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一睡眠小程序推到账音效

听见“支付宝到账500万元” 你还睡得着吗?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小程序上线“支付宝到账××元”系列音频助眠(网页截图)

“支付宝到账1元”、“支付宝到账2元”、“支付宝到账3元”……4月1日晚,支付宝里一个叫“小睡眠”的小程序推出了“支付宝到账××元”系列音频,瞬间走红,并宣称一天就有100万人倾听。听见“到账”提醒就能入睡?

惊喜 支付宝不停有“到账”提醒

4月1日晚上9点半,支付宝微博转载了一条来自“小睡眠APP”的微博,并称,“朋友,一夜暴富有需要吗?”记者看到,原微博称,大家心心恋恋的“支付宝到账”系列声音上线了,在支付宝搜索“小睡眠”就能体验,“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再也不是梦!

随后,记者打开支付宝,在首页搜索“小睡眠”二字,立刻就弹出一个注明为第三方服务的“小睡眠”小程序。进入该小程序后可以看到上百种帮助睡眠的音效,其中关于支付宝的音效就有11个。其名字也比较酷,比如闭眼数钱、喜中彩票、家里有矿、恭喜发财、六六大顺、表白好贵、单身勿听、一生一世等。

当记者点开“闭眼数钱”,很快就播放一个女声“支付宝到账1元”,停顿几秒后又播放“支付宝到账2元”、“支付宝到账3元”……“到账”数字一直上涨。随后,记者点开“喜中彩票”,不断循环播放着“支付宝到账500万元”。点开“家里有矿”时,则不断播放“支付宝到账188888888元”。当点开“表白好贵”时,则不断循环播放“支付宝到账5201314元”。

据了解,“支付宝到账”系列声音上线后瞬间火了起来,“小睡眠”方面称第一天就有100多万人倾听。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体验 听十分钟“到账”仍没睡意

听着不断有钱“到账”的声音,真的能够帮助入眠?昨日中午,趁着午休时间,记者体验了一把。首先,记者整理好心情,忘掉工作,随后点开“闭眼数钱”。闭上眼睛,听着手机上不断播放着“支付宝到账1元”、“支付宝到账2元”、“支付宝到账3元”……直到听了快十分钟,音效播放到“支付宝到账90元”时,仍然没有任何睡意,反而听了前面一个到账数字,还期待下一个到账数字的来临。

28岁的何先生有着长期晚睡的习惯,因对听到账数钱的声音感兴趣,他在前天晚上就体验了一把,“不断的有钱到账,怎么能睡得着嘛?想到账的钱越来越多,只有越听越兴奋的。”何先生告诉记者,多听了一会儿后,再打开支付宝一看,里面的数字还是两位数时,瞬间心情就不好了,赚钱的压力来了,就更难以入眠。

在采访过程中,30岁的杨先生也试了两次。他说,第一次体验时感到很好奇,情绪一点也没有静下来。但在听第二次体验时,整理好心情,静下心来抛掉杂念,忘记“金钱”时,心情稍微平静了下来,“我觉得心情放松下来了就会很容易入眠。”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官方 “数钱能减压”睡眠自然好

听钱到账的声音助睡眠的理论依据何在?对此,“小睡眠”于4月1日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当我们面临较大的压力,或遇到恐慌、痛苦状态时,肾上腺会释放大量的皮质醇,使得个体处于应激状态。但这样的状态会影响睡眠质量,而较差的睡眠质量又会反作用于压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此文还称,一项发表在《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金钱概念的启动,能够有效缓解因社会排斥造成的压力,而“支付宝到账”系列音频则是通过听觉来启动金钱概念,从而帮助用户减轻压力。此外,通过“数钱”启动的金钱概念可以成为压力及疼痛的缓冲器,帮助我们减轻压力,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关系,避免让问题进一步恶化,从而获得良好的睡眠体验。压力小了,睡眠自然也更好了。

对此,“小睡眠”市场营销总监白耀进表示,实际的支付宝到账提示音中,在“支付宝到账”系列音频上线之前,他们在这声音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调整,让声音变得更加柔和,更有利于助眠。

