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中東大鐵路 〖29〗 東北虎的噩夢

東北虎也叫西伯利亞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一般體重在200-300公斤。體重最高紀錄是俄羅斯發現的一隻雄性東北虎,體長4米,體重780公斤。東北虎歷史上曾極度瀕危,在相關國家有力措施的保護下如今種群有所恢復。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自然界中存活一隻東北虎要很苛刻的條件,一隻撫育幼崽的雌虎需要一片面積300 至450km²,並有大量的蹄類動物棲息的森林才能活下來;一隻雄虎大概覆蓋3-5頭雌虎的活動領域,一個可繁育的野生種群最少需要18到20頭老虎,這就需要近1萬平方公里的連續棲息地,而且生態要良好,食物還要豐富,加上東北虎的壽命大約只有25年,繁殖力也不高,眾多因素的限制,這種食物鏈中頂級獵食者的數量本來就很少。

在19世紀之前的黑龍江、吉林,朝鮮包括外興安嶺一帶,生態條件非常好,人跡罕至,是東北虎最重要的棲息地。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東北虎毛色漂亮,形態威猛,自古就被視為百獸之王,一直以來被中國人神化,渾身上下都非常值錢。

人類有意識的捕獵東北虎開始於何時不好考證,據記載至少在明朝,東北地區和中原貿易中就出現了東北虎製品,但數量稀少,價值極為昂貴。

這可能是由於和東北虎一起居住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原住民,像中國的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包括朝鮮人,一方面都對東北虎有敬畏之心,視它為神獸,另一方面這些原住民工具原始,獵取這種猛獸有很大危險,所以東北虎被獵殺的不多,物以稀為貴,東北虎的神話越來越深入人心。

1896年沙俄開始修建中東鐵路,幾十萬築路大軍開進了東北虎的棲息地,百獸之王的噩夢開始了。尤其是帶著現代軍用步槍的護路軍,他們首先發現了東北虎巨大的價值。

儘管虎皮在俄國不算神品,但通過對中國文化的瞭解,他們看到了老虎的價值,殺虎取皮,並將老虎身體的各個器官分別出售,就成為了這些俄國兵的夢想。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在這些沙俄護路軍軍官中,最有名的要數巴依科夫。他曾在遠東地區呆過二十多年,1915年他出版了一本書《在滿州里的深山密林中》。詳細描述了沙俄軍人和獵人在中東鐵路沿線獵殺東北虎的經過。

獵虎時節是每年的冬季,這時候老虎的皮毛最長、最漂亮。俄國人打到虎之後,會立即凍起來運到城市分割處理,並儘快銷售,一般都是由專門的皮貨商為他們搭橋。

在運輸的過程中,要非常小心的保護虎鬚、虎骨、虎尾免受損傷。東北虎身上沒有廢物,都能賣大價錢。

當時,在齊齊哈爾皮貨市場,一張虎皮的價值,通常在200-300元(華俄道勝銀行發行的紙幣,比中國的銀元貴)。成年雄虎要比母虎及幼虎價值更高,有一種絕品價值最高,就是黑虎皮,如果不是看到這本書我以為"黑虎"只是一種藝術虛構,可能真有變異的東北虎有棕黑色的皮毛。除齊齊哈爾外,寧古塔(現在寧安市)、吉林城都是倒賣東北虎的中轉站。

虎皮到了北京、天津等地,價格可能要翻上幾倍。不少還賣到歐洲、美國市場的。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雄虎的心、血、骨頭、眼睛,虎鞭等作為名貴中藥都單獨出售。甚至虎糞都能賣錢。

讓我漲知識的是,虎鬚也能賣上大價錢。

雄虎的虎鬚分為五排,每排10根;中間的一排的鬍鬚最粗,其中從頭數第七根最長最粗,其價值最高,要賣到10元(華俄銀行紙幣,齊齊哈爾市場價),通常會被做成環形的護身符掛在男人的衣襟上。那時候在中東鐵路工作的中國人一個月也掙不上10元。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赤裸裸的利益,成為俄國人獵殺東北虎的理由。

中東鐵路護路軍畢竟只是在鐵路沿線活動,據巴依科夫記載,俄國護路軍軍官每年收穫僅幾頭老虎。對東北虎構成滅頂之禍的是俄國的獵人。中東鐵路通車後,大批俄國移民來到了遠東,還有隨之而來的職業獵人。

獵虎最多的地區就在現今的吉林省琿春,多時一年要獵殺50-60頭老虎。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還有一群狩獵愛好者,大都是沙俄和歐洲的貴族及富豪,為了炫耀,也為了表現自己家族的優越感,獵虎成了這些冒險家們的最愛,這些人裝備精良,有小口徑連發獵槍、軍用步槍,還有訓練有素的獵犬。他們一般會僱傭當地人做嚮導,由於保障能力強,他們可以長時間追蹤東北虎,一旦發現,東北虎很難逃脫。這和現在歐美國家的富豪去非洲獵獅子有點像。

遠東地區最有名的獵虎人要算是楊科夫斯基一家了。

楊科夫斯基,出生於一個波蘭貴族家庭。1863年,由於參加"一月起義",他被流放西伯利亞,1868年,改判為"在東西伯利亞自由居住"。

藉助建設中東鐵路的機會,楊科夫斯基靠養馬和經營農場成為了富豪。他是個狂熱的獵虎者,不僅自己獵虎,而且把自己孩子都帶上了這條路。俄國十月革命後,他一家移居到朝鮮,最愛好的還是獵虎,由於狩獵技術高超,楊科夫斯基一家被朝鮮人稱為"四眼"。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及朝鮮之後,楊科夫斯基一家以"資敵罪名"被送進集中營,財產充公。楊科夫斯基死在監獄,他的孫子瓦列裡·楊科夫斯基因曾任駐軍朝鮮的蘇聯紅軍第25集團軍的翻譯,後被釋放,他靠寫自己的家族史成了作家,比較有名的作品是關於獵虎的小說《四眼》,這篇小說使得這個獵虎家族為世人所知,也瞭解了獵虎的方法和規模。

