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如果把这些地转化为养老保险,农民会不会愿意?

每日新况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可是你的问题又有问题了,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把这些土地转化为养老保险,这都行,可是你在把宅基地也有偿退出,那就有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了,农民把宅基地都退出去了,那农民住在哪里养老哇?

所以,你的意思道是个好意思,你的想法也是个好想法,不过,有关部门早就想到了,现在有关部门在全国的几个县早就在搞宅基地,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工作了,搞试点,那只是在研究,在探索,而不是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事!

宅基地承包地有偿退出,也得是一步一步的,小步慢走的,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那是大工程,大项目的,大战略,大手笔的,那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给农民的,而且那么多的钱谁来拿,让财政拿钱,财政也不能拿出那么多钱的!

就算拿出钱了,就算把钱都给农民了,那退出的宅基地怎么办?是不是得恢复耕地呀?那恢复耕地谁来恢复,恢复出来了又是谁去种哇?还有大头的呢,退出那么多的承包地又是谁来种哇?农民都不种地了,还有比农民更明白种地的人吗?能不能农民把土地都退出去了,土地又没人种了,变成荒废的土地呀?

实际的、具体的问题又来了,农民退出宅基地,承包地了,转化为养老金了,这转化的养老金每个月给农民多少钱哪?给农民的这些钱够不够农民养老的呀?刚才说了,农民把宅基地退出来了,那农民都住到哪呀?难道农民还能免费住进给农民盖的公寓吗?

我最担心就是农民把宅基地退出后,农民住房的问题了,可能不会有人能拿出那么多钱给农民盖免费公寓的吧,盖公寓也得盖高层的,或者超高层的,如果农民再拿出钱去买这样的房子住,那农民去哪里拿钱买房子呀!

如果农民没有免费的住房,那农民住在哪里,在哪里生活呀,我看还是把农民退出宅基地后,农民们新的住房的问题先解决了吧,然后再研究农民退出宅基地的事,只有这样,农民免费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事才能运行下去的!

至于你问题的最后一句,农民愿不愿意,只要农民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后,农民还有房子住,农民拿到的养老金够农民生活的,农民就一定会愿意的!如果农民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后,农民没有房子住,农民的养老金不够农民养老用的,农民就一定不愿意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如有这样的想法,特别是负责农村丶农业、农民三农工作的决策者有此想法,大家探讨应是可以的。

总体来讲楼主有此想法,也不错,围绕三农集思广益,真心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就按这种思路去分析利幣应该说大方向没有错。下面我就顺着这种思路谈想法。

一,真有这种思路大方向不错。而且这是正当时。农村目前在分田到户几十年后,己经几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农业的耕种方式确实太落后,由于田块太小丶太散,不利于规模化,不利于机械化,不利于科技化,因此何谈集约化经营,如把土地集中起来确实对我国农业上一个新台阶肯定是大有作为。2,农村现在的劳动力结构,太不合理,老的种不动田,年轻的不肯又不会种田,而且确实出现抛荒的迹象。在这个当口把农田集中起来,农业的土地资源就会很好的利用起来,把土地让给肯种田会种田的人或企业干,当然好啊!3,农民种不动田的,大多农民缺少养老保障,他们正担心养老,因此,可以肯定讲多数年老者不但愿意,而是踮着脚盼啊!所以真能这样做应是得多数人的民心。

二,如要实施必须有统一的政策,一:个宅基一算多少钱,一亩地算多少钱,农民到退休年岭每月能拿到多少钱。这必须有标准答案。这样做农民就心中有数,应让他们放心。如有标准,能放心我预计还是多数人髙兴的。

三,遇有阻力也是会有的。办好事也不能看成一帆风顺。也必须有政策,有对策,要有规则。如有少数不愿意的要用规则。这种规则在法治社会,必须有法规配套。而且宣传力度,领导力度,规则力度都少不了。这样才能顺利实施。

四,要真正有利农民。对农民的宅基地要真正能值钱,对农民的土地要真正值钱,才能把事情办好。但又要考虑资金的来源,不能办空头事。资金能否从激活上来,关键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能否让城市资金进农村,能否让企业资金进农村,或者让国家资金进农村。没有资金保证好想法是办不到好事的。当然不论什么资金进来,总之要让它们升值,这样就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虎头蛇尾。

当然这些有点想当年然,但从目前三农的大势看激活是关键,激活了楼:卜


黄浩荣279


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如果把这些地转化为养老保险,农民会不会愿意?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啥叫做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其次,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缺少养老保险吗?其三,缺少养老保险的是些什么人?最后,没有养老保险的农民该怎么办?

