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农村过年,发现很多人会贴错春联上下联,你是怎么分辨的?

艳阳之美


回农村过年,发现很多人会贴错春联上下联,你是怎么分辩的?

农村过年,确实贴错对联的人很多,往往有些读过书的人都有贴错对联的,有些人是确实不懂,有些人在古、今书写方式的不同上也带来了混乱性,已致也贴错对联。

(正文竖写,短句从右至左横写)

首先对联的出处一般是上联的尾字为“仄声”,下联的收尾字为“平”声,即“仄”起“平”收,按照建国以前的古竖写方式,即“仄”声上联贴右边,“平”声下联贴左边,按照传承下来的竖写格式来贴对联,那么门上横批也应该是从右至左书写(如上图关山夜月短字句书写方式及正文书写方式),而且对联只有用竖写方式承上起下才能完整表达预意,所以横批从右至左写,上联贴右,下联贴左,算是真正贴对了对联。

(对联右左贴对,横批书写不合理)

但现在的成品对联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误解性和混乱性,多数人把现在的“横写”从左至右的书写格式,和严格的“竖写”格式混为一谈,认为横批从左至右写,对联也就从左面往右面贴了,即把上联贴在了门左边,下联贴在了门右边,也有懂“竖写”格式的人,把对联贴对了,即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但横批无法改变,只有按成品的从左至右方式来贴了,这就是大多数人有可能算贴错对联的最多原因吧(如上图),究竟算错还还算对呢?


基层农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古代过春节放鞭炮,贴对联的景象。

人们辛苦劳作一年,年底了,庆祝庆祝,享受劳动成果。

小时候,特别喜欢过春节,那时候只有过春节才可以放鞭炮,吃好的,穿新衣服,还有多多少少的压岁钱。

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年味也不那么浓了,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都感觉不出来年味,只有到腊月二十八,贴花花。各家各户把门神对联贴出来了,新鲜的大红纸,或金字,或墨字,才能感觉出来些许年味。

贴对联讲究对仗工整,现在好多人都是买来对联随便一贴了事。其实,就像我们学的古诗一样,讲究平仄的,上联最后一字一般是仄,下联最后一字是平。新社会也就是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读,那么右边应该是上联。如图:

最后祝大家新年好,新年万事如意!!!





Ps随缘9370774


当今传统文化逐渐在淡化,春联,对于一些人来说己无所谓了,只要买来贴上去,放放鞭炮就算过年了。哪管你对仗,平仄,押韵,工整。所以,诸君只要留意,无论城市,农村,春节过后去看看,贴错的比比皆是。多数是上下联不分,贴得上下不齐,甚至还有把春联贴倒了的马大哈。其实贴春联还是有讲究的,春联分特殊春联和一般春联,特殊春联就是家里有己故亲人(指己婚娶有后及老人),有守孝三年的传统,春联也就有讲究,当年逝去的春联在农村贴黄纸的春联,第二年贴蓝色或绿色的春联,这种春联多是寄哀思想念之情的,笫三年才可以贴红春联跟大家一样了。

那怎样正确贴对春联或区分对联的上下联了,敝人告诉你两个最简单的方法。

第一,如果是请人书写的,你拿回家将对联照折痕用刀裁开,以裁口为准,右为上联,左即下联。上联贴在门框或墙的右边,下联则贴在左边。左右的区分是你面对大门,右手对着的是上联,左手对着的是下联,你分辩上下联亦如此,

第二,把从市场上买来的印刷体的对联拆开,大多数会注明上下联。张贴的时候,你面对着你家大门,以左右手为标准,右手边贴上朕,左手边贴下联,注意上下对齐,平整对称就行了,保证错不了!





