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张炘炀,现在过得如何了?

倔强的函数


看到这个题目,我有一个发现:但凡神童,其名字都很有个性,而且名字中出现生僻字的概率非常大,比如我上一篇写到的张莹嫇,很多人都不知道嫇(míng)字怎么读;再比如我们接下去要谈到的张炘炀,有相当一部分人知道这神童姓张,但炘(xīn)炀(yáng)的读音让部分读者抓狂。



神童张炘炀,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我拿我家的大宝和张炘炀相比:张炘炀在两岁多的时候,能够认识1000多个汉字,而我家的大宝在两岁多的时候,每天都哭得像头驴似的,让她学拼音都会哭成泪人;张炘炀六岁的时候读一年级,我家大宝在六周岁的时候也读一年级;在一年级就读六个月之后,张炘炀完成了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四级跳”,在跳级方面的能力估计和传说中的跳骚有的一比,而我家的大宝在一年级读了6个月之后,就读于一年级的下学期,虽然一年级的时候经常考双百(语文100分,数学100分),但和神童张炘炀比起来,简直是“弱爆”了……

可能是张炘炀的名字里有两个“火”的缘故,所以张炘炀在完成自己所有的学业过程中火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小学阶段张炘炀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就搞定了,初中的前两年张炘炀也是按部就班,但到了初三的时候,张炘炀开始不安分了,经常被他的老师“投诉”——老师告诉张炘炀的家长,这家伙上课的时候如同猴子的屁股一样坐不住。于是,张父把孩子带回家自学。张炘炀在家潜心自学半年后,前往盘山县高中,直接就读高三,又开启了他那火到烫手的人生。

10岁那年(你没看错,就是在张炘炀10岁那年),张炘炀参加高考,高考成绩505分,以超过二本线近50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可以说,他是国内最年轻的大学生。我家大宝今年也是10岁,她就读于四年级,和神童张炘炀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我觉得这样的大宝更真实一些。当张炘炀13岁的时候,直接通过北工大的研究生复试;16岁那年,他又成为北航的博士生……张炘炀的整个学业就读过程,如同开了挂一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学业奇迹。当你想到他10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已经非常了不起的时候,谁又想到这家伙在六年之后居然成为传说中的博士生,位极学位“金字塔”的顶端。如此高逼格的“神童”,他的现状如何?成为博士生之后,张炘炀的求学之路开始出现了“中梗阻”——由于在博士成果方面“难产”,所以他很难毕业。近年来,在导师的体谅和帮忙下,张炘炀在今年有希望会完成博士学业。


写到这里,我个人觉得像张炘炀这种款式的神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父母千万不要因此而对孩子进行“催熟”,甚至“揠苗助长”,因为这种神童的求学之路我们是无法“复制”的:每个孩子成长的“花期”都是不一样的,像张炘炀这样的神童“花期”特别早,是福是祸谁都无法预料。
如今,张炘炀已经24岁了,当年的神童也到了风华正茂的年纪,在他过去24年的时光里,几乎没有金色的童年,也没有童年的惬意和乐趣,这种人生,真的值得提倡吗?欢迎朋友们留言探讨。


微雨润苗


张炘炀,1995年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神童。

六岁进入小学,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小学。

初三下学期因不好好听课在家自学半年,后直接跳级到盘山县高中读高三。

2005年,年仅10岁,仅上了一年高三的张炘炀参加了高考,以505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学院录取。成为中国最小的大学生。但因他还是一个孩子,父母一直陪读在身边。

3年后(2008年),13岁的他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成为中国最小的研究生。学校为了方便父母照顾他,安排了两间宿舍,但是正处青春期的他要求不许父母陪伴,独立求学。

2011年,他又顺利考上北航数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有些人总有疑问,为什么神童,考不上清华,北大,其实考博时,他是在清华、北大,北航三所学校中选择的北航,他认为北航更适合他想自由研究数学的理想。

然而,就是一个这样智商超群的孩子却在长期的异乎寻常人的生活经历中,性格也悄悄发生着变化。

一、一连气的跳级行为,让他失去了同龄人的陪伴,长年在大他8-10岁的同学中生活学习,让他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而思想却又比同学单纯的多。这种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在大学期间流露得更加明显。

