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三國演義》第75回“呂子明白衣渡長江”中有這麼一段不太為人注意的情節,呂蒙白衣渡江取荊州時,他的一位部將朱然協助潘璋捉住了關羽。後來在東吳建國的第一年,黃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劉備兵伐東吳,朱然與孫桓一起抵抗劉備大軍。在夷陵戰役中,朱然帶兵追擊劉備,被來接應劉備的趙雲一槍刺死。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演義,不能當歷史看,很多內容都是作者為了文學的藝術效果改編而來的,那麼朱然這段故事的真實性如何呢?1984年,朱然墓的發掘給我們帶來了歷史的真相。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1984年6月,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市區南部的雨山鄉安民村林場境內,馬鞍山紡織廠在這裡正在進行基建。挖掘地基時,工人們發現了一座古代墓葬於是趕緊報告給文物部門,經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普查隊對墓葬進行的發掘。得知,這是一座規格等級非常高的大墓。根據發掘出土的資料證實,這個大幕的墓主人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左大司馬、右軍師朱然。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經考古鑑定,這座大墓是迄今為止,在長江中下游區域已經發掘出來的300多座東吳墓葬中最能反映東吳統治人物,墓葬特點的一座大墓。墓室早年已經被盜,但是,過去的盜墓賊,主要是要那些金銀珠寶,而木質陶質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是賣不出去的。因此一批隨葬的精美木胎漆器倖免劫難。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經過專業的考古發掘,我們發現,這座墓是一個土坑磚室結構的古墓,坐北朝南,階梯式的墓道位於墓坑的正南方向。而墓室位於墓坑的中間,外側總長8.7米,寬3.54米,從整體結構看分為四部分,自南而北分別為甬道、前室、通道、後室。從上面看,就像一個啞鈴出一個頭。

墓室地面上鋪了兩層"人字紋"的鋪地磚,墓壁則採用了"三順一頂"的砌法。最南邊第一部分是甬道,它的上方是半圓形的拱頂和擋土牆,而下面砌上了封門磚。第二部分的墓前室,形狀接近正方形,有"四隅券進式"穹窿頂,頂部兩側,為了加固支撐力,砌了四個磚垛。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墓磚是青灰色的,在製作磚胚時,模子上面有篆體字的吉祥話: "富且貴,至萬世"、"富貴萬世"等。朱然家族墓地共出土漆器、青銅器、陶瓷器等精美文物170多件,銅錢6000多枚。

其中出土的木刺和謁上的文字是推斷墓主身份的重要依據。考古工作者在發掘的墓室裡發現了三枚謁、十四枚刺,均為木質,上書其姓名、籍貫、官職和字號。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出土時間久了,字跡已經看不清了)

墓主身份就是這樣斷定出的。據史料記載,謁和刺都是古代的一種名片,是當時人們在拜訪晉見時用於通報姓名身份的。在墓內放置木質名刺,這是孫吳時興起並流行於江南的特殊習俗。供死者如同生前一樣在陰間使用的。就是這一千多年前的名片,推斷出此墓主人是朱然。

那麼這個朱然如果是被趙雲一槍挑了的小將,怎麼會安葬在如此大規模的墓葬之中呢?原來啊,羅貫中在這裡,又演義了,朱然同學在三國演義是躺著中槍的。歷史上真實的朱然,出生於公元182年,家鄉在丹陽 ,這地方在今天的浙江安吉縣西北,他出身是東吳的豪門貴族,13歲的時候,過繼給舅父朱治當兒子,上學的時候,同班同學有一個好朋友,叫做孫權。

三國鼎立期間,朱然擔任右軍師,官至左大司馬,帶兵是北抗曹魏,西拒蜀漢,一生屢立戰功。並沒有被趙雲刺死,而是到了公元249年68歲時,才去世。現在您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的墓葬,有如此多的寶貝了吧。

朱然及其家族墓的一系考古發現,再現了東吳名將朱然的風采與當時的社會經濟和生活的魅力。朱然墓的發掘,被認為是有關三國時期考古的一項重要發現,在國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前面提到了,朱然墓中出土一批漆器,精彩紛呈。這批漆器一共是八十多件,涵蓋了十多種器形,上面畫著人物故事和動植物等各種圖案,堪稱中國古代漆器藝術寶庫。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其中,最珍貴的一件,是繪製著貴族生活圖畫的漆盤。此件國寶直徑24.8釐米,高3.5釐米,大小跟我們現在日常家裡使用的菜盤差不多。有木胎製成。漆是黑、紅二色,古樸典雅。盤子裡外的顏色有所不同,內部是塗的紅漆,而外部則塗有黑紅漆。最漂亮的就是盤子內部中間,畫著的一組人物圖畫。

