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意大利、法蘭西兩個都是共和國,為啥往往簡稱時,一個叫意大利,一個叫法國?

回望年輪


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沒有什麼理由,可能就是因為叫著不順口,所以意大利沒有簡稱

古代中國自稱天朝上邦,認為自己是天下中心,所以稱自己為中國。歷代中原王朝皆視其他國家為蠻夷,周代稱呼周邊的民族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對其他國家翻譯也一般不會用什麼好詞,例如匈奴、倭奴(日本)、大食(阿拉伯帝國)、羅剎(俄羅斯)、佛郎機(葡萄牙)。

不過到了清朝,這種情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由於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為此清代統治者非常忌諱這些帶有侮辱性的翻譯,所以清代中國對其他國家的翻譯開始使用許多美好的詞彙。

首先是羅剎,這是元明時期中國對俄羅斯的稱呼,到清代則改為“俄羅斯”。雖然這個字算不上很優雅,但起碼比“羅剎”強太多了。

到了清末,隨著西方國家的入侵,中國人開始著手翻譯西方國家名稱。而在翻譯過程中,早期的翻譯家則使用了大量正面的字眼,例如: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新西蘭、波蘭、芬蘭、荷蘭、法蘭西、德意志、普魯士、威爾士、瑞士、意大利、奧地利、匈牙利、美利堅、加拿大、丹麥、瑞典、挪威、捷克、西班牙、葡萄牙、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哥倫比亞。

(歐洲國家地圖)

我們今天看到這些西方國名都使用了許多寓意美好的字眼,特別是“美利堅”這個翻譯,最初更是引起了國內許多人的不滿。

反對者認為這些翻譯實在是太崇洋媚外了,相對而言,日本則將美國翻譯成“米利堅”,至今日本都簡稱美國為“米國”。而對英國的翻譯則更加霸氣——“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在翻譯西方各國名稱時,大多數都是用兩個字或三個字。使用兩個字的國家沒有辦法再簡稱了,而使用三個字的國家很多使用簡稱。

例如美利堅簡稱為“美國”,德意志簡稱為“德國”,法蘭西簡稱為“法國”。

不過也有很多三個字的國家沒有使用簡稱,例如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奧地利、西班牙等等。

之所以這些國家不使用簡稱,首先是因為當年這些國家的使用頻率不高,不像是美國、法國我們需要經常接觸,所以用簡稱方便。

其次,有些國家簡稱可能不太順嘴,例如意大利簡稱為“意國”?這聽起來容易產生歧義,到底是“一國”還是“兩國”?

另外俄羅斯有時候也被簡稱為“俄國”,但是在正式場合下,我們都叫它俄羅斯。還有澳大利亞,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也將其簡稱為“澳洲”,加拿大有時也簡稱為“加國”。

總之,今天對於世界各國的翻譯都已經是約定俗成的習慣了,就連這些國家最初是誰翻譯的?現在都搞不清楚了。反正以前就這麼叫,所以我們現在也這麼叫。

除了這些國家的翻譯外,中國對於西方國家其他事物的翻譯也是極盡溢美之詞,如法國的“普羅旺斯地區”和“香榭麗舍大街”,美國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英國的“泰晤士河”,意大利的“米蘭”和“威尼斯”等等,這些翻譯一聽就非常地高大上。

(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千佛山車神


這是個習慣問題。意大利是英文Italy的音譯;法國是France,音譯"法蘭西";德國是Germany, 音譯"德意志";英國是English,音譯"英吉利",又稱"聯合王國" United Kingdom,或"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俄國是Russia,音譯"俄羅斯"。這些昔日的歐洲列強,除了意大利很少簡稱"意國"外(國人過去也有稱意國的,只是鮮見罷了),其他都保留了音譯的第一個漢字,後面一律用"國"作後綴,以稱為國名。我想,這完全是一種約定俗成吧。類似的習慣還有許多,比如,把"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為"美國",而把它的鄰居"墨西哥合眾國"卻稱為"墨西哥"。日本( Japan)的全稱是"日本國",但是習慣就稱日本。大韓民國( Republic of Korea)是韓國的全稱,以前習慣稱"南韓",相對於"北韓"即北朝鮮( DPRK)而言。補充一下,世界上沒有叫"英國"的國家,這完全是國人對"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或"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的誤叫。為什麼中國人會把"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稱為英國呢?完全是與" English"這個詞很有關係,與" England"這個詞關係很小。因為,這兩個詞的詞意是一樣的,但語法意義不一樣,English是形容詞,England是名詞。但是English作為名詞時,有"英格蘭人"或"英格蘭語言"的意思。大約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大不列顛人對清政府發動了鴉片戰爭,從此中國民眾對歐洲這個島國就熟悉了。由於,這些到中國的不列顛人,大部分是英格蘭人,加上英格蘭人是大不列顛的統治者,中國人經常聽這些高鼻樑,白皮膚,金髮碧眼的洋鬼子自稱是" English或Englishman",即英格蘭人。久而久之,國人就把這些洋鬼子的國家叫"英國"了。所以,"英國"的叫法與"英格蘭"這個詞沒有關係。假設,當時大不列顛是蘇格蘭Scotland佔統治,到中國來的主要是蘇格蘭人Scottish,估計國人就會把現在的英國稱為"蘇國"了。另外,當時的國人根據"English"的音譯,也把英格蘭人叫成為英吉利人,把所謂的"英國"稱為"英吉利"。


一線天


意大利叫意國是不是彆扭?中國人說話是比較講究的,所以不叫意國肯定是有道理的。我這麼猜,因為意國的同音是“一國”和“異國”,很難確定是不是意大利。比如一國兩制,異國他鄉,就是音同字不同,再加上個“意國”,會讓人發矇。像朝鮮不叫朝國,日本不叫日國,澳大利亞不叫澳國,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沒必要一一的分析,一個人名能分清彼此,一個國名能分出來在哪裡,不要什麼事情都刨根問底,“存在即是合理”,我覺得這句話用在這裡還可以,信不信由你。


麻辣SC


我想這個是個約定俗成的過程。

在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當時稱呼意大利和比利時分別為義國和比國。後來,隨著中國人瞭解的世界越來越多,再用這種簡化的稱呼就很容易造成混淆不清。

應該是到了民國時期,除了幾個老牌的西方列強,英法德美,再加上一個蘇俄,其它國家的中文譯法都改成採用音譯全名,比如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等等。


江上神思者


一線天,你有點常識好嗎?“德意志”不是Germany的音譯,而是Deutschland的音譯。“日爾曼”才是Germany的音譯。


鏡界吳越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像是我們為什麼叫這個名字,為什麼不叫其他名字。無論個人或是國家取啥名字,叫啥國家都有著背後的典故或原因,絕對不會無的放矢,而是有的放矢,這是毫無疑問的。當然,無論是法蘭西共和國,還是意大利共和國都不例外。


Ssummer


我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什麼國家才配有漢語簡稱😊只有我國認為非常發達或者漢字意思比較好且不易混淆的幾個國家才有簡稱,比如美英法德,還有周邊的韓泰,俄算半個,漢語意不算好,其他你說還能想到哪個國家呢?


水煮江湖12


意大利,念起來順口。


王祖蔭1


好吧!接受你的建議,法國簡稱改成法共,意大利改成意共。你覺得好不好?


阿中芳1


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資格讓我們稱之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