1、啥叫做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

经常在网络和媒体上看到,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那,啥叫做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其实,所谓的,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就是已经在城里安家的农民工。或者是,在城里打工和经商的农民。他们不再依赖宅基地居住和承包地获得收入。在自愿的基础上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这些宅基地和承包地由村集体收回,再由村集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2、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缺少养老保险吗?

其实,那些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人。大体有3种情况,其一,已经在城里安家落户,不依赖宅基地居住和承包地获得收入。其二,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在城里买房子了,不依赖宅基地居住和承包地获得收入。其三,在城里经商的商户,不依赖宅基地居住和承包地获得收入。这些人已经解决了自己的养老保险,是不需要把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转化为养老保险的。

3、缺少养老保险的是些什么人?

其实,在农村真正缺少养老保险的大体有3种情况。其一,老年农民,他们儿女靠不住,而又不能被评为贫困户或五保户。其二,伤残农民,这些人往往有伤残在身,失去一些劳动能力,不能赚钱,但又不能被评为贫困户或五保户。其三,长期生病的农民,他们由于长期生病,没有能力赚钱,又不能被评为贫困户或五保户。所以,这些真正需要养老保险的农民并不是要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农民。

4、没有养老保险的农民该怎么办?

其实,没有养老保险的农民应该尽最大所能做好3件事。其一,努力缴纳或补缴养老保险,其实,新农保(后改称城居保)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农民收入少的问题。所以,交费标准分为15个档次,最少一年100元,最多,每年5000元。你不能缴纳多的,可以缴纳少的。其二,努力储蓄,老了靠储蓄养老。其三,每年按时缴纳新农合,做到疾病或意外有依靠。


聚焦三农热点说



胡丹农768


我想对这个问题说一下我的看法;

1;首先得确定农民的地位问题,农民也是国民,他们和城市的市民一样,也是有所属的,有他们自己的管理单位,当然那就是村委会,然后是乡政府,县政府,市政府,一级一级往上捋,最后和市民一样落到一个单位。

2;市民绝大部分都有养老金,不论多少,以前谁给代缴的,或者是自己补缴的,总之因为过去那些年,市民收入相对好一点,毕竟就算补缴养老金也能交得起,解决了年老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那就是退休金养老金。

3;农民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在过去那些年,收入并不很高,也没有任何单位为他们代缴过,关于养老金退休金之类的防老费用,他们自己也交不起,没有单位接盘,这就造成了所有农民都没有养老保障经济来源,尽管后来很多农民自己也买了养老保险,那个比例很低,也仅限于有经济条件的家庭。那没有养老保障的农民,他们老了依赖于什么得到保障呢,在大多数人看来那就是承包地和自己的房屋和宅基地,转来转去,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这些。

4;他们如何把现在能拿在手里的这些资产,转化成既能维持当前生存延续,又能得到未来保障的利益呢,城市市民是有的,因为他们得益于早期的生存环境好,收入高,日积月累多少年下来,就得到了老年保障,而农民目前都在嗷嗷待哺,事实上国家也真没那个气力一下子把所有农民和市民待遇拉平,政策压到地方,地方也都摇头晃脑踢皮球,实际上他们也没那个实力。于是又催生出了土地流转这个问题,土地流转本意是好的,目的是农民把承包地租出去,得到等同于种地的收入,以保证不因失去土地而减收,从而保证起码有土地带来的现实生活需要,有能力的就可以轻装上阵去赚自己能赚到的钱,没有了承包地不用投工,就有更多的时间多赚点,从而增加收入,改善当前的生活水平。

这样一来,农民就必须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以前,拥有承包地持有权,他才能保证租金不会泡汤,年年拿到手,不减收。(退休年龄以后的事放在后面讨论)

5;农民的房子和宅基地,这是他们居住的的地方,谁也动不得,谁要想动,那就得给他们建一处他们满意的安置房,只有保证他们比原来住得好,提升生活质量,让他们不觉得吃亏,而且保证他们的后代也有住房,他们才愿意交换,不然他们的房子和宅基地就是他们后代的住所,其实就是解决所有农民的安置房房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得好,农民愿意交换,那么农民就有了和城市市民一样的生存水平。单从现实生存条件上实现这个水平,他们不觉得委屈,毕竟用老房子老宅子换得了全家满意的住所。承包地还在那,还有收入,没吃亏。