二、进入青春期,渴望独立自由的他,毅然选择离开父母的陪读生活,大学三年的自由生活让他成为网络达人,因为生活中缺少可倾诉的对象,张炘炀在网络上频繁发声,表达自己略显偏激的思想,其实这是一个青春期孩子最常犯的思想偏激的错误。

例如,他说,“北京乱象是因为涌入了太多的外地人所致,应该限制外地人”;“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抓住对北京毫无建设,却破坏严重,吞食着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等等,这一系列的偏执,幼稚的言词一出,引来无数人的拍砖。

其实,他当年才16岁,情商跟一个普遍高中生一样,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绝不会像一个成熟的人那样滴水不露。而正因为他是博士,是神童,人们无法接受一个“完美”的人会如此大言不惭。

三、16岁那年,他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来自生活和未来的焦虑使他渴望成功,渴望在北京立足,建功立业,于是,他提高要自己薪阶层的父母给自己在北京全款买一套房,帮助他完成在北京立足的愿望,不然他就不会参加答辩,也不考博士。

其实,当一个从小被奉为神童的孩子,一路走来,从仅限对探究科学文化知识的深厚兴趣,到如今要面对毕业后的生活,要走上社会,用知识创造财富,此时,他神童的光环就会渐渐消去,一个16岁的未成年人,要承受一个二十七八岁的成年人的竞争和生活压力,其孤独和压力可想而知,当这份焦虑大得超出自己的心智掌控范围时,思想上有一些扭曲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也许,我们并不没有给予“神童”应有的理解和空间,更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和保护他。

按张的想法是博士毕业后,再攻读博士后,要么当一名大学教授,要么去博士流动站从事一个“思想自由、时间自由”的工作。

但是,一直到2018年,仍然没有传出张炘炀博士毕业的消息。这个曾经让所有人羡慕的“神童”,却因为心灵和思想上的一些纠结而陷入如今的困境。

但是,无论如何,神童就是神童,他的智商如果用于搞科研,做一项自己喜欢又能实现他人生价值的有意义的事情,相信他还会回归人们的视野,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

一个人一生得到多少赞誉,就会相应的经历多少背弃。没有人能一帆风顺,不经历挫折,不过是有些人经历的早些,有些人经历的晚些,相信张炘炀经过人生的挫折后,会慢慢变得成熟,找回自己人生真正的方向。


指尖教育帝国


关于张炘炀,之前回答过关于他的另一个问题,是他在16岁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要求工薪阶层的父母在北京买房,不然就不准备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也不考博。虽然看上去负气任性,但却有好多网友说,如果父母听他的,早年(当时是2011年,北京的房价大概在2-3万左右)在北京买了房,现在已经翻了好几番,所以天才就是有不一样,有前瞻眼光。理论上来说,这没有错。

但对他的父母来说,这应当在他们的能力之外,当时为了照顾10岁的张炘炀上大学,父母有在陪读,也就是说本就是工薪家庭,还至少有一个人没有工作,要在北京购买房子谈何容易。他因此以自己的前程相威胁,终是让人觉得不能体谅父母。

但凡神童,都有开挂的人生:张炘炀,1995年出生于辽宁盘锦市盘山县,两岁半时,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两年时间上完小学,10岁考上大学,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13岁考取研究生,16岁考上北航的博士。这一连串记录前无古人。

天才多被捧杀。在查阅张炘炀资料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了他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一段采访。他认为博士期间的张炘炀,优势仅仅在于年龄,北航的每一位博士都很优秀,与其他博士相比,他并无优势可言。社会上的媒体言论会成为束缚他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会迷失方向。而且他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张炘炀特别会考试,很适应应试教育,但在博士阶段,会考试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对学术问题的创造性研究。

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有感触。目前在国内仍然开设少年班的尚有三所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即便媒体发达如斯,也很少见到有关在读少年班学生的有关信息,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但总会有好事的媒体喜欢猎奇,找机会吹捧神童吸引眼球。媒体炒作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和压力,破坏他们的成长环境,会让他们不能专心于学习,甚至产生思维的偏激和性格的扭曲。