田地之间一农人



许家七叔


这个提问让人很反感。实际上,农村贴春联比 城市讲究。

在我的记忆中,农村贴春联,是一件大事,都是一家之主操办指挥 ,是不能随便贴的。特别是大门上的对联更不能错。

因为农村更讲传统,那个村都有会写对联的“先生”。

现在的城市居民,都是在街上买,谁都能贴,只图喜庆,没有人关心对联的内容。更别提上下联了。

不信你自己到楼群里转一圈就知道了!


李冠朝


古人认为右为上,左为下。也就是你面对的门的右边为上,左边为下。古人在书写,勒石,不管是长文还是短文都是我们面对的,在载体上从右向左竖着书写。

当然,一副对联,就应该分上下联。上联就应张贴在右边,下联就应张贴在左边!

严格地讲,你对两联的语境,含义不作认真,深刻地考虑,单从字面上很难分出上下联。

两联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不是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如果是这样,两联合起来叫做一句完整的句子,不叫对联。

区分上下联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看联语中最后一个字。

"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

上联一般是这样的,例如七字联中的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这叫平仄交替进行。

下联的平仄与上联的平仄恰恰相反进行,那么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平仄问题上,可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必须分明。

现在过春节,大部分家户已不再自己书写对联了,而去市场上买来的,可这些对联鱼龙混杂,很难挑选一副严格意义上的对联,合掌,失粘,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等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对联中的大忌。

还好,大部分对联末尾的字还有平仄之分!

补充一点:橫批可以从右向左书写,也可从左向右书写!

..





闻声36


今年的春晚,相比前些年,有了不少亮点,其中小岳岳和孙越的相声,天然具有喜感,令人捧腹。

其中,他们谈到了对联,其中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在让我们记住对联的平仄讲究的同时,说不定会成为今年的金句。

看对联的上下联,其实没那么复杂,你只需记住两步。

一、看横披的四个字,如果是从右到左,那上联应该贴在右;如果是从左到右,那上联应该贴在左。

二、看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的声调,三四声的是上联,应贴在横披第一个字的那一边,而一二声的是下联,应贴在横披最后一个字的那一边。

是不是很简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哈哈,上面这幅对联不必当真。


千年兰亭


过春节贴对联是我国的一个习俗。王安石在诗里面这样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跟父母一起贴对联的经历,那么有关贴对联的习惯大家清楚吗?上下联如何区分?

1.用平仄方法来区分

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识别: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

2.用张贴方法来区分

对联的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这是古代传承下来的,因为古代人写字习惯是从右往左写的。所以在张贴的时候也要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现在这一点已经很难区分了,因为现在很多人张贴对联都比较随意。

3.用含义方法来区分

每副对联在表达上都有特定的含义,所以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一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4.用时间关系来区分

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5.用范围大小来区分

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我国古代写对联一直是直行书写,从右到左排列。两联张贴时,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现在,由于书写习惯是从左向右,所以把上联贴在门左边的也很普遍。建议贴对联时根据横批的写法去做,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这也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乡村新天地


我国古版书是竖排,因此看书是从右至左,翻书从左至右。横排版是从西方引入的。因为英语等西方文字不能竖写,而且读书时从左往右看,翻书是从右往左翻,就是今天我们绝大多数看书翻书以及书写的方式。

因为古人看书从右至左,贴对联也应当先右后左,也就是上联必须贴在自己面对的门的右边,下联贴左边。对联是在门外看的,门内看不到,所以要这样贴。

买来一副对联,如何区分上下联呢?正规的对联写法,应该是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就是上仄下平。市场上卖的一些春联书写不规范,写成上平下仄,也有双平双仄,这就要看印制的对联上是否标有上下联的字样。不过,这样不规范的对联,最好不买,否则为人耻笑。

门额上的横批,过去都是从右往左书写,现在春联全改为从左至右,这是照顾现代人的视觉习惯。既然约定俗成,也就不必强调了。




直心1


一般上联最后字庂声,下联最后一字平声。如果上下联最后一字都平声,就看内容,一般上下联有承接关系,承接的那一联为下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