畫面佈局分明,一共是十二個人物,分為三部分。上面的是宴兵圖,畫著五個人,其中四人在跪坐宴飲。中間是五個人,一人對鏡梳妝,二人下棋、二人馴鷹,一小童侍立於旁邊。中間畫著的對弈圖,有兩個男子分別坐棋盤兩邊,前有矮足圓盤,上置食物。下面畫的是出遊圖,一人騎馬,一人跟於馬後,前後還畫有山巒。工匠用筆簡練,以流暢的線條描繪出貴族生活的閒適愜意。畫面用色講究層次和輪廓的勾勒,表現出三國時代吳地漆器彩繪的高超工藝。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除了這個漆盤以外,其他還有季札掛劍圖、百里奚圖、伯榆悲親圖、童子對棍圖以及其他一些認不出來的人物故事等多件木質漆盤。其中季札掛劍漆盤和童子對棍漆盤底部標有“蜀郡造作牢”款識,由此還可以看出,這幾件漆器是生產自當時的蜀郡,可以說這是目前我國存世的唯一一批有斷代依據的三國時代繪畫的文物資料。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另外還出土有一雙木屐,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漆器木屐。就是這雙木屐和剛才那隻貴族生活圖漆盤,都被國家文物局在公佈第一批禁止出國的文物清單時,囊括進來了。也正因為此,2002年初,朱然家族墓園成為第五批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下面,就詳細講講這座大墓的主人——朱然。

剛才咱們簡單說過,朱然是過繼被舅舅朱治當兒子的。這個時間,在東漢興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當時朱治是吳國大將,但是遺憾的是沒有兒子,於是他向孫策請求把自己姐姐的兒子施然過繼被自己作兒子。

原來這個朱然的生父,姓施,這也是為什麼朱然的兒子也姓施的原因。

孫策同意了朱治的請求,命令丹楊郡守以羊酒為禮召請施然,施然來到東吳後,孫策厚禮相賀,施然也就改姓朱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朱然跟孫權一同讀書學習,友情頗深。孫權繼承孫策的職位統領江東以後,就任命朱然為餘姚長。後來又升到山陰令,加折衝校尉,督領五個縣。孫權本來只是覺得朱然可信,但是沒想到他的才能卻實在厲害,當時朱然擔任臨川郡太守,統領二千兵丁。在東漢末年亂世之時,山賊四起的情況下,朱然帶兵四處討伐,一個月時間就平定臨川郡周邊的亂事。另孫權都感到驚訝。

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出兵濡須口,朱然在大塢及三關屯備軍,這時他被封為偏將軍。第二年,朱然跟隨呂蒙討伐關羽,與潘璋在臨沮截擊關羽,並且一舉擒獲關羽和關平。立了這麼大的戰功,孫權任命他為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很快,呂蒙身患重病,孫權就問呂蒙:“假如你不能再恢復好身體為我效力了,那麼誰可以代替你呢?”呂蒙回答說:“朱然膽略和守業能力都充足有餘,我認為他可以代替我繼續領軍。”呂蒙死後,孫權再次提拔朱然,命其鎮守江陵。

黃武元年(222年),劉備東征孫吳,攻打宜都,朱然督領五千人與陸遜合共五萬人抗擊劉備,這個時候,三國演義裡跟歷史實情是一致的。接下來就不對了,實際上,朱然並沒有被趙雲殺死,而是在涿鄉與陸遜、韓當一起,大破劉備,朱然就是攻破劉備軍隊的前鋒,他又命部下截斷劉備的後路,於是劉備敗走白帝城。

朱然並沒有死,後來又活了24年呢,而且官是越做越大。這不嗎?獲得了面對劉備這麼大的勝利。孫權將朱然拜為徵西將軍,封永安侯。

此時徐盛、潘璋都上表說劉備一定可抓住要繼續追擊,而朱然與陸遜則認為不要追擊,因為曹丕那邊正在大舉結合軍隊,表面上是幫助我們討伐劉備,實則上是懷有二心,應該謹慎決定計策,召還大軍。果然,沒過多久,魏軍來襲,東吳這時三面受敵。

接下來就發生了朱然一生中最為引以為榮的著名戰役,是提到朱然就不得不提那場驚心動魄的——江陵保衛戰!