关于张炘炀的消息,他上博士之后已经很少,也没有查到他写的文章,有一篇文章说他博士期间也经历了很多同龄人的情况—迷恋网络游戏,经过父亲的耐心陪伴和耐心教导,最终摆脱了网瘾。按照博士的最长年限计算,他应该已经博士毕业,或者已经有了别的去处。但终归来说,除了之前的光环,目前在没有别的成就,比起很多正常成长的孩子来说,也没有任何优势,还可能因为先前的光环背负压力。不能说揠苗助长,但至少已然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轨迹。


象牙塔里讲故事


从昨天开始,在网上查看了神童的资料。

看过之后,感觉真是神一样的存在啊。

不过一直没有找到近期的资料,据说是去年或今年博士毕业。但没有查到确切的消息。


通过看神童张炘炀的发展过程,发现一个特点,就说神童张炘炀在学习阶段非常好,等到了研究阶段,就开始差了,而且随着硕士博士的学习,相对来说越来越差。

由此,书生想到,小的时候,或者说在大学及之前,更多的接受知识,而神童张炘炀的神,其实也就主要表现在了接受能力比常人强;而等到了研究生阶段,需要的不只是输入,更多的是要展示他的输出能力,而此时,神童张炘炀便和常人无异,这也就造成了神童张炘炀硕士毕业不顺利,而博士的毕业就更不顺利了。


换个说法,神童张炘炀其实就是一块海绵,小的时候,他的吸水能力特别强大,速度快容量大,

所以他可以很快地在其他人上初中的时候,他却已经大学毕业了;

而等到了硕士的时候,神童张炘炀这块海绵,需要的不是吸水,而是要找到水源,这时,他的吸水能力便派不上用场了,找水困难重重,硕士毕业便不太顺利;

而等到了他上博士的时候,可以说是要他造水,这个时候,他之前的吸水能力就更没有什么作用了,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他的博士毕业便变得比较麻烦了!


由此,就算是神童张炘炀去年或今年博士毕业,未来的研究之路,应该还是会走的比较辛苦,或者说,神童张炘炀的光环不再,他,已经是神仙下凡,变成普通人了。

给不了神童张炘炀助力,就少给神童张炘炀压力,少关心神童张炘炀,才更有利他的未来发展。


一介书生945


厉害了,张炘炀,真正的神童!

张炘(xīn)炀(yáng)只用二年就读完了小学,初中一年半(在家自学半年),高中只高三读了一年。10岁参加高考以505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学院录取,成为中国最小的大学生。

三年后(2008年),年仅13岁的他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最小的研究生。

2011年他才16岁,有的的学生或许正初中毕业,他又顺利考上北航数学专业的博士生,仍是全国最小的博士生——因还是个孩子,父母一直在身边陪读。

大家或许会奇怪:这么厉害,怎么一直没机会进清北?呵呵,我也是这么想的。其实呀,他考博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在清华、北大、北航三所名校中他最终却选择了北航,理由是:北航更适合他自由研究数学。

这样的人生,尤其是学生时代,初中之后他遇见的同学全是比他大很多的,没一个同年龄人——最大的可能超他10岁。这种青春,多多少少有点孤独和单纯;更主要的是他这么小却要承受一个二十七八岁的成年人的竞争和生活压力,过早地“催熟”并进入成人的世界。

因为还只是个孩子,社会阅历太少,说话很直白;还因为是博士、是神童,人们有的就无法接受一个这么“完美”的人会说的某些话,比如:大言不惭、幼稚可笑、得意忘形等等。下面的结果可能更不能接受——

后来并没更多的“传奇”了,毕业也差点成了问题:读博之后,学业遇到了风波,一度无法毕业,最后申请了延期毕业。是不是有点觉得可惜:凡人还不能太脱离自然规律、生长规律的。

目前他正面临就业,真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看待他,更期待国家能给予重点扶植,避免走某些神童的老路——泯然众人矣!如此则是浪费人才,徒费一路关爱他的人的满腔热情。

按他的设想,他还想读博士后,然后到某所高校当教授、搞科研……但愿他的理想能实现,能为人民、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种金易


神童总是能引发大家的兴趣!确实,神童之所以神,就在于ta远超常人的智力发展水平。

张炘炀无疑是一位神童,2岁半开始显现出天才的潜质,之后他在3个月内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等到他六岁上小学时,因为觉得学习太简单,连续跳级。

张炘炀一年级读了一个月,跳到二年级,结果二年级也是读了一个月就升三年级。之后三年级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五年级读了两个月。最后,张炘炀总共只用了2年的时间完成小学的学习。

上了初中的张炘炀似乎变得安稳了一些,他正常地上了初一初二。结果到了初三的时候,老师反映他不爱听课。于是他回到家自学了一段时间,结果初中毕业之后他又有一个让人惊叹的举动:直接上高三!你没有看错,初三毕业之后直接念了高三!


