女主人像地球母親蓋亞。

這在臺詞中就有暗示:

我想把這變成天堂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意外闖入的陌生男人,是亞當。

夜晚入睡後,陌生男人劇烈咳嗽,“母親”留意到陌生男人的肋骨處有個很大的傷口。

第二天早上,男人恢復常態,門口卻多了陌生女人——他的妻子,就像由亞當肋骨變成的夏娃。

亞當夏娃最著名的典故莫過於,偷吃禁果被趕出了伊甸園。在片中成了,陌生夫妻溜進男主人書房,打碎了男主人最心愛的一塊水晶。

而闖入者的兩個互相殘殺的兒子,很像亞當與夏娃的孩子——該隱與亞伯的故事:該隱因嫉妒殺了弟弟亞伯。

陌生女人“夏娃”,正是色慾的象徵。

她一進屋,就不斷和男人“亞當”親吻;她引誘女主人喝酒;色眯眯地教女主人穿性感內褲,誘惑丈夫;

她和“亞當”打碎了玻璃之後,罪惡讓她性慾大發,瘋狂拉著“亞當”進房親熱。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當“母親”忍無可忍趕走“亞當夏娃”一群人時,廚房洗手檯壞了、噴水,暗示著上帝用大洪水懲罰人類,洗滌罪惡。

第二重寓言,更貼近現實的詞是環保

屋子,就像地球。“母親”,就像地球母親。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片中不止一次展示她與房子的緊密聯繫,當她將臉貼著牆時,能聽到穩定的心跳聲。

是她讓屋子於火災後重生,是她賦予屋子生命。而屋子的男主人,代表的是貪婪的人類,他理直氣壯地享受著妻子準備的一切。從修復屋子到做家務到一日三餐……不僅如此,他還邀請陌生人一起分享這一切。他對陌生人說, 來吧 , 我的就是你們的。陌生人也不客氣,他們破窗而入,搶走食物,衝進主人的床上親熱,甚至排隊撒尿……

面對“母親”強調的“這是我家”,這些人總是冷笑反嘲:“呵呵?哦,是你家?”

這些暗示很明顯——人類對自然母親的索取是多麼的貪婪無度 ,並且不知反省 。從此處觀者可能開始理解導演將電影用各種超現實手法表達劇情,是為了展示史上各種人類的浩劫。

第三重寓言 ,是政治,且與難民潮有關

闖入房子的陌生人,搶吃的,搶廁所,搶床……影響著原居民的權益。

而男主人,像政府。他允許陌生人進入國家,乍看是濟世救民的大愛,其實只是享受擁護和崇拜,卻對激化矛盾的問題束手無策……

在電影首映前一週,導演發文詳述了《母親!》的創作意圖,的確包含了對“人口問題 、環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的”擔憂:

這是個瘋狂的時代!隨著人口接近8億,我們面臨的問題已經嚴重到無法理解:生態系統崩潰我們目睹著空前的滅絕;移民(難民)危機擾亂政府;一個看似分裂的美國幫助促成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條約,幾個月後,它就退出了;古老的部落爭端和信仰繼續推動戰爭和分裂;有史以來最大的冰山打破南極冰架,漂流到海里。與此同時,我們也面臨著極度荒謬的問題:在南美,遊客為了自拍捕獲被衝上岸的稀有海豚,致使它們脫水死亡;某些地區的人會被餓死,某些地區的人可以吃任何他們想吃的肉。作為一個物種,我們的足跡變得危險、不可持續,我們生活在一種否認我們星球前景和人類危機的環境中。

所以不論從哪個層面的隱喻來理解,《母親!》都是讓人警醒,略有不適的。

它想要的,是刺痛人類,促使人類改變。

觀看《母親!》的經歷會是獨特的,過程會是極其煎熬的。看的時候,我們會充分沉浸在扣人心絃的緊張之中,又不斷地被一些細節打斷出戏。同時,會對導演想表達的東西產生深深的懷疑,多次試圖構建自己的理解卻又都會以失敗告終,觀看的過程裡內心充滿矛盾。由於展現形式過於討巧和繁複,很難對電影做出評價,同時也讓《母親!》成為無法對其劇透的電影。