6;农民养老问题,就是在城市,在法定退休年龄以前,不工作也是没收入的,也是没人管的,农民也一样,就算有土地,你不去种一样绝收,没收入,农民市民在这个阶段,性质是一样的。问题出在退休年龄以后,市民绝大多数都有养老金退休金,不论多少,那是他们早期交了钱了才有的,而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就是因为前期没交钱,实际上前期他们也交不起,怎么办?人老了,没有养老金退休金,靠什么生活,他们唯一的依赖还是那承包地,因为他有承包地持有权,他就能拿到转租费(这就跟城市租房子一样),如果谁想拿走他的承包地,那就得给他和土地对等的养老金,甚至按照市场消费水平再提高一些,问题就出在这里,土地租金和养老金之间差距不是一点点,相差十几倍,谁来买单,只能政府去解决。就像问题提到的,拿承包地换养老金,那必须在到达退休年龄以后,以前不行,否则农民会失去生存保障。

7;问题提到拿宅基地换养老金,问题没那么简单,(首先得找到接盘者),他们得首先换住房,先保障住房,再说养老金,政府只需要提供办理机构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样一来就又有了问题,承包地人人平等,但宅基地却等等不一,所以承包地承担一部分(也就缩小了那个十几倍的问题,解决起来容易些),宅基地承担一部分,这样一来,由于宅基地的不同,自己愿意交换的多少也有差距,甚至很多就没有,那么养老金领到手的多少就不同,这怨不得谁,宅基地是继承来的,换多换少是你自愿的,但承包地是固定的。这样一来就和城市的市民一样,有的单位领的多,有的少,后来补缴的就多,没补缴的就少,这样就又拉平的市民和农民的差距感。

8;最后说一下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实际内在实质就是财富转移,财富有序渐进的在从城市流向农村,本质就是缩小贫富差距,只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农村之所以不如城市富裕,就是因为过去几十年,一直是农村流向城市导致的,不过在十年前城市流向农村就开始了,只是人们没有那个概念而已,房地产经济就是这个作用,修公路铁路等等各种基础建设的占地用地都是这个作用,只不过是局部地区而已。如果你有心你就会发现,凡是占地用地的地方,那里的农民都改善了各种生存条件,这就是例证不是吗。现在很多人天天叫着喊着,这个那个这个那个,如果你不是别有用心,那就多想点实际的东西,财富不会因为你喊的凶就是你的,农民是个大群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需要时间,不服你去干干试试,保你解决不了。


驿动星期六


你好!

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如果把这些地转化为养老保险,农民会不会愿意?

其实愿意不愿意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在于每个家庭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毕竟多一种鼓励对农民来说又多一份选择!

现在种地不赚钱,已经是大家基本认定的事实了,农产品跟物价的不对等,仅仅依靠种地也也很难维持家庭的各项开支,遇上天灾人祸,甚至还没有收入,所以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并不高,农村荒废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农民只能另谋出路多元化发展,有些发展养殖业,有些进城务工或者落户城市,农村的土地要么流转,要么荒废!像这种情况,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能够直接获得一笔补偿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转化为养老保险则是补偿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城市的“以房养老”,农村房子不值钱,则是“以地养老”!



像现在国家在各大城市试点的有偿退出农村土地承包权,和农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和土地承包权,甚至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出租等形式都是一样的,可以一次性获得补偿或者收取了租金,补偿款跟租金也可以用来创业或者养老!如果把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直接转化为养老保险,这种制度又会更加健全,农民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到了退休的年龄每个月领取养老金,而目前农村老人到了60岁每个月只有100元养老金,这是远远不够养老基础的,如果用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方式来增加养老保险的领取额度,相信大部分生活无法获得保障的农民是愿意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把这些转化为养老金,农民会不会愿意?对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回答。得从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几个方面去阐述回答。

