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1906年(光緒32年)4月20日,清朝預備將東北地區改為行省制的最終結果-《東三省官制》發佈,東三省總督為徐世昌、署奉天巡撫為唐紹儀、吉林巡撫為朱家寶、黑龍江巡撫為段芝貴,這四個人都有著同樣的北洋背景,或者說乾脆是北洋干將。

在官制發佈後,引發了滿清官場的強烈震動,特別是當時在滿清官場中已經形成勢力的“清廉-言官派”本來就對北洋系統恨之入骨,見北洋系統如此做派,乾脆就與他們志同道合之人聯手,準備將北洋系統拉下馬。而後世被稱作“丁未政潮(又名‘丁未大慘案’)”就由此而展開。

第一階段

不過在此之前,言官派系做出了很多鋪墊,在鋪墊的同時,也向北洋系下了一封無形的戰書。在原軍機大臣瞿鴻禨的暗中援引下,原山西巡撫岑春煊以赴川就任為名,乘船到武漢。隨即寫奏摺請求“順道”覷見慈禧太后,因為早預料到上的摺子必然會被奕劻等人駁回,所以不等回電,便坐京漢線火車兼程北上,途中瞿鴻禨的同鄉御史趙啟霖專程趕到保定車站迎候,並陪同進京。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岑春煊

5月1日夜,岑春煊到達北京,隨即進宮面見太后,在接下來的5月2-3日,岑春煊連續進宮面見太后,在面見太后的過程中岑春煊仗著慈禧的信任,見面後即當面彈劾奕劻貪汙腐化、袁世凱結黨營私。也正是因為岑春煊在1900年慈禧等人因八國聯軍入侵而被迫逃亡西安的時候護駕有功,所以慈禧對此人很是青睞,同時慈禧也對北洋的做派產生了不滿,最後慈禧下令岑春煊就任郵傳部尚書。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慈禧

岑就任郵傳部尚書的當天,便口頭參劾左侍郎朱寶奎。此時岑春煊頗得慈禧青睞,又有一群“言官清廉派”在後背支持。左侍郎朱寶奎隨即被革職。岑春煊接著就直接攻擊奕劻搞假立憲,貪黷成性,引用非人。

奕劻作為宗室重臣,庚子事變之後一直大權在握,慈禧對他也早就有很大不滿。只是奕劻與袁世凱素為表裡,北洋集團根深葉茂,一時無法輕易動手而已。岑春煊一彈劾奕劻,奕劻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已經岌岌可危,不得不向慈禧提出請退。這是“丁未政潮”的第一階段。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奕劻

第二階段

“丁未政潮”的最高潮出現的背景是:為了與岑打配合,趙啟霖上折質控段芝貴以12000金於天津買歌妓楊翠喜獻之載振,又從天津商會王竹林措十萬金作為奕劻的壽禮,以買通段芝貴成為黑龍江巡撫的官路。慈禧見後勃然大怒,當即下令撤去段芝貴的署黑龍江巡撫,命醇王載灃與大學士孫家鼐確查此案。“楊翠喜案”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也成為北洋系統與清廉派鬥爭的焦點。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楊翠喜

因為以岑春煊等人用的法子對於當時的滿清官場來說太過下作,如果人人都像岑等人這樣做,那滿清官場中至少得有三分之二的人丟了頭上的烏紗帽。岑等的行為觸動了中立派的利益,中立派開始與北洋系統合流,協力對付清廉派。

在“楊翠喜案”案發後,載振急忙星夜前往天津,與好友袁世凱商量對策,袁世凱當即下令將楊翠喜接到天津躲避,並且施展狸貓換太子之法,由他人冒充楊翠喜,同時袁世凱操縱天津當地媒體,煞有其事的刊登出“楊翠喜案”實屬無中生有的“闢謠”文章。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袁世凱

與此同時,在經過北洋系統的安排之下,楊翠喜已變成天津鹽商王益孫買的使女,並立有字據為證,商會總理王竹林也宣稱,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借給段芝貴去送禮。一樁言之鑿鑿的“公案”居然查無實據。

而醇王載灃當時還少不更事,所以朝廷派出查案的主要人物只有大學士孫家鼐一人,孫雖是守舊派干將,但他也對清廉派極其不滿。再加之醇王載灃為宗室成員,即使現在將其扳倒,但也不能保證載灃有朝一日會捲土重來,在處於自保的心態下,孫家鼐做出了有利於北洋系統的判斷。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孫家鼐

5月16日,載灃、孫家鼐以趙啟霖所奏之事“毫無根據”復奏,慈禧隨即以“任意誣衊”罪將趙啟霖革職。如此一來,“楊翠喜案”隱彰不明。但奕劻父子究竟做賊心虛,只得捨車保帥,17日,載振上辭職書,奏請開去農工商部尚書及一切差使,馬上得到批准。