那么为何有人越听越兴奋呢?白耀进称,确实也有用户这样向他们反馈过越听越兴奋,但因为人对声音上的感知不同,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没有一个绝对值,因此就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这类音效主要就像数羊一样,让人集中注意力,帮助睡眠。当然,如果特别在乎金钱的话,确实可能会影响睡眠。而如果静下心来将它当成一个助眠产品的话会很有效果,“其实在上线之前,我们做过前期测试,结果显示对80%的人有效,从上线后到昨天用户的反馈情况来讲,很多都是积极支持的。”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专家 对部分人可能适得其反

对此,记者采访到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睡眠心理科主任、副教授高东。他表示,睡眠是“先睡心,再睡身”,先让心静下来,各项生命指标慢下来,然后进入睡眠状态,这是睡觉的基本要求。

高东介绍,睡觉前人们对声音、按摩抚触,或是其他单调的、频率不变的、慢一点的刺激,具备一定导眠的效果。听到账的声音助眠这不一定,得因人而异,数钱不外乎是让心情愉悦,单调的重复的刺激。有些人数钱会越数越兴奋,反而会有反效果。“所以我认为助眠的声音不一定是数钱的声音,单调缓慢重复的声音都具备导眠的效果。”

网友热评

“天涯哥哥”:我要坚持听到最后才睡!有跟我一起坚持到最后的吗?今晚要循环听“闭眼数钱”模式!成为亿万富翁不是梦!

“_CJ_”:你觉得这样我还能睡得着吗?

“五光十色照明官微”:柔和的灯光下,听着钱到账的声音,美滋滋地入睡,哈哈哈,享受。

“Shirley_魅”:这还睡得着吗?估计得笑醒了。

“要早日柴鼠双全的猴小蚂蚁”:作为贫民窟女孩我觉得我们可以试一下。

“梦想成为不良少女的wendy”:我听到这个声音的那一刻起,就是在做梦了,所以我是最快睡着的。

“幼稚鬼石砚”:我听到到账1万元吓醒了,我告诉你必须赔偿我的精神损失费,不然这事没完。

“HardcoreOtaku”:支付宝:睡吧,梦里啥都有。

“蛋挞Ta吖”:想钱想疯了吗?过过耳瘾也算可以了啊。

“爱养生的熬夜少女”:确定这是催眠的?支付宝到账这么多钱,激动到不行。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延伸

六种方法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据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人均睡眠时长已由8.8个小时降至6.5个小时,平均38.2%的中国人有睡眠问题,比全球平均高出11.2%。对此,高东表示,睡眠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心理、性格、压力、环境、睡眠卫生行为习惯及睡眠相关疾病等等。那么,怎样才能保持或恢复良好睡眠、健康心态呢?来听听高东的建议。

1.舒适、安静、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

2.规律饮食,睡前不宜饱食和过量饮水,慎饮茶和咖啡,禁止用酒精助眠;

3.规律的运动,可以跑步、练瑜伽、打太极拳,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运动方式不同,注意不要在睡前3小时做一些激烈运动。

4.培养良好睡眠习惯,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情,比如睡前少看电子产品,包括玩手机等,睡前少做那些“烧脑”的事情,不想很多操心的事或做工作计划等。有倦意才上床,中途觉醒避免看时间,定时起床,醒后避免赖床;

5.日间避免长时间卧床或睡眠。建议午睡时间不超过1小时,一整天的总卧床时间控制在8小时左右最好;

6.出现睡眠紧张和挫败感时,可反复进行呼吸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同时,高东还提醒市民,睡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心静瞌睡自然来,不要总想着试图控制它。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张春莲

孩子的生日、喜好都了如指掌 妻子生日结婚纪念日红包从不延迟

为什么对父母, 连教他们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一个简单的个税申报填报信息过程,让三代人之间,老人和孩子之间的天平显现出了明显的不平衡。记者针对20个家庭的调查中显示,现在,几乎每个家庭乃至社会的大部分关注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对老人的关爱程度远远不够。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儿子信息“秒填”