2005年,这个连身份证都还没有的超低龄考生,在高考中获得了505分的成绩,考取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如果单纯从高考成绩和录取学校来说,实际上看不出太厉害的地方。但是你要知道,这个考生当年只有10岁。你要知道,和他同龄的学生,大部分还在上小学四五年级。

13岁那年,张炘炀考取北工大硕士,16岁,他考取北航博士。

他的学习过程,创造了多个年龄最小的记录:年龄最小的大学生,年龄最小的硕士生,年龄最小的博士生。


如果单看这些事迹,你一定会感叹这只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实际上,像这样读书顺风顺水的孩子,其实也会有让父母烦恼的地方。

第一:因为年龄小,需要父母陪读

天才儿童,主要是智力超常,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需要锻炼和经验的积累,所以ta们实际上也有很多生活能力是严重不足的。


第二:16岁时,张炘炀要求父母给自己在北京买房,否则就不读书了。也有网友笑称:天才就是天才,如果当年父母给他买了房,现在真的可以大大的赚了一笔!

第三:以前太顺利了,读博遇到了困难。

因为前面的学习都太顺利了,所以当真正遇到自己感到困难的学习时,张炘炀曾经一度想到退缩。这是在他读博期间,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当他发现自己还没达到毕业的标准时,曾经一度出现了很大的思想波动,甚至想到退学。

最后在导师的积极努力下才坚持下来,预计今年应该可以毕业。


相对于前面的顺风顺水,现在的张炘炀在做研究的时候似乎没有太大的天才的光环。他表示自己的理想是继续深造,我们也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继续发挥自己的天才本色!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我是燕园博雅教育,我来回答。

张炘炀,不愧为神童,95后,两岁半时,就曾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六岁入小学,连续跳级,半年之内,从一年级跳级到五年级,最终,六年制的小学阶段,他仅用两年就完成了,顺利升入初中。

而后,继续在高中阶段跳两级,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高三,并在10岁时参加高考,考取了505分的好成绩,进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念大学,三年后,13岁的张炘炀顺利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又三年后,年仅16岁的他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专业。

张炘炀的求学之路,一直伴随一个关键词就是“最小”,10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16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

这样的求学速度,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神童之称,名不虚传。

但,神童的另外一面是“幼稚”。因为一路“最小”,而且比周围人小很多,使得这个孩子过早地进入了成人的世界。10岁上大学,周围都是十七八岁的同学,13岁上研究生,周围同学都是二十多岁的成人,甚至16岁念博士,依然只是一个孩子,却面对的是博士同学、同门、导师这样的相对于他而言“超级大龄”的人,让他始终很难与环境合拍。

神童的智力可以因为出类拔萃而早熟,但心理却不能如智力那样早熟。一个过早进入成人世界的孩子,与周围的世界会格格不入,感到的必然是内心的孤独和不快乐,在现实中的某些行为,就会自然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的“任性”,而不会是成人的“成熟”。

早在13岁时,硕士毕业前夕,张炘炀就“任性”地要求父母必须在北京全款买房,否则就不参与硕士论文答辩。作为普通工薪家庭的张家,哪有能力在房价如此高昂的北京买房?最终,父亲把租来的房子说成是买的,才“骗”得他去参与了硕士论文答辩,最终完成硕士学业。

由于过早进入成人世界,虽然他在学业上几乎无可挑剔,但思想上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他在网上称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东北人)造成的,以及“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等等,观点幼稚而偏激,引起很多争议。

多年来,由于父母总时完全以他为中心,没有自我,造成了他自私的性格,很多时候,他会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父母及他人的感受,所以与周围环境更加格格不入。

