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溫柔的驅逐

伊斯坦布爾的動物們

世界上最溫柔的驅逐

清晨的陽光照進玻璃房,坐在窗邊,就能看見近處的託普卡帕宮的宮牆,牆內的大樹,遠眺還能看見大海。

這是我們所住的客棧的自助餐廳。食物豐盛美好,環境更是得天獨厚。我們每天早上都在這兒吃早餐,喝茶,消磨好長時間。

熟悉了,就發現這兒每天都有一個特別的“節目”,主要表演者是幾隻渡鴉。

世界上最溫柔的驅逐

對面的幾棵大樹上,住著幾隻渡鴉。渡鴉這種鳥,我是到伊斯坦布爾才認識的。它的樣子有點兒像烏鴉,但個頭更大。它有著漆黑的背部,起飛靈活,落下來時常東張西望,機警又聰明的樣子。

我們最初發現這幾隻渡鴉,是因為它們經常落在我們餐廳外面的桌子上。因為雨多,我們喜歡坐在餐廳裡面的落地玻璃窗裡,不去坐外面一排露天的位子。外面那座位顯然更加漂亮有情調,有的人端著早餐直接坐到外面。當他們起身去拿更多食物的時候,他們的桌上往往就會多出來一位客人:渡鴉。

那黑得發亮的大鳥,撲著翅膀降落下來,張開尖嘴,叼起食物。香腸、雞蛋,是它們食物的優選次序。

渡鴉的嘴挺大的,比嘴更大的是心。它撲向香腸,叼起一個,然後再加把勁,再叼一個,這才起飛。

有時,沒有香腸,它衝向雞蛋,叼起一個,也有不甘,再叼第二個,無奈嘴裡裝不下了,第二個雞蛋被這一啄,滾落到地上,它這才匆匆起飛。

來自外國的遊客,端著食物再次出來,回到座位邊上,往往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偏著頭看看桌上,好像隱隱有哪裡不對。

我們在窗裡看過幾出以後,不禁生起了共謀之心。後來就能看到渡鴉在對面樹頂觀望這邊的樣子,看著它有時以為這邊客人進去了,飛過來,發現客人還在,只好訕訕地盤旋一下,折飛回去。

有時,一桌客人走了,但餐盤沒收,旁邊其他座位還有客人,卻總是不離開。渡鴉等得不耐煩,就大膽地過來,幫忙收拾。

世界上最溫柔的驅逐

有一次,桌上還剩下了一碗意麵,兩隻渡鴉大喜,一起飛過來,誰知來了一隻海鷗。不比較不知道,海鷗個頭比渡鴉大多了。平時看著它潔白無辜的樣子,這時才知道它的厲害。海鷗開始一根根地吸食麵條,好不得意。渡鴉十分羨慕,往這邊湊湊,海鷗馬上強悍地把它倆趕走。

動靜大起來,餐廳的服務員這才發現了這一幕,趕緊出來收拾桌子。

服務員並不特意驅趕渡鴉和海鷗。有時候,客人離開露臺,到餐廳取食物,如果服務員看到了,就會到露臺桌邊站著,鳥就不過來了。有時候,渡鴉不顧鄰桌有人,也來候著,客人覺得困擾了,服務員就來干涉一下。

她的驅趕方法很有意思。她拿個小噴水壺,對著渡鴉滋水。渡鴉就往邊上讓一讓,飛高兩三米,到屋頂上待著。

這個法子,我後來在棉花堡的客棧裡也看到。只是對象變成了流浪貓。

也是早餐的時候,貓圍著我們討吃的,我們與貓兒互動,給它吃的,也撫摸它,跟它說話。但有時貓兒忘形起來,會攀上餐桌。客棧的老闆也是拿個小小的噴水壺,對貓兒滋滋水。貓兒便淘氣地叫著,輕快地扭身躲開。

世界上最溫柔的驅逐

這可能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溫柔的驅趕動物的法子了,比口頭吆喝都還要溫柔十倍,彷彿對待調皮的幼兒。假裝在管束,透露的全是寵溺之心。

據說,冬天,伊斯坦布爾的好多灌木上,會被人插上面包乾,那是給鳥兒過冬的糧食。我猜想,在客棧餐廳裡,如果沒有外地客人,服務員和老闆連這噴水壺也不肯拿,才捨不得對著這些鳥兒貓兒滋水呢。

土耳其人跟動物的關係實在太好,特別是對貓。野貓像所有建築的主人。

在伊斯坦布爾或者我們到達的其他城市,隨處可見貓的身影。這些貓自由自在,在街角、牆上、躺椅上、窗邊,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各種博物館裡的貓、古蹟裡的貓。

第一次看見這情形,就是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古老宏偉的教堂裡,人影幢幢,所有人都在仰頭觀看、拍照、讚歎。這時,我就看見一隻黑貓,悠閒地在裡面溜達漫步,如入無人之境。

出了教堂,更是發現花園的雕塑邊,殘垣斷壁裡,到處都是貓。有的在嬉戲,有的在酣睡。凝視那些古老遺蹟裡的貓,忍不住覺得,它們要麼是考古學家附體,要麼是古老靈魂轉世。

當博物館關閉,從圍牆外,仍能看到貓兒在裡面自在玩耍。它們才是這裡真正的主人。

世界上最溫柔的驅逐

稍一留意,就會在街頭巷尾發現投餵貓糧的裝置,簡單而有效,樣子還各不相同,一看就明白,是居民們自己做的。

關於土耳其人喜歡貓,分析有很多。有人從宗教角度分析,有人從歷史角度分析,有人從衛生角度分析。可能都有道理,但我看到的比這些分析更加鮮活。

土耳其人真是友善和慷慨,因為他們不只對貓如此,對其他動物也是如此。

《伊斯坦布爾的狗》寫完之後,上海的鄧金明教授告訴我,他正翻譯的帕慕克的《純真之物》一書中,專門談到伊斯坦布爾的流浪狗:

“歷史學家和西方評論家經常觀察到,流浪狗是最能抵制伊斯坦布爾西化的一個群體。16世紀以來,城市的街區一到晚上就會被這些街頭流浪狗佔領。伊斯坦布爾的居民真的很喜歡這些狗,它們是夜間的衛士,也是街道清潔工,因為它們喜歡吃垃圾。這種愛不是源於宗教的原因,而是來自日常生活中與街頭流浪狗之間的親密關係。”

“19世紀,當西方的城市為了提高衛生和健康標準而驅逐流浪狗時,追求西化和現代化的奧斯曼蘇丹們在伊斯坦布爾也如法炮製。為了實現軍隊的現代化而不惜殺掉成千上萬士兵的馬赫默德二世,曾經計劃把狗趕出伊斯坦布爾,結果並沒有成功。在阿卜杜拉齊茲統治期間,街上的流浪狗遭到無情清除,被流放到弗里亞達的一個小島上。但就像那些現代化改革舉措一樣,這個計劃最終也失敗了,因為公眾呼籲讓流浪狗回來。”

世界上最溫柔的驅逐

帕慕克在土耳其長大,他體會到的是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我作為一個外來者,更能從土耳其人與動物相處的方式,觀察到這個民族的慷慨與熱情。不只是對待動物,這種態度與性格,也體現在他們的生活中,體現在對待他人,對待陌生人的方式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