黃武二年(223年),魏國派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將攻打江陵,連建數個軍營圍城,曹丕甚至親自到宛城督軍,聲援前線。這時的江鈴城,人禍又趕上天災,守兵很多都患了傳染病,還有戰鬥力人,就只剩下五千來人了。孫權派孫盛去增援,卻被張郃打敗。於是張郃等人佔據州上,圍守朱然,朱然失去了和外界援軍的聯繫。孫權又派潘漳等人來為朱然解圍,但是卻不能成功。

曹真命令士兵築起土山,又開鑿地道,從上下兩個方向攻城。他們在逼近城牆的位置建立土臺,對著城裡是亂箭齊發,江陵的東吳將士們都驚恐失色,然而朱然是面無懼色,他身先士卒,趁敵軍出現漏洞時,帶兵攻破魏軍的兩個兵營。

但是,魏軍兵力強大,根本打不走,朱然採取老虎不出洞,死守的戰術。魏軍圍攻了江陵六個月的時間,還沒有退軍的意思。這個遠途而來,圍對方的城啊,特別耗費物資,魏軍之所以還在堅持,其實是打起來間諜戰。他們暗地裡聯繫江陵的地方官,姚泰,正好他率領軍隊守備北門,城中糧草將盡,他也熬不住了,跟魏軍私下勾通,想裡應外合投誠。就要行動的時候,被朱然敏銳的發現了,朱然斬了姚泰。

此時的長江水淺,江面狹窄,夏侯尚企圖乘船率步、騎兵進入江陵中洲駐紮,在江面上架設浮橋,以便和北岸來往,魏軍參與計議的人都認為一定能夠攻克江陵。董昭卻上書魏文帝曹丕說:“武皇帝當年智勇過人,用兵卻很謹慎,從不敢像今天這樣輕視敵人。打仗時,進兵容易,退兵難,這是最平常的道理。

平原地帶,沒有險阻,退兵都困難,即使要深入進軍,還要考慮撤退的便利。軍隊前進與後退,不能只按自己的想象意圖行事。如今在中洲駐紮軍隊,是最深入的進軍;在江上架設浮橋往來,是最危險的事;只有一條道路可以通行,是狹隘的道路。這三者,都是軍事行動的大忌,而我們卻正在做。如果敵人集中力量攻擊浮橋,我軍稍有疏漏,中洲的精稅部隊將不再屬於魏,而為吳所有。

我對這件事非常憂慮,寢食不安,而謀劃此事的人卻很坦然,毫不擔憂,真令人困惑不解!加之長江水位正在上升,一旦暴漲,我軍將如何防禦!如果無法擊敗敵人,就應該保全自己,為什麼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不感到恐懼呢?希望陛下認真考慮。”

於是曹丕立即下詔,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中洲。吳軍兩面並進,魏軍大隊人馬只從一條通道退卻,擠在一起,一時很難退出,最後勉強撤回北岸。吳將潘璋已制好蘆葦筏子,準備燒魏軍的浮橋,恰巧夏侯尚率兵退回,未得實施。十天過後,江水暴漲,文帝對董昭說;“你的預料,竟如此準確!”當時又趕上鬧瘟疫,文帝遂命令各軍全線撤退。

朱然的頑強堅守,成就了三國時期唯一一場守方得不到援軍增援卻能讓攻擊方主動撤退的守城戰的勝利。朱然守城成功,威名震撼曹魏,孫權加封他為當陽侯。

黃武三年(224年),朱治去世。作為朱然後爹的朱治,這時候生了親兒子朱才,所以朱才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為朱治治喪完畢,朱然向孫權請求改回施姓,但孫權沒有同意。黃龍元年(229年),朱然拜車騎將軍、右護軍,領兗州牧。不久,兗州在蜀吳“分地”中分給了蜀國,等於領了一個空頭支票。於是乾脆撤去兗州牧一職。