父母的出生年月日不记得

市民周先生的儿子在江汉区滑坡路小学读书,家里有两套房产,目前全部都在还房贷。填报个税申报信息时,儿子的生日“秒填”,但母亲的确切生日不记得,“好像是农历十二月初五”。

江汉区一所中学的老师席女士的父母住在青山。她说,自己记得父母的生日,因为每年父母生日时,都会带着儿子和丈夫一起给老人送礼物,但对父亲的年龄却记得不太清楚。“我父亲户口本上是1949年出生的,但我记得好像他曾经说过自己报大了一两岁,我们也没具体问。”

调查对象中,能够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父母年纪、出生年月日的人几乎没有,多数人只记得大概的数字,但没有人说不出自己子女的相关信息。

每年给妻子至少发三次“520”红包

却不知道父亲最爱吃什么菜

武昌区一所从事喷绘器材业务的公司负责人夏先生,一家三口现在已经在武汉买了房子,父亲仍在黄陂老家务农。每年,夏先生都会带着妻子和儿子外出旅游至少两次,妻子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重要节日,他还会特意买礼物或在网上发红包。“前段时间过三八妇女节,我也像以前一样给她发个520元的红包。”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夏先生对自己父母的生日却很少有表示,一家三口平时回去的时间并不多。

家住徐东的李先生有三个兄弟,是个大家庭。去年,他的母亲去世,父亲轮流在三个儿子家居住。李先生说, 15岁的儿子喜欢穿的衣服品牌,爱吃的食物,经常打的游戏,他一清二楚。但78岁的父亲喜欢吃什么,自己却一无所知。

对子女很耐心

教母亲用手机却不耐烦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市民承认,自己平时关注子女教育的信息很多,也考虑到与孩子沟通时的各种注意事项,但对老人缺乏耐心。瞿老师在武昌区一所高校工作,他的父亲去世多年,60多岁的母亲单独居住。每隔一两个星期,瞿老师就回去看看母亲。

去年冬天,瞿老师偶然发现,母亲住的房子里的灯泡全都不亮了,煤气灶也打不了火。“以前我们每次回去都是白天,从来没发现这些问题,这次是晚上到家才发现。”想到母亲几乎几个月都在黑暗中度过,也没有喝过热开水,瞿老师觉得很对不起老人。

他说,他给母亲配了一部智能手机,但教了好多次,她还是学不会拨电话,教着教着,最后自己烦了,最终不了了之。他难受地说:“后来这部电话,只被用来接电话,四五年里我妈从来没有主动给我打过一次。”

瞿老师的母亲说,自己知道儿子平时工作忙,所以不想给他增加负担。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记住孩子生日

比记住老人信息要自然容易

为什么对子女的关爱明显要多于对父母的关爱?调查中,很多申报人表示惭愧,也有人说,关心孩子比关心老人要自然容易得多。

夏先生说,儿子出生后就是一家的重心,每年过生日全家人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但对上了年纪的父母来说,除非是六十、七十这样的大寿才会隆重地庆祝一下。

“子女的身份证号码记起来比较容易。”瞿老师说,从儿子出生到上学,他的身份证要用来办理各种证件、学校需要时随时提供、外出旅游购买车票门票等,用得多,自然而然就记住了。但自己母亲的身份证可能几年都用不了一次。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支付宝一小程序推到账音效?为什么连教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在调查中,也有一家三代人之间关系亲密,老人与孩子都能够得到关爱的家庭。一位接受采访的朱先生说,子女其实都懂得要对老人孝顺。除了要多一些关爱,日常的交流也非常重要,老人面对子女时,也可以少些顾虑。

湖北省委党校社会学教授万小艳认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出台,是国家考虑到申报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为减轻家庭负担而实施的德政。但作为子女,在享受到了父母带来的减税福利后,要更加关爱老人。她建议,当今社会应通过良好的舆论宣传,推进好家风和好家教,倡导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同时学校教育孩子要反哺父母,通过孩子的“小手拉大手”,带动全家人对老人给予更多的关爱。

记者陈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