自從罷免了御使趙啟霖,北京朝廷的臺諫方面的反應最為強烈。由瞿鴻禨的門生汪康年主辦的《京報》特刊佈消息:“言官大會於嵩山草堂,謀聯銜入告趙御史聲援。”5月19日,御史趙炳麟上疏稱,言官不宜獲罪,言路不宜阻遏,並以掛冠辭職相抗議。御史惲毓鼎也擬“言官不宜反坐”折,反對將趙革職。5月23日,江春霖再次上奏,詳細分析了載灃、孫家鼐覆奏中的種種疑竇,要求朝廷將該案推倒重查。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江春霖

但這些攻擊已是毫無用處,奕劻等人的地位重見穩定。在政潮翻動中,奕劻等得以脫出逆境,除孫家鼐、徐世昌、誠勳等人說項開脫外,很關鍵的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大學士軍機大臣世續,他與奕、袁的關係本來密切,又擔心瞿、岑見用,“徒苦老慶奕,於滿人無利”,所以,在“楊翠喜案”發後的一天獨對時,話中有話地點破奕劻與春煊“素有嫌怨”,使“慈意稍為之解”。另一個是奕劻之女四格格,她是慈禧的寵物,“朝夕為其父兄泣陳冤屈”。當然,更重要的是,北洋派的實力遠遠超過清廉派,慈禧也沒有最後下定決心擯棄北洋。

第三階段

“丁未政潮”第三階段從5月27日開始。奕、袁趁機施展謀略,讓兩廣總督周馥、閩浙總督松壽接踵電奏饒平、黃岡、欽廉等地三合會“合力擄搶”,難以平靖。5月27日,奕劻向慈禧“獨對”,極力誇大兩廣軍情,聲稱非岑春煊不能平定,提出讓岑重任兩廣總督,得到慈禧同意。岑瞿不知內容,無法採取對策。旋即,岑春煊出任粵督的上諭明發,任郵傳部尚書僅只25天的岑春煊被排擠出京。岑又驚又氣,大嚷:“朝廷用人如此!既有今日,則當時何必移我滇與蜀?”隨即上折,託病不願赴任。23日,清廷再諭其赴任。岑想面見兩宮挽回,亦被慈禧三言兩語匆匆打發,岑知京城已不容他存身,又不願忍氣赴粵,只有再施故伎,以養病為名再次前往上海。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松壽

清廉派兩員干將已去其一,戰鬥力大降,北洋派發揮“勇攀新高峰”的勁頭,開始集火瞿鴻禨。5月23日,在政潮中曾一度傾向於清廉派的御史惲毓鼎,在有關於京津鐵路的事務與袁世凱協商的時候,受袁拉攏,並接受賄賂18000金,充當替名槍手。6月16日,惲毓鼎呈遞由農工商部右侍郎楊士琦早已準備好的彈幼瞿鴻禨的奏疏,6月17日,瞿被開缺。惲毓鼎彈章給瞿扣上了四頂大帽子:一暗通報館,二授意言官,三陰結外援,四分佈黨羽。清廉派的另一重要人物軍機大臣林紹年在旨下後,公開抗辯,“如此何足以服人?”,隨班進值時又力請派查,慈禧推諉不過,只好讓孫家鼐、鐵良調查此事,但又聲明,“林某要查,我不知如何查法?”孫家鼐請發原彈疏,慈禧竟然回答:“汝查而己,何必原折?”孫、鐵自然不會去自討沒趣,瞿案不了了之。

清廉派失勢,但岑春煊尚掛有粵督之職,況且,此公頗不甘寂寞,臨出京前又連上十數通奏摺,遍議朝政。為徹底將其掃進垃圾堆,北洋對岑再次落井下石。6月1日,北洋一黨羽偵知岑將赴上海,便向兩江總督端方發出密電:“西林岑春煊假滿即出京,無他意,亦不容其旁規”。7月8日,御史陳慶桂參奏岑“屢調不赴,驕賽不法,為二百餘年來罕見”。附片中列舉岑“貪、暴、驕、欺”四大罪,還有多處牽連到盛宣懷,說岑、盛倚仗權勢合資經營企業。折中還提到岑與“逆黨”康有為、梁啟超、麥孟華等有關係,並且多次“禮招”麥孟華“贊幕府”。但折上後,慈禧只是將詞連盛宣懷的兩條摘出交端方密查盛宣懷,而把彈劾岑的內容留中。

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末年最後一次官場大亂鬥記事

端方

北洋見不能根本撼動慈禧對岑的信任,於是採取更有力的殺招。有關這一“殺招”的具體詳情,時人後人都有相當多的記述,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策劃了所謂“偽造相片事件”,即江督端方通過袁氏黨徒蔡乃煌偽造了岑與康、梁、麥孟華等人在《時報》館前的合影,交給奕、袁,由奕劻在獨對時面呈慈禧,慈禧看見這種早期“合成照片”後信以為真,又驚又恐,當即罷免岑的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