目前已有的任何一種電影類型都無法準確、貼切地為《母親!》歸類, 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母親!》,這也註定《母親!》將口碑兩極分化,有人覺得這是神作,也有人覺得這是爛片。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我們所熟知的電影評分標準也對《母親!》並不適用,因為通常情況下我們給電影評分都是看這部電影表面上的“好不好看”,或者深層次的“好不好”,而諸多的隱藏線索、豐富的隱喻暗示、誇張的劇情走向、強烈的視覺衝擊使得《母親!》很難用“好不好看”或者“好不好”來評價。無論你給它打滿分還是零分,都不得不說這是近幾年最邪典、怪誕、顛覆、反套路的電影,給予觀者無盡的錯愕、震驚、五味雜陳。

不可否認,《母親》是一部很悲觀,讓人看了也不會太爽的電影。但同時它所訴說的那些瘋狂與邪惡也並非純粹出於是導演的私人情緒,它們都與現實有著密切的關聯。

首先,在親密關係中,很多人都會把另一半當成“自己人”,並因此以忽略他(她)的某些情感訴求為代價,來遷就“外人”——就像片中對每個外來者都很好的男主。但別忘了,自己人也會受傷,也會害怕,而長時間忽視他(她)的這些情緒,最終只會讓你失去所愛。其次,幫助他人沒有錯,心懷憐憫也沒有錯,抱有善良博愛之心更沒有錯。但不應該因此站上人類社會道德的制高點,對那些只是堅守個人利益的人進行批判。

我們沒理由去對片中“母親”進行無端的苛責,更不應該披著文明與道德的外衣去侵犯、踐踏合理合法的私人選擇。

凝視自己最黑暗的部分,才能找到光明。

片名的《母親!》中有一個感嘆號,本可以理解為“救救母親”或“母親危急”。但除了警醒人們保護自然、改良社會的大命題之外, 它也有對“個人”的警醒。

這部電影中或許不止一個“母親”:

女主人,可以理解為生理意義上的母親,意味著親情與繁衍的倫理需求。而男主人,一味追求創作上的“孩子”——他其實也是“母親”,一個孕育個人社會價值的“母親”。

這兩位“母親”,共同組成了現代人需求的兩部分。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男主人忽視妻子的愛與生育,分不清外人和家庭的重要,因為虛幻的名利而放棄親情與隱私……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在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路途上,現代人已經漸漸失衡。

你看,男主人從妻子屍體的灰燼中,搓出了一塊“水晶”,他的表情無比欣喜。

這塊水晶,象徵著他對創作的靈感與追求,也象徵著他對名譽和擁戴的渴望。

從追求成功的角度,他是超脫的;從倫理的角度,他又是極端冷漠無情的。

一個真正的詩人,要走過多少路,看過多少生死離別,愛過多少女人,心中承受過多少幸福和痛苦的撞擊,才能鋪敘成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而艾倫.坡說詩人最大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女人的愛。所以,影片最後男主說他還差最後一樣東西,那就是大表姐的愛。他重置了之後,從床上醒來的是另外一個嶄新的面孔,他需要嶄新的愛。偉大藝術品的誕生,說簡單也簡單,它一揮而就,說難又是那樣艱難,它讓人走火入魔,它需要邪教般的獻祭。萊蒙托夫用流放換來了一首《雲》,葉芝用一生對毛德.崗的痴情換來了《當你老了》,里爾克用一生的虔敬換來了《秋日》。極致的藝術創作會讓人陷入狂熱裡,那種激情、那種燒腦半點不亞於邪教。普通人或許真的無法理解其中的瘋狂吧?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只能用煎熬形容觀看《母親!》 一年所有電影的負能量也敵不過她


預知更多引人入勝之電影評論和最新電影推薦,請關注微信號:zhongjiangyingping。原創文章,未經作者同意,嚴禁轉載!(小編:自由的射手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