幸好他遇到了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导师。

当他开始读博后,由于对导师的研究方向缺乏兴趣,其导师鼓励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但换了好几个,都先后放弃,结果,四年下来,都没能达到毕业的标准,只好延期。

在导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张炘炀曾经短期进入中科院信工所学习密码函数,并继续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相关信息显示,目前,他的研究已经产生成果,预计将于2019年完成博士学业,并很可能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因为他的理想就是做研究。

张炘炀的求学之路,先是快得让人炫目,以至于一路打破记录,但在博士阶段开始遭遇真正的挫折,一直出不了成果,一直达不到毕业要求。这是前期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的反噬,其家长急功近利的培养方式,不但让他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也没有机会像正常孩子那样,一步步地去体验人生,这对于神童来说,真的就是好事?

幸好,他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好的老师,遇到了很多关心他成长的人,让这个神童最终能完成学业,开启自己的研究之路。

对他的培养方式,你认同吗?对于神童的培养,你怎么看?


燕园博雅教育


💕💕您好,我是“佐佑de妈咪”。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张炘炀曾经是被媒体竞相宣传的“神童”,更是父母眼中的“天才”,而今却有点销声匿迹的意思。


最近几年听到关于“张炘炀”的消息,最多的就是其逼工薪阶层的父母在京买房,以彰显自己“成功人士”的身份的故事。



除此以外,并没有听到这个10岁参加高考,高中天津工程师范学院;13岁又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16岁则考上了博士,并因此成为了中国最小的博士的“神童”,这些年在学术上有什么建树。

从张炘炀的经历来看,孩子小时候确实天赋异禀。尤其是在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方面,有着长于常人的能力。

如果父母在孩子飞速成长的时候,给与恰当的引导。或许,这个“天才”会有更好地发展。

当观察力极其敏锐的张炘炀的父母,确定孩子具有非凡天赋后,便倾尽所有心血在培养“天才”身上。

当时,“天才”的主要精力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应付考试上,其它事情他并不用操心,基本上由父母操劳。

最后在父母,尤其是父亲的教育之下,张炘炀在应试能力上的超强表现,确实给与了父母和社会最积极的回应。

也因此,“神童张炘炀”的名号,一时间,名扬国内。“张炘炀”则成为了家长们“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然而,这种过分透支天赋,忽略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大于正面结果的。

可是,无论古代的《伤仲永》还是如今的“张炘炀”,给大家敲响过多次警钟。急功近利的家长和被过早消耗的“天才”也时不时出现在大家视野里。



于是,在最后,希望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可以在忙碌之余,少看点手机,少玩会游戏,多学习一下《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

以求在尊重孩子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同时,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引领者。让孩子在心里健康的前提下,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只有这样,“天才”才能够适应社会节奏的同时,能独立生活,也懂得人情世故,同时也能够获得快快乐乐。

而不是,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将自己的梦想强于加于孩子身上,培养出一个个“高智商低情商零能力”的“巨婴”。

💕💕我的回答结束了,欢迎一起来探讨。💕💕

💕💕我是“佐佑de妈咪”,一个好语文、爱作文的妈咪。如果喜欢我的观点,记得留言和关注哦!谢谢!💕💕

佐佑de妈咪


世界上没有神童,我从来不相信什么神童。

所谓的神童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某一方面优势素质的放大化而已,或者扬长避短而已。

自古以来就有“仲永”之哀伤,所有被称之为神童的孩子,最终都泯然众人矣!因为神童的发展之路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属于拔苗助长,是本末倒置,所以中国取消了少年大学的培养。既然国家都认识到这个问题了,家长为什么还要打造出神童呢?一个原因可能是不懂教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不同,一定能成为神童。或许这种虚荣和侥幸推动家长把神童教育进行到底,直到毁灭孩子,方才醒悟。

因此我奉劝所有的家长不要迷信自己的孩子是神童或者天才。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是天才,你不仅不要去用力打造,还要努力为他弥补他普通性的一面,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张炘炀的经历

张炘炀,1995年出生,2005年上大学,2011年读博,在求学的路上,可以说他是一路狂奔,到现在为止,博士无法毕业。到底什么原因?