一,首先说进城务工的农民,户口已迁入城市,在城里买了 楼房的,而且有稳定工作的,能够养活妻儿老小的。村里也没有合适的人帮你经营,就算国家不强迫你交回土地,土地承包期一到估计也就没有你的份儿了。与其到期自动无偿收回,不如有利先得退出。免的落个钱地两空,后悔莫及。二,如果你在城市里不足于维持你的正常生活,户口没迁,那就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好歹村里有房有地,不置于把你逼的死无葬身之地。

三,常年在农村务农的农民朋友们有偿退地退房,我想不可能在他们能干活儿时就有偿退地退房吧。如果是他们老的不能动了,也就是说六十岁,该退休了,如果房地的补偿金足够他们养老,不拖累儿女们,我想这个方案也许可行能够接受。需要说明的是房子给钱归集体,但总的让老人家养老住只到去世归集体。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房子是农民遮风挡雨的休息场所。两者都是农民们的命根子。如果国家能够在农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房,让农民们安心居住种地,老了国家发给退休金,叫他们安心养老。去世以后,你想怎地就怎地,根本不存在补偿的问题。既不存在矛盾纠纷,国家集体个人都满意省心,不知道我这个想法能有多少人同意?


手机用户王竹清


国家正在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那么如果把这些土地转化为养老保险,农民会不会愿意呢?

其实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有考虑过,但是他在实际当中能不能够行得通呢?还要解决下面这些问题,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这个方法到底能不能够行得通。


有偿退出宅基地。

针对于现在已经开始执行一户一宅制的问题。那么我想知道,如果将宅基地退出去,那是否还有地方居住?

这个不是单纯的转化为养老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这个农村里面的农民,将宅基地退出去之后,还有没有地方住?

如果有地方可以居住,还有房子可以居住,那么这个时候退出多余的宅基地作为养老保险,这个很多农民都会同意。

但是还得考虑到农村里面,如果两个孩子以上的,那么他们以后需要盖房子有没有地方呢?这个问题也需要提前考虑的哦。

有偿退出承包经营土地。

其实在个别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有偿退出承包经营。将这些土地退出去呢,还是有一定的条件要求的。

总不能将这些土地退出去,之后就等死吧。如果将它转化为养老金,那么自己的后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养老金只能够供给一代人使用那么后续的这些生活应该怎么办?

但是在其他地方作为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的地方他们的要求条件。必须是这个每户家庭里面必须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这种情况之下才能够退出去,如果不是要么退出去了,等这些钱花完之后,可能会在生活上照常越来越窘迫的境界。

作为窑厂退出不是不可以,而是涉及到未来的生存方面,如果能够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那么才允许有偿退出。

转换为养老金,农民愿不愿意呢?

假如将这些承包的经营土地以及宅基地,将他有偿退出,将这些钱作为养老的基金,这个很多农民会不会同意呢?

针对于农村里面实际的农民情况,我想大多都是这样子的。如果还有后代的,比如说有儿子给自己继承的。有儿子给自己养老送终的,多数不会将这些土地给退出去。

特别是宅基地,因为以后如果孩子想再盖个房子,就必须用到这些宅基地,如果这个时候你把这些宅基地给卖出去,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再申请到宅基地盖房子呢。



当然有的人会认为如果转换为养老金,这个是可以实行的,但是我们觉得转换为养老金可以实行的,只不过是对于那些没有后代的。或者是自己的儿子,已经全部搬迁到城市里面的这些情况呢,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使得这些承包经营土地和宅基地作为有偿退出转化为养老资金,这个还是可以实行的。

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也许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样,总体来说农村里面的农民生活还是比较艰难,针对于养老这一块也是人人关心的问题,但是不能够因为养老的问题而把这些土地给全部退出去了。

针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意见呢?你是同意这样的做法还是不同意呢?


农人莫小道


如果达到国家战略规划,农村土地合理生产增值,合情合理解决农民困难需要,一边保障到位,一边培年青农民学习生产技长,发工资和加股份让农民富强起来,有车有房,子女国家免费教育,国家承诺一定要实现到位服务农民,农民没有不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共产主义人人富起来一定会实现。


我们是中国最幸福的人


这个政策很好,完全支持。可以解决许多人的养老问题,同时又腾出了大片土地利于国家的综合开发。不过有些地域好的地方就不愿意退出土地承包权。国家可以先把这部分人放在一边。相反地域差的地方,可以加速退出土地承包权,政府虽然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养老保险。但从长远看,更能更好的缩小贫富差距,让不同的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