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合江楼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合江楼,广东六大名楼之一,是东江第一楼。合江楼始建于北宋初年,至苏东坡贬谪惠州时,已经存世有百余年。据《惠州西湖志》记载:“合江楼,在府城东北,当东西二江合流处。宋苏轼尝寓此。”古代合江楼位于现今桥西滨江西路和公园路交界处,它是惠州府城的东城门,所以也称小东门。宋代,合江楼原是三司行衙中皇华馆内的一座江楼,为朝廷官员的驿馆,苏东坡作为贬官,照理说住在合江楼是与身份不符的。然而,惠州知府詹范敬仰苏轼的才学和为人,力排众议给予他高规格的待遇。因寓居之缘,大文豪留下了千古脍炙的诗篇传世咏诵,合江楼由此声名鹊起。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千百年来,惠州府县之间被东江与西枝江分隔两岸,两地百姓往来几乎全靠坐船过渡,合江楼前的小东门渡口也称合江渡。据方志记载,宋明之前惠州城内只有合江一渡。由于当时惠州对外交通主要靠东江水路,而此渡又紧靠山府署,故官员之往来和百姓之进出都需经由此渡。一楼 一渡, 阅尽离合。

西湖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古人称“天下西湖三十六”,足见西湖之多,其中唯惠州足并杭州。人们总是喜欢将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比较,因为两者实在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同样地处城中闹市,同样有孤山、有苏堤、有塔、有故事,杭州西湖因苏东坡而名扬天下,惠州西湖因苏东坡而流芳青史。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独特的南国风光,如果说到杭州西湖是看雪,那么到惠州西湖必是来赏翠。无论秋冬,目之所及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翠绿,青山似黛,绿水如镜,草木葱郁。待到春花烂漫时,遍种湖畔的木棉红艳逼空,如火如茶,似流红逐水,若火云四合。木棉树又称英雄树,是南方特有树种。漫步湖畔,仿佛是受着一曲曲英雄赞歌的洗礼,心中的激情与诗情油然而生。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惠州西湖四时之景各有其妙,春风骀荡红棉笑,夏景流芳荷花俏,秋艳洲渚紫荆落,冬林染翠腊梅香,都是惠州西湖最天然的底色。幽胜曲折,浮洲四起,古朴雅致的亭台楼阁掩映于葱茏树木之中,景域妙在天成。“顾美莫过于天然” ,清代诗人吴骞在《西湖纪胜》一诗中曾写道:“西湖西子比相当, 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村里质,杭教歌舞媚君王。” 惠州西湖如苎萝村中的西子,素面淡雅,尽显独特神韵,故惠州西湖素有“苎萝西子”之称。

李佛戴故居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在惠州水口万卢村,坐落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四角碉楼,在过去很长段时间是 当地人口中津津乐道的豪宅,而它的主人正是解放前的惠州首富李佛戴。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站在村道上,透过池塘后的一小片果园远远能看到碉楼的四个楼角,在周围的片现代民居中非常显眼。房屋由青砖砌成,两进院落,主体是两层高的清末岭南风格建筑,四角碉楼楼体高大,比主体建筑高出一倍。角楼的外墙为青砖清水墙,坚固结实,楼顶融合了西式建筑的风格,在满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也凸显出建筑的形式美。老屋始建年月已无从稽考,只知道当年李佛戴为了建好这栋房子,用料非常考究,为了保证每块砖的质量,规定烧砖时不能超过定的数量, 房梁门窗的雕花、墙体的壁画都要求精致。如此过了近百年,碉楼坚固挺拔如旧,在风云变幻中岿然不动;雕廊画壁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韵,仿佛在诉说着一代巨商当年的富庶。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在万卢村至今仍流传着“六戴”的传说。“六戴” 即李佛戴,因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六而得名。在那个战争纷乱的年代,仍挣得家财万贯,在当地人口中李佛戴是个传奇人物。李佛戴出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从小随父亲做农产品生意,深谙经商之道,生意越做越大,至宣统年间已积聚约值银十余万两家产。其父逝世后,李佛戴继承家业,联店经营东江中游两岸圩场主要农产品的收囤、运销。因其善于审时度势,做事机灵果敢,尽管当时战祸频生,却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惠州商界的佼佼者。

余庆堂明代围屋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位于三栋镇木沥村大井口村民小组的余庆堂,为明代客家围屋,清代至现代皆有修背,始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当地李氏的宗祠。历代因文兴禄,一门多杰的现象不在少数,“木荣花艳长春色,子孝孙贤永世铭”,这种崇文尚德手足情深世代流传的愿景,正是这座名为“余庆堂”的明代客家围屋的优良家族传统的体现。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余庆堂围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间,进深进。围屋前有禾坪和半月形池塘,四角建两层角楼。围屋为两层砖木结构,硬山顶,阴阳瓦,砖墙承重。外围墙基以当地山石垒砌,其上五层高约1.5米,用较大的花岗岩石条砌筑,石墙上部为杂色清水墙。花岗岩方框券拱门,上饰圆形门簪对,门簪上刻有寿字图案。设越栊门,如今已无门闩。围屋东、北围墙和房屋,三堂及后左角楼建筑保存相对较好,中、下堂为现代新修。后右角楼仅剩外墙,前右角楼己由现住户改建,前左角楼无顶盖。其余房屋已基本坍塌。

品水读山,大美惠州,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据李氏后人所说,他们的祖先曾当过高官,相传余庆堂花了十三年才建成,后来祖先的弟弟在广西也建了一座风格相同的宅子子,虽说现在具体地点也无法考证,但从余庆堂里大量使用的广西杉木来看,这座建筑的建造者或许与广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分居二地,但兄弟骨肉同气相连。

- END -

摄影 | “发现城市之美·惠城”采编团队

剪辑 | 李九龙

声明:以上图文来自《发现城市之美》,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