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别人都使用开源大数据技术时,阿里云王坚却坚持自主研发Max Compute?

科技新闻播报馆


我觉得,王坚在阿里云的发展过程中,就像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一样,引领阿里云不断前进。

不得不说,王坚是非常有远见的,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只有自主研发的重要性,所以坚持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就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因为系统无法满足集团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于是阿里巴巴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招来王坚博士,解决整个集团的算力问题。

当时,市面上基于开源技术的Hadoop集群,在可控性、安全性上存在隐患,可提供的服务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当时大家都在用Hadoop集群,但王坚清楚地认识到了其规模的局限,决定要自主研发一套大数据计算系统,也就是MaxCompute。

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肯定会面临不少困难,但当时无论是基于Hadoop搭建的大数据系统还是自研的大数据计算平台,都未能跨越5K 的集群规模的大山。

经过不懈努力,在2013年8月,王坚终于带领团队解决了这个难题,不仅让新的基于飞天5K的MaxCompute生产集群规模达到5000,还实现了跨机房,并经受了整机房断电的严苛考验。

这也意味着,阿里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具备5K计算能力的公司。更重要的是,阿里还成为了业界首家对外提供5K计算能力的公司。

现如今,作为单集群超过1万台服务器,数据规模更是达到EB级的大数据计算平台,MaxCompute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大数据计算平台。

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业务都是由MaxCompute提供支撑。同时,阿里云还将这种大数据处理能力对外开放,让小型公司只需要花几百元就可以分析海量的数据。

现在想来,如果十年前王坚没有坚定地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也许就不会有MaxCompute的诞生,阿里巴巴和其他企业也都无法享受到MaxCompute带来的便利了,忍不住要给王坚的远见点赞!


一个退休的老者


事实上,随着云计算市场上半场的结束,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厂商将目光转移到了如政务云市场这样的行业市场之中。而阿里云一直以来,作为中国公有云市场的龙头老大,凭借着自主研发的技术和其诞生于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再度带领着政务云发展向新的方向前进。




追风的人r


自主研发通常需要投入巨量的人、财、物,短期看不到成功,遇到多方质疑仍要坚持初心。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阿里巴巴的阿里云等全球最大的三朵云都是自主研发。最终带来的成果和利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梅杰尔s


芯片脖子上的那道血痕,永远警示着每一个华夏儿女:不自主研发,就会受制于人,就永无安宁之日。而云计算是比芯片更重要的存在,它是中国未来社会的水电煤,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政府积极拥抱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




今后的昨天


只有自主研发才能把软件的效能和硬件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只有通过创新技术,去替代原有的柜机,让CPU效率发挥到极至,才能让开发者享受的云计算的能力,在成本、性能、效果上得到运用,阿里云做到了。





白刃赅


可以说,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阿里云不仅在国内云市场常年稳居第一的市场份额,也通过基于飞天的应用在各行各业迎来了大爆发。阿里云为天猫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混合云,没有自研的飞天是无法做到的。




君有嘉仪11


阿里云拥有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性能最好的大规模操作系统飞天,这是每个科研人员的心血


纷泪雨盟


因为,中国只有两种云,一种是拿来主义的云,一种是自主可控的飞天云,只有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远


寻觅历


若不靠着自主研发,而只靠着被称为“拿来主义”来部署自己的云,将会是什么结果,恐怕也是不难想象的吧


若寒荷


大家都知道,国内的科技企业虽然多,发展也很蓬勃,但拥有自主研发技术,还坚持了好多年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在最初几年里,阿里云在集团内部表现并不突出,技术上艰难,商业上也看不到可能性,如今让众人刮目相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