中東鐵路帶動了東北人口的驟增,清朝軍隊也大批進駐。東北虎的巨大價值,也吸引著中國軍隊和中國獵人加入了獵虎的隊伍。但獵殺東北虎是危險而專業的事,一般獵人就是有步槍獵槍也不敢打老虎。獵虎都是團隊行動或者極有經驗的獵手小組。

據巴依科夫書中記錄,在中國東北及俄羅斯的烏蘇里斯克區,武裝獵虎的主力無疑是沙俄護路軍軍官及以沙俄貴族、實業家為主的富豪獵人。

上世紀初,東南亞、印度都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對蘇門答臘虎、孟加拉虎都很熟悉,當他們見到體型大一倍的東北虎皮,感到非常驚訝。歐洲特別是英國的動物園、博物學家特別想獲得東北虎的活體。一隻成年雄性東北虎要值1000英鎊,雌虎500英鎊,幼虎100英鎊。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天價,一個英國中產家庭的全部家當也不值1000英鎊。高昂的價格刺激了獵殺的進一步升級。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陷阱、毒藥、套索。森林之王在人類的圍剿下瀕臨滅絕。

雪上加霜的是,中東鐵路的烏蘇裡段和阿穆爾段都從東北虎的核心棲息地穿過,大片森林被砍伐,火車轟鳴人聲鼎沸,東北虎的生存空間被極大壓縮。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藍色部分是烏蘇裡鐵路,粉色是阿穆爾鐵路。綠色是穿行中國的中東鐵路。

據巴依科夫統計,19世紀初,最高年份在中國、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被獵殺的東北虎大約100只,到了1912年,俄國獵手僅打到了約60頭老虎。以後就越來越少。

到了上世紀30年代,前蘇聯對遠東地區做了一個資源調查,東北虎也在調查範圍內,結論非常震驚,東北虎存活數量只有30-40頭,主要生活在蘇聯境內。蘇聯感到非禁止獵虎不可了,但是蘇聯衛國戰爭打斷了這個進程,直到1947年,蘇聯制定了法律,禁止獵殺東北虎。

從中東鐵路開始勘測、建設,到上世紀30年代,短短30多年,據統計共有1500-1800頭東北虎被獵殺。

這樣算起來,因為還有一部分虎皮、虎骨標本賣到了俄羅斯和歐美國家,能在中國流通的東北虎製品,包括虎皮、虎骨、虎鞭等應該非常有限,在影視劇中動輒看見某山大王坐著一張東北虎皮,虎頭上"王"字鮮明,都是臆想,東北虎皮一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說到東北虎,提一下威虎山和《打虎上山》。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但在我們瞭解了東北虎的歷史後,可能不止我有這樣的感覺,可能這只是一個膾炙人口的藝術創作。

威虎山和中東路著名的橫道河子鎮現在都屬於海林市,離牡丹江只有30公里,周圍100公里範圍內有好幾條鐵路幹線。1947年世界上僅存的30頭東北虎中的某一隻,從蘇聯境內的棲息地越過鐵路線來到這裡,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粉色圓點代表海林站,它的東面就是鐵路樞紐牡丹江站。城雞線1925年修建,我們在《中東大鐵路 19》專門講到過。它是先修到梨樹鎮,接穆稜煤礦,1940年修到雞西。

圖佳線1936年通車,從圖們到佳木斯。

綏芬河以東就是蘇聯。東北虎想從蘇聯境內來到海林,至少要跨越城雞線和圖佳線,這很難想象。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威虎山雖然是土匪窩,但它位於鐵路、公路的中心位置,並不偏僻。這樣的地方顯然不是東北虎喜歡的。

藝術創作絲毫不會降低我們對楊子榮機智勇敢的崇拜,反而使英雄的故事更加引人入勝。"打虎上山"成為永遠的經典。

1974年至1976年,我國做了一次東北虎專項調查,大興安嶺已經絕跡,小興安嶺野外發現4只。算上人工飼養的,黑龍江有80只,吉林有48只。

野外生存的東北虎全世界約有500只,480只在俄羅斯(當時是蘇聯)境內,中國境內的基本都是境外老虎擴散來的。

實事求是的說,我國對東北虎的保護很重視,但困難很多。客觀原因主要是我們不具備俄羅斯面積廣袤、生態良好的森林,一個野外種群需要近萬平方公里的連續森林,所以俄羅斯從1947年禁獵,到1975年數量恢復到了近500只,效果明顯。中國禁獵幾十年種群恢復不大。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目前的東北虎保護區只是孤島式的,要想恢復野外種群,重現虎嘯山林客觀的講是非常難的。

進化論告訴我們物競天擇,很多動物不能適應環境變化而滅絕,但東北虎更多的是因為人類活動和獵殺而瀕臨絕境,說起來還是老虎先來到這個地方生活的,人類作為後來者,應該給它留有生存的空間,讓這個昔日的森林之王不再匍匐在人類的腳下戰抖,地球很大,一起共存吧。

東北虎瀕臨滅絕,天災還是人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