到了嘉禾三年(234年),孫權和蜀國丞相諸葛亮約定日期大舉起兵攻打魏國,孫權親自攻打合肥新城,朱然與全琮各受斧鉞,分別擔任左右督。但是適逢士兵多患疾病,因此還沒進攻又退了回來。

嘉禾六年(237年),朱然出征柤中。沒有結果。之後,休養生息過了九年,到了赤烏九年(246年),朱然已經是快六十歲的老將了,他再次領兵出征柤中,魏將李興等人聽聞朱然率軍深入,於是帶領六千軍隊,斷絕了朱然的後路,朱然趁夜色出擊迎戰魏軍,老將軍不復當年之勇,戰鬥最終勝利,斬獲數千敵人首級,軍隊凱旋而歸。

難能可貴的是,早在一年前(245年),東吳將領馬茂,曾經企圖叛逃,結果被發現之後孫權非常憤怒。殺掉了馬茂,朱然在這次出征之前,就曾經上奏說:“馬茂這個小人,居然膽敢有負國家的恩惠。臣,現在要奉天子的威名,去滅曹魏志氣。此次出征,臣必將有所斬獲,戰事報捷,震撼天下。臣將整合船艦充塞江面,令其足以成為大觀,希望陛下理解臣戰前的此番海口,等著看臣日後努力的戰績吧。”

當時,孫權收下此表,覺得朱然可能是在吹牛,沒有向大臣們公佈,朱然凱旋後,群臣紛紛上表祝賀,孫權舉酒作樂,然後拿出朱然出征之前的上表,說:“朱然之前已經有上表給我,但我認為此戰難以成功,現在果然如朱然所預料,可以說是在戰爭的判斷方面,朱然有高明的眼光。”於是派遣使節拜朱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赤烏十年(247年),諸葛瑾、步騭都已經逝世,孫權任命朱然作為大督,總理軍事。這應該是朱然一生最高的職位了。而此時陸遜也已經逝世,功臣名將中,仍然在世的只剩下朱然,可惜,此時的朱然也已經老了。

又過了兩年,朱然病情日漸嚴重,孫權日間減少膳食,晚上為之失眠,送給朱然的藥物和食物,都會相望送行。每次朱然派遣使者上報病情,孫權就會親自召見,親自詢問情況,來的時候賜予酒食,離開的時候送去布帛。自從創業以來的功臣患有疾病時,孫權表現出來的關切,屬呂蒙和淩統最為隆重,第三位就是朱然了。三月,朱然病逝,時年六十八歲。孫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

瞭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知道,歷史上真實的朱然,那也是一位東吳非常重要的戰將,他的墓規模如此,我們也安心了。

說完兩件國寶文物的主人,咱們就再來重點了解一下其中的那雙木屐。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此雙漆木屐長20.7釐米,寬9.6釐米,厚0.9釐米,屐板和屐齒由一塊木板刻鑿而成。屐板前後圓頭,略呈橢圓形;屐齒為前後兩個;系孔有三個,前端一個,後端兩個,彩繩早已腐朽不見。木屐主體刻鑿完成後,工匠又在木胎上打灰膩,一面發黑漆,漆面光澤,另一面在灰膩中鑲嵌細小的彩色石粒,然後上漆,磨平,露出點綴其間的彩色小石粒,使之呈現一定的美感。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我們中國現在很少有人穿木屐了,能看到的穿木屐比較多的是哪啊?對日本。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國家電視臺先後兩次來朱然墓拍攝大型文物系列片《三國萬里行》和《中華五千年》,並且在1987年請求我國將一些重要的三國文物拿去日本巡展,這些文物引起了日本人的濃厚興趣。使之紛紛撰文探索中日文化之間的歷史淵源。

然而,2002年,國家文物局頒佈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名單,朱然墓兩件文物赫然出現在名單之中。至此,想看到他們,就比較困難啦。之後,第三批禁出,又追加了兩件:皮胎犀皮漆鎏金銅釦耳杯和彩繪季札掛劍圖漆盤。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目前四件漆木器及其他一些朱然墓出土的珍貴精美漆器,收藏在安徽馬鞍山朱然墓博物館中。其中一件胎犀皮漆鎏金銅釦耳杯正在公開展出,而另外三件以及其他珍貴的漆木器,均不展真品。


三國演義裡的小人物實際上是東吳大司馬,墓葬更是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