据他研究生同学说,他在读研时,毕业就绊绊磕磕,当时同学就预测他的博士学习会相当艰难;据导师所说,张炘炀的基础不扎实,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孩子气十足,不具备成熟的研究素养;据网友说,张炘炀的研究生论文,标点符号用得都有问题,张炘炀除了研究生毕业论文外,没写过什么论文。

可见,张炘炀在学习路上的狂奔,并没有扎扎实实,也没有形成严谨的思维,更没有对学术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不适合做科研人员。

此外张炘炀还在研究生答辩时,对父母提出要在北京全款买房的要求,如果父母不答应,就拒绝答辩。我想,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是否总是以满足孩子各种愿望为手段来促使孩子学习的呢?不然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要挟父母呢?这也说明,张炘炀的学习可能并非发自肺腑,这也造成孩子缺乏成长动力。


神童悲剧的反思

  1. 一个正常人的成长是全面的,既包括知识的不断丰富,也包括思想的成熟。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知识提升方面过于注重,而忽视还是心理和人格的成长,这个孩子最终就是残缺的。孩子在成长中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玩伴,需要小伙伴之间的沟通交流,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让孩子把精力过于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必然让孩子失去童年的乐趣,可能孩子长大后一直在补童年的课,所以,不要急于求成,要慢慢的陪伴孩子。
  2.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是几次考试就能决定的。陪伴孩子跑好这场马拉松,就要培养孩子具有长期坚持的素质,而不是昙花一现。

给神童父母一点建议

  •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很像天才,建议你不要让孩子跳级。如果孩子学习很轻松,可以让孩子多读书,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拓展自己的视野,多参加各种活动,不是一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吗?
  • 孩子的成功不是越早越好,大器晚成才属于厚积薄发。希望所有的父母理性面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异想天开,脱离实际,最终害了孩子。



中考政治刘老师


被曝光出来的神童,有超过一半的都“陨落”成为普通人,或者连普通人都不如。混的好的都跑去美国做科研了,混的不好的进了监狱进了寺庙,成为市井之人。

如果张炘炀的爸爸不那么着急,有一点点规划,有前瞻性,或许张炘炀的成就会更大。95年出生的张炘炀在他10岁的时候参加了辽宁省的高考,505分比二本线高出了将近50分,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就读。张炘炀要是能够先进入中科大少年班,拿下清华北大肯定没问题。

不过很幸运的是张炘炀也很争气,通过自己后续的努力完成了逆袭。13岁的时候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成为全国最小的研究生,16岁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张炘炀被大家熟知不仅仅是因为他学习能力强,全国最小的研究生,还因为他的一些独特言论引发人们的热议。他称在北京男盗女娼的东北垃圾也是“纯爷们”,称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东北人)造成的。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北京必须限制外地人。

在谈及到北京城市形象建设时,张炘炀提出了“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却破坏严重,蚕食着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以及他对成功的定义“拥有北京户口,买到北京的房子,找个好工作”,所以,他要求父母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并以此作为要挟。倘若未能如愿,他便“自废武功”,甘愿堕落。


从他的这些言论来看,神童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网络喷子。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情商不够,智商还行。张炘炀的成功之处就是他比常人走得更快,但这也是他的可悲之处,在不适应的年龄承担了不属于他的压力。

张炘炀对于以后的打算是读完博士以后,进入博士站做一个科研人员,而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大学教授。但读博以后,张炘炀就彻底的消失在了众人的面前,没有人知道他现在如何。

我刚刚很好奇的去知网查了一下张炘炀的博士论文,但很奇怪的是并没有查到。而他是在2011年被北航录取为博士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年。按照博士的培养方案,张炘炀早就应该发表了博士论文,从博士毕业了才对啊。而他在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论文却可以查得到。


唯一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张炘炀并没能够顺利的博士毕业。8年时间过去了,即使他现在还在读博,也不会再有机会毕业了。根据张炘炀的博士生导师曾说:“张炘炀读博期间选择的三门课程任务繁忙,再加上他必须完成助教工作让他疲惫不堪,而且他对于创新型学术研究的能力明显要弱于其他博士生。”或许从他导师的这段话中可以侧面反映出张炘炀没能够博士毕业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